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取得战斗的胜利,朝廷将北伐的军力分为左右两翼,当时在朝廷担任右丞相的张浚是一个主战派,宋高宗让他兼任都督诸路军马,主管全部防务工作。张浚把他的都督府设在干江府(今江苏苏州市),力图在北伐方面有所作为。
绍兴六年(1136年)二月,右翼韩世忠自楚州渡淮北上,长驱直入,攻下宿迁。但攻淮阳军时,由于伪齐军防守严密,韩世忠攻城六天不能下;到了第七天,金军援兵赶到,韩世忠只得退兵楚州。过了两个月,韩世忠与金人再战于淮阳军,这次因张俊害怕韩世忠吞并他的部众,不肯派兵增援,韩世忠无功而还。东线北伐受阻。
在这关键的时刻,岳飞却收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母亲病逝了!岳飞对母亲的孝心人尽皆知。两年前,岳飞攻克襄汉六郡后,就曾经因为母亲姚氏病重,上奏给宋高宗,恳请解除军务。现在岳母去世,对岳飞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打击。
听到消息时,岳飞一个踉跄,几乎要晕倒。整整三天,岳飞连水也没喝一口,只是小声啜泣,双眼红肿,眼疾也随之复发得更厉害了。
姚氏这一生,含辛茹苦,将儿子养大,送子参军报国;后来在沦陷区饱受忧患和病痛的折磨,颠沛流离到了南方,又因水土不服。这个年过古稀的老人,在绍兴六年三月二十六日与世长辞。
岳飞是一个恪守孝道的孝子,他对母亲从来都是非常温顺体贴的。虽然军务非常繁忙,但只要能抽出时间,岳飞总是亲自调药换衣,将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平时在母亲跟前举止都特别轻微,生怕惊动了母亲。
当时,故乡汤阴还在沦陷之中,姚氏想要魂归故里,已是万万不可能。岳飞奏报朝廷,宋高宗特地赐白银一千两、绢一千匹,并赐葬江州(今江西九江)。
隆重的丧仪开始了,岳飞和岳云跣足徒步,扶着姚氏的灵柩,前往江州的庐山。岳飞为母亲进行了厚葬。丧葬完毕,岳飞就在庐山著名的古刹东林寺里守孝。
这期间,岳飞悲痛万分。为追思母恩,他还在母亲墓后建了一个亭子,起名叫“叠翠亭”。每天,岳飞都要来到亭子里,守望着母亲姚氏的墓地。
按封建社会的惯例,岳飞必须“丁忧”(守孝)三年,只有情况特殊,才可停丧做官,这叫做“起复”。岳飞上书要求解职守孝,但是形势并不允许身系北伐挂帅重任的岳飞在庐山久留。驻守两淮的韩世忠等部已经行动。
岳飞以孝出名,他坚持要守孝,但是国难当头,宋高宗和朝中大臣绝对不会允许。宋高宗命令宦官邓琮前往东林寺,劝说岳飞还朝。但岳飞又拒绝了朝廷的特召命令,仍要求为母守丧。
这在当时也是一件极受赞誉的事,因为这表明他没有恋职恋权的野心。当然,岳飞拒绝特召命令完全是出于至诚,因为他太怀念母亲了。
而此时,伪齐的将领王威乘机攻进了唐州,杀害了两名南宋朝廷的重臣,形势非常危急。
为岳飞筹办北伐钱粮的江西制置大使李纲,也在催发,部分给养已经往郢州解送。岳飞不得不放弃礼法,拖着因悲痛而日渐消瘦的身体,从江州(今江西九江)带兵出发,到达襄阳。
他按照母亲的样子刻了一尊木像,随身携带,在兵营中仍然对着木像晨昏定省,就好像母亲还在世一样,以此来寄托自己的对母亲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