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天下归心:周公旦
32940400000008

第8章 殚精竭虑,为兄分忧

周武王虽然推翻了殷王朝,可并没有能消灭殷人的全部势力。在东方和南方,有许多殷的属国,如奄、淮夷等,仍然与殷人一心,再加上殷王派驻在那里的许多军队,实力不弱。殷纣王的儿子武庚,在殷时旧都一带也还很有势力。

当时,周王朝的权威还远远没有树立起来,人心的向背也还难以测定。周武王当时要想控制殷王朝原先所统治着的广大区域,困难还相当多。

应该怎么进行统治呢?周武王把他的几位主要大臣请来,共同商议政策。

吕尚虽然作战勇猛,可是性子太急。他对周武王说:“对喜欢的人,连他屋檐下的鸟儿也要加以爱护。对不喜欢的人,就必须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召公说:“这样打击面太广了。谁反抗过我们,谁就是有罪,该杀;顺从我们的,就可以放他活命。”

周公说:“要我说呀,旧账就不用提了。殷人当中有几个没有反对过我们呢?我看,原来是贵族的,还是贵族;房子土地是谁的,还归谁;无论是殷人贵族还是周人贵族都一样,谁懂道理,拥护新天子,就给谁好处。从今以后谁还敢反对新天子,就对他不客气。”

吕尚的办法,周武王当时是没有力量实行的,那样做非闹出乱子来不可。召公的办法呢,也没有可能实行。殷人有几个没跟周人打过仗呢?既然反对过周人的都有罪,都该杀,那不跟吕尚的办法一样了吗?

看来还是周公的办法最妥当:以往的事儿,就不再追究了。殷族贵族只要不反对新天子,仍然可以保住自己的生命财产和地位,他们当然也就安心一些了。此外再留下一批周人贵族监视他们,发现有反抗的苗头立即镇压。这个政策既有武力做后盾,又注意笼络人心,有利于分化利用那些殷人贵族。周武王欣然采用了周公的建议,封殷纣王的儿子武庚为殷侯,继续管理殷时旧都周围的地区。同时,又在这个地区的西方、南方设置了“三监”。

“监”,就是武力监视。“三监”分别由武王的三个弟弟担任。老三封在管国(在今河南省郑州市),被称为管叔鲜。老五封在蔡国(在今河南省上蔡县),被称为蔡叔度。老八封在霍国(在今山西省霍县),被称为霍叔处。这三个国家从北到南连成一片,在周人的“根据地”与东边的中原地区之间,形成了一道屏障。周武王把这几件大事安排好以后,不愿意在充满敌意的新占领区久住下去,就急急忙忙地赶回镐京了。

周武王回到镐京的第一件大事,当然是到祖庙去祭祀祖宗,感谢祖宗们保佑他取得了如此巨大的胜利。他自己已经当上天子,不能再委屈自己的祖宗只有诸侯的头衔了。于是,尊周族的老祖宗古公亶父为大王,尊自己的祖父季历为王季,尊自己的父亲西伯昌为文王。周武王又花费从朝歌抢来的大量财富,把镐京建设得宏伟壮观,气象一新。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代,从此开始了。

这位年纪轻轻的周武王,初出茅庐就建立奇功,完成了周族好几代以来梦寐以求的大事业,现在总该志得意满了吧?

谁也没有想到,凯旋而归的新天子,比起东征以前,显得忧闷多了。他寝食不安,心情烦躁,夜里也长吁短叹,通宵不眠。左右的侍从看着苗头不对,赶紧去告诉武王最亲信的弟弟周公旦。

周公听说这种情形,大吃一惊,飞快赶进宫来,只见武王面容憔悴,神情忧郁。周公向武王问安以后,小心翼翼地问武王是身体不舒服,还是有什么心事。

武王叹了口气,对周公说:“你还记得我们那天视察豳地的情形吗?”

周公说:“当然记得啦。那回您率领参加伐殷回来的各国诸侯、首领巡视西北一带的军事要地。大伙儿登上豳地的高丘以后,我记得您向东方眺望了老半天,从那天起,您好像总有点闷闷不乐。”

武王心情沉重地说:“殷是个多么强大的国家,竟然灭亡了!那是上天不保佑它。从我没生下来之前到现在,在连续60年当中,殷的国力就逐渐衰败了,怪物时常出现,贪馋的飞蝗漫山遍野,伤害庄稼。正因为上天不保佑殷,使它遭到灾祸,我们才得到了侥幸成功的机会。现在殷人的力量还不小,东方几乎还没有被征服,这是我的一大心病呀!谁知道上天能保佑咱们多久?光坐着不动来依靠上天的保佑,那是不行的。你说我怎么能睡得着觉呢?”

