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国有企业的产业特质:国际经验及治理启示
33121200000006

第6章 国有企业:一个产业维度考察

国有企业的产业特质首先表现在其产业分布特征上,有许多文献在对各国国有企业进行介绍时,都着重强调了国有企业重点分布的行业领域,本章依据这些文献对国企发展鼎盛时期的产业分布情况分国别、分类型进行了梳理,以总结出分布规律。同时,本章也设计了国有企业产业分布的偏好度指标,运用BvD全球企业数据库中相关国企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分析,得出了近期全球国有企业的产业分布特点。两方面的经验证据都同时证实了国有企业在某些特殊产业的集中分布特征。这一方面说明了国有企业存在的“产业特质”,另一方面也是后三章对这些重点产业进行分析的基础。

从前一章对国有企业的历史分析中可以看出,各个国家国有企业形成的历史背景都不相同,但如果我们从产业层次去分析比较国有企业的分布特征,就可以从中看出一些共性。从全球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轨迹看,20世纪70年代是全球国有企业发展的顶峰时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在这一时期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与地位是最受关注的。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前后,西方主流经济学杂志也集中发表了一些对于国有企业的功能作用、地位及改革发展的文献。因此,本书利用这些研究资料,进一步分析在全球国有企业发展鼎盛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1980年代全球私有化潮流以前),其在各个产业的分布情况。

2.1.1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哈佛商业观察》(1979)曾对当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产业分布情况进行过粗略统计,从这些统计中可以看出,至20世纪70年代末,在经历了战后的国有化浪潮以后,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的产业分布有着共性偏好。国有企业所占比重最高的行业是邮政,其次是电信、铁路、电力、煤气、煤炭、航空,再次是石油、钢铁、汽车、造船等。

按照福尔曼·派克,詹姆斯和罗伯特(James and M。Robert,1994)对1820~1990年代公共所有权发展历史的研究,在1820~1860年的自由竞争时代(Competitive Era),对于公用事业行业很少有公共所有权或国有企业的存在;对电力、供水、铁路等行业的国有化主要从1860年以后逐渐开始。但是,福尔曼·派克等(1994)认为,即便是在英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国有企业的分布范围仍相对较小,即主要分布于电力、铁路、供水等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的“网络型产业”(Network Industry)。至1970年代国有企业的鼎盛时期,邮政、电信、电力、铁路、煤气等具有典型网络型产业特征的行业较为普遍地实行了国有化。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除了在“网络型产业”占有着较高比重外,在其他行业的分布因政治、经济条件的不同也有着区别。国有企业在制造业领域的分布,美英模式与欧洲大陆国家有着显著区别。

以美国为例,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及期间,出于经济复苏及战备需要,美国政府直接投资或者管理了2600家工业制造企业,但在战后不久很快将其进行了私有化。至1990年代,美国除了邮政和公共事业国有企业外,在其他领域国有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几乎为零。而战后的英国,受政治意识形态、战后重建工作的影响和需要,虽然工党不仅要求把战前未国有化部分的公用事业企业进一步国有化,并且要扩大国有的产业领域,把其他一般制造业纳入进国有企业经营范围,这些产业包括煤炭、钢铁、糖、水泥、肉类供应、棉花等,但最后除了煤炭和钢铁的国有化有显著推进外,对于其他一般制造业收效甚微(Schmitz,1996)。因此,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除了对于汽车、造船、钢铁等少数在国家工业化阶段具有战略意义的制造业进行了部分国有化外,对于一般制造业并没有太多的介入。

在部分欧洲大陆国家,国有企业在一般制造业领域的涉足要更广泛一些。如法国,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密特朗总统领导的社会党政府掀起大规模国有化高潮后,国有企业除涉及基础工业和重化工业之外,还包括电子、原子能等新兴工业部门,以及纺织、造纸、建材等制造行业,甚至深入到航空工程、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1982年,法国国有企业在钢铁行业的比重为80%,航空运输行业为87%;在邮政、电信、铁路运输、烟草以及煤气生产方面,国有企业的控制程度甚至高达100%;在基础化学、玻璃、电子、电气设备、金属制品、办公设备和信息处理等行业,国有企业的比重也超过了30%。

