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对于敌国的人才,各国皇帝大多恨之入骨,恨不得俘虏后一刀砍之,秦始皇面对从魏国逃命过来的人才却加以重用,利用这些人灭掉了自己的心腹之患——魏国,可见其手法过人。
魏国在六国之中是一个实力非常强的国家。早在秦昭王执政时,两国的关系就不是很融洽,边境冲突时有发生,只不过在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大动干戈,秦国在征战中也没有占多少便宜。
魏国在当时各诸侯国中虽不算是一个大国,但从整体来讲也是比较有实力的。但魏国是一个不善于合理使用人才的国家,忠良被贬,奸臣投机。魏王本人也不喜欢与群臣过于接近,因此失去了许多得力的人才。
公元前247年,秦国突然出兵于魏国,魏国节节败退,魏王只好将当时被驱逐在外的信陵君召回国,封他为大将军,率部队征战。信陵君有勇有谋,指挥有方,在前线又联合一些其他国家的军队抗击秦军,很快就把进攻的秦军打败了。秦国退兵后,秦始皇就派人到魏国对魏王说信陵君的坏话。
说客到了魏国,见了魏王就对他说:“你魏王可养了一个很有出息的公子,现在他在外拉帮结派,树立个人威信,许多诸侯都称他为王了,你难道还不知道吗?这样下去他必然要取代你。”
魏王听了非常震惊,更是十分恼火,也不实际调查一下是否真有此事,就派人到前线接替了信陵君的职务。由此,信陵君对魏王也非常失望,知道他听了秦国说客的谗言,但已没有机会向自己的父王说清事实的真相。后来信陵君身患重病,再也顾不上关心国家大事,魏王对身边有点儿本事的人也更为不信任了,因而导致国力一天不如一天。四年后,反而被奸臣杀害了。
商鞅原是卫国国王的子弟,于公元前365年来到魏国谋生,因为他聪明好学,很有政治头脑和独到的主张,魏相公一开始对他还是不错的,后来就不喜欢他了。当时魏国的风气不好,秦孝公下令求贤时,这个怀才不遇的人就从魏国跑到了秦国,秦始皇对他加以重用。
一天,他对秦王说:“我可以去替你报复魏国。”
秦王问:“用什么办法?”
他说:“我可以到魏国去,怂恿他称王,从而就会把各国的攻击目标引向魏国,魏国将成为众矢之的,他还能对秦国构成什么样的威胁呢?”
秦王说:“那就得劳您去一趟魏国了。”
于是,商鞅便跑到魏国大骂秦王无能,鼓励魏相公称王。公元前344年,魏国果然举起了称王的旗帜,进行所谓的十二诸侯朝天子仪式。当时韩、齐、鲁、卫都加了盟。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魏国发起的“逢泽之会”,那时秦始皇看到商鞅的计划实现了,也很高兴,为了表示赞成,也特派秦少公出席了这个仪式。
魏王被商鞅骗了,他还按照商鞅的说法建王宫,制王车,俨然摆出了一副天子的气派。可以说,这是历史上战国时期的一件盛事,也是魏国走向衰亡的开始。魏王的举动,慢慢地就引起了各国的反对。有人认为魏国有一统天下的意图,于是就都把矛头指向了魏国。所以在后来,魏国的日子越来越难过,魏王这时才感到中了商鞅的奸计。商鞅不仅在秦国灭魏上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后来的“商鞅变法”也为秦国壮大了国内的力量。
一个叫范雎的人也曾是魏国的一名大臣,有一次他同另一名大臣须贾一起去了一趟齐国,齐襄王很重礼仪,给范雎赏了十斤黄金。回国后,须贾认为范雎应该分一点儿给他,可是范雎却根本不理他。他一气之下就去向魏王告状,他说:“我们这次出去范雎行踪很可疑,与齐襄王关系暧昧,有卖国之心。”
魏王说:“那你说这话有什么证据吗?”
须贾接着回答说:“临走时齐襄王给他送了十斤黄金。”
魏王一听就火冒三丈,他一脚将桌子踢翻,挥手说:“这还了得!赶紧把范雎传进宫来。我要亲自处理这件事。”
当时,范雎毫无思想准备,被人绑架进宫后直喊冤枉。魏王却瞪着眼睛责问他:“你好大胆,竟敢与齐王勾结,出卖我国。”
范雎跪在地上说:“请大王明察秋毫,根本没有此事。”
这时老谋深算的须贾已带人从范雎家中将那些黄金搜了出来。
魏王一见物证,更加愤怒。他走过来恶狠狠地在范雎屁股上踢了一脚,骂道:“好一个奴才,我平日待你不薄,你竟有谋反之心。”倒在地上的范雎还在解释,魏王却不愿听,命令士兵们将他拉到外面吊起拷打。范雎被打得皮开肉绽,实在招架不了,只好装死。
第二天,范雎就被他的家人用席子卷起来弄走了。范雎死里逃生,到一个好友家里藏了起来。从此他不敢公开露面,后来又在朋友的大力帮助下逃到了秦国。
秦王知道范雎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对他特别优待。范雎一直对魏国怀恨在心,所以总是想找个机会进行报复。秦、魏战争爆发后,他多次向秦王出谋划策,对秦国用兵起了很大作用。魏国为了不让战事扩大,便派须贾到秦国求和。范雎得知此事后很激动,他故意折磨须贾,在秦王面前历数他的罪状,使须贾饱受他当年的那种痛不欲生的皮肉之苦。
须贾跪在地上苦苦求饶说:“请老兄饶命,都是我的过错,只要你放了我,我今生今世愿为你当牛做马。”
范雎冷笑一声说:“没想到你这个奸臣也会有今天啊!”
