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也有舍勒这种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精神,有在平凡中求伟大的品性,那么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要知道在整个社会系统中,除了一些特殊的人从事特定工作之外,一般人的工作都是很平凡的。虽然是平凡的工作,但只要努力去做,和周围的人配合好,依然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所以千万不能对工作挑三拣四,必须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投入工作,那种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愿干的心理是要不得的。小至个人,大到一个公司、企业,它们的成功发展,正是来源于平凡工作的积累。公司需要的是能够在平凡中求成长的人,所以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能够把平凡工作做得很好的人才是能够发挥实力的人。一个人无论多么有才能,只要他有了懈怠轻慢之心,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工作都是有害无益的。因此不要看轻任何一项工作,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的,当你认真对待了解每一件事,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之路越来越广,成功的机遇也会接踵而来。
4.自律是目标实现的保障
自律,是要求一个人学会驾驭自己,在人生海洋中坚定执著地向前航行。自律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从点滴的小事开始才能刈除心田上的荒草,形成乐观和稳定的心态,从而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英国哲学家罗素是一个富有激情的思想家,他的《社会改造原理》、《婚姻与道德》、《西方的智慧》、《权威与个人》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罗素生活俭朴,遵循传统,在个人生活上几乎是一个禁欲主义者。他为了学术上的成就而经常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日程表安排得很细,定时用餐,每晚二十二点半休息,临睡前高声朗诵诗文一小时,德国哲学家康德晚年的作息也极有规律,人们甚至可以根据他傍晚的散步来校对自己的钟表。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家丘吉尔,年轻时个人生活就十分严谨。他全身心投入工作,在没有政治活动时就读书和写作。丘吉尔始终遵循自己作品中的人物萨伏洛拉的生活方式,他写道:“萨伏洛拉不跳舞。”丘吉尔如此严于律己,以致当时他的朋友认为他会选择独身。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习惯是实现目标的良好保障,只有在生活中做一个自律的人,才能在工作中做到自信、自强。
5.克服畏惧心理
当我们接手一项新工作时,多少总会有种畏惧心理,除非自己有百分之百把握能成功。
畏惧心理一方面能使我们办事认真些,谨慎些,但另一方面也会莫名其妙地怀疑自己,打击自己的自信,尤其是在工作过程中,畏惧心理会使自己不自觉地分散注意力,或使我们的决策变得保守,缺少新意。如果这种畏惧一直不能被消除,而且越来越强烈,那我们可能因此而意志崩溃,使工作半途而废。
要克服这种畏惧心理,我们可以把以前的成功和别人的褒奖写在面前,如果没什么可以自我兴奋的,那就告诉自己,把这次尝试作为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机会。一般说来,人只有面对新的挑战时才会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只有当自己处于兴奋状态时,畏惧才会无地容身。自己激将自己是个好办法。
另外要正视失败,告诉自己要不怕失败,要知道怕失败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我们绝对不会做一件注定要失败的事,既然决定了去做,就意味着有成功的可能。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跌倒了再爬起来,就迟早会取得成功。所以只有不怕失败才是避免失败的最好办法。
当然如果是因为怕丢脸而畏惧,那就大可不必了,最好的办法是告诉自己:“其实我是个很平常的人,就像蚂蚁群中的一只极普通的蚂蚁,丢个脸实在算不了什么。”如果把自己看成是个“人物”,那当然丢不起这个脸。
另外在工作之前不要整天幻想结果是如何美妙,越这样越容易患得患失。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每一步,相信能成功地应对任何新的挑战。
