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管子原来这样说
32631000000046

第46章 奢侈消费刺激经济

“原典”

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足其所欲,赡其所愿,则能用之耳。今使衣皮而冠角,食野草,饮野水,孰能用之?伤心者不可以致功。故尝至味而罢至乐,而雕卵然后瀹之,雕橑然后爨之。丹沙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此百姓之怠生,百振而食。

——《管子·侈靡》

“古句新解”

改善饮食、奢侈逸乐是人们的愿望,满足他们的欲求和愿望,就可以使用他们。假使只是让他们身披兽皮,头戴牛角,吃野草,喝野水,怎么能够使用他们呢?心情不舒畅的人是做不好工作的。所以,要提倡吃最好的饮食,听最好的音乐,把蛋品雕画了然后煮食,把木柴雕刻了然后焚烧。丹砂矿产的洞口不要堵塞,使商贾贩运不要停滞。让富人奢侈消费,让穷人劳动就业。

中国古代正统消费观念是崇尚节俭,《管子》作者也概莫能外。在《管子》一书中,尚俭抑奢之说贯穿始终。散见于《禁藏篇》、《法法篇》和《轻重篇》中,就是在《侈靡篇》中,也有不少关于节俭的论述。《管子》有关节制消费的原则有以下论述:“明君制宗庙,足以设宾祀,不求其美;为宫室台榭,足以避燥湿寒暑,不求其大;为雕文刻镂,足以辨贵贱,不求其观。故农夫不失其时,百工不失其功,商无废利,民无游日,财无砥士带。故曰俭其道乎?”又:“故圣人之制事也能节宫室,通车舆以实藏,则国必富,位必尊。能节衣服,去玩好以奉本,而用必赡,身心安矣。”

主张节俭是《管子》消费理论的主要方面,不过在这一著作中,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侈靡”论。《管子》中有关侈靡消费的论述有:“问曰:‘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问用之若何?巨瘗培,所以使贫民也;美垄墓,所以文明也;巨棺椁,所以起木工也;多衣衾,所以起女工也。犹不尽,故有次浮也,有差樊,有瘗藏。作此相食,然后民相利,守战之备合矣。”“若岁凶旱水泱,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

不难看出,管子既主张节俭又强调侈靡消费,岂不自相矛盾?其实不然。在《管子》中,由于二者有着相同的服务目标而得到了统一。无论是节制消费原则还是侈靡消费主张都落脚在发展和振兴以农为本的社会生产上,都落脚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上,都遵循着或不违背管子所提出的封建伦理准则。管子指出:“俭则伤事,侈则伤货。”意思是说节俭包含着对生产不利的因素,侈靡则造成对财富的耗费。这是从消费对财富生产的影响来说的。从理论上看,节制消费原则和侈靡消费主张就是为了克服这两种倾向而提出来的,此消彼长,互为因果,正好符合了管子体系的道家法统。试想,“侈则伤货”,反其道而行,便不会使财富耗费,这是节制消费原则的理论出发点;“俭则伤事”,反其道而行,便可避免对生产的阻碍,这是侈靡消费主张的理论依据。

在《管子》中,节制消费原则和侈靡消费主张虽是一并提出,但其适用范围和重要程度却大不相同。《管子》的节制消费原则是针对一般情况下提出的要求,是普遍适用的基本准则;而侈靡消费主张则是在特殊情况下为刺激社会生产而提出的主张,《管子》中有《侈靡》篇专论侈靡消费,这在中国古代具有非常独特的地位,但该篇突出强调的也只限于侈靡消费的政策效应和应用意义,并没有把它当作指导社会消费行为的基本准则。这充分显示了《管子》理论中辩证思维的特色。

《管子》的侈靡消费论是独特的,极具超前性,在先秦时代任何其他学派均无这一观点,它给一味强调节俭消费的传统消费论增添了新的异彩。当我们回顾20世纪时的经济学家们提出通过兴建大量的公共工程来解决工人失业从而刺激消费需求的主张时,似乎从中可以感受到《管子》思想的延续。中国历史上能深知管子侈靡消费理论的当属北宋政治家范仲淹,1050年范仲淹担任杭州知州期间,当地发生严重灾荒,穷人生活陷入绝境。于是他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自己整日在湖上宴饮作乐,范仲淹甚至亲自劝说寺院大兴土木,结果在当年受灾的广大地区,只有范仲淹实施侈靡赈灾政策的杭州社会秩序良好,没有发生饥民流徙现象。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此事说:

宋朝皇祐二年,吴州一带闹大饥荒,当时范仲淹治理浙西,下令散发米粮赈灾。并鼓励百姓储备粮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备。吴州民俗喜好赛舟,并且笃信佛教。范仲淹于是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饮。从春至夏,当地的百姓几乎天天都扶老携幼在湖边争看赛船。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住持,对他们说:“饥岁荒年工钱最是低廉,正是寺院大兴土木的大好时机。”于是各寺庙住持无不招募工人大肆兴建。范仲淹又招募工人兴建官家谷仓及吏卒官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达一千人。掌管监察的官员,认为范仲淹不体恤荒年财政困难,竟鼓励百姓划船竞赛,寺院大兴土木,既劳民又伤财,所以上奏弹劾范仲淹。范仲淹上奏说:“臣所以鼓励百姓宴游湖上,寺院、官府大兴土木,其用意正是借有余钱可花的百姓,加惠贫苦无依的贫民,各种依靠出卖劳力生活的百姓,能依赖官府与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每天不少于万人。荒年的政治措施,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马克思也曾经说过:“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中国古代社会的生产基本上是消费什么就生产什么,因此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生产与消费有更直接的联系,顾客的消费增加自然会引起生产的增加,而生产的增加不就发展了经济吗?两千多年前的《管子》就触及到了这一经济思想,实属不易。

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由《管子》开其端,提出了重视消费、强调适时侈靡以促进生产的观点。在传统的崇俭黜奢论的烛照下,它不为人们所重视。在现实条件背景下,“侈靡”消费价值的发掘无疑对当今的经济管理、伦理观念的改变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如何倡导适当高消费、处理好节俭与侈靡的关系既是制定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也是企业进行微观管理的重要问题,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对人们的消费观念的改变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因此,正确认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懂得生产和消费不能脱节,提倡和鼓励正常的适度的消费是应当的,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