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陕西·2008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报告集
36658200000060

第60章 古村镇的保护开发在陕西文化强省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2)

陕北地区基本地貌类型是黄土塬、梁、峁、沟,其村落民居主要以窑洞为主。村落选址一般在山峁崖畔,讲究负阴抱阳、远离庙宇和坟茔,要求视野开阔、宅院方正、环境协调、高燥明亮与空气清新。它是人类穴居的活化石,承载着人类久远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着保温隔热、冬暖夏凉,建设简便、节约资源、利于生存、独特的审美价值等特点。其种类主要有靠崖式、独立式、下沉式等。如米脂县杨家沟的“三园(马园、姜园、常园)”,分别建于康熙年间、同治十三年、光绪三十四年,是古典园林建设理论中“步异景移”和“峰回路转”的典型代表,表现出良好的居住空间和与自然和谐统一。

二保护开发利用古村镇,推动文化产业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在全球经济竞争十分激烈的当今,技术的传播十分快捷,世界各国的科技水平将会不断缩短,而与环境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文化产业将会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因此,在各国经济成分中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世人将其称之为“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有的国家称其为“创意产业”,从这些名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建设中的魅力。陕西文化资源十分丰厚,古村镇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之一,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开发利用,是一大遗憾。目前,陕西古村落的现状分为四个层次。

1、目前保护比较完整有韩城党家村、米脂杨家沟三园、旬邑唐家庄园、宁强青木川古镇。这些保护比较完整的古村落,一方面由于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了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一方面由于专家学者进行深人地研究、挖掘、推介,引起社会的关注,有些已被列为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另外,古村镇的保护推动了当地民间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有力地促进了其进一步的保护,形成了良性循环。

2、濒临消失的有柞水县凤凰古镇、户县秦镇、陇县黄花峪村、合阳灵泉村、宜君木瓜城村等。这些濒临消失的古村落,由于保护意识方面的缺失与保护资金欠缺,逐渐被现代民居所替代,如秦镇只剩下一座古城门和二三十间明清时期的危房;凤凰古镇有部分古民居濒临倒塌,有变卖的可能;有四百年以上历史的合阳灵泉村分城内城外两部分,内城残存的一段城墙据说是康熙年间修建。城门一共有三座,东西南各一座。除城门外,城墙为土制作,周长约三千米。目前,墙有的倒塌断裂,尽南面瓮城城门及城墙尚完好。城内街道以东西为主,一共有两条南北街,四条东西巷道。城内建筑多为清末建筑风格,房屋髙大,气宇轩昂。城内有一座残破的党氏祠堂。石刻作品多被盗窃,在北面墙壁上镶嵌有两座碑文,目前还残存着的艺术作品有:石雕艺术、砖雕影壁、木雕门窗,目前古建筑被破坏严重。其他古村落与此相似,均有刹那间消失的可能。

3、大量的古村镇已消失。随着现代化进程,加之古村镇保护意识的淡漠,造成陕西大量古村镇的消失。仅长安一地,明清以前的一千多个古村镇,名称虽存,而古建筑已被现代建筑所替代。其他地区也有相类似长安的情形。

4、异地保护,在古村镇急速消失的过程中,政府和民间有识之士,对古村镇进行抢救并异地保护。如全国人大代表王勇超,历尽艰难,尽自己多年积蓄,投资2.75亿元在南五台山风景区建起了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内除了有八千多根艺术价值极高、不同时代的拴马庄、饮马槽,大量石刻、碑刻及相关的民间生产生活器具、交通工具以及名人字画,还抢救收集到四十多院古民居,其内容涉及关中古村落的方方面面,有庙宇、祠堂、民居宅院、戏搂、古村镇门楼、商铺作坊等,形成了关中明清民居一条街,这一创举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得到省市政府的支持。

古村镇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它不但是物质遗产,更重要的是包含着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们,尤其是对中华民族的子孙有重要的教化作用和认知作用。一个村落就是一个博物馆,就是一个村落人们的精神家园,而且往往越偏僻的地方,古村落遗迹越多。它不仅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当地的第三产业,这对改变陕西落后地区的经济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了生态的平衡,进而推动陕西文化强省的建设。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借鉴山西成功的经验。如平遥古城、王家大院、乔家大院保护开发利用,成为一种很好的旅游资源,形成文化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当然陕西也有成功的经验,比如韩城的党家村、凤凰镇、陕北“三园”等,但这在陕西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们看到的是陕西大量古村镇的消失,其实就是陕西文化资源的消失。

三陕西古村落的抢救保护的优势

陕西古村落的抢救保护的优势在于:

1.陕西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从省到地、市纷纷召开会议,布置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如袁纯清省长在今年4月11号“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现场办公会上讲话中所强调的,要求各级政府从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精神和保护、传承、弘扬民族历史文化的高度,要求我们保护文化遗产、努力打造民间文化保护示范工程,以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4月24日渭南市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民间文化工艺制作品、文艺活动展示与研讨会,党政一把手亲自出席了会议。铜川市四月份专门召开会议,部署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这些会议均将古村镇的保护开发利用纳人到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之中。

2.陕西省普査保护古村镇各级机构可与当地高校强强联手,多点行动,抢到时间,以期尽快向省、市和国家提出抢救保护古村落的规划。陕西有一大批长期在基层从事文化普查与研究的文化专家和工作者,他们积极配合各地政府宣传、动员、组织,进行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陕西高校科研机构实力雄厚,近年来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绩。还有一批高校也相应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工作,如陕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和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巳经开展了古村镇的普查工作,在当地文化部门和高校地支持下,深入到榆林、延安、宝鸡、渭南、汉中、西安等地区进行普查,收集了大量的音像图片和文字资料。这几方面力量的整合对陕西古村镇的普查保护及研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3.陕西省已经启动了每年一百个村镇建设项目,其中也涉及古村镇保护的内容,这一措施,会使古村镇的保护工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落到实处。

我们认为,陕西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利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要进一步提髙各级政府对保护古村镇与当地经济建设的关系的认识,并能落实资金,实施有效保护。在组织形式上,可以将古村镇保护开发利用纳人干部考察的指标中去。

2.古村镇保护开发利用应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组织相关专家对古村镇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人地挖掘,并进行广泛的宣传,形成社会共识和保护村镇的合力。

3.对有重要价值的古村镇形成的传说故事进行文艺创作,形成较大范围的传播,打造名村名镇。在这方面,山西的乔家大院、临潼华清池的长恨歌实景剧、漓江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印象,刘三姐》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还可以专题片的形式推介古村镇。

4.我们应该努力开发古村镇中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良好的旅游产业产品的开发链。形成一村一品的态势,使陕西的文化产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总之,陕西古村镇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它是民俗文化的大观园,也是民族文化的博物馆,更是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资源之一。它是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又承载和表达着特定地域和民族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实施保护开发利用古村镇是实现陕西省文化强省战略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