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陕西·2008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报告集
36658200000017

第17章 论陕西佛教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

-陕西佛教文化资源的地位

文化产业是一种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经济行为,是文化功能突破固有的界限在经济领域的拓展,所以这种新兴的产业是以文化为灵魂,以产业化运作为桥梁,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产业形态。而人类自古以来所创造的文化种类繁多,各有风采,以不同的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社会,塑造了各民族的精神,并以不同的形态展现于当代社会,在发挥思想启蒙、精神陶冶、教化社会等积极作用的同时,在经济开发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

在各种文化形态当中,宗教文化是区别于各种世俗文化的一种具有神圣性、持久性、广泛性的文化,不但以久远的历史渊源令世人慨叹,也以长期不衰的发展潜力而令今人刮目相看;不但承载着古老的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性,而且充满活力,生机勃勃,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不但具有神秘奇异的哲思幻想,充满超人间性,而且具有强烈的现实关切和救世情怀,充满人间性;不但具有神圣的信仰和终极超越的追求,而且呈现出缤纷灿烂的文化特性,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哲学、伦理、文学、艺术、民俗、医学、养生、伦理等文化体系。宗教文化是人类创造的财富,是当今极为重要的一种文化遗产,也是当代文化产业开发中具有魅力、实力和潜力的一种文化资源。·

陕西具有丰厚的宗教文化资源。从道教来看,道教的根本经典《道德经》诞生于陕西终南山,楼观台因此而成为道教的祖庭,最早的成熟形态的道教出现在陕西,后世最流行的道教形态全真教也起源并正式形成于陕西,韩国的道教源头和祖庭也在陕西,举世闻名的八仙大多在陕西修道而成,并主要活动于陕西,尤其是铁拐李、钟离权、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等,成为终南山最有名的仙人。从当代来看,全国道教协会会长出自陕西,而自古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道教会议——国际道德经论坛也在是在陕西召开。从国务院所公布的全国重点道观看,陕西在数量上也排全国第一。所有这一切都证明陕西在道教文化历史上的崇高地位以及陕西道教文化资源内涵的丰厚性和品位的高杰性。

从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来说,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民间宗教活动基地在太兴山,成为全国最为奇特的文化景观,这种几乎绝迹的宗教在终南山的大规模遗存成为一种文化的活化石,令学界震惊。中国最流行的主财神赵公明的故乡在周至,他修道获得成就的地方在终南山;中国极为流行的药王信仰对象孙思邈也长期活动在关中地区;中国民间最着名的驱鬼逐邪之神钟馗也是在终南山修道获得成就的。

从基督教来说,全国仅存的基督教最早传人中国的空间遗迹在终南山大秦寺;眉县豹窝村旁的十字山是罗马教皇认可的东方圣山,被称为“东方加尔瓦略山”,等同于耶路撒冷的耶麻圣地,每年都有大量天主教朝圣者。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教堂散布在陕西各地,其中很多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陕西的各种宗教文化资源当中,佛教文化资源无论从数量来讲,还是从历史地位和当今的影响来讲,无论从文化的品味与文化的功能来讲,还是从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来讲,都在全国拥有很高的地位,堪称陕西宗教文化资源的代表。仅举以下事例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1.中国佛教的最早源头在陕西。目前学术界和佛教界一致认可的佛教最早向中国传播的历史是公元前2年在陕西开始起步的。

2.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的六大宗派的祖庭在陕西,即律宗祖庭净业寺和丰德寺,唯识宗祖庭慈恩寺和兴教寺,华严宗祖庭华严寺和至相寺,净土宗祖庭香积寺和悟真寺,三论宗祖庭草堂寺,密宗祖庭大兴善寺。

3.中国佛经翻译事业主要在陕西完成。最早大规模翻译佛经是西晋时期的竺法护在现在的西安西郊完成的。所译流行经典最多的一次译经事业是译经大师鸠摩罗什在陕西完成的。所译经典数量最多的一次译经活动是唐代玄奘在陕西进行的。陕西历史上的译经师最多,译场最多,所译经典最多,尤其是那些至今依然盛行的经典,如《金刚经》、(心经》、《阿弥P它经》、(法华经》,几乎可以成为佛教的圣经,均出自陕西,一些厚重的大型佛教着作如600卷的《大般若经》、100卷的《大智度论)、100卷的《瑜伽师地论》、200卷的《大宝积经》、100卷的《法苑珠林》等等,也都诞生于陕西。

4.这里还曾经是国际佛教文化交流的中心,南亚、中亚、东南亚、东亚各国的很多僧人曾经云集这里,或弘法传教,或虔心求法,既为人类历史上那次空前规模的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也在陕西留下了无数令人震撼的故事和令人神往的遗迹。

