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搞定家中小大人
34511400000032

第32章 孩子不爱上学是谁之过

曾经听到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老气横秋地说:“活着真累!我看不到希望,整天就是混日子。”听到孩子们说出这样的话,成人们会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早熟,已经看透了生活的无奈。可实际上,正处在学习和玩乐最好年纪的他们,何以能发出这样的感慨呢?他们没有工作的烦恼,也不用为吃喝用发愁,按理说他们根本不可能会有这样的感慨。

其实,六年级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并不是他们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成人们的确让孩子感觉到了活着的艰辛。这种艰辛不是生活上的劳累,而是精神上的压迫。这使得一些孩子说出的话像没有活力的老人一样无奈和颓废。

我是20世纪70年代末出生,上学那阵还真没感觉到有什么压力。父母整天忙着挣钱养活孩子,没时间总盯着孩子的学习情况,我们作业留得也不多,放了学吃过饭就跑出去疯玩,一直到晚上七八点钟,天已经黑了才回到家。那时候父母也不会惦记孩子晚回来会出危险,不像现在,十来岁的孩子父母还不放心他自己出去玩。上初中时,我们仍然没有感觉到学习累,下了课还像小孩子…样在大操场跑着玩。

再看看现在的学生,下课时能在操场上跑着玩的只有低年级的学生,稍大一些的孩子就整天坐在座位上发呆,如果学校没有课间操,他也不去厕所的话,孩子可以坐一上午不换位置。而现在的学校为了安全问题,班主任也深知学生安全责任重大,有很多班主任甚至不允许学生下课出去运动,只让他们在座位上待着。所以导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懒惰,业余生活越来越贫乏,每天除了上课就是上课,一点生活的乐趣也没有。

还有,家长和老师看不到他们生活的无聊,每天重复的话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幼儿园念叨到大学。我们也都是从那时候过来的,当时的烦、厌,真是无处申述啊!但幸好我们那时候的兴趣班少,家长对我们的学习管得也不那么紧,还有喘息的时间,哪像现在的孩子连下课出去玩的权利都被剥夺了,还美其名日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着想,真不知道这种得与失是否值得。

一家只有一个孩子,全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一个孩子身上。就像孩子站在高高的舞台上,台下是家庭成员们热切期盼的眼神,就是这种“备受瞩目”的压力也让孩子们受不了啊!他们担心自己考不出好成绩,而越是担心的事越容易发生,考出坏成绩后,他们心里也很难受,但是家长们除了成绩,其他事都可以惯着孩子,又让孩子们表现出对坏成绩无所谓的假象。看上去他们对学习成绩好坏放任自流,实际上他们比谁都希望自己的成绩能让父母高兴。而成绩好坏与很多方面有关,孩子们努力了却并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更多的孩子是不良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使得他们已没有能力去改变成绩。他们只能用颓废和无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你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孩子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却还要被家长寄予厚望,还要整天坐在硬板凳上听讲,还要一次次拿着低低的分数让家长签字……这些事情都加在孩子身上,才让他们说出活着没劲的话呀!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厌学、逃学、辍学,他们把学校比喻成人间地狱,厌恶至极,就连那些学习好的孩子也这样认为。但是,学校是孩子们接受文化知识的最佳场所,每个家长都不希望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所以,家长们可以建议学校或是班主任,不要总是重视学生的成绩,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校中的音、体、美等课程要重视起来,充分利用这些课程使孩子们体会到多彩的生活。班主任担心学生的安全,那家长可以协助班主任去野外活动,让孩子们在一起感受野外生活比单个家庭的郊游要有趣得多呢!

另外一点更为重要的就是家长要彻底改变观念。我女儿的班主任曾经引以为荣地向同学们介绍说:“班长小青同学的学习之所以这么好,是她回到家根本没有玩的时候,她妈妈每天都给她卷子做。”

女儿回家向我重复了老师的话,我立刻反驳说:“你们现在不玩,什么时候去玩?像妈妈这么大了,还能去坐滑梯吗?想去玩也支持不住我们的重量啊。”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有些事只能在那个时间段去做,过了那个时间一切都是枉然。

你让孩子的生活里只有学习,就像老板让你成天工作一样,兴趣越来越少,效率也越来越低。对待孩子的学习,特别是小学阶段,你当然不可能不管不问,就是你急得满嘴起泡,那你也要忍着,让孩子看上去还是风平浪静,你要让孩子看到你对他的信心,并且你还要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症结。只要家庭从小就给孩子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那即使你不给孩子压力,孩子对学习有所松懈后,他自己也会给自己压力。而这种学习氛围,是需要家长起到表率作用的。如果家长一边上网打反恐游戏,一边指着孩子说:“看什么看,快去写作业。”那这种情况就不可能打造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在前边的榜样法则中有过介绍。

如果孩子已经开始厌学,那家长就要让孩子重新在学习方面拾起自信,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他们才有兴趣继续挖掘乐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很有方法,他对那些厌学孩子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做想做的事。有的孩子喜欢看大书,魏老师说:“你可以看,但是看完后要给同学们讲一段。”这项任务太简单了,孩子在向大家讲故事时得到表扬,他获得了认可,自信心一点一点被唤醒。

接着,魏老师又向他提出要求:“你讲了这么多故事,我现在要求你写一个故事。”孩子想想也是,便开始动笔去写。而不管孩子写得怎样,他们能够从不写作文到能写作文这就是一个质的飞跃。

其实,教育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大工程,其中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能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我们家长读教育类的书籍,看到的是理论,更多的还是需要家长们认真体会和反思,想想自己孩子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再根据孩子的特点改变教育方式,这样才能转变孩子的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