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观念与中国文化传统
33508600000004

第4章 天国世界——一个神秘的文化原型(2)

在这样的基础上,王充提出了他的“寒暑有节,不为人变改也”,“日朝出而暮入,非求之也,天道自然”王充:《论衡》。的著名理论。

汉人桓谭也反对“天人感应”说,他的《新论》主张天没有意志。他说,王莽迷信天地鬼神,重视祭祀,到处立坛庙,杀牛宰羊,献牺牲,以求上天保佑。但是,由于王莽为政不善,天下反叛,到头来,义军包围皇城,火烧宫室,如风卷残云。王莽虽静处渐台,抱符命、礼北斗,呼唤上天保佑,最终难逃身首异处,贻笑后人。

桓谭还说,物性的相宜与不相宜,不是天意。比如,钩藤和人体不相适宜,巴豆和鱼不相适宜。人吃了钩藤,鱼吃了巴豆,就会中毒死亡,并不是上天为了杀人、杀鱼,才生出它们来。上天是没有意志的。

在这里,我们又一次听到了与前面孔季彦相同的理论——天道自然论。它们大体上属于自然之天的范畴。

由此看来,自然之天的概念认为,天是自然而然形成,没有意志、没有精神、没有目的的。天是物质的。从这里引申开去,哲人们又把一切自然的现象也都叫做天。例如,牛马牲畜都有四条腿,不是人有意创造的,耳朵能听,鼻子能闻,这些功能也是自然的。所以叫做天职。总之,不是人为、自然而然产生的,都叫天(天生的),这种“天”与“人”相对应。现在使用的天赋、天然、天性、天敌等词语中的“天”,仍是这自然层面的意义。经过先秦两汉奠基,天道自然的理论逐渐发展。至魏晋,三玄之书走俏,玄学大兴,王弼、何晏、阮籍、嵇康,精研本末有无,清谈言意之辨,以自然为最高境界。于是,两汉以来的神学油彩风蚀剥落,中国哲学开始走向纯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论探索之路。

天国的框架

自华夏族降临人间,先民们即面对一个自然世界:头顶蓝天,脚踏大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然而,反映在他们的脑海中、观念里,这世界却远非如此简单。正如前节所述,由于原始思维方式的作用、万物有灵观念的制约,使人面对未经改造、人文色彩极淡的世界,苍天和世界,产生了“神灵之天”、“道德之天”和“自然之天”的不同理解,产生许多光怪陆离的联想:阴间、阳世、天堂、地狱、魑魅魍魉、灵魂形魄、山神土地、水怪树灵,形形色色,形成我们民族文化中许许多多文化原型的因子。在不断的创造中,一个中国式的天神、地祇、人鬼系统,在观念世界中确立起来了。

一、巍峨的紫微圣宫

华夏先民犀利的观念雕刻刀,创造出一个至高无上的核心,它是真理、正义与完美的象征,道德与秩序的本源,它云缭雾绕,朦朦胧胧,它玉宇琼楼,燕舞莺歌。这,就是流泉飞瀑潺湲不断,妙乐清音不绝如缕的天庭宫阙——紫微垣。

紫微垣星图

以紫微垣为中心,以四象、五宫、二十八宿为主干,构成中国天界诸神的主体框架,也构成了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文化原型。“紫微”位处五宫中央,因此《史记·天官书》又称它为“中宫”,是天帝太一常居的天宫神阙。紫微圣宫,环绕天之北极,巍巍然屹立,帝星——太一神居中坐镇,君临八方。满天星斗环绕帝星,如臣奉君,形成拱卫之势:“帝星”左右,有“三公”、“四辅”、“太子”等星。身后簇拥“后勾”诸星。后勾者,嫔妃之象也。其中最明亮、最惹眼的,叫“勾陈一”,她就是母懿天下的天之正妃——天后的象征。在这高高的圣宫中,太子、帝、妃,娓娓相依,昭示着温情脉脉的伦理亲情。

