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在,我们这样做教师(校本课)
34665000000005

第5章 校本课程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

教师的成长虽然没有固定的可操作模式,但有专家经过调查得出结论,对教师的成长起重要作用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关键书籍。可见,教师的成长过程,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过程,作为校本课程教师,在制订成长规划,明晰自身发展空间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自主研修,参与校本教研及投身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事务当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

一、制订成长规划,明晰自身发展空间

教师制订专业化发展的准则,可参照如下几个方面:①受社会的委托负责教育学生,指导他们的学习,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了解学生的发展方向与学习方法;公平对待学生;教师的使命不仅停留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上。②教师须了解学科内容与学科的教学方法,理解学科的知识是如何创造的,如何组织的,如何同其他领域的知识整合的;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把学科内容传授给学生;探索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③教师负有管理学生的学习并提出建议的责任,探讨达到目标的多种方法;注意集体化情境中的个别化学习;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定期评价学生的进步。④教师系统反思自身的实践并从自身的实践经验中学到知识,从而验证自身的判断,作出选择;征求他人的建议并采用,以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参与教育研究,增长学识。⑤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同其他专家合作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同家长合作推进教育工作,并充分运用社区的资源与人才。当然,也有人批评这些准则,突出了文化实践的属性,却淡化了社会实践、伦理实践、政治实践的属性,容易陷入“心理学主义”或是“教育中立性”之中。尽管这些局限终究以更广的视野界定了教师的专业属性,为形成教师“专业化”的社会共识和相应政策提供了基础。

以下为长沙市朝阳小学校本课程教师李煌的个人专业化发展规划。

个人专业化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一)自我分析

1.基本情况:李煌,1999年7月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朝阳小学副校长,音乐教师,主抓学校校本研训及校本课程工作。2004年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本科毕业,普通话水平二级甲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一级合格证书。个性开朗,爱好音乐、演讲,热爱孩子,热爱教育。

2.个人优势分析: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心怀真诚,感情细腻,性格柔和,富有爱心。能与同事团结协作。有独特的人生追求,心理调节能力强。有着12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能够胜任教学及管理工作;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

3.个人不足剖析:校本课程管理尚处初级阶段,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方面,虽掌握了一些先进的课改理念、方法,但却不能做到每节课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办事无规划,效率较低,有待于改进。

(二)社会背景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提升,对教师的理论素养、个人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教育管理者,要与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要求,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究、积累、更新,促进自我及学校的发展。

二、五年发展规划总目标

“多做”、“多想”、“多听”,在未来的五年时间中,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及教学管理;将自己改变成一名主动学习者,打造成学者型的管理者;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具有亲和力的轻松、快乐、幽默的老师,使自己的校本课程课堂成为诗意的课堂,学生向往的精神家园;并能和教师共同学习成长,谋求学校品质的提升,努力满足教师、学生进步的实际需要。

三、五年发展规划实施阶段

1.达成目标

每学期发表三篇学校管理工作的论文并争取获奖,每周写一篇较有质量的教学反思或校本课程开发故事案例、校本课程管理日记,与学校理念、特色相结合,把握好校本课程发展方向,每一学期带头上一节校本课程研讨课,使学校的校本课程常规化、特色化、实效化。深化课改,落实自我“生活化、情景化”课堂教学理念,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认知过程,重视情感的培养。

2.实施措施

(1)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丰富自身的的文化底蕴,用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广博的知识积累影响学生。继续实施“多做”、“多想”、“多听”。

(2)做一名快乐、轻松、幽默并具有亲和力的受老师和学生欢迎的管理者。向身边优秀的管理者学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校本课程管理真正做到实效化、特色化。勤思考,多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合格教师及业务上、教学上都过硬的管理者。

(3)树立为学生一生负责的理念,培养人,塑造人,形成自己独有的工作风格。争取做艺术素养类校本课程名师。

(4)申报一项校本课程课题,认真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或讲座学习活动。

(5)与学校教师团结协作,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做好校长和教师之间的桥梁。

(6)深入了解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7)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

(8)除了向书籍学习外,还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向名师学习,与名师结对。

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继续努力工作,以真挚的爱,真诚的心,以及有个性的教学管理风格吸引老师和学生。

我规划自己,让工作有序高效;我成就学生,也一样成就自己。

二、进行自主研修,提升教师校本课程的认知能力

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决定校本课程的实施是否成功。因为教师是课程开发的“权利主体”。教师只有在掌握了课程开发的概念、知识、原理,掌握了开发技术、实施策略、研究方法等之后,才能以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实施。

(一)开展专业阅读,提升课程开发的理论素养

教师要加强专业阅读,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课程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技术的教育专业实践,而课程知识是能够满足课程实践目的性、计划性、技术性的最起码的知识基础。教师需要学习一些课程理论方面的文章和书籍,以增强自己的课程意识,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国内的课程理论专著和文章有施良方的著作《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崔允漷的著作《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傅建明的著作《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与校长》(广东教育出版社)、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谈校本课程的开发》(北京大学出版社)、欧用生著《课程与教学革新》(师大书苑)等。国外的有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美国舒尔曼(Shulman, L。S。)著,王幼真、刘捷编译《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等。

舒尔曼(Shulman, L。S。)教授将课程知识列为教师应掌握的知识的一部分,崔允漷教授在《教师需要知道的课程知识》中将课程知识分成三类:一是旨在形成正确的教育信念的知识,二是旨在编制科学的课程方案的知识,三是旨在学会专门的课程技能的知识。但我们的师范教育曾经对此很漠视,所以教师亟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理论学习。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阅读一些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开阔自己的视野。

