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素质教育丛书-学生素质培养读本
33171700000007

第7章 明确人生观念,矢志奋斗成才(1)

(第一节)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观。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证明,只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才是科学的世界观。用这种世界观去观察人类社会,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

从天真稚童到翩翩少年,我们尚不可能深入认识世界,也不可能懂得用辩证唯物主义去观察人类社会。只是“成人”

时,人的生理和思想都来了一个飞跃。理想要求我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而这里,我们必须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要这样,我们在打开心灵的窗户,让思想飞翔的时刻,必须努力学习和认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认识和坚信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牢牢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今天,更重要的是要确立为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并坚决地投身到实践中去。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我们成长为一个优秀公民的基本保证。所以我们在促使自己成长的同时还必须投身到祖国的事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去。我们不但只关注自己的前途命运,还应关注祖国和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你肯定能脚踏实地地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而献身,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贡献力量。否则,你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萎缩自己的思想,使自己胸无大志,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日益变得自私自利,心胸狭隘,终将一事无成。

要成大器,就需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第二节)没有理想,生命就会黯淡无光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追求和奋斗目标,这就是人生的理想。理想是人生的航标,也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动力。崇高的理想,可以激发人的才智,唤起人们奋发向上。古今中外,凡是有作为、对社会进步有贡献的人,无不注重竖立人生的志向、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

如果一个人没有远大的理想,就会在人生征途上迷失方向,失去内在的前进动力,青春就会枯萎、衰退,生命就会黯淡无光。

大凡伟人、英雄豪杰都有伟大的理想。诸葛亮以“志当存高远”这一名言而流芳百世。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共产主义学说,为指导无产阶级挣脱锁链、翻身解放而奋斗终生。毛泽东从小就怀有远大的抱负,在青少年时代就立志救国救民,冈底斯山。”这道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观。

在众多的英雄模范中,有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战士,这就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雷锋。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一样: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雷锋就是这样,人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以实际行动实践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诺言。为人民服务,就是一个战士高尚的人生观。

深圳有位老大妈,一生都在做好事,她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捐献给贫穷困苦的人们,当她最后病倒在医院的时候,身上竟无分文。这令大家感动不已。当记者采访她时,她微笑着说:“我要像雷锋一样,终生为人民服务。”这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人生观。

“终生为人民服务”,这是多么闪光的人生呵,这里摒除了自私自利,树立了一个个至新至真、至善至美的公民形象。我们应该像他们那样活着才有意义。

的确,人生在世,“为什么而活”、“为谁服务”的问题,从来就是人生观的根本问题。意识形态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可以说是根本方面,就表现为两种不同的人生观的分歧和对立。这也就是说,在“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服务”这个根本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分歧和对立。有人“今日有酒今日醉”、“醉生梦死”,甚至鼓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多么可悲的人生观。我们认为,只是为自己、为少数人而活着,意义是有限的;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终生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反映的是为祖国、为社会、为集体、为广大人民利益而努力服务,积极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才是闪光寻求改造中国与改造世界的真理,始终如一地以共产主义理想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树立了丰功伟绩。

人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奋力拼搏,才会创造出一番业绩。春秋时代,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要报仇。

为了实现复国的理想,他生命的一切潜能都被激发出来。为了激励斗志,他夜里睡在柴草上,又在起坐和睡觉的地方挂着苦胆,吃饭睡觉之前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经过长期的准备,越国终于把吴国打败了。“卧薪尝胆”,人只因有理想才会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梅花香自苦寒来”,崇高理想的实现就要靠苦斗。

成长中的青少年,应该有抱负有理想,使之不断激励自己并为之努力奋斗。

(第三节)我要终生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做人民的“公仆”、“勤务员”。这是毛泽东的人生观,的确,他是为此而奋斗终生的。

