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天下归心:周公旦
32940400000004

第4章 与商纣的囚父杀兄之仇

周国的使臣带着季历遇害的凶信垂头丧气地回到周国,周国上下无不义愤填膺。太子昌在一片悲哀的气氛中继了位。

昌就是那个古公亶父最钟爱的小孙儿,他和殷有了杀父之仇,没有一天不想着复仇。但他深深知道,殷是大国,统治天下几百年,占据着土地肥美、人口稠密的中原地区,实力雄厚。而周兴起不久,底子不厚,加上偏处西方,经济和文化都还落后,所以眼下绝不能和殷闹翻。昌为了表示继续臣附于殷,就继承了殷王文丁给他父亲的封号,自称为西伯昌。与此同时,他尽心国政,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推广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这样一来,周国虽然不像季历那时开疆拓土,咄咄逼人,却比那时更加强盛了。

这时文丁已死,他的儿子帝乙当了天子。帝乙见杀了季历没有能遏制周国的发展,于是就改变了统治方法,极力拉拢周人。而西伯昌呢,也就装聋作哑,耐心与殷人周旋,其实他心中从未忘记季历遇害的冤仇。为了将来向东进军,西伯昌又在岐山修筑了一条大道,直通东方。

正当西方的周国蒸蒸日上的时候,强盛的殷王朝却日益显露出衰败的迹象。帝乙在位三十多年,一命归天。继位的是他的儿子帝辛,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殷纣王。

殷纣王即位的时候,在内部,贵族统治集团矛盾重重,腐化堕落,国库虚竭;在外部,北边的戎狄不时与殷发生一些冲突,当然关系还不像周人与胡人那样剑拔弩张。对殷威胁较大的,是西方的周人和东方的夷人。

周人实力逐渐增强,地盘逐渐扩大,但与殷所控制的中原地区之间,地势复杂,行动不便,大部队偷袭非常困难,而且西伯昌当时也小心谨慎,不主动挑起事端。所以,殷王朝对周人并不太在意。可是东方的情形却相反,那里众多的夷人部落忍受不了殷人长期以来的残酷压榨,斗争的烽火此起彼伏。从东方到殷都,又是一片宽广的平原,军队行动非常方便。一旦夷人各部落联成一气攻打殷王朝,那势头就难以阻挡了。所以殷纣王不得不把主要的武力投入东方战场。这样一来,殷纣王只能用另外的手段来对付周人了。

殷纣王执政的第二十三年,西方的一个诸侯来见纣王。这位诸侯就是崇国的国君,名虎,人称崇侯虎。崇国位于陕西省西安附近的沣水西岸,是殷的同姓属国,因为位置重要,很受殷王的重视。崇国紧靠周国,周国日益向东逼近,他们首当其冲,对周人的威胁体会最深。崇侯虎对殷纣王说:“西伯昌表面上挺忠厚老实,其实很有心计。他这些年来积蓄力量,收买人心,西方的国家、部落大半都归顺了他,他的势力越来越往东扩展。据说他要率领军队东进,向您报杀父之仇呢!”

殷纣王听了,点头不语,心中已生出一条毒计。那时,东方的战争正打得火热,他不可能用武力伐周,而是准备采用他祖父的办法,害死西伯昌。他想周人群龙无首,自然就会服服帖帖,俯首称臣了。

机会不久就到来了。在各地的方伯,如九侯、鄂侯、西伯昌等都到殷都朝见天子时,殷纣王找了个借口,杀死了九侯和鄂侯。西伯昌是殷纣王最大的隐患,本想把他也杀了。可是又怕周人从西方闹起来,不好对付,于是殷纣王就把西伯昌囚禁在殷都南郊的羑里(今河南省安阳市南,汤阴县北)。西伯昌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殷纣王不敢在平定东夷之前再向西方用兵,也不会轻易杀了他,所以并没有显出焦躁的样子,在看守面前,他丝毫没有流露出对殷纣王的怨恨。

周都的王子、大臣们可不像西伯昌那样镇静,早已乱成一锅粥了。西伯昌的大儿子伯邑考只怕营救晚了,会重演文丁杀季历的悲剧,急得痛哭流涕。他不顾大家的劝阻,硬要赶到殷都去营救父亲。大臣散宜生对他说:“殷王正是看到周国太强盛了,才把西伯囚禁起来。如果我们众志成城,严守边境,召集军队,殷王也许就不敢杀西伯。现在您单人前往,一来是自投罗网,二来咱们国中无人管事,一旦内乱,不但是您,就连西伯的性命恐怕也保不住啊!”