统一前的联邦德国的国有企业几乎遍及所有经济部门,但它在各个部门中的作用却差异很大。公共企业在供应和交通部门比重最大,属于该部门的企业有供气、供水、供电、供暖、短途公共客运、联邦邮局和联邦铁路。公共企业的总产值约占该部门总产值的64%。在金融领域,除了保险业外,国有企业也占有相当的比重。因为在该部门中的各地储蓄银行、各州建设银行和某些其他银行承担着各种国家任务,在制造业中公共企业比重较低,联邦只对几个大企业进行控股,如大众、菲亚拉、费巴股份公司。国家在该部门创造的产值不足全行业产值的2%。

2.1.2 发展中国家及后发展国家情况

根据世界银行(1995)的数据统计表明:收入水平越低国家的国有企业比重越高。在1978年,低收入国家(15国家样本)、发展中国家(40国家样本)及中等收入国家(24国家样本)的国有经济平均比重分别约为14%、10%和8%。那么,这些发展中国家及后发展国家究竟将国有企业置于了何种产业之中呢?

印度。国家干预经济在印度也有很长时间的历史,由于私人以及公司储蓄的不足,在1944年印度即提出了孟买计划(Bombay Plan)呼吁国家必须在工业化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随即在1956年印度独立以后,采用了“计划+控制”主导下的混合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的组合特点是:在政府广泛管制下的私营经济和一部分在关键经济领域内运行的国有企业。在1951年,中央政府只拥有5家国有企业,到了1956年,已上升到21家。到1995年,邦政府拥有700家国有企业,中央政府拥有245家国有企业。反映了在1991年印度私有化以前,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分布的状况。经过50年的发展,印度国有企业分布的行业非常广泛,既包括诸如钢铁、煤炭、铜、锌、重型机器之类的基本货物(生产资料),也包括药品、纺织品、手表、面包之类的消费品,还涉及公路、通信等公用事业,甚至宾馆服务等第三产业。

巴西。巴西国有企业在其殖民时代即存在,但当时规模都很小,直到1930年瓦加斯(Getúlio Vargas)执政后成立瓦加斯新政府(Vargas's New State)(Estado Novo),巴西的经济自由主义让位给了经济民族主义(economic nationalism)以及保护主义,在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领域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尤其对一些重要的农产品如糖、咖啡、茶(mate tea)等产品成立了国有垄断企业,从那个时候起国有企业开始稳步发展。到1940至1950年代,为了确保对不可替代资源的控制权,巴西对石油、铁矿石加大了国有化控制;在战后的近三十年内,巴西联邦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不断投资成立或接管了公用事业企业,以适应城市化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在金融领域,早在19世纪,联邦政府即设立了商业银行为一些私人银行不愿提供融资的部门(如农业)或地区提供贷款。战后,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的欠发达,国家专门设立发展银行(BNDE)为新兴工商企业提供贷款和股权融资。到1985年,在前50大银行中,国有商业银行(包括联邦和地方)占有40%的存款余额和44%的贷款。据1990年对巴西前20大企业销售收入的统计,国有经济在相关产业的比重可见一斑。

