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虽有明君,百步之外,听而不闻。间之堵墙,窥而不见也。而名为明君者,君善用其臣,臣善纳其忠也。信以继信,善以传善。是以四海之内,可得而治。是以明君之举其下也,尽知其短长,知其所不能益,若任之以事。贤人之臣其主也,尽知短长与身力之所不至,若量能而授官。上以此畜下,下以此事上。上下交期于正,则百姓男女,皆与治焉。
——《管子·君臣》
“古句新解”
即使是明君,百步之外也是听不见的,隔着一堵墙也会看不见。能够称之为明君,是因为君王善于使用臣下,而臣下也善于贡献他的忠心。诚信会带来诚信,善良能传播善良,所以四海之内都能治理好。
因此,凡是君主在提拔臣下的时候,都要完全了解他的长处和短处,了解他才能的限度,才让他担任职事。贤能的人为君主做事,也能完全认清自己的长短处和能力的限度,再根据实际能力接受官职。
如果君主按这个原则来管理臣下,臣下按这个原则来服事君主,上下以公正来相互勉励,那么天下的老百姓们就都会愿意接受统治了。
任用人才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任何一个人才都不是完美无瑕的,或许都有其特有的长处与短处,如果统治者任用得当,那么,就可能用其长而避其短,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用而不会因短处坏事,这就是“知人善任”了。
作为一个统治者而言,能够做到“知人善任”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难得的,把有能力的人都安排在恰当的职位上,这样一来,统治者就多了很多有力的助手,如此又怎愁国家治理不好呢?
知人善任不仅能体现出一个君主眼光的过人之处,于国于民也很重要。吴王寿梦就是因为用对了人,才使国家强大了起来。
春秋时期,吴王寿梦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军,他因此跻身于春秋诸强之列。他试图再组建一支强大的陆军,以实现他称霸诸侯的理想。
这时,北方强国晋国因与楚国矛盾激化,便想联合南方的吴国,前后夹击楚国。晋国国君于是派大臣屈巫臣出使吴国。屈巫臣颇有韬略,精通车战、步战的战法,是位颇具实力的将才。吴王寿梦问他道:“有什么方法可以击败强大的楚国呢?”屈巫臣回答道:“可以与楚国的敌国晋国结盟。结盟可以给吴国最大的好处,那就是晋国可以帮助吴国建立一支懂车战、步战战法的陆军。”
吴王寿梦听后很是高兴,当即请屈巫臣留在吴国任军事教官。屈巫臣不敢自作主张,遂回国禀报了晋王。晋王认为帮助吴国训练陆军有利于自己战胜楚国,很爽快地答应了这件事。
不久后,屈巫臣带着百名随从来到了吴国。吴王寿梦当即下令吴军将士拜屈巫臣为师,学习陆军作战之法。他告诫吴军将士要像敬重自己一样敬重屈巫臣,如有怠慢者,斩。
屈巫臣很受感动,他认真地带领吴兵学习车法、阵法。吴王寿梦还亲临练兵场加以督促。数年后,一支强大的陆军终于建成了。楚国怕吴晋联合,决定先攻打吴国。吴军以屈巫臣所教之阵法果断迎战,在水师的配合下,吴军大败楚军。楚国惊惧吴国的强盛,竟十余年不敢再与吴军交锋。
吴王寿梦重用屈巫臣,为自己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陆军,使吴国成为春秋中后期的强国之一。
君王选才需要知人,进而才能善任。为国荐才的大臣也是如此,只有了解所荐之人,才能给他保荐相应的职位。可见,这“知人”是“善任”的前提。祁黄羊为国举贤不避亲仇的故事就体现了他的识人之明。
有一次,晋平公问祁黄羊:“现在南阳县缺县令,依你看来,谁可以去担任这个职务呢?”祁黄羊毫不犹豫地回答:“解狐可担此任。”
晋平公追问道:“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举荐他?”祁黄羊笑了笑答道:“大王您只是问我谁可以胜任南阳县令,并没有问我谁是我的仇人啊。”
晋平公于是委任解狐做了南阳县令。解狐到任后勤勤恳恳地为百姓做事,果然非常胜任。
不久,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缺少法官,你看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呢?”
祁黄羊仍旧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依臣之见,祁午可以胜任。”晋平公这次更加不解地问道:“祁午是你的儿子,你推荐他,就不怕别人说你的闲话吗?”
祁黄羊义正词严地说:“大王问我谁可以担任法官,并没有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
晋平公又任命祁午为法官,祁午上任后不负众望,他执法严谨,为百姓除害兴利,赢得了举国上下的赞扬。
孔子后来对此事赞扬道:“祁黄羊推荐人才,外举不避私人恩怨,内举不避亲子之嫌,真是大公无私啊!”
祁黄羊为国荐才大公无私是真,但他的识人之明却更加令人赞叹。这种知人善任的本领真是常人难及。
历史上因识人不深而导致失败的教训比比皆是,赵孝成王因用人不当,起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而使赵国几十万大军毁于敌手。
赵孝成王七年,秦国和赵国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此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重病缠身,赵王派老将廉颇带兵抗击秦军。
因为赵军一直坚守壁垒不出战,秦国遂派奸细对赵王说:“秦国害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将军。”赵王信以为真,马上封赵括为将以替代廉颇。
蔺相如说:“大王凭传闻就封赵括为将,这就像是用胶粘住瑟上的弦柱来弹瑟一样啊。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不能随机应变,不可重用啊!”赵王不听,坚持任命赵括为将。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谈论起用兵来,自称天下第一。
当初赵奢对此不以为然,他对妻子说:“战争是要死人的事情,赵括说得太轻松了。大王不用他当将领则已,一旦任他为将,使赵军大败的必定是他啊!”如今,赵王果真任命赵括为将,赵括的母亲知道后赶紧来见赵王。她对赵王说:“赵括不适合当将领。”
赵王大惑不解地问她原因。她说:“当年我服侍赵奢的时候,赵奢也为大将,他亲自捧着食物招待的客人有数十人,所结交的朋友有数百人,大王和王族赏赐给他的东西,他全部都给了军吏和士大夫,从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中之事,以全心全意地备战。如今赵括刚当上将军,就朝东坐着接见客人,军吏没有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他全部自己收藏在家里,还天天留意着买有利可图的田地房屋。大王认为他哪一条比得上他的父亲?所以,我希望大王不要任他为将。”
赵王对这样的劝言还是听不进去,他说自己主意已定,让赵括的母亲退了下去。
赵括替代廉颇之后,对军令进行了全面修改,还撤换了不少军中官员。
秦王听说后喜出望外,派大将白起率一队人马假装逃跑,实则截断赵军的运粮道路,把赵军分膈成两部分。赵军军心涣散,全军四十多天没有粮食救济。赵括带领精锐部队和秦军搏斗时被杀。赵国几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纷纷投降了秦军,残忍的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在这次战争中阵亡的士卒共有四十五万。
赵王明知赵括徒有其表而不顾众人劝谏重用赵括,这是因为在知人善任的环节上出了问题。看来,能知人善任者才能称得上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