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今齐有渠展之盐,请君伐菹薪,煮泲水为盐,征而积之。
——《管子·轻重甲》
“古句新解”
现今齐国既拥有渠展的盐产,就请君上您下令砍柴煮盐,然后由政府征收而积存起来。
“官山海”政策,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官营国有方式垄断盐铁业运营,但却引领了其后几千年的发展方向。盐铁业的主旋律一直都是国家专卖模式,管仲成为了历代盐政的开山鼻祖。
“官山海”政策的运作理念和具体操作实践为后世王朝提供了成熟的模板,成为大多数王朝解决国家财政危机的“国之大宝”。
后世朝代主持财政的大臣也多从管仲那里取经,领悟“拔鹅毛”的学问,实践拔鹅毛的手艺。
管仲由于“官山海”的政策,在后世还荣获一殊荣——盐商的祖师爷。管仲在民间成了盐神的化身,世代受盐工供奉。
有人不禁有疑问,齐国是海王之国,能独擅海盐之暴利,然远在内陆的诸侯国何以至齐国之富。管仲也做了解答,而且是最简单的一种。
桓公说:“那么,没有山海资源的国家就不能成就王业了么?”
管仲说:“可以依靠别国的山海资源加以借用。让有海的国家,把盐卖给本国,以每釜十五钱的价格买进,而官府专卖的价格为一百钱。本国虽不参与制盐,但可以接受别人的生产,用加价推算盈利。这就是利用他人资源的理财方法。”
智者不仅能因地取材,也能实行变通转换之道。《易经》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活人岂能为尿憋死,办法都是想出来的。
先天资源不足的国家尚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谋利。那么有海的国家更可以藉由国际贸易把盐的市场做大做强,做的更暴利。这也是齐国未来谋求在国际上垄断海盐之利必须跨出的一步。
问题也来了,届时齐国海盐贸易面对的是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齐国在实施战略人才库的规划解决工商业人才后,做国际贸易面临的最匮乏的资源恰恰是信息。
丝绸织品技术曾被中国垄断数百年,中国古代各朝一直严密控制着丝绸织造业和养蚕业的技术流传,并禁止其流向外国。唐朝是丝绸生产的鼎盛时期,无论产量、质量和品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丝绸的生产组织分为宫廷手工业、农村副业和独立手工业三种,规模较前代大大扩充了。同时,丝绸的对外贸易也得到巨大的发展,不但“丝绸之路”的通道增加到了三条,而且贸易的频繁程度也空前高涨。丝绸的生产和贸易为唐代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看看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是怎么写中国与西方的贸易问题,书中说:早在中国汉代,东西通商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逐渐形成,汉朝把大量昂贵的丝绸输出到西亚。为了保护丝绸贸易,中国人一直保守丝绸制作过程的秘密。中国的统治者历来严格限制外国商人,只允许他们在广州活动。中国卖给他们丝绸、茶叶、瓷器,换来的却是大把大把的黄金和白银,造成巨大贸易顺差。1793年,英国人要求增加贸易权利,被乾隆皇帝拒绝,他说:“西方的东西找不出一件中国用得着的。”
汉朝和唐朝从丝绸贸易中获得经济的空前繁荣,由丝绸之路,国外的葡萄、无花果、黄瓜、核桃从西亚传入中国,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1271年来到中国再到郑和下西洋从非洲带回长颈鹿,书中颇下笔墨。书中摘录了《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忽必烈皇宫的描写:“宫殿屋顶很高,大厅都由金银镶嵌,墙壁上雕刻着龙、鸟、牧马人和各种野兽以及战斗的场面。天花板上也是如此,满眼都是黄金和图画。厅很宽很长,可以容纳6000人的宴席。”足见当时的中国是多么的繁华,远远超越当时世界各国的经济水平。
正因为唐朝、宋朝始终领先全世界的高科技产品销往全世界:丝绸、瓷器,在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整个欧洲甚至包括俄国,掀起过一场“中国热”。当时的中国被全世界推举为“模范文明”。当时中国对西方的影响,远远大于西方对中国的影响。
为了得到中国丝绸,在没有飞机、火车、汽车的时代,当年全世界的商人们骑着骆驼不远万里,把几万里的沙漠戈壁,硬生生踏出一条丝绸之路,用他们国家最珍贵的黄金、珠宝、玉器,换几匹丝绸,带回国就能发大财。唐朝不仅繁荣富强,而且在全世界声名远播。
中国卖给各国商人丝绸、茶叶、瓷器,换来的却是大把大把的黄金和白银,造成古代全球经济的巨大贸易顺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经济中心,是欧洲和日本虚心学习的楷模。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只有垄断别国没有的高科技,才能实现经济真正繁荣富强,自然会变成全世界羡慕的“模范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