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生前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西藏人民。在他的追悼会上,一幅低垂的挽联道出孔繁森作为人民“公仆”的高尚情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城,置民族团结重如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因此,为人民服务,应当成为我们做人的宗旨,应当成为我们信奉和坚持的革命人生观。这也就是说,我们今天一定要为振兴中华促进人类进步、为广大人民谋利益而努力服务;决不能为那些违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任何人和任何组织服务,不能为反对社会主义中国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反动势力服务;决不能做任何损害祖国、损害社会、损害集体、损害广大人民的事情。

只有这样,才看出你“成人”的特征。

(第四节)培养和坚持高尚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是关于人生的意义、价值及其评价标准和人生价值实现途径等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它包含着应当怎样看待人生,应当怎样做人和做什么人,应当怎样评价人生的价值等内容。

不同时代的人具有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公民,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呢?

我们认为,具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人,必须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的辩证关系。我们应当承认个人利益,更要坚持社会主义祖国的共同利益,做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有机结合;目前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暂时利益和根本利益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说,只有社会主义祖国的共同利益得到发展,个人利益才能得到真正的、长远的发展。因此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小局必须服从大局。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冲突,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就一定要放弃和牺牲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坚持社会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就应当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反对自私自利,反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要提倡大公无私,提倡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而乐于奉献、勇于奉献的精神。我们应当把为祖国、为人民、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而无私奉献,看作是人间最崇高,最宝贵的人生价值。我们之所以崇拜夏明翰、陈铁军、周文雍、方志敏、张思德、刘胡兰、董存瑞、向秀丽、雷锋、焦裕禄、赖宁、孔繁森…

…是因为他们为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社会的进步,或英勇捐躯,或鞠躬尽瘁,是因为他们具有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我们从儿童、少年、青年时候开始,就要逐步培养和树立这种高尚的价值观,而且终身都要坚持这种高尚的人生价值观,永远奉行,矢志不移。

真正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还要懂得如何评价人生的价值。

首先,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时,应该把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与应尽的责任统一起来,而绝不能以职务的高低或职业的差别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由于能力大小等原因,人们在社会上所承担的责任的大小总是有区别的。同样一个社会公民与少年儿童,他们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有明显的区别。由于职业不同、工作不同,也常常会使人们对社会贡献存在着大小不一的程度上的差异。但是,不论其能力大小,也不论其从来什么职业,只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勤勤恳恳,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的一生就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其人生价值就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肯定。

其次,值得强调的是人生价值在于对人民、对社会的贡献,而不在于索取和占有,这也是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精神的体现。鲁迅先生把自己比作人民的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和血”。这就是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毛泽东也是无私奉献的典范,他多次引用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革命贡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立下了伟大的功绩,却从不向人民索取什么。

1947年指挥沙家店战役,毛泽东三天两夜不曾合眼,终于胜利结束战役,俘敌6000余人,而他只是提出吃点肥肉补脑子。

建国以后,他从未吃过任何滋补品,喜欢的仍只是吃点红烧猪肉。为了中国革命、毛泽东一家先后为祖国献出了六位亲人,自己的宝贝儿子毛岸英也在其中,这不能不惊天地泣鬼神。毛泽东不愧是人民的伟大领袖,他的人生价值是无穷的。

(第五节)人生真正幸福哪里找

普天之下,谁不希望自己幸福呢?寻找幸福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更具魅力。然而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有人说,幸福在于真理和美德;有人说,幸福在于灵魂的安宁;也有人认为,有钱就是幸福;还有人认为,物质享受、感官快乐是唯一的幸福……对于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条件、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中的人,幸福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很不相同的。但是,就一般意义来说。所谓幸福,就是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践中,由于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在这里,幸福离不开物质生活条件,但不能把幸福和物质享受划等号。更不能把幸福归结为个人物质享受的享乐主义。个人享乐主义是一种堕落的享乐观。一个人如沉溺于物质享受,缺乏高尚的精神情操,势必感到精神苦闷、空虚、绝望;一个人若失掉了健康的精神生活,金钱就可能成为培植贪欲、生产伪善与欺骗的土壤,甚至使人道德败坏、自甘堕落。德国思想家费尔巴哈说:“有谁比守财奴更不幸呢?

