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陈丽华(香港富华国际集团主席)
慈善不是一时一地的“阵地战”,慈善是长征,而且永远没有终点。但慈善不是苦难的长征,而是快乐的长征。慈善不分民族,不分国界,不分信仰。捐赠者快乐,受捐赠者也快乐,在慈善长征的路上,一路都是欢声笑语。
——陈光标(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希望能过得幸福,只不过各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尽相同。商人以“利”为命,不断地追求财富,而追求财富,归根到底也是为了生活得幸福。
如何能获得自己所求的幸福,古人劝诫我们在处世时要存慈善之心,做扬善之事。因为“慈能致福”。
对商人来说,财富与慈善相伴相生,造福社会,经常从事一些慈善活动,是商人或企业扬名的最好途径,而好的名声对经商之人来说非常重要。名誉、声望是一种无形资产,这种资产虽然不可量化,但对经营的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名声可以取得消费者的信赖,可以扩大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名声打响之后,以前绞尽脑汁千方百计要做的事可能在举手之间就可完成。从这个角度来讲,善心可以扬名。而名声能够创造财富。
明确“慈能致福”的商人不在少数,蔡万霖就是其中的一个。
台湾霖园关系企业集团董事长蔡万霖是一个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人,他对自己的期许就是“成为台湾第一流的慈善家”。
蔡万霖的一生充满传奇,他由一个街头卖菜的小童到台湾的大事业家,这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幼年生活的贫苦使他在成功之后更热衷于帮助他人。
在早年追随自己的兄长蔡万春时,兄弟二人对慈善事业及社会公益的热心就不甘居于人后。他们在台北市设立了福安孤儿院,将街头流浪的孤儿抚养成人,回报社会。在故乡竹南地区,捐建了一座大型图书馆,此外还创办工厂,增加当地就业的机会。为发展教育,他们成立了商工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人才。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蔡氏兄弟还专门成立了国泰企业社会福利基金会,专事社会救济工作。十余年如一日,他们的成就不但使他们自己得到满足,而且也造福了社会大众。
国泰集团成立后,蔡万霖在“慈能致福”的理念的指导下,更加热衷于慈善事业。他先后成立了人寿慈善和文化教育的基金会;捐赠救护车及清洁车;巡回为贫苦民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等,受到台湾社会的普遍称颂。
蔡万霖还把慈善之心融入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中,在大力推广各项慈善活动的同时,强调做好本职工作。例如,他常说:“寿险是人之产业,更注重保户的福利,以服务保户为要务。我们只有将客户资金营运所得的利益,从事于对保户及社会的服务,以肩负起社会的责任,才能使寿险经营得更有意义。”
蔡万霖的各项慈善活动也使他获得了应有的财富和荣誉。
美国纽约圣若望大学鉴于蔡万霖白手起家,在企业经营和社会福利方面的重大贡献,由该校校长希尔亲自颁赠名誉博士学位。
由于蔡万霖长期赞助天主教兰阳舞蹈团,天主教梵蒂冈教廷向其颁赠了“圣恩维”爵士勋章,以表彰他对发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所做的贡献。这是全台湾荣获此荣誉的第一人。
一个跨国公司的老总曾经说过:“我们可以不做广告等宣传活动,但却不能不做慈善事业。广告让大众觉得我们在想方设法地赚他们的钱,但慈善活动却可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之中丧失防备的心理而接受我们的产品。”
在现代社会,人们在情感上更需要新的支柱,这不是单纯的物质所能带来的,而需要一种人文的关怀。商人对于完善自身的品德应像对待财富那样重视。待人慈善的范围是广阔的,不能仅立足于扬名。对合作者和善,对企业员工和善,对消费者和善,都会收到相应的回报。
总之,真正的大商人就是要存一份慈善之心,而不仅仅把眼球对准“利”这个人所共逐的目标。
经商的商经
不可否认,商人善举有塑造形象的目的,而且也确实能收到这样的效果。但是,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是义利不分的,你可以认为蔡万霖是出于功利的目的才这样做的,也可以认为他是做了这些善举才得到了这些功利。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作为一个有战略眼光的商人,蔡万霖巧妙地将两者结合起来,而不是只取一端,正是这种做法,使得他得到了和其他同时期大商人不同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