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脏很像一台神奇的“水泵”,每分钟跳动60多次,每分钟可使5公升血液顺利地通过心脏。一个60岁的人,通过心脏总血量可达1.5亿升之多。
那么,心脏为什么乐此不疲地跳动呢?
这是一个扑朔迷离的秘密,吸引着许多科学家。
20世纪60年代初,医学家们在解剖尸体时发现在高倍显微镜下,心房组织有极细微的颗粒状物质,但是,由于这种颗粒太少,限于当时技术条件,人们未能深究下去。直至1981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脏研究所的伯德博士,下决心揭开它的秘密。
伯德从几千只小鼠的心脏中只提取到几个毫克这种物质。接着,他把这种提取物注射到小鼠的静脉内,发现小鼠的心脏产生强烈地收缩,血容量上升,小便也增多了,由于这种奇异物质来自心脏,而又能使心脏产生强烈收缩,所以,伯德把它取名为心脏激素。
不久,美国康乃尔大学的拉雷赫博士进一步研究心脏激素的组成、结构和作用。
首先,心脏激素是心脏上部像耳朵那样的一个部位——心耳制造出来的,据推测很可能是从一些大分子酶上切割下来的。
其次,心脏激素是由碳、氢、氧、氨等元素化合成的肽类化合物,它的结构并不复杂,但作用很大,几个微克可持续维持血液的体内循环。当人摄入过量盐或血量急速上升时,心脏就会很快放出心脏激素,使人的血量和血压维持正常。这正如华盛顿大学尼德尔曼博士所说:“它在血液中的量,少到用现代仪器几乎侦察不到,而它的作用大得吃惊。”
心脏激素已用于治疗肾功能衰弱,心脏病和高血压症,而且都有一定效果,但是,心脏激素的作用及化学原理,迄今仍是一个未知数,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将努力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