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对方问题时,刻意使用既含有要回答的内容又包含其他内容的固定语或其他熟语,故意回避问题的重点,将人引入歧路,一问一答,效果风味有趣。
对方故意难为你时。
熟人之间。
非正式场合。
在回答别人问题时,故意偏离逻辑规则,不直接回答对方的提问,而只是在形式上响应对方问话,通过有意的错位造成幽默效果。
在从政前,林肯曾经参加过一次宗教集会。会上一位神父说:“一切愿意把心献给上帝和想进天堂的人,请站起来。”一些男人、妇女和孩子们站了起来。神父又说:“一切不愿意下地狱的人请站起来。”结果除了林肯,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于是神父严肃地问:“林肯先生,我可以问问你吗?你要到哪里去呢?”林肯慢慢地站起来说:“我愿用同样坦率的话回答,我要到国会去。”
林肯不直接回答自己要到天堂还是地狱,而跳出“天堂地狱”的范围,说自己要到既不属于天堂也不属于地狱的国会去,偏离正常逻辑规则,有意造成幽默效果。
答非所问,即表面看似回答了对方问题,但实际上说的都是空话,没有任何实质信息。这种幽默技巧,避实就虚,用非实质性的话题将对方的锋芒引开,表面上好像已做了概括的回答,其实是悄悄地避开原本棘手的问题。应用这种幽默技巧,不仅能摆脱尴尬的局面,还能产生幽默、机智的效果。意味着一种大聪明大智慧,有很大的幽默效果,让人刮目相看。
在谈判中,谈判者可以运用“答非所问”的幽默技巧巧妙扭转不利于己的局势。答话者故意偏离逻辑规则,不直接回答对方提问,而是在形式上响应对方问话,通过有意的错位造成幽默效果。答非所问并不是逻辑上的混乱,而是用假装错误的形式,幽默地表达潜在的意思。
1.找出对方问题中的非重点
答非所问的幽默方式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只有在对方提出某些问题,你基于某些原因不能不答,又不便做出直截了当的回答时,才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在使用这种幽默技巧时,你要事先找出对方问题中的非重点部分,再利用非重点部分做文章,巧妙回避对方提出的一些刁钻问题。
有个爱缠人的先生盯着小仲马问:“您最近在做些什么?”小仲马平静地答道:“难道您没看见?我正在留络腮胡子。”
这位先生问的是小仲马近来做了哪些重要的事情。小仲马自然是懂得对方问话的意思,但他偏偏答非所问,用幽默暗示那位先生:不要再纠缠了。小仲马故意把留胡子当做极重要的事情,显然与对方的问话目的不相符合。他表面上好像是在回答那位先生,其实并没给他什么有用信息。
2.避重就轻,言此及彼
这种技巧成功的关键是:所答非所问,避重就轻,言此及彼。在找出对方问题中的非重点之后,抓住“非重点”和“重点”在形式上的关联,不留痕迹地闪避实质性的层面,有意识地谈论非重点问题,中断对话的连续性,求得出其不意的表达,幽默旨在另起新灶,跳出被动局面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