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在,我们这样做教师(校本课)
34665000000012

第12章 潜沉——只愿为心舞

透过覆盖我的夜色,

我看见黑暗层层叠叠。

感谢上帝赐予我,

不可征服的灵魂。

就算被地狱紧紧拽住,

不会畏惧,也决不叫屈。

遭受命运的重重打击,

我满头鲜血,

却头颅昂起。

在愤怒和悲伤的天地外,

耸立的不只是恐怖的影子。

还有,面对未来的威胁,

你会发现,我无所畏惧。

无论命运之门多么狭窄,

也无论承受怎样的惩罚。

我,是我命运的主宰。

我,是我灵魂的统帅。

——威廉·欧内斯特·亨里(英)《不可征服》

姓名:蒋沙

所在学校:湖南长沙兴联学校

从教年限:3年

最喜欢的书:《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

最喜欢的休闲方式:听音乐、阅读、爬山

第一部分我的教育自传

雨声渐渐地住了。推开窗,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似荧光千点,而每点都若一个跳动的生命。坐在窗前,打开电脑,轻柔而缓慢的旋律在耳边环绕。把声音调大,让这三年的记忆一点点重现……

抉择——迈向新生

2008年毕业,我拖着硕大的行李箱走进了特教学校。扬起头,看着洒满阳光的教学楼,微微一笑,这里将是我新生活的起点。

这群孩子有着美丽的名字——星星的孩子,折翼的天使。一张张生动俊俏的笑脸,“固守”在封闭的自我空间里。他们需要理解,却无法与他人建立联系,哪怕是自己最亲密的家人。他们身心痛苦,精神亦受着折磨。半年的时间,我每天和这些孩子相处,看着他们无尽地折磨着自己,折磨着家人。我努力地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却发现自己的力量如此微弱。在绝望的同时,内心也开始了另一种思索:正常的孩子又是怎样的?我想走进他们的世界。

下定决心,我加入了教师招聘考试的洪流。每天下班后,我抱着书走进附近学院的图书馆自修室。每次踏上熟悉的台阶,穿过那密密的树林,我总会告诉自己:这应该是我生命中最宁静的时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9年8月,我成了一名小学教师。

适应——备受关怀

我分在了兴联学校。

到了新的环境,一切都是陌生的。刚刚踏上基础教育战线,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兼任学校卫生和心理健教老师。烦琐的事情如潮水般铺天盖地向我袭来。晚上,只要躺在床上我立马儿就能睡着,我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渴睡。

基础教育和特殊教育有太多的不同。走入学校,我面临的第一问题就是如何快速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在漫漫的求索路上,兴联这个温暖的集体成了我的指路明灯,给予了我前进的力量。校长、主任工作繁忙,但总抽空和我聊天,仔细询问班上的事,给我各种带班的建议;他们还经常传授自己当班主任时的小窍门,还把当时做的笔记拿给我学习。在教学上,他们提了许多建议;他们创造各种机会,让我们年轻老师汲取成长的力量,不断思索,不断学习。

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年级拼音考核。我走上讲台不足两个月,拼音教学也正处摸索阶段。面对没有把握的拼音考核,心里空空的,心慌得很。焦急懊恼时,收到校长的短信:“拼音验收快开始了,不要紧张,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按自己的节奏走,不懂的多向老教师请教。不求超过平行班,不落后太多就好。加油,相信自己。”看了短信,很是感动。校长正在上海考察学习,每天的行程十分紧凑,还不忘引导我这“小晚辈”。校长外出时,副校长接下了指导棒,他那丰富的经验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有了温暖的鼓舞,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我根据班上孩子的情况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辅导计划,并请老教师传授复习的方法。在各位老师悉心地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拼音验收打了个胜仗!