伯邑考说:“他们是怕周国叛乱,所以把我父亲扣住做人质。如今我去了,他们扣住我做人质,也许就能把父亲放回来。再说,二弟发挺能干的,年岁也不小了,有你们大伙儿帮忙,国内是出不了大乱子的。”

于是伯邑考带了一些礼物,星夜赶到殷都。伯邑考救父心切,再加上年纪轻,说话不顾忌,又正碰上殷纣王在火头上。殷纣王不由分说,把伯邑考杀了,还剁成碎肉,煮成肉汤,盛了送给西伯昌吃。西伯昌吃下去以后,才知道那是用自己儿子的肉煮成的汤,心里那难过劲儿就不用提了。可他在表面上,仍然不动声色,有时候弹琴解闷,有时候演习“八卦”(用横、竖线段搭配成的八种符号,古人认为可以表达一定的含义)。

西伯昌被纣王囚禁七年,虽丧失了七年的自由,但更加砥砺了他的性情、意志,解民于倒悬之心更切,在各诸侯国中的威望更加提高。

再说殷纣王,他听说西伯昌喝了用自己儿子的肉做的汤,仍很高兴,认为西伯昌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聪明能干。看守又报告说,西伯昌知道自己的儿子被杀,仍然毫无怨恨。纣王又认为西伯昌确实忠顺老实,并没有背叛殷王朝的想法。这时,一些被西伯昌收买的殷族王公们,又纷纷为西伯昌说好话,殷纣王对西伯昌的戒心就渐渐松懈下来了。

转眼间西伯昌被囚已经七年了。周国的大臣们搜寻了许多难得的奇宝,由散宜生亲自送到殷都。到了殷都,散宜生先找到殷纣王的亲信大臣费仲,送给他四个美女和许多财宝。费仲见了这些贵重的礼物,眉开眼笑,一口答应帮忙。第二天,费仲把周人送给殷王的礼物陈列在王宫外面,自己进去请殷纣王出来。

殷纣王走出宫门,一看见宫墙外面的那些礼物,眼花缭乱,话也说不上来了。据传说,周人贡献的礼物有:从莘国买来的10个最漂亮的美女;从南方搞来的五光十色的海贝;从西方犬戎族买来的36匹身白鬃红的骏马;从西海买来的两只极为难得、全身雪白的狐狸;从东方买来的一只叫作“驺虞”的稀罕动物,形状略像老虎,但尾巴比身子要长一倍。

纣王看了这些礼物,眼睛都发直了。他咽了一下口水,问费仲:“这些宝物是哪儿送来的?”

散宜生看到时机已到,赶紧上前行礼,恭恭敬敬地说:“臣是周国派来的,特地送这些礼物给天子,赎西伯的罪过。”

殷纣王斜睨了他一眼,微微一笑,说道:“你这个人倒挺会办事,我本来也不想怎么难为西伯昌,不过那个长鼻子、缺耳朵的老家伙说了西伯昌的坏话,我暂时委屈他一下罢了。”

这时,西方诸国的诸侯以及殷族的许多贵族都要求释放西伯昌。殷纣王做个人情,就把西伯昌放了出来,仍然让他当西方诸侯的首领。

西伯昌为了进一步消除纣王的疑忌,把洛水西边的一片土地献给了纣王。纣王为了安慰他,赐给他御用的弓箭和斧子,表示允许他在西方随意征伐。

西伯昌好容易出了殷都,如同羁鸟出笼,拼命往回赶。路上,散宜生把纣王的话告诉西伯昌,西伯昌说:“那个长鼻子、缺耳朵的家伙,一定是崇侯虎。”他想起当日喝那肉汤的情形,不由得一阵阵心里绞痛,杀父之仇和亡子之恨在他的心头交错滋长。他咬紧牙关,喝令快马加鞭。他站在车上向西眺望,岐山已经在望了。

西伯昌回到周国,见到了大臣们,满心喜悦。可见到了他的儿子们,想起伯邑考被害的惨状,又不由得老泪纵横,万分悲伤。他决心把国家治理得更好,团结更多的盟国、部落,为最后一举灭殷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崇国的东方有两个国家,一个叫虞(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一个叫芮(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两国为邻,经常发生领土纠纷。这一年,两国又闹起来了。他们听说西伯昌聪明能干,又懂道理,两国的国君便约定了日期,去找西伯昌评理。

两位国君刚进周国的国境,就看见田地中间都留着很宽的田埂,人们无论是耕作还是走路,都互相谦让,没有一点争吵的迹象。进了城里,又见来来往往的男女都非常有规矩。虞、芮两国的国君见了,不由得啧啧称赞:“周国真是个讲礼让的国家啊!”

两位国君来到周的宫廷,看见他们的大臣之间也很友好,两位国君自己商量说:“人家自己这般谦让,我们之间的争吵怎么好意思跟人家说呢?”于是,这两位国君也不再谈调解纠纷的事了,反而一起和周国建立了友好同盟,约定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周国的势力原先主要是在西方,如今能向东方扩展影响,这当然是件大事。而且虞、芮与周结成了同盟,就把与周为仇的崇国通向殷都的道路切断了,对崇国形成了东西夹击的形势。所以周国与虞、芮的同盟,确实是一个重大的事件。

在这个时期,西伯昌和西北地区的羌族也建立了紧密的联盟。羌族长期以来受殷王朝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与周人的关系比较友好,羌族的姜姓部落还与周人世代通婚。当时姜姓部落的首领名尚,因为他的祖先曾在吕地居住过,人们称他为吕尚。

