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古物收藏中,青铜、书画、陶瓷向来被视为三足鼎立的“三大项”。在这三大项中,又以古陶瓷最受投资者的欢迎。这不仅因为其存世量相对较大,品类较多,而且由于古瓷具有很高的欣赏、艺术和经济价值,所以古瓷收藏一直被看作是收藏界的“宠儿”。在国内,随着民众经济收人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涉足古瓷收藏与投资的人士越来越多。
另外,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上,中国古瓷也一直是抢手货,其年回报率近年来一直排在各种投资理财对象的前三位。近几年,古瓷拍品纪录连创新高,不断刷新,超亿元拍品一再出现。
2005年7月,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以折合人民币2.3亿元的天价在伦敦成交,令世界瞩目,显示了中国古瓷的价值。
紧接着,国内各大拍场高端古瓷频现,仅同年10月华辰秋拍就有9件拍品价愈千万元。此外一件清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在香港苏富比以1.1548亿港元落褪,又一次打破了清瓷拍卖的世界纪录。
追溯我国古瓷的源流,可以从商周时期开始,因为当时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瓷。不过那时的瓷器是由陶瓷发展演化而来的。直至汉代发明了釉料,人们将陶器表面饰以釉,这便是瓷器。但汉代的瓷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瓷,只是涂有釉的陶器。直到唐代,真正经过高温烧制的瓷器才出现。从此,中国的瓷器业才开始兴盛发达起来。一般来说,中国的瓷器大致可分为4类。
——青花瓷
中国的青花瓷素来倍受收藏者的青睐,在大型拍卖会上,经常以百万元成交。明代永乐和宣和年间是青花瓷出产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青花瓷精品,但是传世数量不多,量少而质精,因而市价惊人。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青花器多以小型饰品及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图案多为龙凤、缠枝莲、云鹤、花卉、山水等题材,做工精细、纹饰秀雅,也是人们钟爱的收藏品。
——斗彩
斗彩是由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结合而成。斗彩容易和五彩混淆,其实要分清两者并不难。斗彩的所有花纹皆经过青花勾勒轮廓线,再经色料添入轮廓线内,而五彩中的青花只当做青色食用,色彩外围没有轮廓线。所以斗彩瓷器中,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器最为珍贵,其中一个原因是烧造斗彩必须入窑两次,增加了烧制成本,而且破损率很高,一般只有官窑彩绘不计成本地制造。清代雍正、乾隆两代的斗彩也很出色。
近年的拍卖市场上很少见到成化斗彩器,清三代的斗彩器价格也是居高不下,为众多人争相收藏。
——珐琅彩
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珐琅彩吸取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在瓷质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新的釉上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
雍容华贵的珐琅彩问世,虽与“康熙盛世”有关,但与雍正的关系更为密切。雍正登基后,对社会进行了一番改革,大大提高了景德镇制瓷艺人的社会地位。而且雍正酷爱精美的瓷器,经常对宫廷瓷器加以评价,亲自过问,并派得力的官员去管理瓷业生产。
康熙、雍正年间制作珐琅彩时,先在景德镇官窑中选出最好的原料烧制成素胎送至宫廷,由宫廷画师加彩后在宫中第二次人低温炉烘烤而成。珐琅彩瓷器从创烧到衰落都只局限于宫廷之中供皇室使用,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珐琅彩瓷器没有大的器物造型,绝大多数是盘、碗、杯、瓶、壶、盒,其中碗、盘最多,只是每一品种都有不同的变化。另外还有一个品种是宜兴紫砂陶胎外绘珐琅料彩,这也是难得一见的。珐琅彩瓷器在胎质的制作方面是非常讲究的。胎壁极薄,均匀规整,结合紧密。在如此的胎质上又施釉极细,釉色极白,釉表光泽,没有橘皮釉、浪荡釉,更没有棕眼的现象,确可用“白璧无瑕”来形容。
——粉彩
