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作为一个商人,胡雪岩深深懂得“要想取之,必先予之”的奥妙,要想得到更多,就要先付出一些。胡雪岩的这种先“予”后“取”,可以说有一石三鸟之效。第一,为自己争得了仗义疏财、慷慨大方的好名声;第二,利用洋人和全国各地的百姓为自己做了大规模的“活”广告,建立了品牌效应,确立了自己在药品界的地位;第三,又进一步为自己打通了与洋人之间的商业交往之路。这样的收获与付出相比,付出的数量也就是九牛一毛了。
纵观胡雪岩的一生,他一直是在用这种方式来经商的。无论什么生意,他总是不惜代价地先让别人得到好处,继而再发展自己。而事实也证明,他的这种方法是非常见效的。“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利用这种“要想取之,必先予之”的经营方式,胡雪岩这座商场“青山”,得到了源源不断的忠实客户,财富滚滚而来也就不在话下了。
“要想取之,必先予之”不是一种高深的境界,而是一种平常做事的方式、方法,如果真正参透了做事的道理,明白了“取”和“予”的关系,也就不难做到了。做到就能得到。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胡雪岩说:“做生意要做得活络,这里的活络,自然包括很多方面,但不死守一方,灵活出击,而且想到就做,决不犹豫拖延,应该是这‘活络’二字的精义所在。”也就是说,做生意的时候要灵活,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学会分散投资,进行多元化经营,用多条腿走路。
挣钱的最终目的就是花钱。用胡雪岩的一句话说就是:“我有了钱,不是拿银票糊墙壁,看看过瘾就完事。我有了钱要用出去!”
然而,挣了钱并不是眼睛都不眨一下地“用出去”就完事,花钱也是有学问、有讲究的。人们经常说,“钱要花在刀刃上”,也就是说用出去的地方要恰当。把钱用出去不光是指消费,还包括理财。
会理财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钱,才能有更多的“财”可理。而说到理财,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投资。投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人或者企业的经济效益。
毫无疑问,任何投资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那么,怎样才算把资金用在“刀刃”上,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呢?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进行分散投资,就是一种很好的投资技巧。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也就是在分散风险。当出现意外的时候,才会避免因一个篮子摔了而把所有鸡蛋都“牺牲”掉的危险。同时,还可以用获利的篮子里的鸡蛋来弥补损失的鸡蛋。这就是分散投资的益处所在。
商业投资,利益与风险并存,利益越大,风险也就越大。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分散投资,进行多元化经营。也就是不把资金集中投资在一个项目上,否则一旦这个项目失败,投资就会血本无归,更有甚者可能会负债累累。而把资金放在不同的项目上,其中有的风险小,有的风险大,这样,一旦风险大的项目投资失败,所遭受的损失可以由获利的投资项目来填补,而投资小的项目失败,损失相对来说也只是毛毛雨;然而,一旦风险大的投资项目成功,则可以获得高额利益,而投资小的项目成功,可以为其他项目锦上添花。这是一个投资组合问题。在这一点上,“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投资方式就做得很精彩,值得我们大家借鉴。
为了蚕丝生意,胡雪岩几下湖州,结识了湖州颇有势力的民间把头(也就是旧社会里把持某种行业,从中剥削的人)郁四,他当时是湖州“户房”书办(明、清时期,府、州、县署名房书吏的通称,掌管文书,核拟稿件)。胡雪岩凭着自己的胆识和仗义,也因为帮助郁四妥善处理了家事,深受郁四敬服。为了报答胡雪岩,郁四做主,为胡雪岩招了寡居的芙蓉姑娘做“偏房”。这就为胡雪岩开创一项新的事业做好了铺垫。
