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态:和心灵有个约会
32403600000022

第22章 人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治学名言,这也是为世人推崇的成才之道。其实,苦学并不是成才的必然条件,持之以恒只是促使成才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还要有以下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机遇、天赋、爱好、悟性、体质等。如果你研究某一学问、学习某一技术或从事某一事业确实条件太差,而经过相当地努力仍不见效,那就不妨学会“放弃”,另辟蹊径,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时候的放弃既是一种理性的表现,也不失为一种豁达之举。有所为就必有所不为,而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所为所不为的不同取向。

从前,有一只老狮子,生活在一个古老的森林里。这头狮子觉得自己的体力越来越下降,它已经开始感觉捕食的时候明显力不从心了。于是,它不得不放弃靠体力获取食物的方式,改用计谋来取得食物。于是,它整天躺在洞里装病,故意大声呻吟,让野兽们听见。果然,百兽前来探望它,走进洞中的动物都成了狮子的腹中餐,无一幸免。后来有只狐狸也来探望狮子,只是它识破了狮子的阴谋,不肯进到狮洞里面。狮子假装和善地劝狐狸进洞和它聊天。狐狸拒绝了它,说:“谢谢你的好意,我看我就不进去了,我很为自己的安全担心,因为我看到这里有许多走进你洞里的脚印,可是,没有出来的脚印呀。”

这个小故事里的狐狸,为什么能躲过一劫呢?它的细心观察,没有盲从于其他动物的做法,它是理智的。而细心观察使狐狸有了前车之鉴,及时反省。

古语云:“治国之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实,“有所为,有所不为”何止适用于治国之道,它也是指导做人和做事的一条重要原则。做到了这一点,你将终身受益无穷。

能够正确地分析自己,做出“为与不为”的选择,是每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有所为”是主动选择,“有所不为”是敢于放弃,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再强,精力再多,也不可能无所不为,什么都想做只能是什么也做不好,选择好自己应该做的才是最关键的。什么都想得到,并不是明智的想法。人没有十全十美的,要想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就要摒弃很多不必要的部分。瞎子的耳朵最灵,因为眼睛看不见,他必须依靠耳朵听,久而久之,耳朵功能达到了超常的地步。会计的心算能力最差,2加3也要用算盘打一遍,而摆地摊的人则是速算专家。生活中也一样,当你的某种功能充分发挥时,其他功能就可能退化。有位哲学家说:人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因为我们只有一双手,每只手只有五个手指头。有时候我们两只手不能都伸出去,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头不能什么都抓住,所以我们应该去抓该抓的、值得抓的东西。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不是要我们简单地放弃,而是需要智慧做辅助,需要胸有全局,高瞻远瞩。胸有全局就能分清轻重缓急,做出正确取舍,科学规划,科学设计。高瞻远瞩是考虑得长远,并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自己的选择。心中无数、虚浮懒散的人是做不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1957年,松下公司毅然放弃研究了长达五年之久的大型计算机项目。这个消息令业界震惊,因为当时松下已经对此投资了约15亿日元,而且他们的两台样机也十分先进,很快就能大规模投入生产,推向市场了。那么,松下为何放弃这样一个已经接近成功的项目呢?

在放弃这项研究之前,美国大通银行的副总裁曾到松下访问,谈话时不觉中就把话题转到电子计算机上。当副总裁听到日本目前包括松下在内,共有七家公司生产电子计算机时,他吓了一跳。他说:“在我们银行贷款的客户当中,大部分的电子计算机部门的经营似乎都不顺利,而且他们之所以能够生存下去完全是依靠其他部门的财力支持,几乎所有的计算机部门都发生了赤字。就拿美国的现状来说,除了IBM公司以外,其他的公司都在慢慢紧缩对计算机的投入。而日本竟然有七家这样的公司,实在太多了。”副总裁走后,松下公司对副总裁透露的消息进了周密考察,最后决定:坚决从大型电子计算机研究项目上撤出。因为松下的大型计算机项目在接下来的科研、生产以及市场推广方面还需要投入近300亿日元,如果现在放弃虽然损失15亿,但是这个决定却可以避免300亿的损失。因此松下公司才有精力更加专注于对电器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并最终成为电器王国的排头兵。

松下的抉择就体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说法。“有所不为”可以让企业轻装上阵,更加理性地进行盈利模式的选择、项目选择以及制度选择,是企业战略的重要工具。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更加专注于“可为”之事,才能在无形中达到“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