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呱呱坠地,就能对光、热、冷、痛、味作出反应,最明显的是消极反应,这是他外在情绪的明显表现。例如,他饿了,或者肚子痛时会哭,尝到苦或酸的东西会皱眉。
满月后的婴儿开始认识母亲,这是他认识社会的开端。因为他出生后,母亲每天给他喂奶、抱他、同他谈话……成为同他接触最多的人,从而他开始把母亲同周围的人和物区别开来,这种反应的第一个表现是微笑。通常这种微笑出现在视力接触时,也就是婴儿和母亲的目光相遇时。真正的微笑,往往出现在第3个月。到了4~5个月,才出现自主的笑(不是作为对母亲的反应)。微笑是婴儿感到舒适、安宁、满意的一种面部表情和情绪的流露。从此,微笑就成为婴儿同他人接触的一种特殊方式。
在新生儿同外界接触的过程中,视觉起重要作用。他在第10天就能用眼睛追踪光的刺激。在3~5周时,婴儿可能出现视觉集中,是表现为用眼睛盯着人或某个东西,并且静止不动。这种视觉集中是一种定向反应的表现。在第2个月时,他能追踪2~3米以内的物体活动。到3个月,就能追踪4~7米的物体活动,随着他能站立,视野就更加扩大——为了发展婴儿的视力,使他逐渐认识事物,在他的小床上方挂一些五颜六色、能够移动的玩具,将是有利的。婴儿认识人,首先是认识眼睛、脸和头部。在他7~8个月时,如果大人用手遮住眼睛、脸或头部,孩子就认为你已经消失,看见你的目光,就认为你在眼前。
婴儿在2~3个月时,对大人能够作出积极的情绪反应,表现为一种复合性活跃,往往先是定神,然后是摇头晃脑,张嘴闭嘴,伸胳膊蹬腿,露出笑容,有时还会发出啊啊的声音。这种表情往往出现在大人来到他跟前,对他微笑,抚摸搂抱他的时候。
婴儿的听觉发展,要比视觉稍慢一些。在胎儿晚期,他能听出母亲心音的快慢,并且成为他安宁不安宁的一种依据。出生前后,能够对频率为20~5000赫兹的声音(人的声谱)作出反应。在2~3周,婴儿能够听到任何声音。在3~4周,对大人的声音能够作出反应,表现为听觉集中,注意力被这种声音所吸引。从1~1.5个月起,婴儿能够追踪旁边的声音,特别是母亲和亲人的声音。
从5~6个月起,婴儿会发出自主的平静的声音,这种声音既不是哭,又不是对大人的声音反应。这种声音可分为两类:一是婴儿仿佛在呼唤母亲。当母亲不去看他,或者走出房间的时候,他就开始发出这种声音,随后沉默片刻,等待,如果还没有人来,也就再次发出声音。这样可能进行好几次,直至母亲来到身边。要是总没有人来,他就会发出委屈的声音或哭声;二是婴儿仿佛是对自己发出声音,并不是要引起大人的注意,而是表现自己情绪良好,身体舒适,是在“歌唱”。
从5~6个月起(有时还要早些),开始能够把亲人同生人分开来。如果是生人,他会哭,拒绝接近;当离开他远一点,他就感到安全。这就是通常说的:孩子会认人了,或者孩子认生。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的表现。同时他还能区别男人或女人,对男人比较警觉,而对女人稍微好一些。
在大人的语言环境中,特别是在母亲不断对他说话的过程中,婴儿不仅逐渐习惯人类的语言、自己的母语,而且他的发音器官和发音本领也在发展。脱离语言环境,他永远也不可能学会说话。从1.5个月起,婴儿就会发出啊啊的声音,从4~4.5个月起,发出“笛声”;从7~8个月起,发出咿呀之声——单音节声音;从8.5~9个月起,发出有语调的单音节声音,并且有了一定的连续性。这是他锻炼发音器官、学习说话的前奏。母亲应时常同他谈话,鼓励他说话的积极性,有意识地引导他学习一些简单的、常用的词。
手势对于婴儿来说,比语言出现得早。婴儿看见母亲来到身边,会伸出双手,表示欢迎,要求你抱他。你若是无故打扰他,他也会拂手拒绝,驱赶干扰。因此,对婴儿说话或教婴儿说话时,应当配合手势和动作,视听结合。
观察和研究新生儿的动作,往往有可能判断他以后智力发展的速度。在正确的情况下,新生儿的动作应当是多样的、活跃的,而不是混乱的、迟钝的。婴儿动作的发展也是他体力发展程度的一种外在表现。母亲应当帮助婴儿做适当的体操,锻炼他的体力,训练他的动作。教婴儿玩玩具,也是一种体力和智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