还有4个月就满三年了。在兴联,我感受到的是宁静、积极向上和团结互助。不论年纪,他们对工作都是一样满腔热诚。这里的点滴,将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

校本——摘取硕果

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风貌的体现。孩子阅读经典可以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可以获得某种精神上的启迪。早在2008年下学期,学校基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申报了市里的研究课题“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经典阅读策略研究”。

一年的时间,学校的课题研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2009年,我刚到兴联,除了教语文、品德与生活,还教校本选修课《古诗吟诵》,成为课题组的一员。能参加课题研究,我很兴奋。可当我拿到校本的纲要和备课电子表时,顿时傻眼:什么是校本课?没教材,怎么备课上课……一连串的问题在脑海萦绕,感觉自己就像个在荒野迷路的孩子,痛苦而无助。

既是笨鸟,唯有先飞。没底子,就虚心从头学。

我向老前辈请教,也查阅了各种资料。原来,校本课程是指各学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立足于学校具体实际情况,自主开发的符合本校学生个性特点,能够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校本是课程改革的新模式,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提升很有好处。马什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强调参与,草根式民主开发模式课程”,他要求老师和学生共同决定,共同构建学习经验,它是一种教育的哲学。

理解了校本课程的内涵,结合课题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纲要和教案的编写就有了方向。

我当时教的是低年级,低年级的孩子们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根据孩子的特点,课程内容的选取,我注意挑选相对容易,与孩子们生活较贴近而又朗朗上口的古诗文,比如《三字经》《草》《春晓》等,激发孩子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教学准备上,我找了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下载了视频和各种PPT,教学时我尽可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古诗文的学习以活动和游戏为主,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和探索。每当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我心里就暖暖的,我知道,有种珍贵的东西在孩子们的心中悄悄地萌芽。

我和孩子们一起,开始了一段校本课程的绚丽之旅。

清晨,孩子们伴着校园广播那清脆悦耳的古诗吟唱踏进校园;课堂上,孩子们十分活泼,课间十分钟他们都不浪费,为古诗考级而积极准备;每个周五的经典晨读课,图书管理员早早将书发给孩子们,孩子们那样自觉,读得那样专注。

校本课程伴随孩子们长大,也促进着我成长。

很快,孩子们升上了三年级。经过两年的积累,他们的知识量增加了,视野也扩大了,阅读水平与理解能力也提升了不少。我增加了校本选修与必修学习内容的难度。课堂上,我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论语》《孟子》,一起去体会那晦涩却充满智慧的文字。

有一天的必修课,讲的是《孟子》中的“离娄”(下)。“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用。”读着读着,我的心里豁然开朗,对自己曾经经历的不幸释怀了,对人生的态度有了新的理解:选择的方向不同,你获取的结果也就不同。渐渐地,自己的心情也慢慢地平静下来,生活还在继续。

孩子们真的很棒,他们的记忆力经常让我汗颜。一节课的古诗文学过之后,许多孩子用少许时间在课堂上就能熟练地诵读出来,还包括那些段落的解释。考级小状元又多了不少。

阅读是多元的,校本课程讲授经典的古诗文,同时,我也将现代的书本引入到孩子们的视野中。我创办了班级图书馆。我给每个家长发了封信,取得所有家长的支持,告知他们图书流通的方式以及借阅的制度。得到家长的支持,孩子们行动迅速,两天的时间,小小图书馆就建成了。龙艾佳同学是最积极的,一次捐了6本书。另外,我从校图书馆借了50本书,这样孩子们就有了更多的选择。当他们完成课堂的内容时,便可自由地阅读自己手中的图书。现在,班上的孩子都能安静地阅读图书了,读书的内容也比以前深刻了许多,他们还学会做读书笔记,有时也在体验如何续写小诗。学了高洪波的《我想》,孩子们在课堂上续写了一小节诗歌。

我想把眼睛

埋在地底深处。

带着梦想去看,

看呀,看——

看见地球内心的秘密。

(易渤淳)

我想把小手

安在月亮上。

带着微笑,

挂在蓝天。

像一个小摇篮,

摇啊,摇——

摇出春天的风。

(易芳宇)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那浸润着数千年中国文化底蕴的文字正缓缓流入孩子们的心田,潜移默化。都说“书香班级少是非”,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下课吵闹追打的孩子少了,读书的孩子多了……在学校举办的中秋诗词朗诵会、经典绘本故事表演、古诗背诵比赛等一系列的比赛中,我们班的孩子表现得十分出色。在市课题结题展示会上,孩子们的诗歌诵读表演串烧获得极高的评价。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多人在湖南省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获奖,其中康君同的文章击败高年级同学的文章,获得一等奖。而我也获得了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孩子们在不断进步,老师则需加快脚步。正是课题“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经典阅读策略研究”的影响,老师读书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在每周教师例会之前,全体老师都会进行“共读”活动。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形式却丰富多彩:有时,我们会围绕一个主题阅读一组文章;有时会一人朗读,其他成员听读;有时会连续几个月读一本书,每次一节;有的时候则在读书之后,大家互谈体会……正如菲利普·雅各泰所说“与其让世界抵达一本书,不如让书返回世界,打开通往世界的路”,近几年来,正是书本打开了我的视野,打开了我通往儿童心灵的路。

