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人称为“尼日尔河谷的宝石”的杰内古城,坐落在尼日尔河与巴尼河交汇处,这座苏丹建筑风格的古城曾是非洲内陆重要商路的中转站,也曾是撒哈拉商道上黄金、象牙、奴隶贩卖的重要途经之地和贸易中心。至今,她仍保持着古老的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在经历了漫长岁月洗礼之后,展现给我们的有她沧桑的一面,但更多的是生机。
杰内古城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出土的文物有公元前3世纪的石器、铁器以及手镯等装饰品。坐落在杰内古城西南3千米处的杰内·朱诺可能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最古老的城市。从14世纪起,杰内先后被马里帝国、桑海帝国和摩洛哥人所统治。1893年,法国人侵占了这座城市。
杰内古城是古代非洲内陆商路上的重要中转站。杰内人有经商传统。杰内商人从南撒哈拉地区用船运来黄金、象牙和奴隶等转卖到北撒哈拉地区,然后再将从北、中非洲运来的岩盐、烟草、衣服和皮革制品等转售到南撒哈拉地区。杰内的富裕商人们在城内择地而居,保持着特有的生活习惯、服饰以及烹饪方式。
13世纪,随着繁荣的黄金贸易的兴起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建立,杰内得到迅速发展,极盛时期居民达到5万人,伊斯兰教得到广泛传播,市内建起一批伊斯兰建筑和摩尔式建筑,成为蜚声西非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14世纪,杰内古城达到了鼎盛期。黄金帝国马里的名声甚至传到欧洲。杰内城的中央广场将古城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的建筑物较多,有河港,商业活动频繁,王侯宅第颇具特色;西部为手工业区。
杰内古城的民居也颇具特色,远远望去宛如一块块切削整齐的大泥块,院墙用泥沙涂抹。院子中央有一个公共场院,整座院子只有一个出口,木制大门用粗大的铁钉装饰。现在马里北部的建筑也还保留着杰内的古建筑传统。
杰内清真寺结构新颖,色彩鲜明,式样独特,巧妙地将萨赫勒建筑风格和苏丹建筑艺术融为一体,充分显示出马里古代劳动人民聪明的智慧和精湛的建筑技艺,被称为精美的建筑杰作。在14世纪清真寺旧址上重建的杰内大清真寺,属于典型的撒哈拉—苏丹式建筑,竣工于1909年。杰内清真寺的独特之处在于,整座建筑见不到一砖一石,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和树枝修建的。寺院占地面积6375平方米,建筑面积3025平方米。100根粗大的四方体泥柱支撑着祈祷大厅屋顶,屋顶上开有104个直径10厘米的圆孔,寺门宽阔高大。寺院的主墙由三座塔楼组成,塔楼之间有五根泥柱相连。
杰内城作为一座著名历史文化古城,为研究西非早期的水稻种植、青铜器和铁器的使用以及伊斯兰教在西非地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因杰内城位于低洼地带,历史上巴尼河曾数次在洪水季节河水泛滥,淹没城市,冲毁建筑,泥房倒塌,加上终年气温干燥以及外部势力的入侵,市内许多建筑多为后来修缮的。那些充满浓厚宗教色彩的清真寺、建筑别致的王宫府第和独具特色的民用住宅,使这座城市依然显得古香古色,典雅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