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满腔热血洒空林:左宗棠
33141600000019

第19章 楚军断粮,官商相协

左宗棠被朝廷任命为闽浙总督后,恪尽职守,充分显示了他的经世之才:面对楚军断粮、短饷的局势,左宗棠想到了官商相协的好办法;在浙江当巡抚时,左宗棠带兵有方,统筹全局,终于将杭州攻陷;太平军的余部出逃后,左宗棠又进行追剿,独当一面。

1861年9月,太平军李世贤、李秀成等部大军在浙江境内却势如破竹:李世贤部继攻取龙游、汤溪和金华等府县之后,又于9月底10月初连下浦江、义乌、东阳,10月20日占领严州,此后分为两支,26日占领萧山,29日攻克诸暨,11月1日攻取绍兴;李秀成部大军则于10月5日围衢州,11日撤围赴汤溪,14日下新城,16日克临安,20日占领余杭,随即进攻杭州。

11月中旬,杭州将军瑞昌、浙江巡抚王有龄上奏清廷,报称形势危急,请朝廷谕令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

11月20日,清政府发布谕旨,令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统辖江荪、安徽、江西三省并浙江全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督以下各官员全都归其节制,并着速派太常寺卿左宗棠驰赴浙江,剿办贼匪,浙省提镇以下各官,均归左宗棠调遣。同日,又根据瑞昌、王有龄的奏请,下达谕旨,任命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要曾国藩”即饬左宗棠带领所部,兼程赴浙,督办军务。至12月17日,曾国藩又会同江西巡抚毓科,上奏清廷,请以左宗棠一军援浙。由于草拟奏折时,他们尚未收到清政府关于任命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的谕旨,因而在奏折中也极力地要求左宗棠援剿浙江。

清廷在收阅曾国藩等人的奏折后,于1862年1月7日下达谕旨,指出曾国藩等所提出的建议,与前降谕旨甚为相符,要求深协机宜。而此时局势更加恶化,浙西唯存杭州、湖州两处城池。因此,清廷另着曾国藩催令左宗棠统领所部,迅速前进。其臬司张运兰等水陆各军,均照议全归左宗棠调遣。一切军情,即着左宗棠自行奏报。并务须星速进剿,设法驰救杭州,再图收复各城。左宗棠所部的军饷,仍着毓科源源接济,不许迟误。

清政府1861年11月20日令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的谕旨,12月16日才传到曾国藩手里,再由曾国藩咨会左宗棠,已是12月27日。左宗棠这时正在广信军营,接获谕旨之后,立即宣示各营,严装以待。就在这时,又连获紧密联系的两件消息:一是12月30日夜,接徽州防军驰报,太平军杨辅清部正由浙西遂安、开化回攻徽州境,这是杨辅清为掩护李秀成、李世贤等部大军攻取杭州,牵制左宗棠等援浙之军而采取的军事行动;二是继后又接金衢严道江永康禀报,杭州已于12月29日被太平军攻克。

1862年1月,浙江巡抚王有龄因丧失城池而自缢身亡。经曾国藩保荐,左宗棠继任浙江巡抚一职。左宗棠所部从安徽到浙江“饷项已欠远五个月,饿死及战死者众多。”粮饷短缺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左宗棠,令他苦恼无比。恰好,急于寻找到新靠山的胡雪岩于是紧紧地抓住了这次机会。

一天上午,左宗棠的部将蒋益澧身后跟着一个40岁模样的男子来谒见左大帅。此人中等身材,额头宽阔,鼻梁挺直,浓眉下长着一对金鱼眼,有“慈眉善目”相。他“自报家门”:姓胡,名光墉,字雪岩,自开钱庄,向来好急人之难,此次特地前来拜谒,愿为大帅效“犬马之劳”。

左宗棠仿佛在危难之中来了一个救星,便试探地对他说:“敝军缺饷缺粮,处于极其艰难之境,急中之急,又是米粮,胡君能在10天之内筹米10万石乎?”

在10天之内筹米10万石,这本来是够困难的了,而胡雪岩显得比左宗棠还焦急,他说:“大军待饷十日,奈枵(Xiao)腹何?”

这句话说得挺有意思的。“枵”,空虚之意,故有“枵肠辘辘”之成语。左宗棠本来期望他在10天之内筹到粮,胡雪岩却说:大军等候粮饷10天,官兵“空虚之腹”咋办?

左宗棠感到惊奇,便问:“能更早乎?”