与校本课程共成长。三年的付出与努力,我有了小小的收获。2011年,我参与的校本课题“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经典阅读策略研究”在市里获一等奖。我的多篇论文和教学设计在国家、市、区获奖,我因此获得区教育科研奖,也拿下区优秀教师的称号。

如今,我仍和孩子们行走在探索“校本”的道路上,尽管这条道路并不平坦。

同时,我也在思索:如何将我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校本课程中,或者,当我所学的专业成为一门校本课程时,我该如何展开?这又是一条崭新的路。

赛课——感悟成长

磨课,赛课,是历练新教师最好的武器。赛课的日子,是我成长最快的时刻。

第一次赛课,是区里的心理健康课。接到通知时我刚走上讲台一个月,正是焦头烂额之时。心里一直在犹豫,工作的事情不少,离比赛不到两个星期,时间这么紧迫,是否来得及?章主任一语点醒“迷”中人:“不管结果如何,锻炼一下总是好的。”她给了我许多建议。初次比赛,心里忐忑,收场没把握住。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拿了一等奖。赛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潜能。

在记忆中留下最深痕迹的是第二次赛课——区里的品德与生活教书育人风采大赛。要参加区赛,首先要通过片赛。此次的时间相对充裕。我找来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以及品德教材,从头到尾钻研了一遍,选择了自己认为最有把握的内容。确定主题及年级之后,就进入关键部分——教学设计。这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要独立写出一个完备的教案来参赛,我感觉困难重重。多少个不眠之夜,在四处搜集资料;多少个午休课余,在和主任讨论内容的安排。夜已深,桌前仍摆放着教案初稿,我在细细地理解,主题是否突出?环节是否合理?设计中的每一步是不是以学生为本?孩子能不能理解……越是走得深入,越觉得荆棘丛生,压力油然而生。教学设计仅是刚开始,它反映的仅仅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思索,它是否切合孩子们的实际,还得进入课堂检验。敲定教案,我开始了试教之路。实践才出真知啊!结合课上的问题,我不断审视自己的课堂,修改了教案。

比赛的日子终于到了,当我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时,我看到台下那赞许的目光。教研员唐老师说我成熟不少,课堂的驾驭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随后,我的课在市里获奖,教学设计也在全国获一等奖。

总结经验,不断挑战。我又迎来了区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赛课。一年的锤炼,身上的青涩已退掉不少,加上主任点点滴滴的指导,让我更加从容。

我知道,自己距优秀还有漫漫长路。但在这近三年的时光里,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我体会到内心的喜悦。学校领导的关怀,教导主任每一次悉心而全面的试教点评,学校书记和教研员的鼓舞,都是我成长的催化剂。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背后那个默默支持他的团体。

我,在磨课中体验积累,在赛课中感悟成长。

阅读——构建自我

人活着,其实是活一种精神。

每个人都在寻求支撑自己的“归宿”,这是人的本能。一个荒芜得没有自己精神家园的人,亦不会有自己真正独立的人格。

我是一个平凡的小学教师。我的生活是极其有限的。我住的房子几平方米,所到的地方也不多。但好的书本却不断地帮我构建着精神的家园,让我在过去、未来这时间的长河中自由穿梭:它带我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带我体会五彩缤纷的人生,让我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不尽的时间之流,去体悟各类生活。

《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那清晰而明确的建议,正是我这样一个新教师急需的,它耐心地教会我们怎样去面对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对于阅读,就像苏大师讲的“如果一个教师的智力活动就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一种可以称之为‘不尊重’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希望我的阅读能提升自己,促进自己思索。阅读时,我亦将自己的困惑与感悟留在读书笔记中。

