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粮食狼烟
32608800000036

第36章 苏格拉底的名言

小麦可以赢得战争。

古希腊的唯心主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不懂得全部小麦问题的人,没有资格当政治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曾出台过一项“小麦赢得战争”政策,也就是向同盟国提供大量的粮食援助,否则“同盟国可能会崩溃……很多国家就可能被无政府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火焰吞没”。果然,在美国小麦的支持下,英法俄协约国赢得了胜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再次施展经济援助和粮食援助。

当时,一战后的德国陷入经济崩溃中,通货膨胀率高的惊人,美国和英国、法国等意识到应该帮助德国恢复经济,甚至重新武装德国,因为只有这样对抗布尔什维克的苏俄。美国对盟友说:“布尔什维主义不断向西方推进,它在毒化德国。我们不能靠武器阻止它,而只能靠向饥饿的德国人供应粮食。”于是,美国在为德国先后制定了“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其中的主要思想就是把德国赔偿计划变为经济计划,如当时的美国国务卿休斯所陈述的:“一个令人满意的赔偿计划的首要条件是赔偿摆脱政治的羁绊,当通过强制手段解决赔偿问题产生纠纷时,唯一可行的办法是把它看作经济问题来处理。”“道威斯计划”的实施的确大大帮助了德国和欧洲经济的恢复。但在实质上,美国其实是运用了经济学上的资金流动原理,即资金的流动性对于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通过资金的流动可以把一个经济体恢复起来,并且资金本身不但没有损失,而且还有很大收益。事实上,美国通过向德国和欧洲提供美元资金,使资金在欧洲流动起来,它以贷款形式流入德国,然后以赔款形式从德国到了债权国手里,最后又以还债形式流回美国,当然,债务是包括本金和利息的。仅仅从德国所获得资金和所支付的赔款两个数字,我们就能看出德国何以在短短十余年中就从战争的一片废墟中重新崛起:1924~1930年,德国通过“道威斯计划”从美英获得贷款200多亿金马克(其中美国占70%),但它所支付的赔款仅为110亿金马克。

如果说美国帮助德国复兴是为了抵御布尔什维克苏联,这很好理解,但如果你看到另一面,那可能你就费解了——在美国为德国提供美元和粮食的同时,美国也在向苏联提供粮食援助。1921年底,美国政府拨款2000万美元,为“饥饿而失望”的苏联提供贷款,用以购买美国的粮食。这出于两个原因,其一是美国粮食在一战结束后出现大量过剩,其二是这批粮食实际上有相当部分是流入到了当时苏联境内的“反布尔什维克”分子手中。

在二战期间,美国更是大力挥洒粮食能量。美国农业部长就曾为英国提供粮食作解释,他说:“粮食是一种自卫的武器,没有我国的粮食,英国就不可能继续存在于美国和侵略者之间”。战后,在“马歇尔计划”中,美国再次把粮食加入其中,为战后一片萧条的意大利、法国提供大量粮食援助,马歇尔本人就曾明确说:“食品是我们对外政策中的决定性因素。”

二战结束后,美国依然频频动用粮食手段。粮食援助有力地支撑了“马歇尔计划”,使得西欧在战后迅速稳定下来,有能力成为抵御苏联的前沿阵地。同样,韩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等之所以能成为防御苏联和中国的“岛链”堡垒,粮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稳定作用;此外,尼加拉瓜、巴西、阿根廷这些美国后院的美洲国家,之所以能不被“赤化”,粮食也在美国的打击和稳定手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美苏冷战期间,同处南亚的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曾爆发饥荒,但美国对二者的粮食援助却截然相反。当时,美国为巴基斯坦提供了大笔粮食,国务卿杜勒斯对此解释说,巴基斯坦扼守着开伯尔山口,而此山口为苏联与南亚各国之间的通道,巴基斯坦人具有强烈的反共意识,因此向其提供粮食援助符合国际政治意义。但是,当印度在1946-1947年爆发粮荒的时候,美国却未提供一粒粮食,原因就是印度当时在印巴分治中与英美存在对抗意识,而且在战略位置上也并不处于对抗苏联的战略前沿地带,因此,印度只能忍饥挨饿。正如丹·摩根所说,“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显然是被考虑在内的”,目的首先是“加强这些国家防止共产主义的渗透和开创新的市场。”他说:“在美国,要把同共产党人做交易与政治分开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