5.因为这里曾经长期作为中国的首都,历代皇室的崇佛活动也给这里留下了全国最多的皇家寺院,法门寺、大慈恩寺、大兴善寺、大荐福寺、草堂寺、罔极寺等具有国际影响的皇家寺院至今巍然立。

6.陕西也是历史上高僧最多的地方,目前畅销全国的《中国高僧正传》中所列出的中国十大高僧中7位出自陕西,玄奘、鸠摩罗什、义净、不空、法藏、澄观、空海、道宣、窥基、善导名震古今,完全可以进人历史伟人的行列。

7.从佛教信仰来讲,威震东方的观音信仰最早从这里向全国传播,中国最早官方钦定的观音道场在南五台;阿弥陀佛的唱念从这里开始扎根并迅速流行于整个东亚地区。

20D8文化产业发展研究8.从文化胜迹来看,被称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佛教泥塑群在水陆庵;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出家修道和圆寂后舍利供奉地在终南山;被喻为佛教第九大宗派三阶教的祖庭在百塔寺;隋文帝饬建珍藏佛舍利的法王塔以及白居易撰写长恨歌的地方在南山仙游寺,类似这样在全国拥有不可置疑之地位的佛教遗迹在陕西随处可找。总之,在历史上,陕西曾是摄伏四方的佛教文化中心,在今天,陕西则是天下公认的佛教文化资源大省。

二陕西佛教文化资源的特征

在陕西现存的所有历史文化资源中,佛教文化资源始终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的类型也丰富多彩。其中最着名的有两种,一是政治文化,尤其是体现皇家生活的皇室文化、体现国家治理的政治文化、体现国际交往的外交文化、体现上流社会权贵生活的官宦文化、体现共产党早期革命的红色文化等;二是宗教文化,其中又可以划分为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民家宗教文化、民间信仰文化以及已经消失了的摩尼教文化、祆教文化等。从文化的当代遗存、开发现状和未来开发潜力来看,政治文化中的皇家文化和宗教文化中的佛教文化最为突出。也就是说,这两种文化无论是历史遗存,还是目前已经取得的产业开发成效,还是未来的开发潜力,都是所有历史文化类型中最为突出的。而在这两种文化之中,佛教文化自有其不可逾越的优势,而这种优势正体现了陕西佛教文化的特征及其在当代陕西文化产业开发中所拥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对于陕西的皇家文化来讲,陕西的佛教文化资源具有以下特征:

1.陕西佛教文化不但是历史的,而且是现实的,更重要的是它还将是未来的。陕西佛教文化不是逝去的历史灰尘,而是依然激荡在无数信众灵魂深处的现实追求和现实活动,既能够给人带来现实的受用,也能够给当代的社会产生实际的影响,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还将继续是一种活生生的文化,不断传承,不断传播,不断发展,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所以,它不但是活着的,而且是长寿的。例如,玄奘的思想依然被很多人信奉并付诸生活的实践,玄奘本人则被众多信众视为心中的崇拜对象,玄奘翻译的经典依然被奉为权威,在思想的改造与精神提升中发挥着现实的作用。这种内心的信奉和生活的实践还将延续到未来。这种“依然活着”的文化和陕西皇家文化所体现的强势丧失之后的消逝、遗址尘封之后的死寂完全不同。陕西佛教文化可以实现古今的纵贯,并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使当今的人们自由地往来于古今之间,呈现出古今圆融、一体难分的景象,而陕西皇家文化更多的是在历史的追忆中寻觅昔日的辉煌。

2.陕西佛教文化是一种圣凡统一的文化。在陕西,佛教不但是一种文化,具有丰富的哲学、灿烂的文学、美妙的艺术、精湛的建筑等世俗文化形态,而且是一种信仰,具有超人间力量崇拜和超人间境界向往。超人间信仰赋予了陕西佛教文化的神圣性,而神圣性必然具有感召性,感召性必然凝聚群众性。这种凝聚是投向心灵深处的诱惑,发自内心的向往,所以,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佛教文化自然具备一种诱人的神秘性和大众性,以这种文化为内涵的文化产业开发项目也必然具有令人神往的诱惑力和吸引人气的魅力。例如大慈恩寺文化内涵中所具有的弥勒信仰就是一种既包含超人间境界、也包含超人间力量的佛教文化体系,兜率天宫的美丽和弥勒未来救世的憧憬都体现了这种文化所蕴涵的神圣性、超越性和感召性。相比之下,陕西皇家文化却是一种世俗的文化,这种文化缺乏灵魂深处的感召和鲜活的现实吸引,例如,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都是死去的人,而不是活在现世的神;无论是巍哦的皇家宫殿,还是不可一世的皇陵地宫,都是历史的陈迹,而不是诱人朝拜的圣地;皇家的典章制度、敕令诏书尽管塑造了昔日的盛世,从而名震万邦,可如今绝大部分已经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再也不会变成今人依旧念诵的经典。