6.寻求持续的创造力
人的创造力来自于不断的进取心和对现实永不满足的无止境追求。中国有句俗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一个人如果不思进取,不学习,不交流,使自己成为“井底之蛙”,那么,很快就会落后于时代,被社会淘汰。所以,人们总是喜欢与有创新意识、有创造力的人交往,以扩大眼界,跟上时代。
人人都会有进取心,这很平常。可贵的是不断进取,永不懈怠。有些人往往会为一份荣誉而骄傲自大,满足于现状,会为所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原地踏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这种把一时成功当做人生终点的做法是很可悲的,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不进则退。只有把一时的成功当做人生一个新的起点,不断去创造,才是明智的。创新才能激活人的潜能,只有在创造和创新的过程中,人的思绪和才智才会滚滚而来。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古板守旧是不合时宜的,而要打破常规、推陈出新就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并运用智慧不断创新。
人生没有固定模式,人的需要也是千变万化的。在现实生活中要满足人的需要,就必须不断创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掌握了创新的主动权,谁就在市场的占领上获得了控制权,然而这个主动权与控制权并非是某些人的专利,它就像篮球场上的球,并不是由一个人控制,而总是处于激烈争夺中。一种更新或创造,代表了一系列的创意和改进,若要获得成功并保持长期引人注目的状态,要靠人的不断进取心。同时,新创出来的东西本身也有一个兴衰的过程,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要不断更新换代,否则就会落后。再好的东西时间长了也会失宠。所以,我们要保持持久的创造力,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日新月异。
二、终身教育不可忽视
1.观念更新最重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如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观念更新”就如同“粮草先行”一样重要。中国人历来就有保守、传统的意识,某种程度上讲,是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在16世纪,曾经是世界上经济相当发达的国家。但西方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生产力迅速发展,而此时的大清帝国却仍然昏睡不醒,当洋人带着一些先进的枪炮模型试图和清政府做生意时,我们的大清皇帝却认为这是雕虫小技,把它们扔进了博物馆。而当被英国人打败后,外交官居然还在谈判前打听英国在中国的哪一边,正是这种极端的保守和无知,才使得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段屈辱的近代史。
要想发展,要想富裕,只有观念更新。观念更新,才有宏伟蓝图。新加坡在李光耀的领导下从一个落后的殖民地国家发展成为如今的世界金融中心,全球闻名的花园国家,就是因为在各个领域不断地更新观念,创新图强。在任何时候,李先生都从新加坡地少、缺资源、多民族等实际情况出发,形成自己独特的观念。
信息社会已步步逼近,如果我们光凭着大学时所学到的知识去生活,用不了十年,你可能连门都开不开了,所以现在已把“终身教育”这个概念提到议事日程上,即使你活到六七十岁,你也得不时学习新东西。台湾有位七十四岁的老人计划再过半年拿到硕士学位。
前段时间有关下岗工人的报道颇多,其中一则是某地一批下岗工人在市政府门口静坐,而另一则是某地下岗工人在激烈地竞拍扫马路。很显然,下岗工人的出路首先在于自己的就业观念要改变。
那么如何更新观念呢?首先是要多听,多看,多想,当然多学习是最重要的。只有在不断接触新事物的过程中,原来的老观念才会被慢慢地改变。固执己见、墨守成规的人更新观念要困难得多,所以我们还得有一个主动更新观念的观念。
其次,要注意不能盲从,更不能为更新而更新,为了显示自己有思想、前卫而刻意更新。上海抽查的三干多对非法同居的男女中有一半是在校大学生,可以想象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是出于幼稚、盲从。
