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每一个优秀教师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如何成长?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标准执著成长。
成长伴随着阵痛。这种痛,是竹笋冲破泥土的痛,是骨头拔节增高的痛,是一种不断自我追问、自我反思、自我质疑的痛。每个优秀教师的成长,都必须经历成长之痛这个关键环节。
这种疼痛,是凤凰涅槃,是宗教信徒灵魂的炙烤,是我们思想不断走向成熟的脚步。
做一个不断成长的班主任,您会欣喜地发现,今天的您和昨天的您已经截然不同,您会惊讶地发现,拦在您前面的高峰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您会发现,您正在战胜着一个个传说中的不可能……
郑学志
“焦点人物”
郑学志,全国知名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半月谈的领军人物,被誉为“班主任的民间领袖”,出版有《班主任工作招招鲜》、《班主任工作新视角》、《挑战班主任的19项全能》、《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等二十七部教育教学专著,作品总发行量突破九十万册。先后多次和魏书生、张万祥、李镇西等名家同台讲学,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班主任之友》、《教师博览》、《新班主任》等数十家新闻媒体报道过他的事迹。
“教育理念”
一辈子不要做太多的事情,努力做好一件事情,就是成功。
做班主任啊,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的。只要你努力,你的弱项就能够变成强项。
每种教育理念、教育模式都有弊端,用心把每一种教育管理模式做到极致,把它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就能达到教育效果的极致。
我们要想与孩子有共同语言,就不能排斥新事物,排斥新生活。我们要主动接触孩子喜欢的东西,和孩子保持一样的激情,才会和孩子有共同语言,师生的思想才能相通,孩子才会接纳我们。
“成长叙事”
2009年前,接到天津著名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老师的信息:“学志,你作为全国目前年轻班主任的杰出代表,思路那么敏捷,见解那么深刻,很多疑难杂症一到你那都能够信手解决。这里边有什么秘诀没有?你把它们写出来,相信它会对年轻班主任有很大的启发。”
我很感激张老的器重,这是一位对教育具有宗教般热情的老人,六十五六了,谈起教育仍然是青春般火热的老人,对他,我唯有敬仰和学习。但是,“杰出”二字我不敢接受,我深深地知道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四十岁了,已经不再年轻,连青春的尾巴都已过去。我也终于逐渐明白,这世界上很多事情别人能够做得很精彩,我能够做好的却并不多,一辈子能够做好那么几件事情,甚至做好一件事情,就很不错了。
最大的优点是努力
很多老师包括阅历丰富的张万祥老师都认为我很机智,很敏捷。其实我自己知道,我并不敏捷,也不机智,我只是比较努力而已。
我在好些地方讲课,都谈到一个问题——我记忆其实并不好,尤其是记不住别人的姓名。但是做老师,记住学生的姓名却是一项基本功。为什么?现在的学生,个个都是鬼精,你不认识他,他就欺负你。你看,那个学生打饭插队,你喊他,他不理,为啥?你叫不出人家的名字,他干嘛理你啊!可是,要是你开口这么一叫,某某某,你怎么插队?某某某,把你的纽扣扣好,保准被点名的孩子乖乖听话——这就是叫出名字的好处。所以我下死功夫去记学生的姓名。
每次接班,我都笨鸟先飞,先到教务处,把学生花名册拿来,开学之前背下来。一组一组地背,一直背到班上所有学生的姓名,都在我脑海中滚瓜烂熟。这个方法虽然很笨,但是很有好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接新生的时候,学生名字中没有我不认识的字。嘿,你还别说,现在家长给孩子取名,为了与众不同,总往偏僻的角落里取。有些字很简单,可是你不准备点,就叫不出来。有些超级难认的名字,不事先准备点,到时候还真认不出来。
背了花名册之后,我就抓住学生报到的机会,跟学生聊天,努力把学生名字和本人联系起来。比如,喜欢讲话的那个学生叫什么名字,快嘴快语的那位女生叫什么名字,腼腆害羞的那个男生是谁……尽快地抓住他们的特征,把我记住的名字和他们一一对上号。记住学生的名字很重要,它让学生感到班主任对他的欣赏和尊重。正常情况下,老师总是先记住那些成绩好、表现好的“双优生”,以及成绩差、表现差的“双差生”,对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则印象模糊,所以中间学生常有被忽视的感觉。2001年,开学第一天,我翻开花名册就叫出陈上勇的名字时,这个中等成绩的学生很惊讶。他一点儿也没有想到,以前要过半学期才能被记住的名字,新班主任第一天就叫出来了。他后来说,当时他觉得非常温暖,并下定决心,以后要活出个人样子,要以后每一个老师第一天就能够叫出他的名字!
