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廖月红
所在学校:开福区沅丰坝中学从教年限:15年
喜欢看的书:《窗边的小豆豆》喜欢的休闲方式:爬山
第一部分我的教育自传
题记:“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十四年艰辛的磨砺,凭着执著的追求,我成了开福教育战线上的知名教师。
幸运与快乐
听爸妈说,在还不到一岁时,我就患了败血症,差点丢了性命。在当时我们那儿的医疗条件下,能及时抢救过来,是相当幸运的。感谢当时正在开会的医疗专家们,对我进行及时的抢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感谢亲人们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能及时的康复,我的人生就这样翻开了最温暖最神奇的一页。
我幸运地读了我们村的第一个幼儿班,之后的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都是波澜不惊地进行着,我也赶上了最后一批不用交费的大学的末班车,而且更幸运的是实现了我儿时的梦想,成为了一名老师。
1997年,我顺利地分配到现在的学校—沅丰坝中学,一干就是十五年。才开始工作的几年,是懵懂的几年,是向前辈学习教学和课堂驾驭经验的几年。前辈们对我青睐有加,不仅在教研组内不断地跟我“切磋琢磨”,还动辄给我“会诊”,在全区范围内请教学权威来随堂听课,现场指导。每上一次这样的课,数学组的老师们都对我的教案和试教及时指导,帮我改进,助我提高。在这样的合作团体的精心打造下,我似乎能听见自己的“拔节”声,我快速地成长着。现在我也当“师傅”了,每次指导他们上课我就想起我的“师傅”们,我多想像他们一样严厉而又难掩满腔慈爱。
美好的课改回忆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的改革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汹涌而来,作为年轻的教育工作者,我有幸成了学校的第一批弄潮儿。揣着豪情与梦想,带着收获与感动,伴着新课程改革的嘹亮号角,年轻的我从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走来。
暑假里,我们先后参加了由教育局组织的国家课改组专家主讲的通识培训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专家主讲的《数学新标准》,面对学者们的深刻思想、强大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我的思维受到强烈的冲击,使我成了热切的虔诚的“课改圣徒”。拿到新教材后,发现教材的编排顺序与旧教材有很大不同,教材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感兴趣的或熟悉的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知识结构上采用螺旋式编排,这种螺旋式的编排,给了我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有了更多的把握教材内容的自主权。课改培训的那段日子,我的生命从此有了新的牵引,我恍然明白,我曾经的“数学”世界是多么的苍白。这段日子,是我生命中的又一个重要驿站。
我记得,那时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第三节《截一个几何体》,教材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在面与体的转换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教材内容不足五行字,有八幅图,这课怎么上才能使课堂充实,使学生有收获?旧教材没有这个内容可以借鉴,新的教材,没有配套的教具和学具,我们拿什么来操作呢?如果老师不示范,学生不亲自动手操作,光凭书本,学生怎么能得到真切的感受?
这是考验我的时候了,我经过一番思考,布置学生回家仔细观察周围的东西,利用身边现有的资源,回家切割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体,要求所用材料必须便于小刀切割,而且是实心的。
因为我没有限制学生用何种材料,第二天上数学课前,看到了学生桌上摆着由丝瓜、黄瓜、火腿、泥巴、橡皮泥等做成的圆柱体,还有由这些材料切成的以及冬瓜、米豆腐、豆腐等做成的正方体,个个有模有样。
上课时,我拿着自己准备好的正方体,边说明如何截边演示,然后分组让学生操作,要求学生在操作前先想象结果可能会有哪些,然后通过操作得到实际结果,比较两种结果的差异。学生积极性特别高,认真地截,特有兴趣去探讨和交流可能有的情况,而且效果大大超出我的意料。
众所周知,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广大教师孜孜以求的。对于学生而言,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直观的教学设计确是提高学生数学兴趣的妙法。
