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天下归心:周公旦
32940400000016

第16章 建立庞大的官僚系统(1)

从殷商灭亡及三监之乱中,周公深切地感到,必须建立一整套朝廷制度,使长幼有序,尊卑有礼,这样,才能使周朝长治久安。于是,他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的实际情况,在摄政的第六年(前1019年)开始制礼作乐。

周公“制礼作乐”史有明文,乃是不争的事实。《左传》载鲁宗室季文子之言云:

先君周公制《周礼》曰:“则以观德,德以处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作《誓命》曰:“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贼为盗,盗器为奸。”

《礼记》亦云:

武王崩,成王幼,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

尽管史籍的记载只是寥寥数语,看上去似乎“制礼作乐”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而实际上我们可以想见,这肯定是一项十分艰难、十分浩大的工程,因为它涉及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根本性变革。那么所谓“礼”“乐”究竟有哪些内容呢?

从广义上来看,“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官制。《史记·周本纪》中关于“制礼作乐”的史实是这样记载的:

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

《鲁周公世家》则说:

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末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悦。

这里的《立政》乃是《尚书》篇目,今古文皆有,肯定是先秦旧籍,其中也包含了许多周代官制内容。《周官》则是梅赜《伪古文尚书》篇目,所记与今传《周礼》多不合,古人对此颇为疑惑,然只能曲为之解。自清初阎百诗考定《伪古文尚书》之后,这个问题才算解决了——司马迁所言之《周官》并非指《尚书》的篇目,而是指《周礼》而言。这部书以前称为《周官》,到刘歆之后方称为《周礼》。当然,今存之《周礼》未必就与周公所作《周礼》完全一致,在千百年的传承中很可能会有增删改窜。但是今存《周礼》保存了当时周公对于官制的基本构想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不管《周礼》记载的官制是如何庞杂细微,就西周官制的核心而言无疑是宗法制与世卿世禄之制——这是保证贵族阶层形成并居于统治地位的最重要的制度,也是各种礼仪规范产生的基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周公在《周礼》中对官制都有哪些规定。

《周礼》规定的第一个官僚系统是天官系统,天官系统共有六十三职官,其中大宰(即冢宰)既是天官之长,又是六官之首,周公的职务就是大宰。天官系统的官,按《叙官》的说法,属于“治官”,即治理国政之官,然其实际职掌却十分复杂而琐细,可以称得上治官的,有大宰、小宰、宰夫、大府、内府、外府、司会、司书、职内、职岁、职币十一官。其他诸官的职掌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掌饮食的官,其中又分几类:一是负责烹煮制作食物者,膳夫、庖人、内饔、外饔、亨人、腊人、醯人七职皆是;二是负责捕获兽类或鱼鳖等以供膳食者,有兽人、渔人、鳖人三职,三是负责进献食物者,有笾人和醢人;四是负责酒浆者,有酒正、酒人、浆人三职;还有专门为王调配饮食的古医,掌盐的盐人,掌供巾幂以覆盖饮食的幂人,掌供冰以冷藏食物的凌人等,皆可归属于掌饮食类的官。这一类的官除了为王、王后和太子的饮食服务外,还负责供给宾客、祭祀以及丧事等所需饮食。第二类是掌服装的官,其中有掌王皮裘的司裘,为王后缝制衣服的缝人,掌王后、九嫔和内外命妇首服(头上装饰物)的追师,为王、王后掌鞋的屦人等。第三类是医官,有医师、疾医、疡医、兽医等职。第四类是掌寝舍的官,其中有负责为宫寝清除污秽的宫人,有为王外出设官舍、帷帐等的掌舍、幕人掌次等。第五类是宫官,有宫正、宫伯、内宰、内小臣、阍人、寺人、内竖七职。第六类是妇官,其中有服侍王并协助王后行礼事的九嫔、世妇、女御,而为王后掌祭祀和礼事的女祝、女史,亦可附于此类。第七类是掌妇功的官,有典妇功、典丝、典真三职。另外还有为王掌借田的甸师,为王掌收藏的玉府,掌皮革的掌皮,掌染丝帛的染人,掌大丧为王招魂的夏采五职,旨可自成一类。从本篇职义可以看出,作为天官之长、六官之首的大宰的职权是何等重大,他既“掌建邦之六典”,以作为天、地、春、夏、秋、冬六个系统官吏的典则,佐王治理天下邦国,又掌理王国的“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等。然其属官,除前列第一类诸官(其中又主要是小宰)协助他施行部分职掌外,其他各类职官的职事皆甚细微,几乎与天官作为”治官的职掌无涉,而尤以服务生活和宫内事务的职官为多,占了天官系统职官的绝大部分,因此颇为后世学者所讥。

