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
33599000000041

第41章 国外信息化建设及其对我国和我省的启示(3)

改善电子商务的制度环境。日本虽然规定民间机构、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但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内容包括为民间机构、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改进和完善信息化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推进民间企业力不能及领域的信息化。政策的重点在于打破通信垄断,实行电信民营化,开创信息产业自由化,发挥民间资本、技术和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拓展多元化数据通讯及信息处理服务的社会环境,提高信息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对于通信行业,政府采取鼓励竞争的政策,强化公平交易职能,通过“非对称法规”,对垄断性信息企业实施政府管制,在通信产业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全面自由化。

1995—2000年,作为推进经济社会结构改革中期规划,日本政府先后制定和实施了《放宽限制推进计划》和《放宽限制推进3年计划》。在此基础上,2001年3月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放宽限制推进3年计划》,重点抓了三个方面:放宽网络上交易限制;放宽电信领域的限制;放宽网上金融服务限制。采用这些具体政策措施推动了经济信息化的迅速发展。

普及信息化知识,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引进国外IT人才的确能够解决眼前IT人才不足的问题,但是它决不是根本的对策。日本政府为了解决IT人才不足和确保失业人员的再就业,1999年6月提出了创造70万个就业岗位的紧急就业对策,其基本途径就是通过职业训练,培养各种符合新岗位需要的劳动力。在IT人才培养方面,日本政府2001年采取了新的政策措施,以100万人为对象开展了IT化职业训练,对8000名高中毕业生也进行了IT技能训练。2000年,日本IT教育及培训市场的测算规模达1402亿日元,与上年同期比较增长率为4.8%。到2004年,其规模将扩大到1929亿日元,年平均增长率将为7.6%。最近,在培训服务业中又出现了一种新业务,发展势头迅猛。该业务是通过数量化的指标体系、对IT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客观测评的能力测试服务。这种能力测试服务提供了一种评价IT技术人员技能水平的尺度,既有利于企业对IT技术人员的使用和培养,又有利于IT技术人员证实自身的价值,有利于竞争和流动。除此之外,日本政府也加强了学校的信息技术专业教育,通过增设有关课程、扩大培养高学历的信息技术人才、建立信息保密技术资格认定制度、完善吸引国外专业人才的机制,为日本信息技术的科研水平全面提升提供保障。

(2)日本在经济信息化方面主要有四点成功的经验

产业政策发挥了关键作用。国家主要通过制定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中长期指导性经济计划和相关的产业政策对信息产业进行干预,调控信息产业的发展规模、速度及方向(包括产业目标的确定、产业技术政策选择、产业组织协调、产业布局调整、产业保护策略实施、产业国际化等),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信息化的发展。

政府、民间机构在信息化建设中各司其职。日本政府主要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为民间机构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例如,修改阻碍信息化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改进和完善政策措施等,如完善交易合同规则、完善消费者保护措施、完善个人隐私保护措施;推进民间机构力不能及的领域内的信息化建设,如政府信息化,消除社会各阶层间存在的数字鸿沟,研究开发民间机构无力独自进行的科研项目等。

供给导向和需求导向之争带来竞争机制的强化。“在创造出什么,消费者就会用什么”的观念下,消费者的地位一直被NII所忽视,经济收益自然流向生产者、所造成的影响力自然归属政府部门,消费者需求很少获得关注。“先技术,还是先市场”的争论已经掀起“是争夺已有市场还是创造新市场”的争论。200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非对称法规》,对日本最大的电信企业日本电话电报公司(NTT)实施专项政府管制,重组这家国有股占60%的企业,目的是消除其垄断地位,在通信行业实施促进自由竞争的政策,引入自由竞争机制,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政府全力培养具有风险投资意识的企业和企业家精神。日本社会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传统观念和保守的价值观不利于创新事业的发展,因而,日本社会难于产生敢于创办风险企业的人才,从而严重影响到风险企业的发展,进而束缚了经济信息化快速前进的步伐。为此,日本政府不仅加大了企业创新资金方面的支援力度,而且还对经营和技术方面给予支持。同时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力图在全社会形成培养风险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的氛围。

(二)发展中国家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主张及其实践经验

1.从重工业化到信息化——韩国发展信息化的战略历程

韩国政府自确立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以来,一直把扩大出口作为本国经济的生命线,并以此指导自己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替代。韩国此后又陆续制定或修改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电子签署法》、《信息通信基础保护法》、《密码利用促进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1996年6月,韩国制定了《促进信息化基本计划》,同年9月政府通过了《促进信息化实施计划》。1999年,随着知识经济日益成为新的发展模式,韩国修改了《促进信息化基本计划》,发表了“网络韩国21世纪”的计划。1998—2002年间,韩国政府已投入约91.67亿美元的资金建设宽带网基础设施。