《语文教育新论》《我的教师梦》《如何和孩子说话》《心灵飞舞》……我如饥似渴地读着一本本经典书籍。

正如张文质所说:“生命是一种自我的旅程,在体验中我们发现着自己,发展着自己,改善着自己。”希望自己在阅读体验中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为自己的成长史添上深刻的一笔。

培训——追寻理想

三年,大大小小的培训不在少数。看着记录,脑海中总会想起一张张生动的面孔,王崧舟、薛法根、崔峦……这些在脑中萦绕多时的字眼,培训时能亲眼目睹其风采,酣畅淋漓。时间的流逝,许多记忆已幻化成思想的碎片,凝成现在的我。摘取零星的片段重温培训的感动。

眼前摆着的是高级研修班(2011年,7月11—15日,首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在岳阳民院附小举行)这几天的笔记,一共30页。

一页页翻过,细细品味。

香港教育学院李树英博士,用实验研究让我们看到香港同行对待教育的专注,对待教学的科学和严谨,也让我们了解到内地教育和其他地区的差别。

刘铁芳教授的课我听过很多,一直是刘教授的忠实粉丝。他始终关注着孩子,以多元的眼光去理解每一个孩子的精神状态和成长方式。他那充满哲理和诗性的浪漫主义背后是对教育实践冷静而理性的剖析。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艰难的。而刘铁芳教授的言语让我们更贴近自己的心,当心走得越远,便越能跨越眼前的障碍。

华南师大副院长刘良华教授的讲座是听得最轻松的。那犀利诙谐的话语中满是睿智的思索。我很喜欢教授说的一句话:女人一定要想方设法地让自己活得更精彩,我们更多的是为自己而独立地活着。人的业余生活比专业生活来得更重要。

听得最艰难而又尽兴的课当属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刘云杉教授的“教育者的情怀与教育研究的立场”。她引领我们从一个更深刻的社会高度去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教育行为,从而构建新的内心世界。这其中并没有具体的技巧,却凌驾于任何方法之上。她教我们用无所不在的眼睛去凝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

本是带着问题而来,却带着更多问题而归。短短几天的学习,又怎能消化尽教授们带给我们的丰硕的研究成果呢?

研修班,更多的是给追寻理想的一群人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个更高远的视窗,然后,回归现实,重新出发。

如果说赛课磨砺着我的教学技巧,阅读延伸了我思维的深度,那么培训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一群优秀的人,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的多姿多彩,让我看到有多少人在为教育而执著地奋斗。

第二部分我的研究之旅

困惑: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脆弱

新的学期到了,班干部竞选拉开了序幕。准备好的孩子在台上落落大方地展示着自己。这学期,班长的竞选很激烈。孩子们的投票,综合各位老师的意见,班长的人选产生了。这些孩子进入了“岗位实习期”。

夜晚,我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说自己孩子在家里大哭大闹,怎么也劝不好。问明原因,才得知孩子是因为竞选班长失败了,承受不了打击。我和家长、孩子聊了很久,挂了电话,我便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现在的孩子们抗挫折能力这么弱?

挫折与我们的生命紧紧相随,它可以塑造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对一个人的人格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在孩子的抗挫力太让人担心了,经常有新闻报道,有的孩子因为受了点委屈就跳楼,许多孩子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一个小小的挫折就让一个鲜活的生命消失。这样的事例太多了,深深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孩子们太需要挫折教育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脆弱呢?我仔细分析,发现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社会和学校挫折教育的缺失。现在的学校教育把很大一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孩子们的智力活动中,十分关注孩子们文化知识掌握的程度;学校对于孩子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关注不够。社会亦未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孩子们各方面的发展。

2.孩子的自身原因。孩子的自身原因包括孩子的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孩子的生理原因,比如孩子面对超过自己年龄阶段的问题,未按预期完成,便会产生挫败感。或者,孩子本身身体或是某方面技能发展不协调,导致完成不了任务,也会产生挫败感。心理方面,如果一个孩子遇到挫折困难时,仅是消极地回避,而不是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便会产生挫败感。

3.家庭因素。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过度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忽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生活水平的提升,孩子从小被宠着,生长在幸福安逸的环境中,缺少“逆境”教育,孩子们缺少独立生存的能力和积极奋斗的精神。孩子们没有任何实践的机会,这很容易导致孩子们抗挫折能力的缺失。