守财奴唯一关心和唯一爱的只是自己的钱袋。”金钱从他们心中夺去了人类一切高尚情感,在他们心中燃起贪得无厌的欲火,使他们被迫不断地投身于获取钱财的争斗。在这种争斗中,他们只获得了欲火燃起的痛苦。对他人财富的嫉妒和生怕失去钱财的忧虑不断地损害着他们的心灵,搅挠得他们连觉也睡不安稳。金钱还格外加重了他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和痛苦,因为死将意味着他们不再继续占有他们的财富。

金钱可以带来享乐,但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幸福,更甚的是可能危害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物质生活富裕,但社会风气不好、道德水平下降的现象就是活生生的例证。值得警惕的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极端享乐主义的腐朽思想,近年来在我国有所滋长,在一些人中出现了一味追求个人生活享受的现象。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偷盗、诈骗、受贿、赌博、流氓、吸毒等等违法犯罪,归根结底都是享乐主义思想在作怪。所以说,享乐主义是导致人们堕落的腐蚀剂,是同健康的劳动人民的幸福观根本对立的。

鱼儿和水在一起,劳动和幸福在一起,理想目标的实现和幸福在一起。真正的幸福不仅包含着享受,更重要的还在于劳动和创造。没有劳动和创造,就享受不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幸福。只有通过劳动创造,才会理解和感受到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引起的精神上的满足。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穷苦人家和富裕人家的幸福。穷苦人,家里儿女很多,夫妻俩非常勤劳,且乐观向上,他们每天从地里劳作回来后,孩子们就把自己做好的饭菜亲手端给辛劳的父母,全家人乐呵呵地享受着粗茶淡饭的快乐,一家子又唱戏,又闹笑,笑声不断,这生活得无比幸福,天天如此;这引起了住在对门的一户财主的嫉妒,这家人只有夫妻俩,不用劳作,占有万两黄金,餐餐大鱼大肉,还有得佣人伺候,可是他俩全然不觉得幸福,整天愁云惨雾,最终忍受不了穷苦人家传出的笑声的刺激而上吊自杀。这虽有夸张,但也说明幸福的真正含义。

幸福不在于占有大鱼大肉,不在于占有黄金,它的居住处是在我们的灵魂之中。莎士比亚说:“一个人要是在他生命的盛年,只知道吃吃睡睡,他还算什么东西?简单不过是一头畜牲。”这就是说,人不同于一般动物,人是有理想、有思想、有感情、有丰富精神生活的。一个人如果忽视精神生活上的满足,只把物质享受当做幸福,那么,这种幸福仅仅是动物水平的幸福。

我们的幸福应该既重视物质生活的幸福,又重视精神生活的幸福。人的幸福,除了物质生活和肉体等方面的追求外,还有精神生活上的追求和心灵上的寄托。精神生活的内容包括高尚的情操、真挚的友谊、纯真的爱情、较高的文化知识紊质,健康的文化娱乐和体育等等,这些比之物质生活是更高级、更深层的幸福。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实表明,只有物质生活的满足,没有精神生活的满足,是无真正幸福可言的。

一个人有了丰富的精神生活,有了为崇高的人生目的和理想献身的高尚道德情操,即使物质生活条件差一些,也是苦中有乐,仍能感到生命的意义与生活的充实,这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如:我国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华罗庚等宁愿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物质条件而回到祖国,并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报效祖国的工作中去,他们是幸福的;又如,革命战争年代,物质待遇菲薄,但人的精神面貌却丰富、饱满。相反的,一个人如果缺乏理想,精神空虚,趣味低级,灵魂卑劣,即使有富足的物质生活条件,也会感到内心空虚,生活枯燥,前途渺茫,消极悲观,暮气沉沉,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第六节)不知荣辱未成人

人生在世,要懂得怎样做人,不仅要分善恶,辨美丑,识爱憎,而且还应知荣辱,树立正确的荣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