我想,在数学课堂上,教学艺术就不仅仅局限于准确、理性,只有要让学生从表象先对数学课有了整体的感知,才能进一步学好它。如果我暗示他们用什么材料,学生可能偷懒去选择推荐的材料,我就不可能了解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如何,就很难达到培养学生留心生活,发现生活的能力。如果不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也很难有这样真切的体验、深刻的印象和真实的感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节课就让学生着实体验了一回。
我还记得,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第一节《100万有多大》,教材旨在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00万进行感受,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通过猜想100万粒米的质量、100万步的长度、装100万(每张100元)的新版人民币需要多大的箱子等这一系列问题,然后再想办法去估算。这样的课堂,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用怀疑,而且对数的感受也非常好。
对截面和大数的感受,以前老教材达不到,现在我们所用教材也不能比。这也给我一个启示: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并不一定追求形式的“精彩”,数学教学更追求教学内容的“精彩”,但是不回避“问题”!教师帮助学生艺术地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摘桃”的过程,正是教学内容不断生成的重要体现,是教师作用充分发挥的有力体现。
课改那段时间,学生是忙碌的,同时也是开心的。我作为引导者,所做的课前准备比老教材要多很多,但那时不觉得累,因为心中充满激情。在当时,不管是要我做多大的准备,不管是新内容还是传统内容,我们都努力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不管成功与否,我们都充满自豪。因为我们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虽然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我们有时步子迈得太大了,但是,在当时大家对于如何应用课标理念,实施新的教学方法都是一抹黑的情况下,任何尝试都是对自己的挑战,不管结果成功与否,至少我们有勇气这样做,这就是成功!正是有了那些丰富有趣的经历,才使得我们在后来能不断地更新观念,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一流的素养,为这几届学生奠定了成功人生的第一块基石。现在师生相聚时,都要追忆从前的数学课。
因为课改对老师要求更高,要求老师经常反思,也正是从那时起,在教研员盛建武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学着写教学反思,也有了写教学随记的习惯,记录自己课堂的新发现,总结解题和课堂经验,便有了向数学杂志投稿的勇气,在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十多篇,拍摄一套课改教学回顾光盘,主持一个省级子课题,还受邀参与编写多本教辅资料。
回忆起课改那时候,忙着、累着,更多的是快乐和幸福……
从身不由己到自得其乐
我清楚记得,在小会议室,2008年下学期开学的分工分课会上,学校宣布我担任寄宿班班主任。听到这消息,我当时就懵了,会议上的其他安排,我完全听不进去。我只知道,散会走出小会议室,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当时同事笑我:“小廖,还哭鼻子呢!”我哭着回答:“我没权利选择,我哭的权利都没有吗?”这回答至今仍成为同事之间的笑柄。
因为,担任寄宿班班主任意味着我将失去自由,我失去了放学后那段属于自己的时间,失去了晚上看电视放松的时间,失去了陪儿子玩耍的时间。而且,那时儿子才9岁,老公在外省求学,儿子、家庭、工作,一切靠我自己撑着。
不管怎样,我得调整好心情,第二天迎接学生来报到。我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寄宿班主任生活,并极不情愿地进行着。除了消极地完成学校交给的一些常规事情,规定班主任该交的东西我交好,规定班主任该到场的集会我到场。除此之外,我几乎不动任何脑子,不想任何办法去建设班级。学生中出现问题,我再去解决,经常做着亡羊补牢的事。防微杜渐,我从来没想过;与学生交流,更是少之又少。
有一天,我去图书城,看到架上摆着全球畅销书《窗边的小豆豆》,正好又是小学语文推荐的课外书,我毫不犹豫给儿子买了回来。回到家,我习惯地翻开第一章看,一看就不能放下,对这书爱不释手。