《周礼》中是这样描述大宰的:

大宰的职责是掌管制定和颁行王国的“六典”,以辅佐天子治理天下各国。所谓六典,第一是治典,用来统治天下各国,治理百官,管理百姓;第二是教典,用来安定天下各国,教训百官,驯顺百姓;第三是礼典,用来协和天下各国,统驭百官,敦睦百姓;第四是政典,用来平服天下各国,使百官恪尽职守,百姓的赋税公平合理;第五是刑典,用来禁止天下各国的犯上作乱,惩罚恶吏,纠察百姓;第六是事典,用来富强天下各国,使百官都能建功立业,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用“八法”来管理官府:第一是官属,借以使治理王邦的机构、人员齐备;第二是官职,借以使各个官府职责明确;第三是官联,借以使有关官府联合起来,协力完成国家大事;第四是官常,借以使各个官府做好本职工作;第五是官成,借以使上级了解下级的工作;第六是官法,借以使百官知所遵循,不可乱来;第七是官刑,借以督察百官,使之尽心王事;第八是官计,借以考核百官,从而做出该赏该罚的决断。

用“八则”来治理都鄙:第一是祭祀,借以控制其所供奉的神祇的尊卑多少;第二是法则,借以控制其所设官吏是否僭上逾等;第三是废置,借以控制其对所设官吏的随意升降任免;第四是禄位,借以控制其对有道德、有学问者的随意任用;第五是赋贡,借以控制其财政税收;第六是礼俗,借以控制其对民众的不良影响;第七是刑赏,借以控制其擅自作威作福;第八是田役,借以控制其对民众的随意征调役使。

以“八柄”辅佐天子驾驭群臣:第一是爵位,借以使得到爵位者知道是谁使他变得尊贵;第二是俸禄,借以使得到俸禄者知道是谁使他变得富有;第三是赐予,借以使得到赐予者知道是谁使他受到宠幸;第四是提拔使用,借以使得到提拔者知道如何砥砺品行;第五是赦其死罪,借以使得到赦免者知道是谁使他活了下来;第六是抄没家产,借以使被抄家者知道是谁使他一贫如洗;第七是削职为民,借以使被削职者知道是谁使他得罪;第八是处以死刑,借以使被处死者知道是谁使他大祸临头。

以“八统”辅佐天子管理臣民:第一是亲近九族;第二是敬重故旧;第三是举荐有善行的人;第四是任用多才多艺的人;第五是奖励有功的人;第六是尊敬有声望、有地位的人;第七是察举勤劳的小吏;第八是礼貌接待来朝的诸侯。

用九种职业来任使天下百姓:第一是三农,让他们生产各种谷物;第二是园圃,让他们培育各种瓜果蔬菜;第三是虞衡,让他们开发山林川泽的资源;第四是薮牧,让他们养育繁殖鸟兽;第五是百工,让他们对珍珠、象牙、玉料、石料、木料、金属、兽革、鸟羽进行加工并制成成品;第六是商贾,让他们繁荣市场和流通货物;第七是妇女,让她们缫丝绩麻,织造布帛;第八是臣妾,让他们采集野生草木的果实;第九是闲民,没有固定的职业,到处流动,给人家打工。

