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精忠报国凌云志:岳飞
32882900000033

第33章 治军有方

岳飞治军,以严明军纪而著称于史,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南宋学者周密在其著述《齐东野语》中称赞岳飞的军纪为“中兴诸将第一”。

岳飞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环境中,没有显赫的身世,只是一个小贫民,并且饱受着金人铁蹄的践踏。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面对着一个个被金人屠杀的同胞,岳飞心中燃起的只有熊熊的怒火;在那外敌入侵、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乱世,出身寒门的岳飞以驱逐胡虏、救民水火、恢复旧山河为己任,靠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依靠自己的战功得到高层的信任,得到士兵的拥护。

岳飞自二十岁从军,屡立显功,身经百战,从普通士兵成长为统兵十万的著名大帅。

岳飞的出身和经历,使他深刻地体会到百姓受军队欺压以及士卒受将领凌虐的痛苦。对于宋朝腐败的军政和军风,岳飞感到深恶痛绝。因此在独立拥有一支军队之后,岳飞主张用铁的纪律来维护岳家军的声誉,为此岳飞制定了许多规范岳家军的律条,用铁的纪律来保障了岳家军的战斗力。

岳飞从严治军,体现为纪律严肃、严格训练、赏罚分明。

岳飞部队来自四面八方,并且大多是落草为寇的亡命之徒,他们在从军之前多是靠烧杀抢掠为生,因此岳飞深知,想要维护岳家军的声誉,就必须依靠严明的军纪。

对于部属们的管教,凡涉及军纪的事,岳飞一律采用严格要求,严肃处理。即使强取民间一钱一物,也要重罚不赦。“行师用众,秋毫无犯。有践民稼,伤农功,市物售直不如民欲之类,其死不贷”,“取人一钱者,必斩”(《金佗稡编》卷9《遗事》)。

有一次行军的路上,岳飞发现一间新盖的店屋上少了一片茅草,就立即询问店主是否是军队里的士兵所为。店主回答说:岳家军的士兵并没有打扰百姓,屋顶上本来就缺一片茅草。岳飞觉得有疑,于是下令追查,最后终于找到一个马军军士。军士承认正在店中饮食,听说岳飞将要到来,于是急急忙忙上马,不慎掣下一束茅草。这时候店主全家一起哭泣求情,说那个军士确实没有骚扰过他家,只是过来吃一碗面而已。岳飞见店主一家都为那个士兵求情,才赦免了他的死罪,但是却改为一百军棍,作为惩戒。

还有一次,有一户居民家失火了,岳家军二号人物王贵手下的一个士兵乘机盗取民家的芦筏。岳飞发现之后,十分震怒,立即处斩了那个士兵,并且以王贵治军不严为由,杖责了王贵一百军棍。

岳家军的纪律十分严明,每经过一个乡村,都不会去打扰百姓,一般都睡在村民家的门外,即便是百姓开门欢迎他们进屋,士兵也不敢踏进百姓的家中。早晨士兵行军上路之前,一定会将夜里当床铺用的芦苇整理好,然后才出发。

岳家军有一个士兵曾经在湖口县人项某那里购买薪柴,项某因为素闻岳家军的声明,自愿少收两文钱,但那个士兵却坚决不肯,他说:“我怎么可以因两文钱就不服从纪律呢?”

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奉命率军南下征讨叛乱的匪寇,岳家军将士行军路过庐陵,借宿在百姓的院落。天刚微微亮,岳家军将士就开始给房屋主人清扫院落,洗涤碗盆,然后才整顿出发。庐陵太守在郊外搭设了一个帐篷,准备为岳飞饯行,但是眼看岳飞的部队都快走完了,仍然见不到岳飞本人。庐陵太守于是问走在后面的一个士兵:“大将军在何处?”那个士兵回答说:“将军已经和偏裨将校混杂在一起走了!”

为了不打扰百姓,维持严明的军纪,岳飞尽量减少士兵与百姓接触的机会。并且,每次行军到一个村落,都会亲自率领十几名近卫骑兵到军营附近巡视,检查军纪执行情况,唯恐有军士做出违反军纪的事情。

南宋初年,社会动荡不安,加上高宗一直逃跑,国家财政得不到休整,十分拮据,因此很多时候,军队都会面临缺粮、缺衣的状况。但是岳飞规定不管条件多么艰苦都不能脱离军队,私抢民用。

绍兴二年(1132年),在攻破军贼游寇曹成之后,岳家军屯驻江州,当时军需情况十分危急。但在生计如此艰难窘迫的情况下,岳飞的军队并没有发生抢掠的事件,后将部分军队移屯于筠州、临江军、兴国军等地,借以度过了这艰难的一关。