后来,我记住学生的外貌特征,把外貌特征与学生姓名联系起来。一个叫曹志勇的学生,脸方方正正的,与“志勇”很有联系,我就记住了他叫曹志勇,尽管后来发现他是一个后进生,但是当时印象很深。还有,一个叫杨玲珑的女生,个子小巧,脸形很小,而且爱笑,确实有一种“小巧玲珑”的感觉,一下子就记住了她。
此外,我还发明了用座次表记学生姓名的办法,对着学生座次表,每天到班上去点一次名,签一次到。这样,我就凭借着记忆固定的座位号,也能很快记住一大批学生的姓名,并且保证自己不会叫错。
现在,我的很多笨方法,在全国都很流行。2008年,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班主任工作经典教案”,全文收录了我二十一篇文章,累计五十七万四千多字!所以,做班主任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的。只要你努力,你的弱项就能够变成强项。
喜欢把小事情做到极致
2009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把我评为“2009年年度教育人物”,《班主任》杂志第7期以我为封面人物,我说:“每一种成熟的教育模式都有它合理的一面,关键是我们把它的功能做到极致没有。”
参加工作第一年,我就担任了班主任。当时我经验不足,对教育的理解没有现在这么深刻。初为班主任,我秉承了一些传统做法,如严格接班,不苟言笑,甚至连走路都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来。大学一些同学来看我,都惊呼郑学志是一个“老”班主任了!
做第一届班主任,我并不怎么民主、新潮,但是由于我的敬业和扎实,传统、费力的管理模式,居然也取得超乎大家想象的管理效果。我的班级,无论是操行评估还是学习成绩,都在同年级十个班级中遥遥领先。1995年,我们班成为全邵阳市九县三区唯一一个文化成绩100%通过全省质量抽检的班级。
但是,我并没有以此满足。我认为这样的成功,也太没有技术含量了。我们是七零后班主任,应该更有时代特色,更有科技含量。
于是,我很快学习、借鉴一些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建立富有个性色彩的“法家”管理模式。我通过学生民主出台班级管理制度、民主选举班干部,引导学生建立富有民主启蒙色彩的,完全自治的教育管理模式。我在班上明确指出,班主任只是班级中的一员,也要接受班规的约束及同学们的监督。为了让学生们很直观地接受这种教育思想,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尽量让孩子们明白在法治环境下,班主任和学生是平等的。
2005年秋,我开始在一所私立学校上课。有一天,我和学生投篮比赛,规定是谁输了,或者犯规了,谁就要拱篮板——一种用头在地面上把球顶到篮球架柱子上的惩罚。我一投三分、二投两分都进了后,心里十分高兴,哪怕是第三球犯规时,我仍然一时兴起,顺势在篮板下一个漂亮的转身,把球扣了进去!马上就有人高叫,“罚拱篮板一个!”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现在拱,还是等下一齐拱?”我态度很好,把球抱在怀里。有人想看热闹,有人想早点比出输赢,罚完再投和投后再罚的意见都有。围观的学生有的说郑学志是老师,不能够让老师为难,坚持说等一下罚。也有一些对我民主管理存在观望情绪的孩子,则态度暧昧地站在那里看着!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于是,我制止了他们的争论:“打球就要过硬,等下罚就没有现在这么有趣。我们大家都是平等的,干脆还是由我来率先示范!来,我先认罚!”
于是,在那个秋天的金色夕阳之下,我在全校近百名师生面前,丢掉“教师尊严”,按照游戏规矩,四肢着地,认真而准确地把球拱到篮球架下——周围响起一阵真诚而热烈的掌声!一些围观的年轻教师由衷地敬佩说:“都说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事关教育,今天,我们真的长见识了。”
2007年6月,我所带的普通班以重点录取13人的高考成绩,刷新学校的高考记录,超过了学校的几个尖子班!