周公听了,也不由得眼泪直往下淌,无话可答。武王接着说:“我只怕祖宗世世代代创下的基业,像殷的下场那样,在我手里断送啊!我的儿子诵年纪太小,我看这许多兄弟里,只有你最有才能。将来我不行了,就得把这个国家托付给你了。”

周公急得连连摇头,边向武王拱手行礼边说道:“您的身体挺好,千万别胡思乱想。天下虽然不容易管理,可办法总会有的。”

武王苦笑了一下,缓缓地说:“我的身体,只有我自己知道,不用去说它了。我想了大半夜,要想永远得到上天保佑,巩固咱们的基业,这几件事是必须要做好的:一、好好尊崇天帝,祭祀一定要隆重,合乎礼仪;二、发现敢于造反的坏人,就要像对付殷纣王那样,果断地处理。三、天子和大臣们必须日夜操劳,不可松懈,把西方好好巩固起来,向四面八方逐步推行我们的德政。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镐京太偏西了,万一中原或东方发生事情,非常不易处理。我从镐京到殷都,来回走过几次,从洛水到伊水这一带,地势平坦,过去是夏人居住的中心。特别是洛水和伊水汇合处的那个洛邑,东接嵩山,西靠太行山脉,位于全国的中心,是东西交通的咽喉。如果能在那里建立新的都城,驻扎相当的兵力,进可以控制中原以至东方的广大地区,退可以扼守西方的周族本地。到了那时候,才能把战马放到华山的阳坡,刀枪收藏入库,宣告天下太平,我也就可以高枕无忧,睡几天安稳觉了。”

周公连连点头称是。武王的心才稍微平静了一点。

虽然周武王自己战战兢兢,生怕丢失夺来不久的天子宝座,可实际上周的声威当时已经传播得很广了。四面八方的诸侯、部族首领,都纷纷派使臣带着礼物前来镐京进贡,拜见新天子。附近的那些小国不用说,就连远在东北的萧慎族(就是后来的女真族)也派使者来祝贺,还向周武王进贡了一种用“楮木”(荆一类的植物)做杆、配着石箭头的箭。

尽管有那么多的国家、部族前来表示臣服,周武王的心病并没有去除。时间不久,武王又一次病倒了。

武王这一次的病不同往常,一连好几天昏昏沉沉,饮食不进。王后邑姜和太子诵日夜服侍,又派了许多巫师到各地去求告山川,向鬼神祈祷,武王的病情仍然不见好转。

当时天下初定,形势不太稳定,随时都有爆发叛乱的可能,大臣们焦急万分。吕尚和召公找周公商量,想一起打卦占卜,向鬼神询问武王的病情。周公却说:

“别忙,先让我自己卜一卜看。”

原来周公心中另有想法:现在有许多大事没有安排妥当,武王是万万死不得的。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武王不死呢?当然只有祈求祖宗们保佑了。如果武王真该一命归天,那自己情愿向祖宗求情,代武王去死,让武王留在人世,继续完成周族的伟大事业。

这种想法在现在看来,当然是十分荒唐可笑的,可那时候的人们,确实相信天上有天帝,人们的生死贵贱掌握在天帝和鬼神手里,只要能打动天帝和鬼神,该死的人也就不会死了。

周公回到家里,叫工匠筑起了三个祭坛,设了太王、王季、文王的神位。周公把身子洗得干干净净,连着几天不吃荤,不喝酒。到了占卜的那一天,周公穿上整洁的礼服,将白玉做成的璧(扁圆形的玉器,中间有孔,装饰佩戴用)竖插在坛上,自己手里捧着玉珪(古代帝王贵族在举行隆重仪式时用的玉器,上尖下方),恭恭敬敬地站在坛前。

这时史官展开周公事先写好的祷文,高声朗读起来:

“列位先王啊!你们的长孙(指武王)得了重病,非常危急。如果三位先王确实要把你们的长孙召回天上,就用旦的身体来代替吧!旦又忠厚又孝顺,多才多艺,能够好好地侍奉神灵,使你们满意。你们的长孙不像旦那么有才能,实在侍奉不好你们。何况他已经接受了天帝的任命,正为我们周族治理天下,在人间保护你们的子子孙孙。天下的人们,也都尊敬他,畏惧他。周族的事业不能没有他呀!我们不丢掉宝贵的天下,先王们自己也就有依靠了。你们如果答应我的请求,我就把这珍贵的白璧和玉珪献给你们,然后等待你们召唤我上天的命令。你们如果不答应我,我就把白璧和玉珪收回去。”

祷告完毕,周公就让卜人卜了三卦,果然都是“吉”。周公心里觉得宽慰一些,把写着祷文的竹册密藏在一个“金縢”(外面罩铜皮的小柜子)中,并命令史官和卜人不许向外透露。

第二天,周武王的病果然好了一点。大伙儿都很高兴,周公暗自感激那几位老祖宗的保佑。

又过了几天,武王居然可以起床了,还亲自过问了一些国事。可好景不长,毕竟是身体太虚,又病倒了。这么来回折腾了几次,周武王终于一命归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