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磨炼,岳家军的士兵都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岳家军将士逐渐概括出两句著名的口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正是岳家军将士在忍饥受冻的艰苦情势下,仍大致维持军纪的真实写照。

可以说岳飞是一个好领导,虽然他对于士兵要求严格,但是岳飞训练军队的时候,常常能够考虑到士兵自身的潜力。对于普通的士兵在武技方面存在的问题,岳飞非常重视采用教导、训练办法,并告诫他的部将们,不要为这类事而轻易地笞责和辱骂那些普通士卒。

如果战事紧急,而一些士兵刚刚进入岳家军,岳飞不会刻意为难他们,而是对他们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基本上,只要求他们能够握稳枪杆,运用自如,心里不胆怯,奋勇杀敌,便称得上是勇敢的士兵。将士们见每一次上阵杀敌,都会有岳飞这一员大将的带头冲锋,心中自然是增添了不少的勇气和信心,而对于岳飞提出的那些并不过分的要求,普通士兵们也都能够做到。

岳飞最让士卒们信服的一点是,无论在战斗中还是在生活中,岳飞从不摆架子,而且同他们一起同甘共苦,在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岳飞带兵在外,时常和士卒们吃一样的饭菜。岳飞本人不但几乎每次作战都亲临战阵,而且经常身先士卒,亲自担任“旗头”。成千上万将士的动止进退,都唯“旗头”是瞻,看岳飞如何挥动手中的旗帜。

南宋学者黄元振根据其父黄纵担任岳飞幕僚时的见闻而编成的《岳武穆公遗事》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情:在岳飞军中主管机宜文字的幕僚黄纵,有一次被派往外地去料理公事,忽又有事需要他回营来办理,于是岳飞派遣了一个普通士兵送信请黄纵速回。

这时气候比较寒冷,但这个普通士兵身上却还只穿了一件单布衫。黄纵见了之后,觉得他的衣着过于单薄,不禁问道:军中的待遇过于微薄,这么冷的天气你却穿得如此之少,你对此是否感到不满?

那个普通士兵回答说,绝对没有不满的理由。接着,他进一步向黄纵陈述说,如果在其他大将的部队中,军士所应得到的给养总要被克扣一些,所余的部分还要强令去制作衲袄之类,本人虽能够穿得暖些,但是家中的老小却不免要忍饥挨饿。

但是岳家军却不是这样的。在岳宣抚这里,军中所得给养,规定是多少就实得多少,从来都不减克一文,而又听凭每人自行支配,更不强令去做这样那样的衣物。我的衣着之所以单薄,是由于家里负担太重,我得到的军饷全都用在家小身上了。既然我应得的军饷并不曾被上级克扣,我又有何不满?

在物质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岳飞依然特别体恤下属。岳飞不但经常和将士们吃一样的饭菜,如果酒肉太少的话,就掺和着水一同吃,从来不因自己的将领身份而搞特殊,行军时,军队如果驻扎在外边,岳飞自己也不在房里睡,一定陪同士卒一起露宿外边;在出征的时候经常嘱咐自己的妻子遍访将士家属,嘘寒问暖,以金帛周济。这一点让岳飞深得将士们的心,因此很多将士都誓死追随岳飞。

争斗当中难免有死伤的情况,只要军中有伤亡或是患病的,岳飞都亲自前去慰问,他还经常为伤员调药。将士战死沙场的,岳飞就让家人经常前去补贴慰问。

在古代,军队纪律败坏,士卒欺压百姓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如张俊的军队就经常仗着张俊的势力强抢平民,引起民众的不满。

岳飞之所以能够保持严肃的军纪,这与他个人的理想抱负是分不开的,并且岳飞的努力取得很大的成功,不但让金人对岳家军闻风丧胆,而且赢得了群众的口碑,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岳飞治军不讲私情,即使是对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有一次,他派岳云带骑兵数千攻歼敌营,临战前立下军令状,“如果失败了,先斩你!”有次训练,将士们身着重铠甲骑马跳跃壕沟,岳云因坐骑摔倒没有跳过去,岳飞竟怒而鞭打岳云,以示“军中无戏言”。岳家军军纪严明、训练刻苦有方,战斗力极强,攻无不克,战无不败。在进攻邓州时,仅擂了一遍战鼓,岳飞便生擒了敌将高仲,收复了被金兵盘踞的邓州。

每一次打胜仗,岳飞都非常谦虚,常常说:“这是将士们的功劳,我不过是出了一点绵薄的小力而已”。但是岳飞对于国家大事常常非常的激进,他生性耿直,看不惯朝中的贪官污吏,更看不惯一些胆小怯懦之辈,因此话语中常常带有严厉的批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最终惹来了祸端,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岳飞统领的军队,绝对是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