《窗边的小豆豆》一书讲述了黑柳彻子幼时的亲身经历。相信在当初甚至现在谁也不会想到,一个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小女孩,现在竟成为作家、演员和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还被各大报纸誉为日本最伟大的女性。如此巨大的改变,不仅是因为小豆豆有很好的父母,更因为她遇到了小林校长——这盏“导航灯”。
小豆豆上一年级时,因调皮而被学校退学,可小豆豆的父母却没有因此责骂小豆豆,让小豆豆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和从前一样开心,只知道爸爸妈妈要给自己换一所新学校。当小豆豆第一次来到巴学园,就与校长聊了几个小时,而校长却一点也不反感,一直认真地听着,不时表示理解,这让小豆豆非常开心,也让小豆豆喜欢上了巴学园和这位校长,觉得这位校长是一位能够理解她、与她谈心的好朋友。从此,小豆豆开始了在巴学园的愉快生活。巴学园的教室是已经不能用的电车,这让小豆豆对巴学园更加好奇、喜爱。巴学园的上课方式也与众不同,学生可以从自己喜欢的课开始上,有什么不懂可以随时请教老师,如果大家提早上完课,下午还可以外出散步。我想正是巴学园这样的上课方式,才让每个巴学园的学生每天都很开心,连战争的到来都毫无感觉。校长先生见到小豆豆闯祸,从不责骂,而是引导小豆豆如何处理已成事实的问题。有一次,小豆豆的钱包掉到粪池里,小豆豆把粪池里的粪便几乎全都舀出来,而校长先生看到了,只是温和地对小豆豆说:“弄完后,记得要收拾干净。”事后小豆豆真的全都弄干净了。由此而见,这样的教育方式比责骂更有效。小豆豆的同学在巴学园也如小豆豆一样,受着校长先生与众不同的教育。
我和儿子一样喜欢着巴学园,喜欢着那里无拘无束的教学和学习。更影响我的是小林校长的那充满爱心和耐心的教育方式,他那充满创造力的教育思想,尽可能让学生自由发展。我思考着,我那漫不经心的班级管理,继续下去能行吗?这样下去会耽误我的学生的将来,这样的后果我能承受得起吗?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是的,师生们都婉转地批评我“亲和”却“无力”。细细想来,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是一种人格,也是一种责任,一份尊重,更是一种勇气,一种真诚。我要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我必须先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责任心做起。我开始关心起班上的“窗边族”,用小林校长的教育思想来关心他们。虽说根据我们实际情况,我们不可能有巴学园那种自由的学习方式,我也不能要求他们学习上有多大的进步,但我可以尽自己可能让他们觉得,老师是爱他们的,同学是喜欢他们的。
记得有一天午睡后,几个学生爬围墙外出玩电游,还告诉同学,他们要外出闯天下。我跟学校领导及学生家长分头去找,到晚上还没见人影,QQ也不见登录,无法联系。晚上,在校的学生就寝后,我又和家长一起外出寻找,去他们的好朋友家里去了解情况,去镇上街道了解有没有看到这样的几个人,叮嘱各个网吧留意。大概在晚上12点左右,家长们找到了出去后很茫然在路上溜达的他们。第二天,他们回来了,同学和我都非常高兴,同学们友善地接纳他们,我也耐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顺利地度过了初中余下的时光。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作为班主任,我的责任心灵更多的应该是教学生做人。我推荐学生读《格言》《意林》等能影响学生心灵的书刊,看励志的电影。通过多种渠道,来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我虽是数学老师,但我努力夯实孩子们的人文底蕴,人文底蕴丰厚,孩子们的人格发展就和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的付出得到回报,学生的表现越来越好,学习成绩进步也大,也越来越关心我,我在学生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
一个好班主任不仅应具备渊博的学识、良好的教学艺术,还应具备对学生始终如一的爱护怜惜、无私和没有偏见的品格,及庄重的仪态举止。我想,这样的班主任是拥有魅力和魄力的,有这样的好班主任的班级就是一个好班级。因此,我拥有了贴近孩童的心灵,从此我更懂得了什么是孩子,我该怎样去爱他们。
2010年12月,参加国家中西部骨干教师培训回来,看到我的学生,发现自己原来是那么喜欢他们,想到6月份他们即将毕业离开我,是那么的舍不得。在初三的剩余时间里,我们友好相处,互相关心,我让每一天快乐地度过,现在回忆起来,尽管当时付出了不少的心血,心中总是充满着甜蜜和幸福,那种心与心的交会,那种默契,那份无言的理解,正是我追求的幸福的极致。
现在,我又接了一个寄宿班,我很乐意地接了。没想到这一生我选择了这样一个富于幸福感的职业,永远青春作伴,真的好幸福……
第二部分我的研究之旅
问题: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差异你了解吗?
