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但因为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的测定技术比较复杂,所以临床上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患者同年龄组、同性别和同地区的正常标准。国内的正常标准比国外的标准略低。沿海和平原地区,当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低于12.5克/分升,成年女子的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分升,就可以认为有贫血。12岁以下儿童比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正常值低15%左右,男孩和女孩无明显差别。海拔高的地区一般要高些。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的数目减少,血红素不足,而导致头晕、嘴唇发白、身体虚弱,甚至昏昏欲睡的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呼吸困难、注意力减退,及肝、脾肿大的现象。
血液是生命的源泉,人们常将鲜红的血液比作生命的象征。而维生素与血液的形成及其正常功能的发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常成人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16克/100毫升,女性为11~15克/100毫升;红细胞数男性为400~55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500万/立方毫米。
造成贫血的原因有多种:缺铁、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等。一般要给予富于营养和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含丰富无机盐的饮食,有助于恢复造血功能。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时间。
人体内的血液是由骨髓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制造出来的,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骨髓中红细胞的形成就会产生障碍,影响红细胞正常成熟或者使红细胞变得极其脆弱,使其寿命缩短,从而引起各种贫血症状。
治疗贫血的原则是采取适当措施以消除病因。很多时候,原发病比贫血本身的危害严重得多(例如胃肠道癌肿),其治疗也比贫血更为重要。在病因诊断尚未明确时,不应乱服药物,会导致情况更加复杂,增加诊断上的难度。
药物治疗:切忌滥用补血药,必须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证。例如,维生素B12及叶酸适用于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铁剂仅用于缺铁性贫血,不能用于非缺铁性贫血,因会引起体内铁含量超出负荷,影响重要器官(如心、肝、胰等)的功能;维生素B6用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皮质类固醇可以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睾酮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输血:输血主要的优点是能迅速减轻或纠正贫血。因此必须正确掌握输血的适应证,如需大量输血,为了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荷过重、减少输血反应,可输注浓缩红细胞。当有贫血症状时,可先从调整规律的生活作息开始,要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以免降低免疫力,再者要均衡饮食,除了熟知的铁之外,各种营养素也要均衡摄取,从而达到元素平衡。
此外,贫血患者不要饮用茶和咖啡,因其中有会阻碍铁的吸收的鞣酸成分。保持乐观开朗的个性,除了有利于身心外,更有活跃造血功能的效果。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体力,给你一个健康红润的面色!
维生素B6:可以促进体内红细胞的合成。
维生素B12:每天3次,每次2000微克,对制造红细胞有益;缺乏时会引起恶性贫血。另外,也可采用皮下注射或含于舌下的摄取形式。
维生素C:既能够强化人体对铁质的吸收,又能避免铁质的氧化。
维生素E:依照医生的指示摄取,可减缓地中海型贫血患者血球破裂的情形发生。
叶酸:每天2次,每次800微克,可以帮助制造红细胞,对减缓贫血的症状十分有益
铁:形成血红素,使皮肤恢复良好的血色。铁是造血的重要微量元素,膳食中缺铁是贫血的主要原因。
蘑菇、木耳、姜、绿叶蔬菜、菊花、冬虫夏草、紫菜、畜禽肉类、鱼类、肝脏、芝麻、燕麦、蜂蜜、红豆、蚕豆、牡蛎、干果等都是补血的上等食才。
日常生活以及饮食的注意事项:
⑴饮食调摄:饮食营养要合理,食物必须多样化,食谱要广,不应偏食,否则会因某种营养素的缺乏而引起贫血。要多吃富含营养及易于被消化的食物。饮食应有规律、有节制,严禁暴饮暴食。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猪血、瘦肉、奶制品、豆类、大米、苹果、绿叶蔬菜等。多饮茶能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有利于巨细胞性贫血的治疗。但缺铁性贫血则不宜饮茶,因为饮茶不利于人体对铁剂的吸收。适当补充酸性食物则有利于铁剂的吸收。忌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平时可配合滋补食疗以补养身体。
⑵劳逸结合,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贫血症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营养不良性贫血:多见于饮食失调或长期腹泻者。病人除有头晕、耳鸣、眼花、倦怠、头发干枯脱落等一般贫血症状外,还表现为食欲缺乏、腹泻、口疮、舌炎等。
缺铁性贫血:此病在女性中最为多见,其表现与营养不良性贫血大致相似,可通过测验头发中的微量元素加以鉴别。
失血性贫血:多见于各种急性大出血之后,若抢救不及时,可因失血过多而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险。
再生障碍性贫血:因骨髓造血机能发生障碍而引起的贫血。除有一般贫血症状外,还会出现皮下或黏膜出血现象,还有畏寒和发烧等症状。
溶血性贫血:多见于某些感染、药物中毒或食用蚕豆所致,患者常呈现贫血逐渐加重症状。
海洋性贫血:又名地中海贫血,是遗传性贫血。此病程度轻重不一,其症状表现也不一样。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则会表现出反应迟钝、疲乏无力、腹泻等症状。反复发烧和肝脾肿大,病程后期多有严重的心脏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