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小说与散文精品赏析
32969700000013

第13章 晚清谴责小说

晚清是章回小说发展过程中又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高潮。这一时期的小说,不仅数量极多,而且随着小说观念的变化,反映的社会面也极广阔。最为人称道的是所谓“谴责小说”。谴责小说紧密联系时政,揭露官场丑态,抨击社会黑暗,讽刺手法的运用比《儒林外史》更尖刻。比较有名的作品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

李伯元(1867~1906),字宝嘉,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毕生从事小说创作和报刊编辑工作,在晚清报界文坛颇负盛名。《官场现形记》是他的代表作。全书凡60回,约78万字,由许多相对独立的短篇蝉联而成,抨击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官僚制度,着力描写他们贪污腐败和媚外卖国的丑态。小说中形形色色的官僚,地位有高低、权势有大小、手段有不同,但都是“见钱眼开,视钱如命”之徒。对洋人,又多奴颜婢膝、丧权辱国。李伯元惯用讽刺手法,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只是有些描写过于渲染夸张,辞气浮露,缺少冷静、细致的观察和提炼,众官员虽丑态百出,笑柄连篇,但大同小异,难免杂沓重复之感。

吴趼人(1866~1910),名沃尧,广东南海人,因居佛山镇,故笔名我佛山人。是晚清最多产的小说家,著有小说30余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全书共108回,约63万字,叙述年轻幕僚九死一生(是作者的影子)在20年中耳闻目见的社会腐败、丑恶现象,描绘了一幅行将崩溃的清帝国的社会图卷,内容比《官场现形记》更广泛,不仅写了官场人物、洋场才子,而且旁及医卜星相、三教九流。但重点还是暴露官场的黑暗。小说中描写的官吏都是卑鄙无耻之徒,他们贪赃枉法,营私舞弊,卖官鬻爵,惧怕洋人,卖国求荣。作品还揭露和批判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和社会风尚的败坏。全书以九死一生为主线,将各色人物和近百年事串联在一起,使其中重要人物都有交代,比起《官场现形记》显得集中些,但事件与事件之间仍缺乏内在的联系,也缺乏必要的剪裁、提炼,讽刺也比较浅露。

刘鹗(1857~1909),字铁云,江苏丹徒人。他的《老残游记》共20回,写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所为,反映了晚清的某些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见解和政治主张。在第一回中,刘鹗以隐喻方式把国家比作在惊涛骇浪中颠簸的一只帆船,船上的四种人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和倾向的人。他的态度是倾向于统治者的,只是希望他们能把握正确的方向。但实际上,小说中体现其政治理想的庄宫保、白子寿的形象缺乏动人的力量。比较深刻的还是对玉贤、刚弼这两个酷吏的暴政的描写。此书在艺术上有一定成就,对事物的描写比较细腻,文笔生动。作品中还出现了大段的心理描写,这在以往的章回小说中是不多见的。但它的情节缺少提炼,结构也很松散。

曾朴(1872~1935),字孟朴,江苏常熟人,早年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在同文馆学法文,翻译过雨果等人的作品,后来参加康、梁的维新运动。1904年创办小说林书社,开始《孽海花》的创作。此书与别的谴责小说不同,所写人物,无不有所影射。作品以金雯青和傅彩云的故事为主要线索,通过当时京城内外官僚名士、封建文人的思想生活和社会风气,展现了清末的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生活的情况,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批判,比起其他谴责小说来,思想水平要高一些。艺术上也颇有特色,尤其擅长刻画作态的名士。傅彩云作为中国小说中最早出现的一个带有资产阶级特点的妇女典型,也塑造得很成功。

晚清以后,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章回小说也不再是小说创作的主要形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