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的溥仪即位,改元宣统,隆裕太后像当年的慈禧一样,在宣统皇帝溥仪身后垂帘听政了。
不管隆裕是否意识到,她把慈禧当成了她在皇宫里唯一的老师。慈禧的思维方式、待人接物的态度、把太监当作密探监视宫里任何一个人的手段,都深深印在隆裕的脑海中。但她的权术、手腕都比慈禧差远了,就算学到一点,也只能算是邯郸学步。
晚清的皇族,就像民间所说的:“黄鼠狼下崽,一窝不如一窝”,大清国的气数真是尽了。隆裕本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她当上太后以后,非常信任一个名为“小德张”的太监。小德张在慈禧活着的时候就非常得宠。他聪明乖巧,从南府戏班总提调一直当到御膳房掌案,由于伺候慈禧周到,很讨老佛爷喜欢。一次,小德张卧病在床,慈禧竟然亲自去看望他,并派最好的御医为他治病,以示恩典。在李莲英告老还乡后,小德张便迅速成了慈禧身边的红人。慈禧死后,机灵、有心计的小德张又成了隆裕太后的大总管。
隆裕虽有慈禧的地位,却没有慈禧的手腕,根本控制不了后宫。宣统是同治的继承人,兼祧光绪,同治时期的三位妃子也是宣统的母亲,太后应该在同治三位妃嫔中产生,而且慈禧也是以贵妃的身份成为太后的。隆裕不过是仗着是慈禧的内侄女才得到太后之尊的。慈禧下葬后,同治的三位妃子瑜妃等人赌气说不回宫了,要在东陵为慈禧守陵。面对这种突然发生的情况,隆裕乱了方寸。
虽然自己现在已是太后,但是她在皇宫多年,只学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察言观色,无条件服从慈禧的意志。以前后宫之事都有慈禧太后为自己做主,她早就习惯了请示和服从,现在慈禧死了,隆裕根本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她顿时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对付三位皇嫂。还是小德张反应快,他赶忙对三位妃嫔说,既然这样,皇太后就马上替各位在东陵盖房子,成全各位守陵的孝心。瑜妃等人并非要真心想要守陵,不过是不愿意从此开始受隆裕的管制,半是赌气,半是让隆裕难堪罢了,结果小德张却让她们哑巴吃黄连。三位妃子心有不甘,又在身边太监的怂恿下,决定赶在隆裕回宫之前抢回太后的金印。可小德张却事前听到了风声,以最快的速度将隆裕护送回宫,抢先一步拿到皇太后的金印,并和载沣一起完成了太后册封的正式仪式。
隆裕被册封为太后之后,小德张向隆裕进言,认为三位同治妃子平日安分寡言,突然在太后名分这件事上闹得如此沸沸扬扬,全都是身边那些高级太监惹的祸。他们无非是希望主子们中有一个当上太后,自己也好鸡犬升天,因此必须把那些有野心的太监赶出宫,否则难得安宁。小德张拟了一张单子,上面列有以三品总管杜兰德为首的36名高级太监的姓名,小德张说这些人在宫中号称“三十六友”,平日拉帮结派,朋比为奸,经常向各自的主子进谗言,不除去不足以整顿后宫。隆裕并不是会弄权之人,真要将这些太监遣返,未免有些不忍。而且如果加上由他们管理的小太监,后宫因此空缺了1/3的职位,数量太多了。但她禁不住小德张反复的劝说,最后手谕内务府,将36名太监和与之关系亲近的太监,共932人遣散出后宫。
头脑简单的隆裕万万没有想到,小德张通过这个手段,固然让同治三妃身边少了出谋划策之人,更重要的是,他趁这次事件,将自己在后宫中的异己通通都清除干净,而且还在后妃身边全都安插了自己的亲信。小德张从此权焰冲天,后宫上下简直无人能敌。隆裕在抢先当上太后之后,对小德张不仅信任,而且更加依赖和纵容。而小德张也仗着隆裕对自己的恩宠,拼命为自己牟私利。
隆裕刚成为太后,还需要为光绪和慈禧守孝,应该将自己黄色的轿子换成青色的,这本不需要多少钱,但是由于是小德张经手,最后结算下来,制轿费竟然高达70万两,大量白银被小德张中饱私囊。此事过后,小德张又故伎重演,要求重新装修宫中数座破败的佛殿。这些佛殿,慈禧在时就已经废弃不用了,小德张乘机向隆裕进言,希望重新装修,报销的花费超过200万两,当时有熟悉装修的内务大臣弹劾小德张报销不实,暗中为自己牟取私利,还拿着贪污的钱在外开了不少当铺和绸缎庄。隆裕却沉默不言,对奏折置之不理,实在被大臣们的奏折逼得没办法了,就说比小德张严重的人多得是,一个穷太监弄几个钱算不了什么,只要不干涉朝政就可以了。
有了隆裕的这句话,小德张的胆子越来越大了。他看到隆裕寂寞空虚,就趁机劝隆裕在北海建“水晶宫”。
所谓“水晶宫”,就是将外墙做成玻璃幕墙,是墙体透明的宫殿,而且宫殿打破过去传统建筑依水而建的模式,准备让“水晶宫”四面环水,这样景色更宜人。这在当时是非常新奇的建筑,隆裕本来长年深居内宫,不谙国事,现在好不容易熬到太后,也有了享受之心。
自己现在也是太后,新建一座宫殿也不算什么。于是她不顾国库空虚,下诏预备拨出巨款兴修“水晶宫”。诏令一出,满朝哗然,摄政王载沣最终以革命军风起云涌,军费严重缺乏为由,总算阻止了这场闹剧。而且隆裕也明显感到不管是摄政王,还是文武大臣,都对自己的执政能力表现出隐隐约约的不满和担心。此事之后,隆裕再也没有提出过修园的事情。
政治上的波谲云诡让缺乏文韬武略的隆裕经常感到力不从心。光绪死后,隆裕立志要为丈夫报仇。民间传说的原因很多,一种说法是隆裕曾发现了一张光绪所书的“必杀袁世凯”,另一说法是光绪在死前,曾在隆裕手中写下“杀袁”二字。一日夫妻百日恩,虽然隆裕在光绪生前与他的关系并不好,但是丈夫的遗愿不能不完成。隆裕悄悄将此事交予载沣处理。载沣同样也是个优柔寡断之人,他思前想后,不敢杀袁世凯。当时袁世凯正好患上足疾,载沣就强迫他退休回家了事。隆裕虽有为夫报仇之心,却缺乏一个政治家的胆略,她也许万万没有想到,她的心慈手软,为自己留下无穷后患。最后,逼宣统退位的正是袁世凯。
隆裕太后虽有垂帘听政之名,却无垂帘听政之实。她手握着权力,却不知道该如何治理国家,每遇难题,就推到了她信任的小德张、载沣身上。前者贪得无厌,只会为自己的利益打算;后者胆小怯懦,不堪担此重任。
大清帝国到了此时,竟找不到治国安邦之人了。而此时中国的时局早已是四面楚歌了:南边的民主党人声势也越来越大;列强对中国觊觎已久;袁世凯此时虽然返乡,随时准备东山再起。在隆裕治理下的清王朝,一步一步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