吕尚在古代和民间传说中还叫作姜太公、姜子牙、太公望、姜太师等,他年轻时身强力壮、勇猛善战,后来成为西伯昌的得力大臣,周武王伐殷的主要助手。由于他在建立周王朝的过程中屡立奇功,声名卓著,后来就成了民间传说中一个传奇式的英雄。

由于周的国势越来越盛,前来投奔西伯昌的贤人越来越多。其中有一位十分年老的长者。这位老人名叫鬻熊,因为德高望重,人们都称他鬻子。他本来住在殷,因为嫌那里搞得乌烟瘴气,就搬到周来了。西伯昌见他头发雪白,便问他多大岁数。他答道:“臣今年刚过90。”

西伯昌听了十分惊讶,说:“老先生这般高龄,精神还这样好,真是难得。”

鬻子说:“莫嫌我年老,要是叫我去捕猎虎豹,追赶麇鹿,那我的确是老了。可要是坐着商议国政,我还是很年轻呢!”后来他确实给西伯昌出过不少好主意。

商纣王腐朽堕落,又连续不断地发动对外战争,对周边国家兴兵征讨。他先向太行山黎人(在今山西黎城县东南)发动进攻,接着进军西北的黄土高原,继而又挥师东向,全力镇压东夷各部。殷纣王这种穷兵黩武的做法,更激化了社会矛盾,正如《诗经》中所描述的,当时的民怨“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全国到处是不满和愤怒之声,整个社会像开锅的水一样沸腾起来)。但是商纣王却更加淫乱不止,还加重刑罚,设立了炮烙之法(在铜柱上抹膏油,铜柱下加炭火,令人在铜柱上行走,不一会儿就会坠入炭火中身亡)。这种形势,对周人势力的发展却非常有利。西伯昌继承先人的志愿,积极准备灭商大业。在得到吕尚之后,西伯昌就向吕尚请教灭商的方略。

吕尚曾勤学《易》理和兵法,并曾游历诸国,对时势了解得十分清楚。于是他向西伯昌三献“阴修德以倾商政”的策略,也就是表面上要服从商的统治,恭顺事殷,以此来防止纣王的猜忌而不利于发展自己的实力;暗中则要通过修德,来争取民心和更多小国的支持,这样来瓦解殷商王朝的盟邦,剪除商的羽翼,削弱和孤立殷商王朝,最后达到灭商的目的。

西伯昌采用吕尚的谋略,以尊商爱民为由,把洛西之地献给纣王,请求纣王废除炮烙之刑,纣王非常高兴,答应废除炮烙之刑,并完全放弃了对周的猜疑,还赐给周弓矢斧钺,授给他征伐的专权,并且更加相信西伯昌。

殷纣王不任用忠诚贤能之臣却任用小人为政,诸侯因此而渐渐地疏远了纣王。纣王任用费仲来处理朝政,而费仲是一个善于阿谀逢迎并贪图小利的人,举国之人都不愿和他亲近。纣王还任用恶来,而恶来又是一个善于诋毁和进谗言的人,因此诸侯从此更加疏远纣王,原来臣服于商的一些诸侯方国,也开始背叛商而归附于周。这时,西伯昌又依吕尚之策,率领诸侯入贡纣王,从而又获得了纣王的宠信。

西伯昌采纳并施行了吕尚的“修德”之策,施德行善,尚贤爱民,诸侯们因此都尊西伯昌为贤者,认为西伯昌大概就是“受命之君”,先后有四十多个小方国,都因仰慕周的政教,加上不堪忍受殷商的统治而来归附周。

为实现灭商的目的,吕尚又积极帮助西伯昌策划首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先征服商的一些附属方国,以进一步孤立商王朝,然后再向东发展,东渡黄河,为最后灭商扫除障碍。当时仍然忠于商的方国主要有密须(今甘肃灵台县)、黎(今山西长治市)、邗(今河南泌阳县)、崇(今陕西西安沣水西)等国。西伯昌原想先对邗用兵,但又想听听吕尚和管叔的意见,于是问道:“我想对外用兵,你们看先征伐哪个国家好呢?密须氏对我们疑心重重,是否可以先征伐密须?”管叔认为不可,说:“密须国的国君是圣明的君主,先征伐密须是不义的举动。”然而吕尚说:“要先征伐密须。”当时密须在商的属国中是力量较强的一个,它对周很不恭顺,屡次抗拒周,并且侵略它附近的小国阮和共(都在今甘肃泾川县),所以吕尚说:“先王用兵,都是讨伐那些不守道义的人,而不讨伐恭顺之国;讨伐那些险恶的人,而不讨伐易于顺从之国;讨伐那些过分嚣张的人,而不讨伐那些还不怎么坏的国家。”

西伯昌听完争论,说:“太公望说得有理,密须应当讨伐!今后,只要对周国不顺从的诸侯国,就要讨伐他们!对周国有威胁的也要讨伐!”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吕尚率军相继灭掉密须、阮、共三国,国力大增。

不久之后,西伯昌又占领了崇国在崇的故地沣水,并在沣水西岸兴建丰邑,并把国都从岐山下的周原,迁移到丰。此后不久,西伯昌由于长期操劳于国事,染疾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