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陕西·2008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报告集
36658200000051

第51章 论开发地方文化资源优势与延安文化产业发展问题

文化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以一切文化产品和精神现象为指向的精神财富。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实质是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但是,文化资源优势并不能天然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创新、创意能力的强弱才是决定文化资源优势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成效大小的关键。因此,用全新的理念审视开发文化资源和发展文化产业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革命圣地延安充分利用丰厚的“革命文化”、“民族圣地祭祖文化”、“黄河文化”、“黄土风情文化”资源优势,制定“红色旅游兴业”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扶持文化产业规模化运作,为实现地方经济跨越发展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支柱产业创造了条件。

如何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推动和发展地方经济,已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一正确认识文化资源优势在地方经济建设中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地方文化资源优势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所形成的历史积淀,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地域、民族文化的标志性人文、自然表象及其社会活动,具有极其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魅力。

文化产业既是一项与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朝阳产业,又是一项需要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支持的新兴产业。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并不等同于地方文化产业优势,其中含有大量的“创意性”、“开发性”和“重组性”。因此,要想将文化资源优势变成文化产业优势,就必须在“创意性”、“开发性”和“重组性”上下工夫,在“文化旅游业”上想出路,在“地方特色文化”上做文章。

延安是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的发祥地,全市13个县区自然人文景观、古代历史文化和革命历史文化遗迹多达5800多处,民间艺术表演、民间工艺美术品业品种多达100多种,可谓文化资源丰富,“优势”突出。延安市可开发和利用的民间艺术品种达104种,其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前景广阔。况且从目前状况看,延安的财政是石油财政,其财力多半来自石油收人。经济结构单一是困扰延安经济发展的最大不利因素,那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旅游业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延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当前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和发展文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和文化产业认识不到位从一些地方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看,文化产业尚处起步、探索、培育市场阶段。人们对文化产业的认识还不全面,对文化产业的扶持经营“意识淡漠,观念滞后”。一些地方、部门还没有把文化产业纳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认为文化产业就是让文化事业单位“走向市场”、“脱离财政”、“自行发展”,忽视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优惠政策支持”,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造成了地方文化产业经营凸显“自发性”,且发展无规划、规模小、层次低、效益差、项目单调、零散无序,对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及其产品的开发和利用、市场营运缺乏认识,其产品产销营运渠道不畅,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市场开拓艰难,发展极不平衡。

2.政府支持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配套政策滞后地方政府对开发文化资源优势和发展文化产业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对民营经济进人文化产业领域的具体政策支持、政策引导不力。许多很有发展潜力的地方文化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民间工艺产业得不到有效引导和扶持,致使其产业形不成发展实力,也就谈不上规模效益。

3.国有文化企业介入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开发利用、从事文化优势产业营运普遍缺乏活力目前的国有文化企业(含文化事业单位中的经营性服务活动部分)普遍缺乏活力,创新能力不足,市场运作意识较差,管理体制落后,经营方式单一,缺乏适应市场运营的生产与营销的措施与手段,且对介人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开发利用缺乏积极性,导致文化产业长期处于低迷、单一运作状态。