通过征收九种土地税来筹措经费:第一是王城之内的土地税;第二是四郊之内的土地税;第三是邦甸之内的土地税;第四是家削之内的土地税;第五是邦县之内的土地税;第六是邦都之内的土地税;第七是由司关、司市负责征收的赋税;第八是山林川泽的土地税;第九是官府每年结余的经费。

用九种使用经费的法规来平衡和节制财政支出:第一是祭祀使用经费的法规;第二是接待宾客使用经费的法规;第三是办理丧事和荒年赈灾使用经费的法规;第四是置备天子的饮食、衣服、仪仗使用经费的法规;第五是各种工匠制造器物使用经费的法规;第六是置备聘问所用礼品使用经费的法规;第七是饲养牛马所需草料使用经费的法规;第八是天子给臣下分发俸禄和惯例性赐予使用经费的法规;第九是天子随心所欲地赏赐使用经费的法规。

用九种纳贡方法使各诸侯国向天子进献物品:第一是让他们进献祭祀所需的物品;第二是让他们进献接待宾客所需的物品;第三是让他们进献宗庙所需的礼器;第四是让他们进献聘问时所需的馈赠物品;第五是让他们进献各种木材;第六是让他们进献金玉龟贝之类的物品;第七是让他们进献缝制礼服所需的布料;第八是让他们进献有玩赏价值的物品;第九是让他们进献本地特产。

用九种协调两方关系的方法来使天下万民互相联系:第一是有地之君,以其拥有土地而得到当地民众的拥护;第二是官长,以其尊贵的地位而得到部下的敬重;第三是传道的教师,以其贤德而得到弟子的爱戴;第四是授业的先生,以其才能而得到学生的爱戴;第五是族长,以其能够团结敦睦族人而得到族人的敬爱;第六是主人,以其能够为客人提供便利而得到客人的感激;第七是各级官吏,以其良好政绩而得到百姓爱戴;第八是朋友,以其信誉而得到对方的信任;第九是负责管理山林川泽的人,以其能够让百姓开发利用其资源而得到百姓的赞许。

每年的正月初一,开始向普天之下的臣民宣布治典,其方法是把写有治典的木板悬挂到王宫大门的双阙之上,让万民观看,十天以后再把它收藏起来。此后就在畿外的邦国实施治典,为此目的而任命管辖一州的州长,设立统治一国的国君,设立辅佐国君理事的三卿,设立协助三卿理事的五大夫,设置协助五大夫理事的众上士,配备辅佐众上士理事的府、史;又在畿内的都鄙实施八则,为此目的而设立每个采邑的君长,设立辅佐君长的两卿,设立协助两卿理事的五大夫,设立协助五大夫理事的众上士,配备辅佐众上士理事的府、史;又在各个官府实施八法,为此目的而设立六官每官的首长,设立每官首长的副手,设立协助正副首长理事的第三把手,设立协助上级理事的众士,配备辅佐众士理事的府、史。凡治理政务,一定要遵照治典去治理邦国,遵照八则去治理都鄙,遵照八法去治理官府,遵照八成去治理万民,遵照宾礼去接待诸侯。