胡答:“此事筹之已久,若待公言,已无及矣。现虽无款,某熟诸米商,公如急需,十万石三日可至。”

要在3天内筹齐10万石粮,在战争环境下简直有点异想天开。然而,胡雪岩办到了,而且干得很出色,这不是他能变戏法,估计这批粮是此前从上海运来,因杭州被太平军攻占而隐匿别处的。胡雪岩在左宗棠面前成功地展示了一番自己的能量,左在喜出望外之余,命胡“总办粮台如故,而益加委任。”

胡雪岩接着又将囤积的20万石谷献给左军,当粮食源源不绝运进军营时,左宗棠兴高采烈得如孩子一般,他高声朗诵起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在念到此句时,他走过来拍着胡雪岩的肩膀说:“东坡公云‘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我改一句,‘江山破碎,亦出一时豪杰’。胡君,你真不愧是‘一时豪杰’呀!”

从这之后,胡雪岩被誉为“一时豪杰”便传播开了。

为了褒奖胡雪岩的功绩,左宗棠几次上折请功授爵,使他终成赫赫有名的“红顶商人”。

左军在军心动摇的时刻得到胡雪岩的及时接济,士气大振,接连打了几个胜仗。

胡雪岩(1823~1885),祖籍安徽绩溪,后移居杭州。幼时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作为长子的他经亲戚推荐,进钱庄当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活干起,3年师满后,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的正式伙计。

胡雪岩在钱庄干了几年后,有一天,忽然来了一个身穿戎装的人,自称湘军营官,因军中断粮,想借2000元,鼓鼓士气。那天碰巧店中主事的人都外出了,胡雪岩自作主张“轻诺之”借给了他。老板回来后大怒,将胡赶出店门,单据虽留着,但总觉得这笔钱如泥牛入海了。不久,营官来还钱,问“以前慨然借钱的少年怎么不在?”老板谎称其病了。

实际上,胡雪岩被斥退后,穷无所归。有一次踽踽独行湖边,正好被营官撞见,营官惊问:“你为什么这样憔悴?”胡雪岩说:“为借钱给你,我被赶了出来,失业已好久了。”那位营官怅叹自己连累了胡雪岩,于是,他把胡雪岩请到军营里去,换衣进餐,并把在作战中“暴得”的10万资财借给胡雪岩,叫他自己开店。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胡雪岩生长的时代正是清廷内忧外患、国库空虚,急需商人扶危救国之时。

正是在这一时期,胡雪岩靠患难之交王有龄的帮助,一跃而成为杭州一富。

王有龄,字雪轩,福建侯官人。在道光年间,王有龄孰已捐了浙江盐运使,但无钱进京。后来胡雪岩慧眼识珠,认定其前途不凡,便资助了王有龄500两银子,叫王有龄速速进京混个官职。后来王有龄在天津遇到故交侍郎何桂清,经其推荐到浙江巡抚门下,当了粮台总办。王有龄发迹后并未忘记当年胡雪岩知遇之恩,于是资助胡雪岩开钱庄,号为“阜康”。之后,随着王有龄的不断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钱庄外,还开起了许多的店铺。

在王有龄的荫庇下,胡雪岩不再做钱庄的“小伙计”,而是自立门户,贩运粮食。他在官与商之间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自此走上了从商的坦途,事业日渐发达。依仗官势,胡雪岩在商界中的生意越来越多,积蓄也逐渐增多,羽翼渐丰。

庚申之变成为胡雪岩大发展的起点。在庚申之变中,胡雪岩处变不惊,暗中与军界搭上了钩,大量的募兵经费存于胡雪岩的钱庄中,后又被王有龄委以“办粮械”、“综理漕运”等重任,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胡雪岩之所以可以迅速崛起,除了得益于王有龄之外,另一个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是左宗棠。

杭州被围时,有候补道王某曾托胡雪岩为其存放10万两白银。胡眼看干戈满地,想到怀此重资,弄不好会招杀身之祸。他探知衢州府谷价低贱,就用这笔银款买谷20万石,各存其地。闻讯左宗棠急需军粮,“罄所买谷以献”。他雪中送炭,得到了左宗棠的高度赏识并被委以重任。

此后,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宁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之间。

他在经办粮台转运、接济军需物资之余,还紧紧抓住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勾结外国军官,训练了一支约有千余人的、全部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这支军队曾经与清军联合进攻过宁波、奉化、绍兴等地。

胡雪岩是一位商人,商人自然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左宗棠任职期间,胡雪岩管理赈抚局事务。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塾,修复名寺古刹,收殓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

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信誉度也大大提高。这样,财源滚滚来也就不在话下了。自清军攻取浙江后,大小将官将所掠之物不论大小,全数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雪岩以此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在各市镇设立商号,利润颇丰,短短几年,家产已超过千万。当然,在胡雪岩遇到困难时,左宗棠也是倾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