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管子原来这样说
32631000000007

第7章 不要轻视任何人

“原典”

“非婢子之所知也。”婢子曰:“公其毋少少,毋贱贱。”

——《管子·小问》

“古句新解”

管子说:“这不是婢女所能理解的。”婢女说:“您不要轻视少年人,也不要轻视地位卑贱的人。”

管子在此提醒我们,无论是谁都不要轻视别人。管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也曾犯过轻视别人的错误。

有一天,齐桓公派管仲去拜访宁戚,希望宁戚能出来做官,宁戚却回答说:“浩浩乎?”管仲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不吃不喝地想这句话。

管仲家里的婢女问:“先生有什么心事吗?”

管仲回答:“这不是婢女所能理解的。”

婢女说:“您不要轻视少年人,也不要轻视地位卑贱的人。”

婢女接着说:“从前,吴国与干国打仗,规定没有脱退乳齿的少年不得参军,国子就拔掉了他的乳齿,参军为干国立了很多军功。过去,百里奚是秦国的一位读书人,家境贫困,但是,秦穆公请他做了秦国的宰相后,秦国就称霸于诸侯。由此可见,地位卑贱的人可以轻视吗?年龄小的人知识就一定少吗?”

听了这席话,管仲说:“好。齐桓公派我去征求宁戚的意见,宁戚答复说:‘浩浩乎?’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婢女说:“诗里有这样的句子:‘无边无际的是水,摇头摆尾的是鱼,没有家室,你召我住在哪呀?’宁戚是想要娶妻成家吧?”

管仲的疑惑,被婢女一语道破天机。

可见,人的智慧不因人的地位高低而不同,那么我们又怎么能轻视别人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我们不必因为自己在某方面看似比他人优越便骄傲自满,进而轻视别人,这是一种浅薄的表现。自恃甚高的人,大多得不到他人的认可,难免影响人际关系。

曾读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鹰王和鹰后从遥远的地方飞到远离人类的森林。他们在密林深处定居下来,于是就挑选了一棵大橡树,开始筑巢,在这儿孵养后代。

鼹鼠看到后,向鹰王提出警告:“这棵橡树可不是安全的住所,它的根几乎烂光了,随时都有倒掉的危险。”鹰王根本听不进鼹鼠的劝告,老鹰不需要鼠来提醒。认为这些躲在洞里的家伙,难道能否认老鹰的眼睛是锐利的吗?鼹鼠是什么东西,竟然胆敢跑出来干涉鹰王的事情?于是鹰王当天就把全家搬了进去。不久,鹰后孵出了小家伙。一天,当外出捕食的鹰王飞回来,橡树倒了,他的妻儿摔死了。鹰王悲痛不已,他放声大哭道:“我多么愚蠢啊?我竟然把最好的忠告当成了耳边风,所以,命运就给予我这样严厉的惩罚。我从来不曾料到,一只鼹鼠的警告竟会是这样准确,真是怪事啊!”

从这个小小的寓言故事可以看出:在你轻视别人时,你的眼光差不多都是错的,不要把自己的眼光放得太高,学会不轻视别人,也就是在学会尊重自己,学会以平等的心态去看人生。事物的表象常常蒙着一层面纱,在没有了解之前,不要轻易扼杀一个人的自尊。

有个叫吴裕的富商,十分通情达理,对人总是很诚恳。

有一次,他要招一批舂米的工人,派人把消息放了出去。有人把这事告诉了公孙穆,公孙穆高兴极了。他想:这下可有机会赚些钱继续求学了。那时候,去给人舂米被认为是低贱的工作,但公孙穆已经顾不得这些了,他把自己打扮成那种干重体力活的样子,穿一套短衫短裤就去应征了。

一天,吴裕打算去舂米的地方转一转,巡视一番。他信步走来,东瞧瞧,西看看,最后在公孙穆身边站住了。公孙穆正干得满头大汗,也没有注意吴裕在他旁边,还是一个劲地舂他的米。

过了好一会儿,吴裕越看越觉得公孙穆的动作很不熟练,体力也不怎么好,不太像一个舂米的工人,就问他道:“小伙子,你为什么会到我这儿工作呢?”

公孙穆随口答道:“为了赚些钱作学费。”

吴裕说:“哦?原来你是个读书人啊,怪不得我看你斯斯文文的,不太像工人。别干了,休息一会儿吧,咱们俩聊聊?”他俩谈得十分投机,相见恨晚。后来,这两个人结成了莫逆之交。

吴裕并没有因为贫富悬殊而看不起公孙穆这个穷书生,反而同他交上了朋友。这种不轻视别人的品质是很可贵的。我们交朋友,同样不应以贵贱、贫福为标准,而更要看重一个人的才识和品行。

道理很简单,但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生活中,轻视别人的现象较多见。城里人轻视乡下人,开小汽车的轻视蹬三轮的,高级白领轻视做小工的……任何人和任何与人有关的事物,都可能是轻视中的一个因素。

没有人愿意被轻视,也没有任何一个善良的人愿意轻视别人。但问题是,有时我们可能已经轻视了别人而不自知。而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乃至怨恨就是这样产生的。

人生在世,无论谁的存在和进步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谁也不愿意被漠视或遗忘,这是人的一种共性。然而,如果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这除了会使他人反感外,又有什么益处呢?所以,放下自己的高傲吧,记得不要轻视身边的任何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