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人生如梦,变化莫测。唐太宗的死,使武则天的命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她成了一个尼姑。一般女子肯定会因自己命运的悲惨郁郁寡欢,或干脆结束自己的生命。武则天却不然,她在不幸的命运面前依然耐心地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唐太宗临死前下了一道圣旨:后宫除徐充容以外,凡没有留下龙种的全都出家为尼,这其中自然包括武则天。刚受恩宠的徐充容,唐太宗之死使她精神上受到严重打击。因悲伤过度,一病不起。这位对唐太宗一片忠心的年轻妃子竟然拒绝医治,甘愿早死。她以徐贤妃的谥号陪葬昭陵时,年仅二十四岁。
武则天没有得到这种荣誉,可悲地走上了奉旨出家这条道路。在尼姑庵中,她备受人间的凄苦的折磨,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消沉,相反的,她对自己悲惨的命运满不在乎。
太宗逝世两年后的祭日,李治率侍从出了宫城,前往武则天出家的感业寺,他是到感业寺进香的,这是一个目的。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看看武则天。
进香完毕后,当武则天奉诏来到李治面前的时候。李治不禁大吃一惊,他看到武则天虽然娉娉婷婷,姿色不减当年,但满头墨染一样的乌丝不见了,眉宇间还隐藏着无限惆怅。她行礼过后,半晌无言,只是默默流泪。李治心软,往昔的旧情,今日的重逢,使他对武才人顿生怜爱之心。他亲手为武则天拭去脸上的泪水,安慰说:“朕未尝一日忘情,只因丧服未满,不便传召。今日到此,便是为了重续旧情。”
武则天感到一阵温暖,于是她瞅准机会,情深意笃地向李治述说了别后的情景,倾诉了她的思念、痛苦和愁闷。她没有乞求皇上传召,但那感人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高宗李治。他向武则天表示一定争取尽速召她返宫。
但是,高宗李治从感业寺归来之后,并没有马上召还武才人,表面原因是边境上又出现了紧张的局势,高宗不得不放下其他事务,运筹对策,调兵点将。
但对于召还武则天的事,经过认真思索,他也颇为踌躇。他想到,武则天毕竟是先帝的妃子,况且现在又已削发为尼。如将她召还,朝中会作何议论?国人将有何反应?他现在已不是东宫太子,而是一国之君。太宗曾有言: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身正影方直,为君之道不可不慎。
他还想到皇后和后宫妃嫔。后宫至今还算平静谐和,可是召武则天进宫则有可能顿生波澜。思前想后,高宗举棋难定,陷入矛盾之中。
最后,还是细心的王皇后觉察到皇上情绪的异常。经过王皇后的一再请求,高宗才道出了实情,把感业寺与武则天的重逢和召还她入宫的许诺一并讲了出来。说完,怕对王皇后刺激太大,又安慰起王皇后来,劝她对此事不要介意,是否召还可再作计议。
王皇后稍微思索了一下,轻松地说:“这件事根本用不着犯难。既然是陛下有意,那就尽快降旨好了。”王皇后的话使唐高宗又惊讶又高兴,对王皇后大大褒扬一番。当下派一贴身太监去感业寺传口谕:武则天即日蓄发,准备回宫。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当喜讯突然传来的时候,武则天反倒冷静下来。返宫虽然是她朝思暮想的事,但她并未料到来得这样快,她还缺少充足的思想准备。一年多的尼庵生活也使她体验到人生之路的险象环生。她猜想,召还的背后一定还隐藏着什么。她没有受宠若惊,而是更多地想到回宫后的事,预想着将会出现的种种情况。
最终,在王皇后的张罗之下,武则天回到皇宫成为高宗的一名妃嫔。果不出其所料,王皇后是将她作为对付受宠爱的萧妃的工具。但武则天自有打算。武则天的这一次回归宫廷,成了她以后集权迈出的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