墨西哥。墨西哥的国有化(1917~1982年)存在和延续了很长的历史过程,在1920年代,为了管理和调控经济,政府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领域,在该时期建立了国家灌排委员会和国家高速公路委员会专司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尤其是1930年代的世界性大危机,使政府更加注重了相关基础服务的提供。从1934年开始“卡登尼斯塔”(Cardenista)时代的六年计划里,许多重要的公司和融资机构相继成立,包括国家电力委员会、国家铁路公司、墨西哥进出口公司(CEIMSA)、国家农业信用银行和国家信用银行(Ejido)。墨西哥历史上最大的国家石油公司(Pemex)也是在该时期成立的,并仍由政府运营至今。至1940年,墨西哥政府拥有了40家国有企业。从1940年到195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进口替代战略、资本密集型长期投资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家开始进入钢铁、煤炭、造纸以及石化冶炼行业。在该时期政府同时接管了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到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墨西哥经济发展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在该阶段国有企业的扩张并没有明显的方向,并不断进入纺织、烟草、食品加工等新的制造行业领域。从1970年代上半期开始,由于私人投资的减少和政府严格的政策限制,更加强化了国有企业在投资中的引擎作用,政府通过借款和从高油价中获得的收入大规模投资于国有企业。从1970年代到1980年代初,政府收购当时处于困境的或政治决策者感兴趣的公司,到1982年,墨西哥共有1555家国有企业,占有全国4.4%的从业人员,完成了30%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时创造了接近13%的GDP艾斯本(Aspe,1993)认为该数据还尚未包括国有企业的所有分布产业领域,如果包括银行产业,该比重可能会上升到18.5%。

非洲国家。非洲国家的国有企业主要是在这些国家取得政治独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发展的历史虽短,但发展很快。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初,坦桑尼亚的国有企业从50个增加到了400多个。但正如约翰-玛丽·考兹亚(Kauzya。John-Mary,2005)所言,非洲尽管存在着共同体组织,但非洲的国家并不是同质的。这一点也反映在国有企业在各个国家存在的情况上,国有企业发展规模最大的非洲国家,是那些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例如,埃及在纳赛尔执政期间,加纳、几内亚、马里在60年代,国有经济都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体地位,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都在50%以上。这些国家的工业基本上由国有经济垄断。直到80年代初,一些非洲国家(加纳和赞比亚等)国有企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占40%左右。非洲国有企业的产业分布,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外,在工业领域国有企业生产和销售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大部分食品,并从事出口业务。

2.1.3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

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将国有企业作为“实现计划经济的现实基础”,“为实行计划经济就得将全社会的所有企业(至少是大多数企业)都改造为国有企业”(金碚,2002)。对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而言,除了在农业领域的国有化比例相对低以外,其他行业在90%以上实现了国有化。因此,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发展国有企业并没有产业选择的特殊性考虑,所有产业都是国有化的对象。

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分布产业的全局化,很大程度上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意识形态有关,陈佳贵等(2000)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会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变。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要建立公有制,建立国有企业,目的是为了形成计划经济基础,保证“按预定计划进行的社会生产成为可能”。因此,计划经济的历史必然性是国有企业的逻辑基础,而国有企业则是计划经济的现实经济基础。作为计划经济可靠的经济基础,国有企业应该成为一种普遍实行的一般企业制度形式。这就是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普遍实行国有企业所依据的基本逻辑。

肖特(Short,1986)、世界银行(1995)等研究报告都曾对1978~1995年间世界国有企业的存在状况进行过统计分析,其分析的相关结论正如上所述,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国有企业在各个阶段的产业分布重点领域。本书进一步通过BvD数据库对全球企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国有企业样本与全部企业样本的产业分布比较,分析近年(2005年左右)全球国有企业产业分布的特点及其可能的决定因素。区别于以往其他研究,本书提出了国有企业的“产业分布偏好”指标。

2.2.1 分析方法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其对产业投资的选择会有倾向性,会更集中地投资于某些领域,而对另外一些则介入很少或不介入。如果事实情况是这样,那么在统计研究上,我们就可通过比较两组数据来验证这一结论:国有企业资产分布的产业集中度(s)和全部企业资产分布的产业集中度(a)。

因此,对于国有企业偏好的产业,国有企业的资产分布集中度要高于全部企业的资产分布集中度,即δsoe>0反之则小于零。因为国有企业产业分布的集中度由两种原因导致:一是产业一般分布的因素,即由于产业内在性质决定了在经济中的结构比例;二是由于国有企业产业分布偏好因素导致。公式中减去a值实际上是把前一种因素剔除,仅留下国有企业的产业分布偏好因素。