2.人要有自我培养的意识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羡慕某人的爸爸是总经理,是大局长,从上学到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事实上,要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光靠别人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很少有成功者是纯粹靠别人的帮助发迹的。林肯是个私生女的儿子,父亲是个酒鬼无赖,林肯小时候穷得没上过几天学,他能成为总统全靠自己;比尔·盖茨能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成为世界首富,靠的也是自己;李嘉诚从卖塑料花起步,最终成为巨富,也是靠自己。《走近美国》一书叙述的一百位现今在美国混得不错的中国人中,没有一位不是靠自己的奋斗而获得成功的。
我们知道,世上丈人老头是顶头上司的幸运儿并不多(事实上也未必是好事),所以我们大多数凡夫俗子都得靠自己,所以有自我培养的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有两位挺有抱负的兄弟在大学毕业后有意识地到大型外企中工作,但在每个企业他们只呆两年,十年以后他们办起了自己的企业,并且很快就成了全国有名的私营企业。他们在这十年中积累了资金,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管理经验。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有贵人相助就一定成不了事,但光有人培养而自己不努力,那是肯定不行的,扶不起的刘阿斗是很不雅的称号。有人悉心培养再加上自己有意识地自我磨炼,肯定能如虎添翼。
在生活中,别太期待别人的刻意培养,别太在意别人热切的眼光,别太沉浸于别人营造的氛围。我们要不断地自我策划,自我设计。自我培养表现在许多方面:自我批评,自我完善;自我定位,自我修正;自我督促,自我奋进。
3.人要不断“充电”
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是前所未有的重要。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之一就是由于技术更新的加快而使工人的失业频率也随之加快。失业以后就要学习,掌握了新的技术以后才能找到新的工作。
在如今的中国,商界已出现了一大批儒商,他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中青年知识分子。那些凭经验成功的老一辈商人已失去了优势,如果不及时充电,肯定会被淘汰。而这些现今风光的儒商如果光吃老本,不注意吸收新知识,要不了几年又会被更年轻的、更有知识的一代所代替。知识更新的节奏加快,优胜劣汰的节奏也在加快。海尔集团平均一天发明一个半专利,比尔·盖茨每一秒钟创造几百美元财富,美国通用公司一年的科研开发经费是一千亿元,超过中国工业开发经费总额。
面对如此日新月异的社会,我们哪还能由着性子浪费时间!哪还能拿着一张本科文凭就准备混一辈子!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如今有了超乎他人的创新技能和知识,坐在家里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但没有知识,连饭碗都难寻。知识在不断更新,你也只能跟着跑,否则就会被抛弃。一个不爱学习的人是永远不会进步的,也是永远不会富裕的。
4.切不可做法盲
随着人的个体意识的增强,社会的管理光靠权威是不行的,只有理性的法制才能管理好社会。如今的中国正朝着法治国家发展,人大立法功能的不断加强,司法腐败的严厉整治,都在告诉我们,现今的社会不懂法是不行的。虽然也有人能用钱买通法官而颠倒黑白,但也有人为了一张车票而状告铁路局。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新开设一项业务:一个家庭一年付二百元钱,律师就能请到家,这一年的事都可进行法律咨询。结果来缴费的人出乎意料的多,人们高兴地称之为“法律保险”。
不懂法的人听到克林顿受弹劾会觉得这是无法无天:怎么有人胆大包天想把总统搞下台?中国最早的十大私营企业家如今只有一个没“出事”,云南红塔山集团前老总褚时健被判无期徒刑,虽然红塔山集团贡献了云南省百分之六十的利税,但不该你褚时健拿的钱就不能拿。我们不能说这些人不懂法,但至少可以说他们法律意识不强。
法律能保护你的权利,维护你的应得利益。由于海湾战争而从科威特停工回国的一批劳务人员就是通过国际法而获得较为可观的一笔赔偿的。和国家打官司这在大多数人来讲是不可想象的,但在懂法的人眼里,国家、集体、总统和你首先都是一个平等的主体。
那么,如何学法呢?首先,你要有学法的意识,平时多留心报刊、杂志,往往一则报道、一个故事就告诉你不少法律知识。其次,先有意识地学一些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比如消费者权益法、合同法、教育法、劳动法等等。此外,在生活中遇到任何麻烦事都要坚持走“法之路”,而不能走“情之路”,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5.要学会用电脑
人脑是肯定比电脑管用,因为电脑是人脑创造的。虽然世界棋王输给了电脑“深蓝”,但“深蓝”也是科学家们操纵的。但我们千万不能认为用好人脑就足矣,电脑的迅捷、方便是常人难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