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严峻的挑战,一些人一旦认为继续履行原有决定不如改变决定划算,就会很快选择新的行动方案。生活中,一些夫妻关系便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婚后,发现配偶向自己隐瞒了许多情况。这时,当事人就会冷静、客观地考察自己的配偶。通常,这是一个极端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由爱转变成恨的过程。在得知了配偶隐瞒的真相之后,当事人往往会决定离婚。
清醒之后,当事人往往陷入一种极度敏感的状态,一般对当初的草率决定十分后悔,开始不顾一切地反悔并取消原有的决定。他们对那些有利于原有决定及能使人联想到当初承诺的事物,都十分厌恶。如后悔草率结婚,离婚后打碎结婚照,讨厌结婚纪念物等。
2.修补原有的决定
有时候,不改变原决定的后果会很严重,但完全改变原有决定的后果可能更严重,当事人往往就会保留原有承诺的基本内涵,弥补其不周全的和不能适应环境的漏洞。这样即可消除决定后的冲突,又可保全面子。比如,一些对工作不满的人并不想立即辞去手头的工作,他们在职时就去寻找其他的机会,一遇到好的工作就“跳槽”。这是因为他们对新的决定尚无把握,他们不想失去已经有的东西,想在已有的基础上求发展。
3.固守原有的决定
如果改变决定的损失远远大于维持原决定后的损失,那么,当事人则倾向于固守原有决定,而不去迎接新挑战。当事人会认为,原先的决定虽然造成了严重后果,但它是可以忍受的。
当然,上述三种方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当事人往往也会不断改变自己的决定。
佛心慧语
不想改过的人,无法调教;不想向善的人,无法得度。
不吃过头的饭,不讲过头的话,不走过头的路,不做过头的事。本份,照顾当下;过头,失去未来。
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机是本份的性格,不自私是净化的身心。
怨恨不休,怒火会焚己焚人
从前,在遥远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位主人、他的女仆,以及一头公羊。宁谧如田园诗般的乡间生活,却被一个小事件给破坏了。事件的起因十分稀松平常:麦豆。
勤俭认真的女仆,时常听从主人的吩咐,熬煮一锅麦豆,但那只率性机灵的公羊,却常趁着四下无人时偷吃。不明究里的主人,发现麦豆消耗速度太快,所以常对女仆大动肝火。几次恶性循环下来,一肚子委屈的女仆,对公羊的厌恶与怀疑与日俱增。
从此以后,女仆只要一见到公羊的身影,就挥舞木棒,不由分说地直追猛打,公羊为了防卫自己,也使劲挥动头上的羊角反守为攻。主人家中日日上演人羊大战,火药味一天比一天浓厚。
这天,女仆忙着生火熬麦豆,双手只拿着略带火星的火种。公羊眼见女仆手上没拿木棒,机不可失,低头以角对准女仆飞奔突袭。一路碰撞后退、惊慌失措的女仆,情急之下将火上的火种全撒在羊背上。
星星之火,触着干燥易燃的羊毛,沿着纤维缓缓蔓延,发出细微的声响,燃起细小的焦烟,终于爆发出火苗。燥热与痛楚,驱使心烦意乱的公羊,拔腿向屋外狂奔。它足迹所至,不论村庄、山间、田野……尽成熊熊火海,邻山居住的五百只狝猴也来不及避难而葬身火海中。
佛陀看见原本清净秀丽的乡村,一夕间焦骸遍野、面目全非,不禁感慨万千:“瞋恨斗争,不应该执取、固守不放,否则就会像女仆和公羊一样,怨恨冲突不休,怒火所及,让村人和狝猴都一起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佛在心中
现代社会生活繁忙,人人备感压力,有的人与人相处时,常常为了小事便起瞋心,不是怒目相视,便是口出不逊,怒气冲天,好像陷入瞋火地狱。佛说,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如何化瞋火为法水?在待人接物当中,我们应“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改进自己不当的言语行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样必能化解矛盾、冲突、争执、误解,招感和合、团结、互助、共荣共存的清净法界。
【人间世态】
生活在仇恨中