采用产业偏好度指标的有利之处在于:不仅可以判断出国有企业的分布重点领域,而且可以赋予量化的偏好值予以度量,对分布的重点领域进行排序,并通过与其他变量的比较,分析可能的决定因素。为此,我们通过BvD数据库获得相关数据。

2.2.2 数据来源与描述

BvD数据库中的全球企业分析数据库(Orbis)提供了全球包括上市、非上市的3300万家企业的数据资料。虽然该数据的数据量非常庞大,但其中所反映出的企业仍只是全球部分企业,并不是全部企业,因此对于我们的研究而言,从该数据库获得的企业数据只能看作是一个比较大的样本数据。从该数据库中,我们要取得代表全球国有企业的样本和代表所有企业的样本两组数据。

1.全球国有企业样本数据。

通过BvD中的所有权数据库,选择包含有“公共机构、国家、政府”股权的企业。至2006年底,该数据库中含有国有股权的企业共有22006家,其中存在股权比例、企业总资产、资产利润率以及产业代码等最新更新数据(2003~2006年最新更新的数据),并且资产规模在2万美元以上的有效样本企业数为12885家。

本书即以这12885家企业,作为全球国有企业的样本数,这些企业分布在全球168个国家,在产业分类中,我们选择了数据提供的北美产业分类体系标准(NAICS 2002),三位数产业分类,共可划分99个产业类别。该国有样本数据涉及到了农业、工业、服务业、公共服务等92个产业领域。

这里的国有企业范围我们采用了更宽泛的范围,不仅包括了国有控股企业,同时也包括了国有参股企业,12885家企业的股权分布状况,直接国有股权和间接国有股权合计达20%以上的企业占总样本数的80%以上,其中占100%的有6015家。

2.全球企业样本数据。

同样在BvD数据库选择全球企业样本数据,由于数据要求不分所有权性质、不分产业类别,要能够最大化反映全球企业总体的产业分布结构,因此,本书从数据库中按企业总资产大小排序,选择前40万家企业作为分析的范围,在这40万家企业中,存在可分析有效数据(包括产业代码、总资产、总资产利润率)的企业有238902家。本书即以这些企业作为全球企业样本的代表,这些企业分布在132个国家,同样按照北美产业分类体系标准(NAICS 2002)涉及所有99个产业领域。因为这些企业是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40万家企业中选取,因此其几乎包括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主要企业。

2.2.3 相关分析结论

1.国有企业产业偏好度分析。

分别计算上述两组数据样本的各产业资产集中度得到Si和Ai两组数据。在计算过程中,由于金融行业资产量巨大,且其资产有别于其他类企业,因此另行单独计算,未作说明时产业资产集中度及偏好度是指非金融企业。

Si代表的是国有企业组各产业资产的分布情况,从计算数据可以看出,在99个产业中,产业资产分布最集中的前10个产业分别是:公用事业、电信、交通工具制造、石油天然气开采、铁路交通、管道运输、采掘支持业、邮政、公司企业管理、交通支持。这些产业分布情况与上节全球考察的结论基本一致。但是Ai组数据中进入前十位的还包括了化学工业、不动产、耐用消费品销售、计算机电子产品制造。

我们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主要产业分布领域,也可以看出,对于公用事业产业而言,在产业自然状态的资产集中度也是在所有产业中最高的。但要反映出国有企业在这一产业分布得更集中,则必然用产业分布的偏好度(δ)来衡量。我们用国有企业产业资产集中度减去全体企业样本产业资产集中度得之。

计算后可以得出,国有企业产业偏好度在29产业中大于0,而在其他产业中小于0.前者属于国有企业资产偏好集中的产业,而后者则是国有企业分布较少的产业。国有企业产业偏好度明显大于0(0.05%)的有14个行业。

