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在“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加快大集团建设。中国煤炭产业的大发展和大整合已成定势,这不仅在中国上下对此越来越形成共识,而且在境外也引起舆论界的广泛关注。法国《费加罗报》说,中国“煤炭迎来新的黄金时代”。2005年11月28日香港《亚洲时报在线》刊登阿拉丁投资公司总裁斯科特·迈克唐纳的文章,指出“中国的煤炭——另一块黑金”,认为“中国是世界头号产煤大国,其生产的煤炭大部分在国内消化,煤炭在中国的能源需求结构中约占2/3.煤炭产业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支持中国的经济增长,资源整合势在必行。为提高效率,中国将组建6~8家年产量均在1亿吨以上的大型产煤集团。”“照此情况,中国的煤炭产业5年内将大有改观,中国的煤炭产业正迎来改变。”而促使中国煤炭产业发生变化的主体是煤炭大集团,提升中国煤炭产业竞争实力的主体也是煤炭大集团。所以,正确研判煤炭产业发展态势,明确煤炭大集团建设内涵、定位,推进煤炭大集团体制、机制、战略和策略等方面的创新与建设,是当前理应引起关注的一项重要命题。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90%和80%以上,2004年煤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5.6%和67.7%,比重较前虽有所下降,但仍处在70%左右的重要地位。
(一)总体状态
——煤炭储量情况:全国探明保有储量1万亿吨。分东、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保有储量1190亿吨;中部地区保有储量6536亿吨;西部地区保有储量2208亿吨。
——煤炭生产情况:全国煤炭产量2002年~2004年分别为13.8亿吨、16.67亿吨和19.56亿吨,2005年预计21.1亿吨。
——煤炭收入及利润情况:2004年全国煤炭100家企业收入4281亿元,利润418亿元。
——煤炭消费结构情况:2002年~2004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分别为14.89亿吨、16.73亿吨和17.9亿吨。煤炭消费结构中,电力、建材、冶金和化工四大行业占煤炭消费量的80%左右。
——我国煤炭进出口情况:我国煤炭2001年~2004年出口分别为8590万吨、8575万吨、9395万吨和8592万吨。我国煤炭进口2001年~2004年分别为249万吨、1081万吨、1103万吨和1860万吨。2005年煤炭出口、进口约为7100万吨和2770万吨。
通过列述以上情况,可以得出三点结论:
一是我国煤炭储量总量不少,但分布不均衡,尤其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煤炭消耗量多,但储量较少,开发强度较大,有些省份基本上到了无有新矿可建的程度,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中部地区煤炭储量较丰富,但开发已有相当的强度,在一定时期,除能够满足本地区煤炭供应外,还可对东部地区提供支持。西部地区储量较多,但受于运输、地理、气候及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开发还需要一个过程。
二是通过剖析煤炭消费结构情况表明,在我国,电力、建材、冶金、化工四个行业发展情况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煤炭需求状况。所以,密切关注和研究四大行业的发展动态,并及时调整煤炭行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三是通过我国近几年煤炭进、出口情况分析,可以从中反映出国内经济发展能源供求变化的状况。同时,煤炭进口量逐年增多,一方面可以缓解国内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煤炭供应矛盾;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国内煤炭市场竞争,提醒和促使国内煤炭企业努力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改进服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重点煤炭企业状态
近几年,得益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拉动,以及国家新出台的一系列关于煤炭工业发展方针、政策的引导,我国煤炭企业借势重组联合、快速整合、跨越前进,呈现万马奔腾、各显其能、竞相发展的新格局。现列举十家具有高度战略成长性的煤炭大集团2004年产量和销售收入状况:神华集团,12110万吨,448亿元;山西焦煤,5496万吨,183亿元;同煤集团,5358万吨,188亿元;龙煤集团,5280万吨,124亿元;中煤集团,5187万吨,405.5亿元;兖矿集团,4111万吨,232亿元;平煤集团,3070万吨,122亿元;淮南集团,2982万吨,92亿元;开滦集团,2612万吨,93亿元;宁煤集团,2070万吨,49亿元。
从中国这10家重点煤炭企业的状况比较分析中,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一是企业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上,正出现差距缩小和快速发展态势,一大批企业正齐头并进向巨型大集团目标迈进;
二是市场竞争已由大煤矿与小煤矿之间转向大型煤炭企业之间,竞争程度会更趋激烈;
三是煤炭企业发展已进入快速联合重组的新时期,煤炭产业的集中度、集约化和现代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