天子祭祀五帝时,大宰负责对参加祭祀的百官进行约束警戒,以防失礼,还要监督百官,以保证祭器、祭品一样不缺,保证祭祀场地整齐清洁。在举行祭祀的前十天,大宰要率领有关官员占卜祭祀时日的吉凶,占卜的结果如果吉利,就告诉百官开始斋戒;并与有关官员一道,视察祭器和炊具的洗涤。等到祭祀当天早晨天子亲自牵进牺牲时,大宰要跟在后面帮忙。到了祭祀当天天大亮时,大宰要手执瑞玉、皮帛和匏爵跟在天子后面,以备天子亲自礼神时,把瑞玉、皮帛递过去;天子亲酌时,把匏爵递过去。天子祭祀天地时,大宰负责的事情也是这些。天子祭祀列祖列宗时,大宰负责的事情也是这些,不同的是还要协助天子放好让神凭依的玉几,当天子亲酌时把玉爵递过去。在朝觐会同的重大场合,大宰首先要协助天子接受诸侯晋见时所携带的玉币和玉献,其次还要为天子准备好玉几和玉爵。天子去世,大宰要协助嗣位的天子为死者赠玉、含玉。天子兴兵征伐,大宰要告诫百官,协助天子施行教令。天子临朝听政,大宰要协助天子裁决。天子十二岁一巡守,当其在到达国家临朝听政时,大宰也要协助天子裁决。凡是王国政务上的小事,可以由冢宰做主处理,例如接待四方宾客一类的小事。年终,大宰要命令所有的官府都整理其办公文件,大宰要对内外大小百官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而后提请天子或者予以惩罚,或者予以奖励。

从上面可以看出,大宰的职责是十分繁重的,仅仅依靠大宰一个人当然无法完成。所以还配备了小宰、宰夫、大府、内府、外府等职官来进行协助。其中尤以小宰与宰夫最为重要,《周礼》中是这样介绍小宰的职责的:

小宰的职责:掌管制定和颁布王国宫中的刑法,以推行王宫的政令,并负责宫中所有不良现象的纠察和禁止。掌管王国六典、八法、八则的副本,用来考核外邦国、畿内都鄙、各级官府的政绩;掌管王国九贡、九赋、九式的副本,以平衡、节制王国的财政。

用官府的六叙使内外百官做到先尊后卑而井然有序:第一是根据爵位的尊卑来排定百官朝位;第二是根据爵位的尊卑来安排百官上报政绩文书的递进先后;第三是根据爵位的尊卑来决定百官承担任务的轻重;第四是按照工作的繁忙轻闲来规定小吏的月薪;第五是根据爵位的尊卑来安排百官总结汇报的先后;第六是根据爵位的尊卑来决定听取百官反映情况的先后。把所有的官府分为六个系统,以全面完成对王国的治理。第一个是天官系统,下设六十个部门,掌管王国治典的推行;每一部门的首长,遇到大事要听从其上级长官的指挥,遇到小事可以自行处置,直接对天子负责。第二个是地官系统,下设六十个部门,掌管王国教典的推行;每一部门的首长,遇到大事要听从其上级长官的指挥,遇到小事可以自行处置,直接对天子负责。第三个是春官系统,下设六十个部门,掌管王国礼典的推行;每一部门的首长,遇到大事要听从其上级长官的指挥,遇到小事可以自行处置,直接对天子负责。第四个是夏官系统,下设六十个部门,掌管王国政典的推行;每一部门的首长,遇到大事要听从其上级长官的指挥,遇到小事可以自行处置,直接对天子负责。第五个是秋官系统,下设六十个部门,掌管王国刑典的推行;每一部门的首长,遇到大事要听从其上级长官的指挥,遇到小事可以自行处置,直接对天子负责。第六个是冬官系统,下设六十个部门,掌管王国事典的推行;每一部门的首长,遇到大事要听从其上级长官的指挥,遇到小事可以自行处置,直接对天子负责。

根据官府的六项职能来明确六官在王国治理过程中的不同责任:第一是天官的治理职能,负责治理天下各国,平均百姓的负担,调节王国的财用;第二是地官的教育职能,负责安定天下各国,使百姓安宁,使宾客感到如同在家一般;第三是春官的礼仪职能,负责协和天下各国,使百姓敦睦,使天神、人鬼、地祇都得到应有的祭祀;第四是夏官的军事职能,负责威服天下各国,使百姓循规蹈矩,征集各地的贡品;第五是秋官的刑罚职能,负责制止各国犯上作乱,督察百姓,消灭盗贼;第六是冬官的营造职能,负责使天下富足,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营造各种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