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兵家鼻祖壮国魂:孙武
33099500000042

第42章 吴越争锋

太子夫差在阖闾去世后,开始主持朝政。当吴国惨败于越国之后,国内一片混乱,为了稳定民心,夫差暂时不宣布大丧。待到所有的吴军已经回国,加强防御以后,夫差才继承了王位,向天下宣布阖闾死亡的讣告。

公元前495年,年轻有为的夫差,谨记先王遗训,决定打败越国、雪耻复仇。自从他继位以后,对孙武、伍子胥、伯噽等前朝重臣,非常尊重。按照他的想法,恨不得立即起大军,灭掉越国。但孙武等人不同意,他们认为,应该先训练士卒、充实仓库,做好战争准备后再出兵。夫差听从了他们的意见,暂时放下了报仇雪恨之心。《东周列国志》中记载:“练水兵于太湖,立射棚于灵岩山以训射,俟三年丧毕,便为报仇之举。”可见,夫差支持孙武和伍子胥等齐心协力充实仓廪、训练士卒的意见。此后三年,吴军努力改进武器装备,加强训练士卒,认真备战,灭越报仇。

勾践在胜利之后,高傲非常,目中无人,当他听说吴王夫差准备报仇正在积极备战,等待三年居丧结束,就将领兵伐越时,勾践愤怒之极,藐视夫差不知天高地厚。《国语·越语》评述勾践是“未盈而溢,未盛而骄,不劳而矜其功”。为了教训夫差,让他知道越国的厉害,勾践完全不顾及吴越双方力量的悬殊对比,执意先发制人,亲自率领越军主力,包括全部水师,于夫差二年(公元前494年)浩浩荡荡地由南太湖水面向吴国境内的夫椒(今苏州吴中区西山)太湖水域进军。这里是吴国发展水师的训练基地,又是吴国的西南方向的战略前哨阵地。越王勾践想抓住有利时机,集中主力,来个突击,消灭吴军水师,给吴国以致命的打击。

吴王夫差比他的父亲更加具有雄心壮志,更加懂得珍惜人才,也会收拢民心,在富国强民的同时,他还在越国安插了自己的亲信,这样可以随时得知越国的情况,为自己以后攻打越国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勾践的军队刚刚起程从吴越边界出发时,夫差已经得到了勾践行动的确切消息。

吴王夫差知道了越军的军事行动之后,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时不知该怎么面对。他觉得对越国出击时机尚早,可越国竟然出动攻打吴国,究竟该怎么办?吴王夫差犹豫着,急忙和孙武、伍子胥、伯噽等重臣紧急商议对策。

伍子胥沉默了片刻,认真地分析说:“勾践年轻气盛,有勇无谋,傲气十足,这次攻吴,是想乘我国丧之机,突然袭击,破坏我前哨防御设施,消灭我水师力量,使吴国受到重大的创伤,为此必须认真对待。”

孙武非常同意伍子胥的分析,高兴地说:“与其我们准备充足了再战越国,不如就借此机会,将计就计。”

听到孙武这么说,吴王夫差和伍子胥都知道孙武有了应付的对策,于是,都把目光投向了他。

孙武又说:“越军的主要兵力估计二万人左右,远道而来,处在客军地位,完全不了解我吴国太湖水域的地理情况,我军可采取诱敌深入,一部分一部分地消灭他们。当务之急是加强迎战前的准备,特别是夜战火攻的物资器材。另外要发挥姑苏台的监察哨作用,观察注视越军的动向。”

听了孙武的话,大家都表示同意。于是,一切都按照孙武的计划行事。孙武、伍子胥等聚集在姑苏台上,对越军的入侵活动看得一清二楚。当清楚地看到太湖吴越分界处的水面上出现大量黑点时,姑苏台上的兵卒立即报告给吴王夫差。夫差听到兵卒的汇报,想调集大批精兵抵御越军。可是,孙武认为:应该先派出其中一小部分水师迎击,边战边退,诱敌深入到西山岛西北湖面。平日这里是吴军水师训练地,航道熟悉。越军误以为吴军真的没有戒备,遇到了袭击,必然乘“胜”进击。一旦越军进入伏击圈,就可以取而全歼了。