芳的父母是从小订的娃娃亲,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在一起玩、一起上学。芳的母亲护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镇医院做护士。那时候大家都不富裕,她母亲挣钱后一部分交给娘家,一部分供她父亲上大学,自己剩不下多少钱。她母亲整整有四年时间没给自己添过一件新衣服。父亲大学毕业后留校当老师,一年后跟母亲结婚。后来,父亲跟他的一个女学生好上了,要跟母亲离婚。在芳13岁那年,母亲受不了这种背叛,服毒自杀。芳不愿跟着父亲,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从此,芳开始恨父亲,因为她觉得母亲是被父亲害死的。有时芳甚至想:父亲是不是跟那个女学生结婚了?他能过得安心吗?他是不是也该尝尝老鼠药的味道?芳上大学那天,父亲回来了希望跟她谈谈。但芳像以前一样把他关在门外,临关门前还恶狠狠地跟他说:“我没有爸爸,也不认识你,等你快死那天也不用告诉我。”芳宁愿自己从来没有过父亲,她觉得至少那样自己不用生活在仇恨里。
如今,芳已经38岁了,仍是单身。因为他觉得父亲的影子总是重叠在那些男人身上,这让她在爱情面前落荒而逃。
安心释语
佛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往往因为有爱才会有仇恨,绵长的爱让人感动,绵长的仇恨却能摧毁一个人的生活。我们不能简单地去界定人生的轨迹,但如果一个人放弃了原本可以享有的生活,而把心思放在已经发生且不可更改的过去,这样的活法是很容易脱轨的。
一般来说,仇恨是一个人在受到不公平对待和深深的心灵伤害时,自然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它会窒息快乐,并使心灵大大受损。人一生可以积下不少的心结,这只会令人愈来愈不快乐。带着仇恨、怨愤的生命,是一个步向自我毁灭的生命。这些负面情绪只会蚕食生命、破坏生命。因为仇恨对仇恨者的心理损伤比被恨者还更大。
世上没有化解不了的仇恨。人与人之间,需要谅解和宽恕。放下仇恨的包袱,才能轻松开怀地面对将来。以下方法可以帮助一个人化解和消除仇恨。
1.不要等着别人来道歉
一般来说,坚持等待别人来道歉,会花很长时间来消除怒火,而付出代价的往往也是自己。这等于是把安宁交到了别人的手中,让别人来主宰自己的心情。因为你只要一想到那件不愉快的事,你就会感到愤怒和受伤害。
2.同情冒犯你的人
对方这么做也许是出于无知、恐惧或者是痛苦。你可以试着扮演一下那个伤害你的人,或者从对方的角度给自己写封信,试着为对方开脱。
3.设想一下被原谅后的轻松感
想象一下某一天你得罪了一个你在乎的人,而对方大度地原谅了你,你的心情如何?这样,或许你就会想着去原谅伤害你的人。
4.遗忘仇恨
一个人种下仇恨的种子,甚至千方百计琢磨报复的方法、时机,使人一生不得安宁,这等于是在惩罚自己。忘掉仇恨就会心平气和,对人大有裨益。然而要遗忘仇恨并不容易,因为不良情绪是个奇怪的东西,如果得不到及时排解,便会使仇恨加深。因此,及时疏泄坏情绪,能使人更快地遗忘仇恨。
因此,针对不良的情绪,采取一些措施,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或者找个发泄心中闷气的方法,绝对是个好主意。你可以先使自己好过些,直到感觉舒服为止,然后再理智地处理那些使自己不舒服的事情,这将有助于消除心中的敌意。
佛心故事
忍辱仙人
从前有一位在深山苦行的行者,每天靠着野果泉水充饥裹腹。由于不断地精进用功,所以身心清净,烦恼消除,一切诸天鬼神都对他非常赞叹和恭敬,整个国家也都因此富饶安乐,风调雨顺。
有一天,国王到山里打猎,循着足迹来到了修行人的地方。国王询问着鹿群的去向,但修行人默默地想:“如果我告诉大王答案,和他一样残暴不仁;但如果不说,就是欺骗大王。”
心中正在犹豫之际,国王认为行者是在藐视他,竟敢不回答,心中不禁一股怒气上升!国王问:“你是谁?”修行者回答:“我是忍辱仙人。”
国王说:“既然你是忍辱仙人,我就看你忍不忍得了!”丧失理智的大王,说着便拔出刀,砍下行者的右手!鲜血汩汩地自忍辱仙人被砍断的手臂流出。然而,忍辱仙人此时却想:“我上求佛道,与世无争,大王对我尚且忍心下手,更何况是对老百姓呢?”于是心中暗暗发愿:“有朝一日,我成道后,一定要先来度大王,不让人民牵连受害。”
国王见他不动,觉得奇怪,又感愤怒。再一次问他的名字,他仍然坚毅地回答:“我是忍辱仙人。”
就这样,在一问一答之际,忍辱仙人不但手全被砍断,连脚、耳、鼻都被砍下,血流如注,痛苦非常。这时,忽然天地震动,众神愤慨,可以说是天怒人怨,鬼神们都想要来毁掉这个国家,以谴责国王的罪行。但忍辱仙人却劝阻着,说道:“这是由于往昔无数劫中,我因不奉行佛教,残害过他,所以今日才会有这样的果报,如果今日报复,冤结就没有结束的一天啊!”
百姓们知道了这件事情后,都非常痛恨大王的暴行。
忍辱仙人却说:“虽然大王这样待我,但其实我内心却是十分哀愍他,就如同慈母怜念自己的孩子一般,我的心中对他不曾怀有怨怼。若我所说真实不虚,我的身体将即时平复!”当下,忍辱仙人的身体真的回复如往昔一样,毫无损伤。众人对于其德行,莫不称叹钦仰。
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时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