4.文化产业基础设施普遍陈旧落后,管理与经营人才严重缺乏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的文化产业基础设施普遍陈旧落后,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其产业发展适应不了时代的需要。由于其基本硬件设施对产业运作支持不力,其科学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致使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的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5.地方文化产品生产上不了规模,市场占有量较少地方文化产品需要规模开发,特别是在旅游市场上外地假冒地方产品数量太大,这样长此以往,就会致使地方文化资源优势产品的创意、开发、生产、营销缺乏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市场自由放任,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所创意出来的一些民间工艺产品、新推出的一些地方大型艺术表演活动进人不了旅游市场,产业化运作艰难。这已经成为制约地方文化产业向前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和发展文化产业思路要明确一个地方要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有明确的发展思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产业发展全局,重点研究、探索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的有效途径;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大政府出台引导、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力度,完善文化产业经济政策,依靠政策支持增强国有文化单位产业运作活力,搞活非国有文化企业运行机制。地方政府要想办法在“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下工夫,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以民间演艺业、民间艺术品业、民间文化艺术培训业、文化旅游业为发展重点,把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文化、风土人情文化通过“抓典型”、“抓精品”,精心引导、组织、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带动地方文化产业全面发展;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整合文化资源优势,力争推出一批具有较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项目和产品,通过打通与旅游市场有机联结的渠道,树立“大文化”、“大旅游”、“大协作”观念,积极促使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列入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其“项目”、“精品”的带动作用,通过依托文化旅游业,以保证地方文化资源优势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延安市在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以延安市区、吴起(红军长征落脚点)、志丹(保安革命旧址)、子长(瓦窑堡革命旧址、子长钟山石窟)、洛川(洛川会议旧址)等县革命文化、历史文化景点景区为依托,发掘、创意、策划上规模营运的文化产业新项目、新产品;重点挖掘、开发安塞(剪纸、农民画、刺绣)、吴起(糜粘画、泥塑)、志丹(秧歌、布艺)、子长(唢呐、道情、绣花)、延川(布堆画、大秧歌)、延长(剪纸、石刻、刺绣)、富县(董画、飞锣、陶艺)、甘泉(说书、莲花灯舞)、洛川(面花、布艺、农民画、泥塑)、宜川(斗鼓、面花、秧歌)、黄陵(剪纸、工匠画、麦秸画、社火)、黄龙(根雕、面花)、宝塔区(老宅)等县、区民间民俗风情文化艺术产品;在“黄帝文化”、“壶口瀑布文化”和“黄河乾坤湾文化”品牌上做大文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打造了强势文化品牌,如利用了“陕北民歌”、“陕北说书”、“延安十鼓”、“大秧歌”、“子长唢呐”、“富县飞锣”、“安塞农民画”、“陕北剪纸”、“吴起糜粘画”、“布艺”、“延川布堆画”等民间艺术精品品牌和“革命圣地延安”、“黄帝陵”、“宜川壶口瀑布”、“延川黄河乾坤湾”、“子长钟山石窟”等文化“名片”,举办大型文化品牌展示活动,适时举办“黄帝文化节”、“陕北黄土风情文化节”、“鼓文化节”、“陕北民间文化艺术大赛”等各种类型的特色文化交流活动,广泛开拓对外文化交流领域,把具有延安特色的文化产品推向了国内外市场。通过这种新的产业运作态势,打造和发展“红色旅游兴业”主导产业。延安通过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实施“走出去”文化发展战略,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展示品牌,在“红色旅游”、“黄土风情文化”、“民族祭祖文化”的产业化运作方面,力争有所创新与突破。目前,延安正在运作的大型历史传说舞剧《人文初祖》、大型陕北民歌史诗剧《陕北是个好地方》等,将在延安的文化旅游市场上彰显地方文化资源优势所具有的产业优势和巨大的对外社会影响力。

四对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1.地方政府应出台扶持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和发展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应把争取出台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包括对各种文化艺术成果配套奖励政策,作为一项文化发展战略任务列人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为政府修订和完善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提供重要依据。要结合文化体2008文化产业发展研究201制改革,创新思路,抓好国办发[2003]105号文件的各项产业政策的具体落实工作,争取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发展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开发利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逐步形成政府投人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内资与外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通过完善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的文化产业政策,扶持、发展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2.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持科学引导和管理来支持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开发健康发展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要转变职能,强化指导、协调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开发利用工作。通过政策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全面实现从计划经济管理向市场经济管理、从“办文化”向“管文化”、从“管理直属文化单位”向“管理全社会文化行业”、从“靠政策管理”向“依法管理”的转变。主要在依法监管文化市场,引导文化事企业单位和社会文化产业依法营运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坚持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探索、引导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开发和利用工作,努力为开发地方文化资源优势搭建一个健康发展的市场运作平台。

3.大力引导非国有资本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政府应把大力引导非国有资本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予以大力宣传,促使形成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地方文化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格局。要通过出台配套扶持政策,鼓励国有文化事企业单位人员和民营企业家创办或领办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开发利用产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和外商兴办旨在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的文化企业;允许社会资本和外资参股、兼并国家政策许可的国有文化事企业单位从事地方文化资源优势的开发与利用,并在信贷、用地、项目审批与建设、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重奖其在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市场营销、对外交流、探索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优秀成果,为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产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4.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为地方文化资源优势产品提供经营信誉保障通过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有关法规,增强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开发。对市场上所经营的地方文化资源优势产品和文化服务活动在进人市场前,及时采取法律保护措施,严厉査处和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假冒地方文化产品”的营销行为,加强文化资源、文化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创建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支持、鼓励地方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的特色产品,其生产、流通企业,向集团化、系统化、网络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重点加强地方文化资源优势产业文化策划、咨询、演出、展览,民间艺术工艺品、艺术品销售、拍卖、演艺作品等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提倡健康文明的文化消费方式,积极引导、支持、建立地方文化资源优势产业各种类的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加强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实现行业自律,自我保护。

5.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注重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地方文化资濂优势产业人才队伍政府在地方文化产业体系建设中,要建立地方文化资源优势产业动态的用人机制,积极推行以“聘用制”为核心的用人制度。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在住房、职称、收人分配等-20D8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和重奖政策,培养本地文化名人和优秀经营人才,吸引市内外文化名人和优秀经营人才到地方创业。适时筹建专门的地方文化资源优势产业人才培训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参与其产业人才的培育和培训工作,以提高其整体素质。要完善地方文化资源优势产业的人才激励制度,制定奖励政策,对有突出贡献的地方文化艺术教育、创意、创作、演出、经纪、经营、管理人才给予重奖。允许和鼓励具有特殊才能的文化人才,以无形资产按一定比例持有文化企业的股份,以调动广大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产业从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该通过地方政策引导,进一步优化地方文化资源优势产业的创业环境,想方设法推动其文化生产力的大发展,为地方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较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