须贾已被范雎的手下打得死去活来,他拉着哭腔说:“你大人不计小人过,还是放了我吧。”
范雎说:“我放你可以,但你得给我办件事。”
“什么事?”须贾一听要放了他,迫不及待的问道。
“很简单,你把魏齐的头给我提来。”
须贾听到这话,不觉冷汗直流,但还是哆嗦着说:“一定照办!”
范雎命令手下不再打他了,将他扶起坐下,端来一大盆马料让他吃。这马料发酵了,气味难闻,须贾还是低头往下咽。
众人在室内看到这种情景都在大笑,唯独范雎不笑。他走过来问须贾:“好吃吗?”
“好吃。”须贾强忍着说。
“那就好,这也算是咱朋友一场,没亏待你。”范雎冷言冷语地对他说。
“是的,你对我恩重如山。”
范雎挥挥手说:“你不要说这些废话了,明天一早你就回魏国去,三天之内将魏齐的头提来见我;否则秦军会踏平大梁城,杀个片甲不留。”
须贾爬起来对范雎连磕了三个响头说:“我一定照您说的办!”
听到这话,须贾非常害怕,回去后他就把这话传达给了魏国的相国当初曾殴打范雎的、宗室公子出身的魏齐。魏齐听后吓得屁滚尿流,慌忙逃往赵国,藏在好友平原君府中。
范雎时刻不忘当年之辱,探听魏齐被平原君收留,就向秦王全面汇报了自己当年在魏国受辱的全过程,表示誓杀魏齐。秦王对范雎的话表示非常同意和支持,为了替范雎报仇,假意邀请平原君到秦国来作十日之饮,交个朋友。
平原君不敢拒绝。与秦王畅饮几日之后,秦王道:“从前,周文王得姜子牙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仲以为仲父,我们的相国范雎也是寡人的叔父。范叔的仇敌就是寡人的仇敌。魏齐现在藏在君家,请你派人取其头来。不然,你恐怕回不了赵国了。”
平原君从宗室贵族来,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弟弟,在江湖上以好义重士著称,类似孟尝君那样,他也养了门客三千,属于“小霸王”柴进——柴大官人的风格,不肯出卖朋友,还专门收纳江湖逃犯。他说:“魏齐是我的朋友,他若狼狈逃蹿至我处,我固然不能交出他。何况,他并没有到我那里。你想扣留我,也行,我回不了赵国也好,我待在这里看山景也不错。”
秦王只笑一笑,留下平原君看山景,然后写信给赵惠文王:“大王的弟弟现在秦国看风景,相国范雎的仇敌在他的家中。请大王疾持魏齐的人头来,不然,我将举兵相加于赵。”
赵惠文王觉得自己的弟弟性命比魏齐的人头重要,就派兵将平原君府团团包围,欲捉拿魏齐。魏齐闻讯,连夜出逃,求救于赵相国虞卿。虞卿也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跟范雎一样属于寒士出身,虽然位高爵大,却义气得出奇,甚至到了连自己的命都不要的地步,他居然弃了相印,万户侯也不当了。单身与魏齐一同逃回魏国大梁,打算借信陵君之力逃往楚国。
信陵君和孟尝君、平原君一样,名列战国四公子之一,也是古代的宋江,以扶困济难为己任(当然,他们又都是王室贵族,天生的高干,都带有专权误国的嫌疑)。这位信陵君是魏昭王的儿子,现任魏国国君魏安僖王的弟弟,江湖人称其为“及时雨”。他有个狗头军事叫做侯嬴,是市井混混出身,对他讲:“公子似乎不愿意搭救魏齐,窃为公子不取也。魏齐也是咱们魏国宗室公子,跟您一脉连枝,又贵为相国……”
“但是,秦国购之甚急,大兵接踵即到。我小小一介魏国封君,手里又没兵,只有你们这三千门客,如何当之?”信陵君着急地问。
“公子可知道虞卿此人。虞卿当年贫寒得跟个叫化子一样,草鞋雨伞徒步求见赵惠文王,一语折服赵王,赵王赠之白璧一双,黄金百镒(一镒合二十四两)。再次高谈阔论时,赵王拜之为上卿。第三次见面驰骋口舌,立封万户侯,受相印。然而当此之时,魏齐穷困来投,虞卿解相印,捐万户侯不顾,护着魏齐双双从小道私逃。这是真正的江湖义气啊。”
信陵君非常犹豫。但是,他最终还是勉勉强强下起了“及时雨”,欲迎接收留魏齐、虞卿一行人。但是不知为什么,魏齐突然被搞得没耐性了,想到为了自己连累了多少江湖好汉和白道高官,他干脆自杀了事了。
这一场惊心动魄的“索头”外交,最终以魏齐的人头被魏安僖王送至秦国而告终。范雎对魏齐不遗余力地追杀,不置对方于死地决不罢休,作为一国之相,似乎器量狭小,其实不然。秦王、范雎亲自双双出面,胁迫赵国、魏国的君王高官就范,索要人头,表面上像是为范睢争气,实质是为了显示秦国的声威,试探魏赵等国的反应,以建立秦国在近邻地区的霸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