书城传记宫廷春深
32383000000021

第21章 香消玉殒

一年后,崇德二年七月,海兰珠生下一个儿子,皇太极立刻立她的儿子为皇太子,抱着那个孩子的时候,纵然他已是好几个孩子的阿玛,却仿佛才尝到初为人父的欣喜,那是他和她的孩子,将他和她共同的骨血和在一处生出的小人儿,是他们爱的结晶。

皇太极将这个儿子视若珍宝,为了他,甚至采取了我国历史上很罕见的措施:下令大赦天下。从历史记载上看,皇太极是一个标准的工作狂,对待国事极为认真,在很小的事情上都精益求精,绝不马虎,无论处理什么事情都极度冷静。可是这样一个人,却为了他这个儿子欣喜到有点癫狂的程度。据说,这是大清立国后的第一个大赦令,就连皇太极登基时可能都没有过。很难将这个举动看成是一时心血来潮所致。

这是皇太极的第八个儿子。不久,永福宫庄妃生下第九个儿子福临,后来,皇太极的其他妃子陆续生下第十子、第十一子,皇太极均无任何表示。

可是,那么多的祝福,还是没能让这个小天使茁壮成长。两年后,小皇子居然夭折了。

作为阿玛的皇太极悲伤良久。月光下,他轻轻拍打着儿子哄他入睡的场面,早已成为他这一生最美丽的梦境,那么美的东西,一碰就碎了。他们的儿子早殇,她也一点一点慢慢枯萎下去,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她枯萎,心如刀绞,却无能为力,平生他首次尝到了无力的感觉。他戎马一生,挡他道者,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眼见江山在望,霸业可成,一路走来,意气风发,这世上万事万物仿佛皆在掌握中……妄为天下主宰,却守护不了最想守护的人,汲汲一生,到头来才明白都不过镜里功名,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一向都以王者风范示人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时光又在不知不觉中过了两年,清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极在锦州、松山一线主持与明朝之间的最后一次大决战——松锦大战。八月十四日,为了扭转前线的危急局势,皇太极带着严重的鼻衄病,流着鼻血,六个日夜长途奔驰六百里,到达前线。

可是一个月后,听到海兰珠病重的消息。他立刻丢下所有的事情,疯了一样奔回沈阳。据说,在六天之中,他累死了六匹骏马。

然而,那个水一样柔弱的女子,终于还是没能等到见他最后一面。到达沈阳城外时,皇太极得到宸妃病故的消息。

霎时间天塌地陷。他整个人仿佛陷在一片混沌的黑暗中,光被一点点抽空,巨大的孤独感从四面八方包围他,吞噬他,只剩他一个人了。她走了,带着他全部的温暖和希望,这个冰冷的人世,竟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满心满脑只有一个念头,走吧!随着她走吧!去跟她团聚吧!她是那么怕黑怕冷的一个人,还记得以前每逢入冬,她屋子里总是第一个笼火炉子的,饶是这样,还经常冻得手脚冰冷,他便拿手给她焐着……墓穴里那么冷,她一个人怎么住得惯,他一定要去陪她,一定要……

从此他好像一下子老了很多。史书记载说,皇太极极度悲恸,连续六天六夜不吃不喝,并一度在恸哭中昏迷不醒。“饮食顿减,圣躬违和”,继而大病一场,自此后再没有重返松锦战场。当年十月初二日,他对诸王及他们的妻子儿女说:“山峻则崩,木高则折,年富则衰,此乃天特贻朕以忧也。”这流露出皇太极已经为自己年老体衰而不安了。

宸妃之丧被视为国丧,皇太极特下诏,崇德七年(1642年)元旦大典,由于宸妃丧而停止,举国停止筵宴。在宸妃丧期内作乐的官吏和宗室,都招来皇太极的暴怒,被一一革职禁锢。大丧期间,一个中央部门的承政,相当于六部尚书即部长的人物召文艺工作者吹弹歌舞,险些被处死。皇太极的弟弟阿济格(多尔衮的同母哥哥)等一批人也因为“戏舞鸣弦而歌”而获罪,一大批人受到极重的处罚。这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丧,连外藩蒙古、朝鲜等都遣专使来朝吊祭。

他追封她为“敏慧恭和元妃”,元妃在满洲的传统里指的是第一位大妃,比皇后都要重要,她是他的妻,这辈子,唯一的妻。

宸妃葬于盛京城北十里的蒲河边上,皇太极每次巡猎途中都要到墓地祭祀。他亲自撰写的祭祀宸妃的祭文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对宸妃的魂牵梦萦,使皇太极难以自拔。自宸妃死后,皇太极频繁举行祭典,并请僧道人等为宸妃布道诵经,超度亡魂。他每次出猎,必过宸妃墓地下马伫立,长时间地凭吊默哀,以茶酒奠祭,痛哭不止。大祭、小祭、月祭、冬至节令祭、岁暮祭、年祭。无论怎样的祭奠都无法抹平心中的悲伤,反而加重了心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