3.陕西佛教文化不但具有丰富的物质形态,而且具有深厚的精神底蕴。所谓物质形态,表现在历史悠久的遗迹,壮丽的寺院殿堂,巍哦高耸的宝塔,整洁肃穆的庭院,卷帙浩繁的经本,庄严秀美的造像,珍贵绝妙的文物等,所谓精神形态,也就是非物质形态,表现为深刻严密的哲学体系,流传广泛的神圣信仰,丰富多样的制度礼仪,五彩缤纷的节日法事,虔心诚意的内在体验等。陕西佛教文化的物质形态极为丰富,大量历史上极负盛名的寺院至今犹存,大量佛教文物散布在各地的寺院和博物馆,如此丰厚的物质遗存令世人称赞。而陕西佛教文化的精神形态更加富有魅力,例如近代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复兴起来的唯识学是在陕西开创的学说,至今盛行东方的口诵阿弥陀佛的习俗在陕西得以确立,至今盛行的观音信仰从陕西开始传向全国,近代民族振兴中受到重视并在当今呈现复兴势头的华严学创立于陕西,正在复兴中的唐密信仰也是在陕西创立的佛教体系,像这种影响全国乃至世界的精神形态的佛教文化,既体现了陕西佛教文化的无限神韵,也成为当代陕西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大慈恩寺来说,我们既有雄伟壮丽的大雁塔、布局严整的玄奘院、巍蛾错落的建筑群,庄严肃穆的佛菩萨像、宽阔整洁的园林式院落,我们更有说不完的玄奘精神,道不明的宝塔感应,数不尽的唯识宝藏,妙无边的哲理格言,行不止的法事仪轨。这些非物质形态的佛教文化是大慈恩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堪称大慈恩寺佛教文化的神韵所在。相比之下,陕西的皇家文化更多地体现为“形”,而文化的“神”不能说没有蕴涵,但由于时光的无情,历史的变换,以及今人对文化神韵挖掘和推广的忽视,似乎已经随着历史的尘烟而飘散分离,形神分离成为陕西皇家文化的致命弱点,也是当今陕西皇家文化产业开发中的重要弊端。陕西佛教文化所具有的形神兼备特征使陕西佛教无论在物质文化方面还是在非物质文化方面均具有丰富的遗产,尤其重要的是,因为文化之神的保持,文化之形也有了灵性和活力,并能够在当今的文化产业开发中获得更加完整的品位。

4.陕西佛教文化不但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而且是一种通俗的文化。其高雅性表现在哲学思想的博大精深,逻辑体系的严密完整,建筑风格的雄浑古朴,造像艺术的精湛绝伦,佛教语言的美妙清丽,各种法事的神圣威严,可谓气象万千,高洁精妙。所谓通俗性,主要体现在陕西佛教文化同时具备很多普及性和民众性特征,如观音信仰的通俗易懂,净土信仰的简便易行,进庙拜佛的高度普及,短小经赞的朗朗上口,咒语手印的广泛流行,法事活动的热闹非凡,节日庆典的欢快热烈,皈依学佛的随缘而行,法师接引的随机方便,参禅打坐的人人可为,朝山进香的群体相应,等等。所以,陕西佛教文化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以大慈恩寺为例,我们既有体系精密的唯识学说,也有盛极一时的弥勒信仰;既有皇家钦定的译经院,也有民众陶醉的古戏场;既有满腹经纶的高僧大德,也有烧香拜佛的普通信众;既有庄严规范的各种法事,也有文人学士的雁塔题名;既有王公贵族的上层交往,也有底层百姓的彼此沟通;既有卷秩浩繁的经卷,也有短小精杆的偈颂。大慈恩寺佛教文化的通俗性隐含在高雅性之中,其高雅性使其拥有无可争辩的崇高地位和威震全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影响力,其通俗性使其具有深厚的民众基础和很强的普及性,从而具有永葆活力、持续发展的基础。相比之下,皇家文化的高贵典雅、权势威猛、气势宏伟等特性体现出强烈的皇族气息,远离一般民众,具有特殊的高雅性。直到今天,这种高雅性依然十分浓烈,而我们又没有注重对这种高雅文化进行通俗性的转化,所以并没有实现皇族文化的民众化、孤傲文化的普及化,从而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吸引力,丧失了坚实可靠的民众基础,难以更广泛地普及推广。这是陕西皇家文化产业开发遭遇瓶颈难以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表现在兵马俑、乾陵等赫赫有名的旅游项目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