在天之皇族之外环卫着的左右两组星阵,象征文武藩卫之臣。西藩大臣是“右枢”、“少尉”、“上辅”、“少辅”、“少卫”、“上丞”;东藩大臣是“左枢”、“上宰”、“少宰”、“上弼”、“少弼”、“少卫”。十二星臣同时又象征紫微神宫的坚固城垣,分称“紫微左垣”与“紫微右垣”,“垣”是城墙的意思,二者合璧,构成一座完整的宫苑。行车坐骑,仓廪庖厨,庭堂楼榭,一应俱全。正所谓琪树明霞,火烛银花,紫宫列宅,飞甍丽日,巍巍乎统摄八方。

“中宫”另一重要星神是“北斗”,由七颗星联袂组成酒斗形状。北斗神性广泛,神通广大,是古人根据天象变异,辨四时、定节气、正纲纪所参照的主要星宿。因此,太史公称之为“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司马迁:《史记·天官书》。,具有极为广大的神性。

与北斗相伴,有半月形的“文昌”六星。“文昌”主宰功名利禄,颇得实惠,故而古往今来,此佬不知受用过多少痴心父母的荧荧香火、酒肉牺牲,不知受到过多少文人学士的顶礼膜拜,直至如今,各地仍保存各式各样的文昌宫、文昌庙,生了儿子仍以“文昌”命名——刘文昌、李文昌、王文昌:中国人望子成龙心理之至诚,于此昭然可见。

北天区中,预示人主公卿、贵臣仕子命运,掌管阴阳风雨、春雷秋霜、五谷六畜、甲兵征战、国运年成的星宿应有尽有,可谓群星璀璨、群神荟萃。然而,万事自有其宗。千情百理,九九归一,千神百祇,不离紫微中心——天帝太一。

紫微禁宫,永恒的魅力!真是一爿高不可攀、神秘朦胧的府第!

二、生机勃勃的四象

“中宫”之外,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峣峣然各矗立一座神宫,异向而同心,形成拱卫之势。这四座宫殿,传统文化称之为“四宫”的星象,并不像“紫微宫”那样,组成城垣宫阙,看上去像名副其实的宫廷建筑式样。相反,从外形上看,四宫一个个缱绻相依,龙腾虎跃,竟是一群面目可怖、张牙舞爪的飞禽走兽。也许因为这一强烈感官刺激的缘故,“四宫”在民间更习惯被称为“四象”。

“四象”环绕中宫,形成拱卫中央之势,历来被中国文化拿来作政治的联想与比附,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原型。“四象”由星象体系中的二十八宿,最初是先民观测月亮运行规律时设定的二十八组坐标,每一组由不同的星星组成,所以民间又将其称为“月站”。“四象”,顾名思义就是四个动物形象,分别居于东西南北四方。其中居于东方的一象,是由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沆瀣一气,连成一条腾空跃起的青龙,啸傲苍天,仿佛是在呼唤春的气息。古人看到,每当春回大地,东宫苍龙的角宿,黄昏之后,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跃”起,于是,春风送暖,驱赶寒意,从此给大地以温馨,给禾稼以雨露。这种经验在不断的观测实践中一旦形成,当天上飞龙抬头,地上便人欢马跃,掀天鼓吹闹春耕,掀起一年一度的春作热潮。至今民间所谓的“二月二,龙抬头”的“龙”指的就是东方苍龙。春天、雨水、温暖、生机总是与苍龙诸星同在,与苍龙形象俱临,于是,中国人赋予它以春之保护神的神性,让它镇守东方,命名为“东宫苍龙”。

南方朱雀星图

当“流水落花春去也”——夏季来临,天空中便“飞”起一只由星辰组成的火凤凰。它就是五宫中的“南宫朱雀”,由二十八宿中的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组成,其中,柳宿诸星组成火凤凰的尖喙,星张二宿构成它高耸的胸脯和美丽的脖颈,翼宿张开巨大的翅膀,显现出一种“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气势。它带来夏的气息,居于南方,为南方的守护神。

西方白虎星图

每当“一叶落知天下秋”的节候,天空中便“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虎,威风凛凛,目空一切。它便是五宫体系中的“西宫白虎”。这片居于西部的宫殿,由二十八宿中的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组成。由于此宫位于夕阳西下的方位,又值出现于秋风摇落、万物肃杀之际,故在传统观念中被联想成为主刑杀的神祇。所以,每当白虎临降,树木凋零,禾稼收藏,官家允许的猎获季节于是开始。作为金秋与刑杀的象征,狰狞的白虎是居于西方的守护神。