策略:心理辅导与家长会

为此,我设计了一堂心理辅导课《挑战挫折》,希望通过游戏、合作交流、讨论与自我挑战训练,让孩子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学会面对挫折。以下是教学计划。

活动目标

1.意识到挫折与我们的成长紧紧相随,有勇气面对挫折。

2.体会并接受挫折带来的负面情绪,学会调整心态应对挫折。3.学习应对挫折的方法,解决自己生活中的挫折。

活动的形式:游戏活动,心理小测试,合作交流,讨论,自我分析,自我挑战。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导入主题。

1.欣赏动画歌曲:《猴哥》。

2.小结:这是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战胜种种挫折,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面对成长中的挫折,战胜挫折!

二、体验挫折,理解挫折。

1.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挫折,交流感受:

(1)假如你是那失去双臂的孩子,请用嘴咬笔练习写字,并谈谈你在体验过程中的感受。

(2)你觉得他在长期练习闭嘴写字时会遇到什么挫折?

活动小结:一个孩子失去双臂,是多么大的打击!继续站起来,用嘴咬笔写字,又是多么不易!

2.由故事引出:什么是挫折?

3.名人挫折大搜索,教师讲述亲身经历的挫折。

4.“挫折大分享”活动:将亲身经历的挫折写在小纸条上,投入分享箱(不写姓名)。分享学生经历的挫折。

5.小结:生活处处有挫折,它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三、我能战胜挫折。

1.学生参与游戏:我的情绪我做主。

要求:男女生各选一人作代表;仔细听题,当你面临以下挫折时,会有怎样的情绪?请以最快的速度找出与你情绪相对应的表情图片。

活动小结:面对挫折时,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体会它,并接受它,这是让自己冷静、理性的过程,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你才能更好地应对挫折。

2.挑战挫折,我能行。

(1)分组选择事例讨论,交流:如何应对挫折。每组派代表展示好的方法(请组长将好主意记录下来)。

(2)小结:方法:

情绪:冷静,调整自己心态。

认知:改变对挫折事件的看法。

行动:从平时经验中找方法;

积极寻找他人的帮助;

自己仔细分析,积极行动解决问题。

……

3.学以致用,挑战挫折。

运用学到的方法,或借助其他方法解决自己生活中的挫折:选取分享箱中的例子。

四、抗挫能力知多少:心理小测试活动。

五、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人的一生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让自己冷静下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迎难而上,勇于进取!

挑战挫折这堂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积极地对待挫折,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对于提高学生心理素养,增强战胜挫折的能力,奠定科学人生观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我的课后教学反思。

一、根据学生特点,安排多种活动。

三年级的孩子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容易被激怒导致情绪失控,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会产生动摇。自我意识随意发展,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根据这些情况,我设计多种多样且生动活泼的活动,比如用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歌曲导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引导孩子亲身实践,体验失去双臂用手写字的艰难,让他们切身体会“挫折”;用比赛的方式让孩子们认知,体会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心理小测试让孩子们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受挫水平,从而更好地面对挫折。

二、讨论交流,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的活动形式,它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我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以及全班的讨论、交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积极发言,让他们体验到分享的收获,并学习从他人的经验中不断反思与成长,也给师生、生生交流搭建了空间和平台。

三、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

孩子们道德感情逐渐发展,自尊心开始展现。在课堂设计中,我充分尊重孩子们的隐私。比如“挫折大分享”活动中,让孩子们将亲身经历的挫折写在小纸条上,投入分享箱中(不写姓名),与别人分享自己历经的挫折。

四、让学生由浅入深,逐步体会课题的内容。

整个教学活动设计,我都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让孩子先从生活中真实故事以及名人事例体会挫折,理解挫折;再通过讨论交流自己或是身边熟悉的人经历的挫折,总结出战胜挫折的方法;然后让他们利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应对自己与身边人遇到的挫折;最后完成心理小测试,进一步提高自己抗挫折的能力,更好地战胜挫折。

五、需要提升的地方。

面对课堂中学生们的生成问题,应进一步思索:如何将生成问题提炼成为一堂课的亮点,引导孩子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何把握提问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另外,在活动与活动的连接部分,还可以更流畅。

第二个策略是召开家长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要让孩子们勇于面对失败和困难,家长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利用家长会的机会,我和家长们一起聊了孩子的挫折教育。