清代的制瓷业在中国传统的斗彩工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粉彩,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华丽的风格,在中国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粉彩产生于康熙中期,到了雍正乾隆时期,粉彩瓷器的烧制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各种色地彩绘工艺,加强了粉彩瓷器在色彩对比上的美感。乾隆时期粉彩在彩绘工艺上加强渲染,各种锦地、蓝地、黄地、开光粉彩的制作逐渐增多。
“洗”是一种常见的器型,它的制作采用分段成型、整体组合的技法,修胎工艺精细,交接处不留痕迹,工艺非常精湛。雍正乾隆时期烧制的洗,大都是通体满绘锦地纹,折沿处绘如意云头、云蝠纹等,洗的中心通常绘有桃纹或宝葫芦纹图案,寓意“子孙绵延”、“福寿万代”。内外壁通常分绘凤纹,整体构图饱满,纹饰繁缛,婉转流畅,细密均匀,表现出了雍正、乾隆时期瓷器上特有的一种装饰美感。
收藏投资古瓷,首先要对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状况有所了解,因为各个时期陶瓷器都有不同的特征,无论在造型、花纹、胎釉、款识以及制作工艺方面都存在一个由早到晚的演变过程,这是鉴别古陶瓷的基础。鉴别时可以从工艺、器型、胎质、款识、纹饰、底足、手感7个方面进行识别。
1.工艺。在收藏瓷器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看其工艺水平的高低。例如,北宋时采用仰烧工艺制成的影青碗,碗底会留有印记;而南宋时则采用复烧工艺,故碗沿留有“芒口”。因此,南宋的瓷碗大都是有包边的,而且不同地位的人包边的等级也不一样:宫廷中用的碗包金边,官吏或有钱的大户人家包银边,而普通百姓用的碗最多只能包铜边。所以,行家里手从这些碗采用的包边残留材质中就能够准确推断出瓷碗最初主人的身份,进而认定其价值。
2.器型。陶器的造型是鉴定陶瓷的一个重要依据。它有明显的时代性,直接反映出不同社会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如宋代白瓷碗,一般都采用敞口平底造型,碗中刻花浮雕莲瓣纹;另外,宋代生产的白瓷窑系,色泽上要比其他时期偏黄……这些都体现了当时的审美风格。
3.胎质。陶瓷是火和泥的艺术,不同年代的瓷器在胎质上有所不同。一般来讲,从釉色、胎质可以看出瓷器的窑口和年代。总体看来,随着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往后期,胎骨的质地越细腻,上釉的工艺方法也越多。因此,每个时期烧制的釉彩也就有了明显的时代特征。
4.款识。款识也叫年款,即瓷器上书写某某皇帝的年号等,通常在陶瓷器皿口缘、中部或底部中央等部位,有“官窑”款和“民窑”款之分。这些款识直接地表明了该瓷器生产的朝代,而且不同朝代使用的颜料成色也不一样,因此这一点可以作为对款识信息的一个佐证。这里存在的问题仅仅是款识的真伪,如果确定是真的,古瓷器的年代及价值的高低也就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见,款识识别是古陶瓷鉴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5.纹饰。我国古代陶瓷纹饰种类繁多,大概可归纳为人物、动物、植物和装饰四大类。瓷器上的纹饰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因而有着明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要通过纹饰来判断陶瓷的年代,还就需要收藏者对各个时代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6.底足。因各时期的烧制工艺不同,在烧制时支撑的方式方法也不同,这使得陶瓷器皿的底足部位有着明显的差异。因为底足有支撑物,凹凸点不同,有的上釉、有的无釉彩。这些都是鉴别瓷器时代的重要特征。
7.手感。手感是指收藏者在购买瓷器时把玩这些瓷器的感觉。据说有些正有经验的收藏大家在鉴定一件古董的时候,只要把它拿在手里摩挲一会儿,就能把这件器物的真假和价值估摸得八九不离十。
要想真正掌握上述7个方面,所要涉及的知识和经验非常多。需要注意的是,时下出现一些“高仿”古瓷,几乎达到了可以乱真的地步。要想将这些“高仿”古瓷鉴别出来,那就需要投资者多看书,到博物馆、文物商店多看实物,仔细对比真品与仿品,慢慢积累经验。
虽然我国每个人都有地方住,但是很多人却说自己没有房子。这不是谎言,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导致城市住宅迅速紧张起来,很多人没有房子的局面就形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来的福利分房制度被取消,人们必须通过市场自行购买房子。于是很多精明的人就将房产作为一项投资理财的工具。房产投资表面上看来需要资金量大,门槛高。但事实上,普通大众不仅可以投资房产,而且能够得到远高于其他投资工具的回报,从而顺利实现致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