当寒气袭人、雪花飘舞的季节,黄昏的天空中便“爬”来一只龟蛇合体、怪模怪样的星神,它就是五宫体系中“北宫玄武”。此宫由二十八宿中的斗、牛、女、虚、危、室、壁诸宿组成。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北方为水、为阴、为黑色,与阴曹地府有联系,因而,北方玄武之神,虽丑模怪样,却具有镇守北方、保护亡灵升天的神性。

北方玄武星图

二十八宿构成的神像,朱雀引吭高歌,苍龙翩翩飞舞,玄武步履稳健,白虎啸傲苍天。这多姿的风采,使中国天象体系充满勃勃生机。

之所以说此四象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原型,在于中国古人常把自己阳世的平安、阴间的宁静,寄托在这四位龙腾虎跃的星神身上,只要稍稍留意,您便会发觉:威严的皇家宫阙、普通的古式民居、阴森的古墓、精美的日用品,几乎到处都能一睹四神风采。究其原因,正如古人所说:“青龙白虎镇四方,朱雀玄武避不祥。”“镇四方,避不祥”的神性,使“四象”在中国文化的早期即被固化成为代表祥瑞与平安的文化原型。这种趋吉避凶、乐观厚生的实用主义态度,不仅反映了中国四神崇拜的文化心理基础,而且带有古代中华文明浓厚的天人合一文化特色。

三、等级森严的秩序

浩瀚夜空,繁星点点,疏密相间,明暗不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顶戴的星空相同,建构的星象体系迥异。究其原因,大概与民族个性、思维样式、宗教体验方式的差异等因素直接相连。早熟的理性,甚或可能是民族特有的理性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国人面对星空,进行符合自己思维逻辑的排列组合,而不同的民族星象体系的比较,又可以反观出不同的民族精神特质。

古希腊的天象体系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神话世界,它以卓然的风采,更借助船坚炮利的后盾,以强势文化的姿态,风行世界,独占鳌头,成为世界各民族文化广为接受的“天之骄子”。近代以来,中国人对它的熟悉程度,已然超过了中国天象体系。难怪著名作家余光中对此深表遗憾,发出“我们的星空已经变成了希腊的星空”的强烈感慨2003年,台湾著名作家痖弦回南阳省亲,南阳师院请他给学生作题为《关于文学写作的几个问题》的学术报告时,痖弦引余光中的话为例说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鼓励大家学好中国传统文化。。

然而,用文化的眼光观照希腊天象,其整体结构却是驳杂的、零乱的。它的天界中,没有一个核心人物。“仙王”、“仙后”,虽名为王、后,实际上有名无实,并不在整个天界实施王权。他们只不过是人间城邦肉眼凡胎的国王与王后,靠了女儿安德洛美达的“裙带关系”,在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特别恩准下,勉强升上天空,在天界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普通星座。与希腊大英雄赫拉克勒斯——“武仙座”神话故事有关联的星座有狮子、天鹰、长蛇等八个,这些出于同一故事的星座几乎毫无联系地撒满了星空的各个角落。希腊的星空,诸星座间的联系是松散的,居于奥林匹斯山巅的诸神,可根据自己的好恶,随时赏赐给人或物一个星座的桂冠。因而,希腊天象呈现一种没有中心,未经组织的自然状态。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的天界是一个以北极“帝星”为中心,以“四象、五宫、二十八宿”为主干,组织严密、等级森严的庞大的空中社会。在这一体系中,“帝星”所居的紫微垣是最庄严、最神圣的府第。在天宫中,等级分明、主从有序,天帝、后妃、三公、四辅各居其位,左右星官各司其职,秩序井然——文有文官序列,武有武将系统。如“贵相”、“司禄”、“司命”等文职星官,其职能是“正左右,理文绪,赏功进士”,以成教化。武官各色人等如“三武”,是天之左、中、右三将军,设守险隘,备关踞梁,擎“九游”、“天旗”,执“天枪”、“天棓”,雄风凛凛,以振天威,“羽林天军”是天国近卫,于“北落师门”筑垒镇守,维持天庭秩序,保护帝国安全;“骑官”、“上将”、“天大将军”,更是不一而足。内务诸星官,“宗正”主理宗族事务,负责掌握政策;“宗人”掌管礼仪等级,不能乱了纲常;“尚书”主纳言、广开言路;“柱下”为史官,实录春秋。左、右“执法”,天之御史,有违天命者,一律严惩。上品之神犯罪,监禁于贵人之牢——“天理”;下品小神触法,囚入“贯索”囹圄——贱人之牢,难免皮肉之苦。(参阅书后所附天象全图)