1.受遗传的影响,学生的智力思维水平存在差异,使得学生在接受、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上存在着差异。再加上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差异越来越大,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2.学生的耐挫能力不强。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3.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还有教材的影响,新教材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相关的理论知识。
4.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两极分化。我们使用北师大的教材已有五年,北师大教材采用的是代数与几何混编、螺旋式上升的编写体例。有些知识在这期学一点,到下一期或许再下一期学一点。这就影响了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系统掌握,使得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我让同学们在课堂中“握手”——多项式乘法的差异教学法
在七年级数学“整式乘法”的教学中,特别是“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对学生来讲,在较短的时间内要把它搞清楚是一个很困难的事,对教师而言,如何让学生很快去接受这个知识点,也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若利用教材上现成的例子进行教学,应该说对大多数教师也不是什么难题,但是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快掌握。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带着问题我在不断寻求着灵感的到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与一个久别的朋友相遇握手时,灵感在大脑中一闪,让我如获至宝。于是我精心设计教学情景,试着运用到教学中,其效果出乎我的想象。一年过去了,每当一提起“多项式的乘法”,没一个学生不知道的。我将其具体做法呈与各位教育工作者,需改进的地方,还望多多指教。
一、利用教材正常教学
先仍就利用教材中设计好的情景正常进行教学。用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卡片拼成更大的长方形。
其中小颖拼出的图形可看成是长为(m b)、宽为(n a)的长方形,其面积是(m b)(n a);它也可看成四个小长方形的组合,其面积为mn ma bn ba。我们也可根据乘法分配律得到下面的等式:
(m b)(n a)=m(n a) b(n a)=mn ma bn ba
当讲到这里时,发现只有少数同学有所掌握,而对多数同学来说,眼神里还存有疑惑。于是,我就将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情景展示出来。
二、教师指导,学生体验
由四名同学分别代表m、b、n、a(其中m、b为一组表示甲队,n、a为一组表示乙队)。假设你们两队的队员不认识,当有人在旁边介绍时,出于友好,你们会怎么做呢?会握手问好,同学们都异数同声地说。那么我们就让这四位同学示范给大家看看。此时,让同学们认真观察(教师作相应的提示和指导),通过观察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握手完毕。
提问1:他们每人分别握了几次手?
“两次”,学生会很快回答。即m与n、a握了手,b也与n、a握了手;
提问2:问什么m和b或者n和a不握手呢?
因为他俩是一个组的,早已认识了的,就无须再握了。
提问3:刚才都认真观察了,谁能说出他们握手时的手形与我们学过的哪个运算符号类似呢?
“乘号”即×,同学们一边动手操作一边回答。
教师介绍:由于他们表示的是两个不同的小组,那么我们就把他们握手的情景写成(m b)×(n a),提问4:既然如此,能不能把m与n、a握手用m×(n a)的形式,b与n、a握手用b×(n a)的形式表达出来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
教师引导: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他们的握手的情景又表示成m(n a) b(n a);
提问5:m与n、m与a、b与n、b与a单独握手又该如何表示呢?可以表示为:m×n;m×a;b×n;b×a。
教师引导:这样又可以得到m×n m×a b×n b×a。我们在前面学过,以上出现的这些乘号都可以省略。即有(m b)(n a)=m(n a) b(n a)=mn ma bn ba此时再观察,发现大多数同学疑惑的眼神已经不复存在。(他们早已乐在其中。)
就此,我们可以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叫做……
还未说完,同学们早有了答案:“握手法”。
三、趁热打铁,熟练运用
让同学们就随堂练习进行巩固训练,得以熟练运用。
就这样,一节课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顺利结束。
通过这种简单直接的方法,不但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而且还进一步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礼貌交往,通过这样的学习,再次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也体会到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同时,也让我们作为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意识到,面对新课程的改革,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着重于教学方法的探索,并且要与学生的实际特点相适应,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差异性课堂教学策略与反思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差异性教学中我们有如下的收获:
1.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合理确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蒋艳霞老师在备课时能根据所教两个班的学生特点,根据不同班的学生差异以及同一班的学生差异精心备课,钻研教材,确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
2.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基本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现有学习状况。浣静老师潜心研究如何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让教材对每个学生都能起到足够的作用,达到一定的成效,并及时整理经验,撰写了相关论文。
3.形成了差异性教学的基本策略。