结论基本符合现实的判断,公用事业产业的国有企业分布偏好最强,其次为电信、交通设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开采、管道运输、邮政、采掘支持业、铁路交通、交通服务支持、航空运输、石油煤炭加工制造业、地面中转运输、医疗救护、教育服务等。这些产业中有一半以上的产业是具有网络特征的自然垄断产业。与简单的产业资产集中度相比,在排序上有所区别。如邮政服务提前了两位,而铁路交通下降了两位。随着公共服务的公司化运作倾向,医疗、教育等产业的国有企业偏好度也呈正值。

国有企业产业偏好度在其他产业领域均为负值,包括在通常情况下,产业资产集中度较高的化工、电子、批发零售、不动产等产业。但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国有企业产业偏好度低或为负的产业,并不完全代表这些产业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一定不重要,也有可能因为这些产业本身的产业规模较小,如国家安全服务、历史景点、博物馆等。对于计算机电子信息产业等高科技产业国有企业的比重虽然不高,但在某些时候对于技术进步可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国有企业在金融产业内的分布集中度也相当高。国有企业样本组内金融企业资产总额与非金融企业资产总额之比为3.46,而在全体企业样本数组内,该比值为1.8.因此国有企业在金融业的资产分布集中度也超出了正常水平。

2.影响国有企业产业偏好度的可能因素分析。

接下来要试图回答的问题是国有企业为什么会在这些产业有分布偏好?这里先从可以获得的一些产业特征数据上进行分析。本书从238902家全球企业数据中进一步计算了以下四个变量:

产业内企业的平均规模。由于国有企业由政府投资,因此企业规模都比较大,那么是否企业平均规模越大的产业,越容易吸引国有企业投资呢?通过计算国有企业样本组和全球企业样本组分产业的企业平均总资产规模,简单比较可以发现在24个产业中,国有企业的平均总资产规模要大于全部企业的平均规模,这些产业依次包括了管道运输(10.45倍)、采掘支持业(4.72倍)、电信(4.44倍)、油气开发(4.38倍)、造纸(4.2倍)、交通工具制造(4.07倍),而在其他75个产业中国有企业的平均企业规模要低于全部样本值。

总资产利润率。国有企业是分布于利润高的产业还是低的产业?通过计算国有企业样本组和全球企业样本组分产业的平均总资产利润率,简单比较可以发现,除电信、航空运输、邮政三个产业的资产利润率值,国有企业平均高于全部样本企业外,其他近90个行业的国有企业平均总资产利润率都低于产业平均值。这一方面说明在大部分情况下国有企业的效率较非国有企业低,但同时也看到对于电信、航空运输、邮政等带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产业集中度。产业集中度反映该行业内企业的竞争程度,一般认为国有企业容易存在于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或者是由于国有企业的存在而影响了产业内的企业竞争,而间接使得该产业具有较高的集中度。由于产业集中度一般是对于一国或一个地区而言的,不能不加区别地用全球企业进行分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书用美国的产业集中度予以代替。美国的公司产业数据也取自于BvD数据库。在各三位数产业分类中分别选择前500家和前50家的企业销售收入数据,计算产业集中度:

劳动密集度。国有企业的一大社会功能是吸收社会就业,因此,国有企业的产业分布偏好与该产业能吸收的就业人数是否有直接关系也可以进行验证,本书选取各产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即总资产/员工人数,作为指标变量进行考察。

将国有企业的产业分布偏好度分别与上述四个变量指标进行回归检验以分析其间的相关关系,得出国有企业的产业偏好度仅仅与其中分产业的企业平均总资产规模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即产业内企业的平均总资产规模越大,国有企业就越有可能分布在该产业中。

企业平均总资产规模仅是说明了决定国有企业产业分布的一个共性因素,国有企业在不同产业的分布可能出自于不同原因,而这些在所有产业的数据比较分析中是难以分析出来的。如国有企业产业偏好度最高的公用事业行业,该行业是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行业,但由于自然垄断具有地方性和区域性,因此其产业集中度并不会很高。除了分析共性原因之外,在接下来章节中,作者将对国有企业存在于各个产业的个性因素及其演变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