赏罚刑信,皆有所本,等级名分,各有其位。真所谓等级森严、结构健全、政体严密。唯其如此,它才成为中国文化代代顶礼、唯命是听的道德楷模,影响深远的文化原型。该文化模式负载的道德与秩序的价值,一直被后来以道德理想主义著称的儒家学派顶礼膜拜,成就了中华文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特色。

四、天国的市井生活气息

天国,以其人为想像的结构关系,昭示道德伦理准则,提供尊卑、长幼有序的范式,因而成为神圣的楷模,成为人间世界必须唯天是则,依天行事的“神道设教”的依据和古人观念中绝对化的原则。

然而,切莫以为,中国的天界只是一个宫门深似海、令人望而生畏、刻板乏味的铁衙门。如果这样,它大概就不会使如此众多的善男信女千秋百代、魂牵梦萦地终日追求。

中国的天界,既是注重伦理亲情、中庸和谐的中国文化的产物,那么,在组织严密、等级森严、完整如一、理性气派十足的背后,必定同时又是一个歌音缭绕、极乐未央、市井生活气息浓郁的理想化市井社会。在那里,“天街”、“天市”熙熙攘攘,“天仓”、“天廪”府库充实,“天田”可以耕耘,“列肆”可以歇息,“天苑”可以游乐……天界既是餐风饮露、服石英啜琼浆的圣地,又是粮仓四布、市场云集,照样信奉以食为天,以丰衣足食为荣的世界。

天市紫微

在中国古代的天象体系中,天帝在上天有三个经常出没驻跸的地方。一个是前边介绍的中宫——“紫微垣”,是天帝太一常住的地方;一个叫“太微垣”,是天帝办公的地方;另一个叫做“天市垣”,是天帝巡行、与民同乐的市井生活之地。这三个地方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三垣”。据《晋书·天文志》,“天市”是天帝率诸神常幸从的集市,东西两藩各有十一星组成。天市是一个“世外桃源”,没有惊涛拍打、没有飓风摇撼,公平交易、礼尚往来,其乐融融。天市中,“斛”星掌管固体货物,“斗”星掌管液体商品,“帛度”掌管丝绸布帛,“屠肆”代表牲畜肉类市场,“列肆”则遍陈珍珠宝器,“市楼”是天市中集市贸易管理所,明码标价、市场调节、价格浮动都取决于它。仅此一处,华夏天国的市井气息就可见一斑。

中国天界的讲求实惠,还表现在它是一个结构合理的空中乐园,具备一切奢侈游乐的设施与条件。天帝日理万机之余,如有兴趣换换脑子,松弛松弛,自有“天苑”可供尽情围狩,且有“离宫”可供栖息、休闲。紫微宫的后边,有一条宽阔的“阁道”,犹如一道彩虹之桥,横跨“天河”南北,直抵豪华的“离宫”。旱路可乘“北斗帝车”,由超一流御手“王良”、“造父”骖乘,有“天大将军”沿途护驾。水路更有“天船”巨艟,顺水而下,即使“金陵千里”,亦可一日回还。

这就是中国人创造的天宫极乐世界,这就是激起中国人翘首以望、昼思夜想,或造天梯,或骑龙飞升的精神家园。它堂皇、富丽、巍峨、庄严,神秘而遥远。它以无法名状的魅力,驱动、激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力,以它为中心,源源不断地创造出的各色文化因子,形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特色。

不可思议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