夫差、伍子胥都觉得孙武的诱敌深入的计策很好,于是,立即调集了千名精锐士兵,与敌军在西山岛西北湖面进行游戏似的战争。当战争刚刚拉开帷幕时,夫差、孙武、伍子胥在姑苏台看到越军已无后续船只,全部被围困在湖中,一切都按照计划来进行。当夫差、孙武、伍子胥觉得时机已经成熟,越军已经如“瓮中之鳖”,立即命令吴军乘各种类型战船,以数倍于敌的精兵强将全部出动,兵分三路:一路布置在南太湖水面,阻击越军的后援船队,截断越军退路;一路迎战入侵越军,白天旌旗招展,金鼓齐鸣,对被围越军,有把握获胜时就战斗,消灭一条船就是削弱敌人一份力量;还有一路则是白天偃旗息鼓,隐蔽休息,待到黄昏天黑时出动,配合围歼越军主力。

就这样,白天是假装攻打,实行战略包围,在局部范围内形成我众敌寡的战略优势,到了晚上,吴军高举火把,手执吴钩,猛攻越军两翼,用火把和金鼓指挥战斗,包围圈越缩越小,断绝救援,孤立中军。

到了晚上,当吴军开始攻击时,越军由于没有受过夜战的训练,又不熟悉航道和地形,根本就不知道哪里有暗礁、浅滩,军心惊恐,缩头缩尾,一片混乱,鬼哭狼嚎,疲于奔命,在水与泥中挣扎着,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最后大部分越军都被俘虏。

孙武没有惩罚越国的俘虏,也没有难为他们,而是让他们美食一顿,然后愿意回家的回家,愿意留在吴军的留在吴军,随着他们愿意。大部分俘虏被孙武的做法所感动,而且觉得如果回家肯定也会遭到越王的虐待,还不如带在吴军中为吴军效力。孙武按照他们的特长,将他们分编到吴军水师中,去和吴军官兵共同生活、共同战斗。孙武还命令士卒收集越军的战船、旌旗、盔甲和兵器等装备,然后让吴国的军人伪装成越军水师,在太湖水面上游弋往来。越军看到,误认为是自己人,纷纷靠拢过来,待到两船相近,短兵相接,使越军还没有战斗的心理准备时,就当了俘虏,个别顽抗的就被杀死。连续几个昼夜的战斗已经使越军疲乏不堪,兵力越来越弱,而吴军却恰恰相反,越战越强。夫差、孙武、伍子胥等人在姑苏台上,看到勾践率领水师的残军败将,仓皇溃退,立即挥师紧随其后,直至浙水(今钱塘江)附近。勾践回天无力,逃向越都会稽。吴军紧追不舍。

勾践眼看着都城就要沦陷,心中在滴血,可眼下重要的是要保住自己。他非常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于是,为了保全自己,只好放弃了浙江平原,带着五千名甲士,进入会稽山中的一座名叫“固城”的小城堡,凭着山势险峻,负隅固守。外有吴军重兵围困,内已断水绝粮,越国已处于行将覆灭的险境。

越国的国土一点点的失去,勾践开始后悔自己没有听从范蠡等重臣的劝导,可悔恨为时已晚。眼下重要的是该如何保住“青山”。他不甘心自己就这么失败,于是立即召集范蠡等人商议挽危对策。

范蠡将目前的形势为勾践做了具体的分析,然后又详细地讲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最后,提出了“忍辱求和”的建议。勾践细细地考虑了范蠡的分析和建议,觉得他说得非常有道理,就接受了范蠡的建议。

于是,勾践就派文种大夫到吴军大营向夫差面陈“降服求和”的诚意,并表示:越国宝物尽吴王享有,军队唯吴王是命,勾践自己及王后愿为奴婢,作为人质到吴国,侍奉夫差,以表示臣服……

起初夫差不同意越国求和,因为他非常明白越国在他称霸中原中的作用。可是,当文种大夫几次三番花言巧语之后,夫差的心思开始慢慢地动摇了。这时,文种大夫又开始用重金和美女来贿赂伯噽。伯噽没有孙武、伍子胥坚定,被文种大夫的“诚心”所打动。于是,开始从中斡旋。夫差马上就要答应了文种大夫的求和请求。

这时,伍子胥提醒夫差:“大王,您忘记越王杀父之仇了吗?”

孙武也极力相劝:“若答应越国讲和,将来肯定是吴王称霸道路上最危险的一颗棋子。后患无穷!”

夫差想了想伍子胥和孙武的话,无不在理,可又想一想,现在越国已无力回天,国力大损,人心涣散,赦免勾践,保留越国称号也无所谓,在诸侯列国中还可体现我夫差仁义天下的形象。

于是,就同意了文种求和的请求,同意保存越国社稷。

公元前494年的这一战,史称夫椒大战,是吴国南服越人、报仇雪恨的决定性战役。这一战,以吴军全胜,越国惨败而告终。至此,吴王夫差的称霸野心更加膨胀,他开始把目光转向中原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