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研究
33120100000017

第17章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前景展望

中国在加入WTO谈判中争取的过渡期已经结束,中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这样一来,在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中,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将如何发展呢?下文将在阐述贸易环境的基础上,探析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

一、贸易环境分析

(一)有利环境

首先,随着WTO多边谈判的深入,中国整体对外贸易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农产品对外贸易可以获得WTO所赋予其成员国的非歧视待遇(包括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公平竞争、自由贸易、互惠贸易、政策透明、可预见的稳定的贸易环境。而且,WTO《农业协议》对所有的成员都有约束力,并且其各个成员都迫于压力制定了自身在农产品对外贸易领域的减让方案,做出了削减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和农业支持的承诺。如果WTO的成员国能够切实认真履行《农业协议》和各自的承诺,中国农产品出口就可以获得更为宽松的国际环境。

其次,作为WTO成员国,中国享有参与制定国际贸易新规则的主动权、发言权和决策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被动接受的不利局面,有效发挥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影响和作用,维护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遏制少数发达国家的单边贸易行动和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主义。同时,中国还可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公正、有效地解决农产品贸易争端。

再次,入世后中国认真执行了WTO规则并履行了在各个领域的承诺,加快了中国农业市场机制的建设和农村改革的步伐,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部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整体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加入WTO后,中国也积极履行了开放市场的义务,从而改善了外商投资环境,更多吸纳国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将有利于中国更好地将潜在比较优势转换为现实竞争力。

(二)不利环境

首先,现行的国际农产品贸易体制和许多国家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将制约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增加中国进口农产品的压力。乌拉圭回合后,虽然农产品对外贸易朝着贸易自由化方向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农业协议》仍然认可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而且它本身存在漏洞和模糊之处。例如,协议允许发达国家继续执行补贴农业的贸易政策,允许关税高峰的存在,并为一些新型贸易保护手段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合理合法的理由。这样一来,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特别保障条款等贸易限制不断出现,其保护效应不断强化,国际农产品贸易政策依然是以贸易保护为核心,而且在经济衰退之际有加强的趋势。如:受始于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欧盟、日本等对中国出口农产品加倍设限,使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受到严重阻碍。这种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无疑恶化了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

其次,中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领域的“入世”承诺,使得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受困于不利的环境中。2001年中国入世之时,中国就农产品对外贸易方面的承诺主要包括⑦:第一,农产品市场准入方面。中国在5年(1999~2004年)过渡期内,逐年降低关税并进行关税约束,到2004年1月,中国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降到17%,其中美国关注的农产品关税由31%降低到14.5%;逐步取消农产品非关税措施,对重要农产品(小麦、玉米、大米、棉花等)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制度,配额内税率为1%~10%,配额外税率为10%~80%,保证配额准入量的充分利用。进口配额逐步向私营部门开放,保证私营部门的参与机会,中国继续保留对重要农产品的国营贸易。第二,国内支持方面。中国承诺对农业的“综合支持总量”(AMS)水平为8.5%(该条款下,发展中国家的补贴为10%,发达国家为5%),承诺投资补贴和投入品补贴计算到“微量允许标准”中,承诺放弃发展中国家享有免于削减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发展箱”政策,而只享有8.5%之内的补贴豁免。第三,取消所有农产品的出口补贴(包括价格补贴、实物补贴以及发展中国家可以享受的对出口农产品加工、分储运输的补偿)并承诺不再使用。上述入世承诺使得中国实施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的空间明显缩小。在WTO框架下,中国承诺大幅度削减关税,降低了农产品进口的门槛;取消非关税措施,导致长期使用的保护国内市场的重要手段的丧失;同时,由于中国非关税措施关税化后的税率为负值并受到一定的约束,导致国内大门洞开。而且,按WTO规定的基期(1986~1988年)计算,中国对农产品的国内支持水平为负值,负值当然不承担减让义务,但同时也决定了中国今后对农业的支持水平不能超过基期农业生产总值的8.5%,即仅有412亿元人民币,按现行汇率仅为50亿美元(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2002)。中国承诺放弃发展中国家享有特殊差别待遇的“发展箱”政策,使得农产品在价格制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方面的支持措施受到严格限制。显然,当中国试图用价格支持调控国内市场、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时,这412亿元人民币的支持基数实在是太有限了。另外,中国承诺将出口补贴约束在零水平,在中国主要农产品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和发达国家普遍对其农产品提供出口补贴的背景下,这种承诺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十分不利。