韩国的信息化建设从1985年至今,在制造业方面,在行政、国防、公共安全、金融和教育方面,在国家信息高速公路方面,在优先领域的年度行动计划方面,在创建有创造性、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信息化方面,在使所有公民食用ICT能力最大化方面,在为“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做准备——提高竞争力方面,都推行了信息化战略。

韩国推行信息化战略的基本经验主要有四点:

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形成吸引力。韩国实行国家干预和向信息产业提供扶持的政策,利用各种基金如“电子工业开发基金”、“中小企业振兴基金”等,推进信息化战略。同时,提供财政支持,免除风险信息企业的后顾之忧,政府将援助风险企业的资金规模由原来的1500亿韩元扩大到7500亿韩元;国家对信息产业实行税收优惠,如特别折旧费提存、投资税款扣除、降低所得税和进口税,设立投资储备资金及鼓励企业开发海外市场等优惠措施,引导民间企业投资IT产业,对国内开发的新技术产品实施税收保护,并通过退税和免除特销税等减免税方式,刺激信息产品出口和内需,政府鼓励企业向低收入阶层捐助计算机并予减税优待。

宽松的金融政策刺激内外资信息化投向。韩国实行放宽的政策,如取消对外资的限制,以优越的条件吸引外资和技术参与韩国的信息化建设,政府通过银行、综合技术金融股份公司等,为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废除对信息风险企业的资金限制,允许企业外部人员拥有股票期权;修订《证券交易法》,完善金融监管体制,为信息产业融资提供财源保证。新世纪后,政府加大对民间资本的利用,鼓励现代、三星、LG等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国内外信息产业的竞争,同时加紧与海外投资基金合作,扩大信息化建设中的外资引进渠道。

深化的产业政策及时分担风险。韩国推行信息通讯产业的民营化措施和信息风险产业的认证制度,采取向微软等外资企业转让国有股等形式,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合作;国家对信息风险产业实行“特别措施法”,对经认证的信息风险企业给予政策优待;信息通讯部采用四级认证制,对超高速信息通讯建筑物进行审核,国家通过《风险培育措施法》直接干预信息风险企业的投资与资源的分配;同时,制定产业的《信息化战略计划》,提高信息产业的竞争力,设立中小企业信息银行和互联网咨询公司,开发创业支援数据库,为信息产业提供商业模式与战略咨询服务,对游客持续前景的既有产业向互联网经济转型提供决策咨询。

适时出台的教育改革提供人才保障。20世纪90年代,韩国先后提出的4次教育改革方案,都不断强调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并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要使所有学生在学校里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利用各种信息通讯技术作为工具或媒体学习;将计算机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首先普及到农村、渔村、岛屿、偏僻地区以及城市中的低收入地区,提供必要的行政和财政支持,以提高学生接触信息技术机会的均等性。韩国于1998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教育基本法》,通过计算机等信息通讯技术的素养教育,为信息化教育和信息通讯媒体的教育应用奠定了法律依据,并为促进这一事业规定了国家和地方自治团体的职责。2000年初,韩国教育部发布有关信息教育的新政策,决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实施计算机教育,将已经在高中推行的“信息素养认证制”从2001年起扩大到初中。

2.从“软件大国”到“信息技术大国”,印度信息化崛起的经验历程

印度的经济信息化特征是从“软件大国”走向“信息技术大国”。据统计,2000年印度软件出口62亿美元;2001年出口达85亿美元。据预测,到2008年印度软件也将出口5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列第二。作为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能一跃成为软件出口大国,印度政府的主导作用功不可没。政府通过制定系列优惠政策、兴建软件园区、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充分发挥软件协会作用、建立风险基金、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储备等方面为软件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为应对新世纪挑战,印度政府于1999年10月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部,并推出了一系列争取将印度在2008年建成“超级信息技术大国”的计划和政策。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印度推进经济信息化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

经济体制转型,有利于经济信息化发展。印度原有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混合,对外资和民营企业有很多经营、制度和关税方面的限制。20世纪90年代初,拉奥政府开始大力推动自由化经济政策,率先在软件业开始了经济体制的转型,主要内容包括:允许外国资本建立控股权在50%以上,直至100%的独资软件企业,享有与印度企业同等的待遇;将与软件业有关的设备和软件进口关税逐渐降为零,废除进口许可证制度;以出口为导向的软件企业可以自由使用外汇,自由转移资本;减少软件企业的流通税和服务税直至为零,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制度和体系,为软件企业提供金融优惠和支持;允许外资和私营企业投资电信业,取消印度电信部的垄断,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电信服务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