有很多老师爱盲目跟风,常常单纯地批评过去的哪种教育方式不好。其实每种教育理念、教育模式都有它们的弊端,用心把任何一种教育管理模式做到极致,把它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就能达到教育效果的极致。
努力做到最好
姚振宇同学递纸条给我,最近他特别烦,问我有什么办法解脱。我在纸上回了一张可爱的笑脸给他,表示深切的理解和同情,并告诉他,晚自习一起到草坪上聊聊。这就是我和孩子沟通的一个方式。有什么烦恼,孩子们可以直接写在小纸条上交给我;如果我没有在24小时内回应,按照班规就要“罚款十元充做班费”。女生也是一样,如果她们有什么话题不好跟我说,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跟副班主任王雪帆老师说。学校这样安排,可以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找到倾诉的对象。这就从制度上确保师生间的经常沟通。
青春期的孩子生活比较情绪化,他们开始对世界建立自己的认识,但是这个认识又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敏感而又多疑,渴望交流,但是又常常封闭自己。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给自己的日记上锁,开始封闭自己的房子——这是一种成人意识:“我们长大了,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我们需要独立。”可是,他们又是孩子,需要有人引导,需要和人交流,需要倾诉,需要朋友。这时候,我们老师不主动做他们的朋友,又有谁来理解他们青春期的烦恼?所以,应该建立一个制度化的谈心渠道,帮助孩子们走过这一段特殊的“心理断乳期”。晚上和姚振宇谈心的时候,我细心地问他,究竟是什么东西让他感到烦恼?他也说不知道,总之就是莫名其妙地烦。我把自己的故事告诉他,说他这个年龄段有烦恼很正常,是开始长大之故。“我还要向你表示祝贺呢!”我笑着对他说,“不过,长期地处于这种虚无的烦恼之中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应该找一个有效的办法克服它。”我告诉他,美国有一本很畅销的社科书,叫“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上面介绍了一种很好的解决烦恼的万能公式。我们可以一起来做一做,效果很好。“第一步,先毫不害怕地分析烦恼的根源,然后找出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你问一下自己最害怕的是什么呢?是烦恼,可是这种烦恼除了让自己不高兴外,还有什么后果吗?什么也没有。呵呵!”“第二步,找出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之后,就让自己接受它。你从心底接受最坏的情况之后,你会感受到几天以来所没经验过的一份平静。这种平静是内心真实的平静,你将不再感到痛苦。”“第三步,你用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试着改善你在心理上已经接受的那种最坏情况。现在请你站起来,张开双臂,做一个深呼吸,然后在脸上放一个大大的、宽宽的真实无欺的笑容。对自己轻松地说一声‘嗨,其实什么也没有!’你将从头到脚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愉快。”我们边说边做,果然,姚振宇笑呵呵地说:“现在我什么烦恼也没有了,谢谢你,郑老师。”看到他轻装上阵,我由衷地高兴。只用了几十分钟谈话,就解决了孩子内心的烦恼,这种划算的事情哪里有呢?
网友大雪无痕说,她班上的一位女生因为看了黄色网站之后,备受性的折磨而痛不欲生,成绩一泻千里。幸亏她及时发现,给那个女孩提了三个建议:一不要穿过紧的内裤,把精力全部放在学习上,自觉地减轻性幻想意识;二多和同学交往,尝试更多更积极的人生;三多参加课外活动,借此转移注意力……三点建议,使那个自卑得想自杀的女同学恢复了青春的活力。
确实,我们做班主任的,其实也并非神奇到哪里去,只要我们对学生多一份关注,努力提升自己,努力做到最好,我们就能够给学生一些积极的影响和帮助。
“教育反思”
班主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现在的孩子,确如流行语所称:“心智成人化,行为幼稚化,做事极端化。”好些学生在自己的QQ签名里说:“禽兽尚且有半点怜悯之心,而我一点也没有,所以我不是禽兽。”有的说:“我不是随便的人,但随便起来就不是人。”还有的在QQ里公开说:“这个时代爱傻子都可以,千万别爱书呆子。因为傻子可能是某方面的天才,但书呆子绝对是傻子。”
我们不要以为他们这是颠覆传统,其实这是时代的冷笑话、后遗症。他们是独生子,在家里一个人掰着手指头玩,在学校谁也不跟谁玩,到了电脑前就无论是谁都敢玩。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新情况,我们不去创新自己的思维,不去接受新的事物,不去创新工作方法,能够应付得过来吗?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不要害怕接受新生事物”,历数从我们读书开始接触的新生事物,如当年的喇叭裤、卷头发、高跟鞋、流行歌曲、桌球、电子游戏、纹身……哪一次异端的出现,社会上不是对我们孩子如临大敌?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经历了多少新生事物?可是,我们的孩子变坏没有?没有!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因为新东西而变坏了!那么,我们对新生事物为什么要害怕呢?我想,老师们恐惧的一个原因,是自己对这些东西不了解,怕因此而控制不了孩子。我们为什么要控制孩子而不是与孩子共享?这就是一个观念问题,我们要改变观念。
我们害怕接受新生事物,孩子们却喜欢接受新生事物。你看,街上流行的服装,是谁最先穿在身上?是孩子们。社会上流行一些新词语,是谁最先使用?是孩子们。“超级女声”里流行的发饰,我们成年人还在犹豫、欣赏的时候,孩子们已经率先在自己身上实践了。
孩子们天生就有创造精神,因此,他们喜欢尝试新的生活。创新和接受新生活,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想与孩子有共同语言,就不能够排斥新事物,就不能够排斥新生活。我们要主动接触孩子喜欢的东西,和孩子保持一样的激情,才会和孩子有共同语言,双方的思想才能相通,孩子才会接纳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