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管子原来这样说
32631000000020

第20章 法治是治国之本

“原典”

先王之治国也,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故能而不可蔽,败而不可饰也。誉者不能进,而诽者不能退也。然则君臣之间明别,明别则易治也。主虽不身下为,而守法为之可也。

——《管子·明法》

“古句新解”

先王治国,会根据法度去选择人才,而不靠自我印象。依据法度计量功劳,而不靠自我印象裁定。所以能者不会被埋没,败者也不能掩饰。无才的人即使有人赞誉也不能提升,有功的人即使遭到诽谤也不会被罢免。这样君与臣的界限分明,贤与不肖界限分明就容易治理了。君主并不用凡事都躬亲下为,只需按法度办事就完全可以了。

管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依靠法度的实行。依法度行事才能树立起君王的威严。法治是治国之本,更是治民之本。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古往今来,各朝各代的文武百官之所以能为君王卖命,无非是欲做栋梁之臣,得到君王的赏识。而一旦君王昏庸不辨是非真伪,脱离法度来以虚名晋爵,那么,谁还能够一心为君王承担国事呢。“上有所好,下必行焉”,君王没有君王的样子,臣子又怎么能够谨守臣子的职责呢?

古代君王治国,有的以德服众,有的以礼惠及众人,但不管是“仁治”还是“礼治”,都离不开“法治”,依法度行事不仅能树立君威,更能使国家强盛。

柳公绰是唐宪宗时期的京兆尹,他是个刚正不阿的忠义之士。他刚上任之初,就责打了皇帝喜爱的神策小将。宪宗皇帝为此大发雷霆,他把柳公绰找来了臭骂一顿,责怪他为什么不经请示就擅自责打神策小将。

柳公绰毫不畏惧地说:“皇上因信任臣下才让我担任京兆尹的职位,为了不辜负皇上,我自当先立表率。可臣下刚刚上任,那个小将就轻率冒犯于我,我想这不仅是怠慢臣下,也是轻视陛下的表现啊。他如此目无法纪,理应治罪。臣下只知道打的是不懂礼法之人,不管他是什么官。”

宪宗余怒未消,又问道:“那你为什么不奏明?”

柳公绰答:“按我府尹的职权,只该打死他,不该我上奏。”

宪宗继续追问:“那么依你之见,谁该上奏呢?”

柳公绰答:“管辖他的部队长官应上奏。若是死在大街上,金吾街使应该禀奏;若是死在巷里,左右巡使应该禀奏。”

柳公绰的回答句句在理,竟说得宪宗无言以对,只好宣布散朝。

散朝后,宪宗皇帝跟身边的人说:“你们要对这位京兆尹小心一点,连我都怕他呢!”

治理国家、惩治恶徒都要靠法律,而不能靠领导者的“口”。国家的制度一旦公布,就得事事遵循,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法度的权威和领导者的威信。

历史上能够明辨是非的君王也不在少数。除了上述的唐宪宗之外,西汉昭帝也可算得上是一代圣贤之君。

霍光和上官桀是西汉昭帝时的两个辅政大臣,上官桀之子上官安骄横跋扈、为非作歹。他整日饮酒作乐,还与后母、侍婢淫乱,并且还整日守在大司马府门口,见霍光出来,便缠住他,央求封自己的好友丁外人为侯,霍光自然是不答应,他又央求委任丁外人为光禄大夫,霍光还是不许。后来,上官桀亲自来请求此事,霍光还是拒绝了。

上官父子由此记恨上了霍光,他们开始盘算着争权夺利,试图把霍光掌权之职取而代之。御史大夫桑弘羊是前朝的权臣,名义上也是辅政大臣,他自认为无论从资历、功劳还是才能上都比霍光强,但他的权势低于霍光,也赶不上上官桀。他曾替其子弟谋官,也遭到了霍光的拒绝,因此,他对霍光也是怀恨在心。

于是,桑弘羊与上官父子自然地勾结起来,他们想携手反对霍光。另外,因自己未被立为太子而一直耿耿于怀的燕王刘旦对辅佐昭帝的霍光也是充满了仇恨,他在上官父子的拉拢下,也加入了反对霍光的联盟。

这样,三方势力各司其“职”,上官桀和桑弘羊暗中收集霍光的过失,然后把材料交给刘旦,刘旦负责上疏参劾霍光,他在奏折中说:“霍光出京去长安东的广明亭检阅御林军,道上称跸,太宫供备饮食,僭用天子仪仗。他还任人唯亲,他的长史杨敝无功却当上了搜粟都尉。他还擅自调动校尉。霍光专权已久,臣怀疑他欲图谋不轨。”

皇上接到上疏这天,霍光恰好没有上朝,上官桀和桑弘羊便怂恿昭帝把燕王的奏疏下发百官,以使人人看清霍光的“真面目”。昭帝却自有主张,他把奏疏留了下来,不肯下发。

第二天,霍光听说了燕王参劾自己之事,便躲在一个小屋里,没有去上朝。

昭帝见霍光迟迟没有来,心里有些着急。上官桀趁机走上前去说:“大将军听说燕王揭发他的罪行,躲起来不敢出来了。”

昭帝令霍光入朝。霍光只得前来,免冠顿首。昭帝却笑着说:“请大将军戴上冠,朕知道燕王奏疏有诈,大将军无罪。”

霍光赶忙谢恩,他不解地问昭帝:“皇上怎么知道奏疏有诈呢?”

昭帝严肃地说:“大将军去广明亭检阅御林军,广明亭近在咫尺,何需准备饮食?调动校尉一事不出十日,身在外地的燕王怎能得知?再者,若大将军真想图谋不轨的话,也不在乎多一个少一个校尉啊。”

接着,昭帝下令捉拿燕王遣来上疏的使者,上官桀和桑弘羊怕事情败露,赶忙对昭帝说:“此等小事皇上还是不要追究了。”昭帝假装没有听见。上官桀等人仍不死心,他们又指使别人参劾霍光,昭帝不禁大怒道:“大将军忠心耿耿,先帝遗命他辅佐朕,朕对他的为人很了解,谁再敢诋毁他,朕就治谁的罪!”

上官桀等人还是不甘心失败,他们决定铤而走险。他们让鄂邑长公主出面请霍光喝酒,在暗处埋伏兵马试图杀掉霍光,然后再除掉燕王,废除昭帝,拥立上官桀为帝。

不料,他们的阴谋被稻田使者燕仓知道了,燕仓密报给大司农杨敞,杨敞转告了谏议大夫杜延年,杜延年又奏告昭帝和霍光。昭帝遂令霍光发兵擒杀了上官父子、桑弘羊,随后迫令鄂邑长公主和燕王自杀。

这场政变被成功粉碎,朝廷秩序又恢复了平静。此后,军事大权昭帝仍委任给霍光掌管。霍光虽大权在握但绝不专权跋扈,君臣相处得很好。而在用人、处事上能够察奸识伪,也足以体现出昭帝的英明。

分辨是非者明,依法行事者威。身为领导者只有分清善恶忠奸,才能使身边有一个正义开明的风气,如此一来,小人就没有了立足之地。没有了小人制造混乱且法制严明的国家,怎么会不强大呢?因此,明辨是非、依法度行事才是治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