家长会上,家长发言很积极。许多家长都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十分低,在家或在外,稍微遇上点不顺心的事便闹别扭,有的还大发雷霆,抱怨他人。家长都知道这样对孩子并不好,但极少有家长能及时而准确地引导孩子,许多家长一遇到上述情况时就会斥责孩子。他们跟孩子一样迷茫,不知所措,他们缺少耐心和正确的引导教育孩子的方法。有的家长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觉得孩子长大了,许多问题会自动解决的,任由孩子自己发展,照样溺爱,对孩子一些不好的习惯不加干涉。

了解了家长的想法后,我和家长们一起探讨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我向他们介绍了一些方法,希望家长能积极地配合老师,在家也多给孩子们创造一些受“挫折”的机会,让他们逐渐明白生活中处处是有挫折的,并从中学习如何应对这些挫折。

第三部分我的田野笔记

扛草的意义

忙忙碌碌,宛若沙漠中那小鼠般,不停地往自己的小窝里扛着草,却忘了扛草本身的意义。我害怕有一天自己也会因这烦琐的事,忘记生命中那许多美好的东西。趁脑海里还有些残缺的痕迹,记下来吧。

“你们俩需要这东西吗?”

“不要啊,看他站这么久,就帮帮他啊。”

“中国的资源都让你们这群人给浪费了。不需要,你们就不能拒绝一次吗?”

我和露相视而笑。

距上次和露游麓山已近一年。岁月之刀又划走了一年的光阴。一年的时间,改变了太多的东西。露离开了,选择自己的生活;我的很多想法也随着太多事情的发生而改变了;麓山那打太极的老人亦不见了踪影(估计是我们去得太晚了)……

长沙连续的阴雨让今天的游人多了许多。背后一群人大概是学生,大声地说笑着。这不像爬山。我们拐进林间的一条小道,耳边顿时沉静了。安静的春天,耳边只有婉转的鸟鸣,友人的私语。抬望眼,满是清新明亮的绿,每一片叶都是一个跃动的生命。小溪边,一位父亲抱着约五六岁的孩子赤着脚耍着溪水,叮咚的流水声和着孩子咯咯的笑声……

春,带给我生命的感动;露,带给我生命的惊喜。

一直听露诉说着飘飘——那个推荐我看《易经》的十七岁孩子。今天终于见到了,有些激动。

T恤,牛仔裤,一身运动的装扮。高高束起的马尾,精致的五官,若稍稍打扮,应该是很有风情的。初见到我,飘飘有些腼腆。未见之前我一直猜测那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是否跟她的思想一样前卫张扬?见了,我亦有些惊讶,如此平凡的一个孩子,却有着那般深邃的思想。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聊着。

很佩服飘飘的父亲。他那开明的教育方式,平和的心态造就了与众不同的飘飘。他是位长途司机,每次外出回来,他带给飘飘的是各种经典书籍。他把自己家的二楼改成图书馆,那应该是飘飘最喜欢的地方吧……在千千万万的父母绞尽脑汁把自己孩子塞进各种名校,强挤独木桥时,飘飘的父亲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生活不只是一种方式,它因阅历的沉淀而愈加精彩。当其他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时,飘飘早已独自游历山山水水。这次,她不远千里来到长沙,成了露的学生,那个让露“尴尬”过许多次的学生。

饭桌上,我和露爽快地吃着石锅鱼。偷瞄着飘飘,这孩子已辣得不行,一个劲地吃着拔丝香蕉。海边的孩子要这么快适应辣的确不容易。飘飘和我谈着幸福课,当说到向其他人推广这哈佛的公开课遭不解时,飘飘的眼神闪过一丝失落。这样的孩子,在精神上已远远超越了同龄人,甚至超越一些成人,在成长的路上,灵性的朋友可遇而不可求。很多时候她是孤独的,但肯定不孤单。拥有深邃思想的人,犹如平地上拔起的高峰,高傲地挺立,不被人理解,但他知道,在某地,一定还有许多同样挺立的孤峰,遥遥相望,惺惺相惜。

我们约好,十年后一定要聚会。

我很期待。很想知道,飘飘真正进入社会后,历经生活的各种洗礼,会是怎样。

下次爬麓山,不知是何时?

定会有别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