(二)进行自主研修,提升自己的校本课程开发技术

校本课程的开发技术包括:

1.学生需求的调查与分析的技术。包括如何编制问卷,如何访谈等。

2.课程实施与管理的技术。包括课程内容的组织与选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撰写课程申报表、校本课程纲要、校本课程的管理等。

3.课程评价技术。包括对学生学习状况、学业水平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和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4.反馈与沟通的计划、协调与合作的技术。教师要及时地将学生学业状况、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向家长、学校进行反馈,使家长学校了解课程开发的情况,取得广泛的支持;教师还要学会与能者、名师、专家携手,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专业范围,实现校际资源共享等。

5.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包括基本的互联网技术、文字编辑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课件制作技术等。

通过专业阅读和自主研修,校本课程教师必须弄清楚以下问题:

(1)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2)校本课程开发有哪些特点?应具备什么条件?

(3)校本课程有没有一个可供参照的开发流程?

(4)校本课程有哪些具体的开发活动方式?

(5)校本课程没有“蓝本”,开设什么课程内容?

(6)怎样确定课程目标?

(7)如何挖掘和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

(8)校本课程怎样备课?

(9)以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所选课程内容?

(10)如何评价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情况?

(11)如何使开发的课程能持续下去?

(12)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学校、学生甚至家长而言有什么价值?

(13)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职责与素养是什么?

(14)校本课程开发将给教师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15)校本课程将给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态度等带来哪些改变?

(16)国内外的校本课程开发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三、参与开发事务,了解课程开发流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集团行为,是一个学校教育哲学的整体追求。它不是个别人的教学工作任务,而是涉及民主参与的整个课程开发策略。

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实施者,我们除了开发自己的课程,同时还要讲究“参与精神”、“合作意识”,教师要避免“专业个人主义”。如主动了解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教育哲学思想,主动参加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或参与需求评估,参与对学习者的兴趣、爱好、需求、特点等方面的分析,一起与同事参与校内外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寻找,一起参与学校的文化建设,等等。这样做,能尽量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需要,使自己的课程目标与学校整体教育目标相符合,把自己的课程放到学校整体的课程体系中加以考察,逐渐养成参与和关注学校整体课程设计规划意识的习惯。所以教师一定要了解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

1.需要评估:学校成立课程开发委员会,由教师、主任与校长、学生、家长代表及校外咨询人员一起商议,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家长的期望,社会和社区的要求,以及学校预期目标;同时还要进行资源调查,了解教师的数量、知识与能力,场地设施的可使用情况,教具学具可解决的办法;反思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之间的差距,澄清有条件做但没做好的方面以及改进的措施。

2.确定目标: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学生的课程目标。学生的课程目标包括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一般目标,即与整个教育系统的哲学或价值观密切相关的教育目的,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达,清晰明了;具体目标,指学习结束时应获得的能力与态度。

3.组织与实施。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形成《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组织教师学习与培训,教师据此方案申报课程,最后通过学校课程委员会的审议。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撰写自己承担课程的纲要,并根据课程纲要进行课堂教学。学校要做的是形成方案、培训、审议,形成《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组织学生选课,编班并跟踪检查;教师要做的是学习,写课程介绍,查找资料,准备教材或教学用资料,写课程纲要,确定每单元内容,对学生进行选修指导,实施纲要,继续开发资源,管理本班学生,评价。

4.评价与改进。包括课程的设计评价、实施评价和学生学习的评价,以及对《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

四、开展校本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随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入,遇到的问题既有学校层面的问题,也有作为个体的教师所碰到的问题。学校要引导教师积极开展问题研究,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大胆、自觉地去突破指令性课程模式的种种清规戒律,以创新者的姿态去塑造个性化课程。校本研究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基于问题的小课题研究。采用“问题—归因—计划—行动—反思”的方式进行,教师必须要具备问题意识,从众多的问题中筛选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开展研究。如长沙市开福区教科中心经过实证调查、访谈和平日的观察,教师们发现了一系列问题,经过提炼和归类,共整理了6大领域95个值得研究的小问题,如怎样构建各年级的课程目标,保证课程开发的持续性与系统性等。

家庭教育对学生在本学习领域的影响分析等。

合作研究:指校外研究者与老师一起组成合作研究小组,可以开展对某门课程开发的研究,也可以是某个具体问题的研究,合作研究可以使智慧增值,使资源共享,经验共享,情感加深。与专家的合作,可以得到理论上的指导和支持,及时发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功的做法,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

叙事研究:用叙事研究面向开发本身,研究自己和学生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不仅要研究学校、学生、自己,还要研究课程理论、课程开发方法;不仅要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研究交往、协调的办法,这些过程中,教师有许多实践体验和丰富的教学阅历,对自己的教育经历进行回顾、反思,总结实践与理论结合的经验,能分析判断教学的成功与不足。

案例分析:对于理论的学习往往是比较抽象的,如果结合案例分析的办法,可以使学校和教师从中借鉴一些好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吸取他们一些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从而在开发过程中避免发生类似的问题和错误。如美国的校本课程开发、澳大利亚的校本课程开发、无锡锡山高中的校本课程开发、北京景山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等。

临床视导:通过对单元校本课程教学情境的描述或录像回放,引导受训者对这个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培训方法。其操作程序为:资源准备—案例引入—案例讨论—结论(归纳策略)。

课例研究: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开展课例研究,课例研究的形式有:“一课一评”,一般在选修课程班进行;“同课异构”和“一个课例、两次实践、三次反思”。课例研究,倡导教师不仅要参与听课、评课,还应以谦虚的态度、发展的眼光来开放自己的教学,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