再次,中国农业本身的弱质状况使得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在入世后处于不利的环境中。在中国农产品市场上,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已经出现了资源和需求双重约束、阶段性和结构性供过于求的状况,在贸易保护相对减小的同时,粮食等产品生产成本的逐年攀升使得低价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中国农产品市场面临价格挑战、数量挑战和质量挑战,国外廉价优质商品对中国农产品主产区的冲击,导致主产区生产相对萎缩,粮食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将成为必然。而且,由于行业组织发育、国际市场经验和信息方面等原因,以及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市场管理缺位,不可避免地造成中国某些农产品对外贸易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亏损。在进口农产品时,部分企业各自分散进口,不利于形成强有力的谈判力量,被对方抬高了成交价格;有的国营贸易公司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或违反国家政策进行操作,造成农产品对外贸易决策失误。另外,由于质量安全性方面的原因,使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不能完全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影响了中国农产品出口快速、持续发展。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虽然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质量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中国农产品的质量问题突出的表现为疫病(口蹄疫、禽流感、新城疫、瘦肉精等)和农兽药残留(农药、兽药、环境污染物等)等卫生安全问题。据商务部2004年的调查,因质量安全问题导致中国出口农产品遭遇退货、扣押、销毁、索赔、终止合同等现象十分突出,欧盟、日本、韩国等以此为由对中国农产品多次进行封杀,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阻力(王平,2004)。

二、前景展望

基于以上所述的国内、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可能呈现出以下五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可能逐步增加

农产品对外贸易依存度增大,这是开放条件下农业发展的一种可能趋势。国际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即使像美国、欧盟这些国家或地区,虽然其整体对外贸易依存度一直维持在14%-20%之间,但是其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却至少在30%以上。2003年,中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9.35%,作为农业大国,在融入全球市场的过程中,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逐步增加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农产品进口压力日益加大

随着中国入世协议的逐步履行,农产品市场准入程度会越来越高,农产品的进口压力可能会日益加大。2005年-2008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的生产成本逐年递增,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经高出国际市场价格,加之农产品生产结构不合理、品种质量不高,我们有理由预测部分农产品的进口压力会增大,这对其主产区的农业生产及农民收入将产生不利影响。

(三)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可能成为常态

根据中国农产品供需结构、农业资源禀赋特征和入世承诺,中国农产品进口压力很大。自2004年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20年来首次出现逆差以来,农产品对外贸易持续逆差。这一现实使我们对中国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而且,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呈现下滑态势,相当部分农产品已经失去了比较优势。加之2007年中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农产品贸易需要全面按照WTO的规则运行。因此,我们初步判断,今后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将呈大进大出趋势,贸易逆差有可能成为常态。这是今后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农产品对外贸易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

中国入世后,发达国家再采用关税、配额等方式限制中国农产品进口变得越来越困难,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特殊保障条款等已经成为它们限制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手段。发达国家继续对农业提供巨额补贴,国际农产品贸易被严重扭曲,多哈谈判建立国际农业贸易新规则和新秩序步履维艰。这些都进一步恶化了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

(五)国际市场风险防范和管理难度加大

随着各个领域全面对外开放,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风险挑战,防范和化解的难度日益增大。国际农产品市场风险尤为复杂,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以菜籽油为例:2008年全球主要油籽作物趋于整体丰产的形势,共同引发农产品海外商品市场价格暴跌,影响到中国国内植物油市场价格走低。随着全球实体经济遭遇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加大,美国、加拿大、中国、马来西亚的植物油期货行情再度重挫,国产菜油市场的中长期前景难令人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