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对方表达特殊性内容的话语刻意误解成普遍性,并给予非常规性的回答。
非严肃场合。
非正式场合。
事物都有普遍性和特殊性。通常人所共知的是事物的普遍性,特殊性则只有少数人知道、了解。将鲜为人知的特殊性刻意误解为众所周知的普遍性,再加上不和常规的解释,幽默效果不言而喻。
有一位退休老海员,在几家报纸杂志上登了一则广告,宣传他有一种永远发挥作用的防治海洋晕船的药,只须给他寄上3克郎即可得到。数以万计的人给他寄来了钱,但他们收到的却是一个极为简单的答复:“请留在陆地上。”
求药者希望得到的是事物特殊性的回答:如何在航行时治疗晕船,而老海员给予他们的却是普遍性的答案:留在陆地上。不上船当然就不会晕船,这么普遍的道理被老海员用来当做治晕船的“药”,甚是滑稽可笑。
把对方表达特殊性内容的话语理解成普遍性,有时会影响交际的进行,但是如果故意误解并给予非常规的回答,则会产生幽默的效果。
1.找出对方表达中的特殊性
对方表达中的事物具有某种特殊性,找到特殊性以便故意误解为普遍性。一般而言,对方表达的特殊性比较明显,稍加留意就能找到。
某人参加面试。
主考官:“你是哪里人?”
求职者:“我是中国人。”
主考官:“不,我是问你家在哪里?”
求职者:“家里。”
这段对话中浅显易懂的“哪里人”是指一个人的住址或户籍,而不是泛泛的“中国人”,求职者这种明显的误解让人感到滑稽搞笑。
2.将特殊性误解为普遍性
把对方所说的特殊性较强的事物,深入浅出地理解为一般共性,不仅“回击”了对方,也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幽默。
甲:“上次我们在这里见过一只小猫,它现在怎么样啦?”
乙:“难道你真的不知道?”
甲:“我什么也不知道呀!”
乙:“真的?”
甲:“真的!”
乙:“它已经长成大猫了!”
甲问乙“猫现在怎么样了”是在问猫的近况,例如,身体健康之类的,有特殊性含义,而乙却故意说成猫长大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猫自然会长大变成大猫,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事实,被乙这么一误解倒是产生了不少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