在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教学目标,灵活处理教材等教育教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策略。创新能力必须以学生个体为承载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以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前提,而创新能力的发展必将带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教学中,应当废除给予性学习,实行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实行知识、技能与培养创造力三位一体的教育。只有建立与学生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即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强调关键信息、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考虑学生个体和群体的特点,让学生有表达想法的机会,采用多种方式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并给予指导,等等。
4.布置一些特殊的作业:《学习评价报告》和《错误分析报告》。对于新接手的班级,开学1~2周后,我会布置这样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写一份《学习评价报告》,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对自己原来的数学学习作一个自我评价,(2)对一周来的数学学习情况作一个小结,(3)对数学老师一周来的教学作一个如实评价,(4)对这学期的数学学习成绩给自己一个期望值,(5)说出你希望的数学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错误分析报告》是在教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将这一单元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要求:(1)写出原始的解答(也就是错误的解答),(2)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3)对错误的题进行更正,对于那些至今仍不会解答的问题写在问题栏中,并说出你希望获得谁的帮助。
5.探索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评价方式。
评价采用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力争通过评价促进不同形式的发展。
6.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的,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因此,独立思考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但是,我们还应认识到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还是一种社会行为。因为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只有通过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也就是说,知识的再创造是合作完成的,学习是学生、教师和其他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要适当地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开展小组学习就显得十分必要。分组交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充分的独立空间,在组内交流、倾听,并思考他人的观点,不断进行反思,经历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原来模糊的认识得到澄清,凌乱的知识得到整理和组织并最终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并同时获得成功或失败的亲身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第三部分我的班主任之乐
幸福着你们的幸福
小时候,幸福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长大后,幸福是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工作后,幸福是一种心态。
一
学生进入高中学校快一学期了,在我的心里他们似乎还在我身边,我总喜欢回忆起和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2008年8月,学校计划在初一组建两个寄宿班,当宣布我是其中一班的班主任时,当时我急哭了,极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安排。因为这意味着我将失去很多的属于我自己的和家人的时间,我一天得工作15小时,学生的在校时间越多,我肩上的责任越大。
去年12月我参加国陪回来,孩子们比赛似地跑过来:“廖老师,这半个月你没在家,我学习不进去,我要有您的监督。”一回头,办公室的玻璃窗上贴满了可爱的脸蛋,他们深情地注视着我,让我发现我是如此地想念他们,以前总感觉到的劳累在此刻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以前我总把我们要等到学生安安静静地就寝后我们方可离开寝室的这段时间当做负担,可后来我也喜欢上这段时间。我呆在寝室等候他们就寝,总有学生和我说着他们之间的笑话,有学生还改歌词在寝室唱着一些很有趣味的歌,使我忍俊不禁,以前喜欢拖拖拉拉到打熄灯铃才进来就寝的孩子,看到我的微笑,也能进寝室早早就寝。如果有谁犯了错,也不需要我高声呵斥,只需轻轻一声,学生便自觉来接受批评或惩罚。当学生请假,假条上的称呼如果不是“亲爱的廖老师”,我会佯装不批假,望着有的学生有点羞涩地添上“亲爱的”三个字时,我觉得就这样逗着他们也是幸福。
临近毕业,我在微博上发表,“望着学生即将飞走,我有些许失落和不舍”。是的,我爱我的学生,我以我的教育理想为每个孩子种下一棵摇曳生姿的心灵之树,我想我活得挺幸福,因为这一切都源于我是他们的班主任啊!
二
这一期,学生有时在群里留言说:廖老师,我们想你!当我看到这样的留言时,我的心里美美的。学生们利用他们的放假时间,陆陆续续来看望我。有一天,我正在教室上课,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捧着果篮刚上楼梯就看到了在教室里的我,把头伸进教室迫不及待地喊道:“亲爱的廖老师!”当他意识到这样招呼不是时候时,忙吐了吐舌头,迅速地跑去了我的办公室等我,我和在教室的学生望着这一幕都笑了。我喜欢孩子们能常回母校围在我身边,叽叽喳喳地汇报他们高中的学习状况和他们的课余生活。
有一天,正是我们学校召开家长会,当时很多家长和我交流着现在学生的情况。一个不善言辞而做事极其认真的学生,将一个精美的果篮羞涩地递给我,轻轻唤了一声“廖老师”就默默地走开了。当时我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在一旁他的阿姨告诉我,他一直巴望着有时间一定要来看廖老师。孩子们,没时间来看望我没关系的,只要你们好好成长,懂得感恩父母,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便是给我最好的回报。
我也经常听离开我的孩子们说他们的“成长故事”,“我爸爸总说廖老师说的是对的。廖老师,我经常拿出你以前写给我的评语来读,我现在改变了很多,不固执,不懒惰,还能帮助别人。”“廖老师,舍不得您的办公室,真想还听您做思想工作。”“廖老师,我在高中数学基础还不错,现在的数学老师说感谢您培养了一棵好苗子呢。”“老师,您知道吗?我现在是学生会主席。要不是初中时您把我推荐到学生会当卫生部长,锻炼了我的胆量及能力,现在的我是不可能这么容易地当上财经学校学生会主席的。”
和孩子们一起,幸福着他们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