芙蓉姑娘家本来也是做生意的,祖上开了一家很大的药店,牌号为“刘敬德堂”。“刘敬德堂”传到芙蓉姑娘的父亲一辈时也还有些规模,但世事难料,十年前她父亲到四川采办药材,在途中遇险,船毁人亡。
芙蓉姑娘的父亲死后,家业就传给了她的叔叔——一个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外号“刘不才”。刘不才好赌成性,整天就知道挥霍,偌大一份家业,不到一年就被他搞得无法维持,把药店连房子带存货都典给了别人,只能靠借贷为生。虽然落魄无比,但刘不才却“死要面子”,还有一点硬气。他死活不同意自己的亲侄女芙蓉给别人做“偏房”,说:“我们刘家穷是穷,哪有把女儿给人做偏房的道理?”俗话说,“女大不由娘”,更何况只是一个没有威信的叔叔呢,芙蓉最终还是嫁给了胡雪岩,但刘不才死活都不认胡家这门亲戚。
已经到了借贷无门的地步,但刘不才怎么也不肯用自己手上的几张祖传制药秘方作抵押。因为他觉得只要秘方还在,“家底”就还在,他心里还想着有一天要重振家业(看来这个人也不是特别的一无是处)。
胡雪岩娶了芙蓉姑娘,这位不想认他这门亲戚的叔叔刘不才自然也是一个麻烦。让别人知道了,好说不好听。不管他吧,让不知情的人笑话,不好;管他吧,他又不认自己,不领情。这在一般人看来也确实没法管。这时胡雪岩有两种选择:一是按郁四的想法,送刘不才一笔银子打发了,不再与他有任何瓜葛;一是按芙蓉的想法,由芙蓉劝说刘不才拿出那几张祖传秘方,由胡雪岩出面帮他卖个好价钱,让刘不才自己生活去。至于他有了钱是拿去挥霍还是做点能够糊口的小生意,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反正刘不才也不想认他这门亲,这样做不会惹来闲话,自己也问心无愧了。
但胡雪岩却不这样想,他一定要让刘不才心甘情愿地认了这门亲,他要借刘不才开一家自己的药店。他想投资药店行业,把自己的事业往更多的领域发展。
胡雪岩凭着自己的眼光,一下子就看出开药店在当时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财源。乱世当头,军队行军打仗,转战奔波,一定需要防疫药;按照常规,战争过后定有大疫,逃难的人生病之后需要救命药。他的药只要货真价实,创下牌子,生意就不愁做不好。而且开药店还有为活人济世,行善积德的好名目,容易得到官府的支持。在自己赚钱的同时,还能为自己挣得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依胡雪岩来看,在当时开药店是稳赚不赔。开了药店,一方面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另一方面万一其他方面的事业遭到挫折,用药店的收入也可以弥补。
其实,胡雪岩并不懂药店生意,但他知道刘不才可以派上用场。他认为只要将刘不才收服,帮他改掉身上的毛病,他就可以担当大任,而且他手上的那几张祖传秘方也是个宝,正好派上用场。这些想法成熟以后,胡雪岩就请郁四帮忙,摆了一桌“认亲”宴,就在这认亲宴上便谈妥了药店开办的地点、规模、资金等事项。
其实,要想让一个人心甘情愿跟你好,就要跟他正面接触,说他想听的话,做他想做的事。
胡雪岩“胡庆馀堂”的牌子,就在刘不才心甘情愿认亲后立起来了。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胡庆馀堂”成为名闻天下的药店。当时还有天下药店“二家半”的说法,“二家”即指北京的同仁堂与杭州的胡庆馀堂各占一家,“半”也就是“半家”,指在粤、闽沿海一带颇有名气的广州陈李济药店。
胡雪岩作为钱庄老板,不仅在很多地方都红红火火地开了钱庄分店,而且在本业之上还要去做蚕丝生意销“洋庄”,在做着蚕丝生意的同时又想到了开药店。如果胡雪岩满足于自己所从事的主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不思把钱“用出去”,进行多方面的投资,他就不会成为清朝的第一富商,更不会留名至今,成为商人们学习的典范。
可见,财富往往都是通过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实现的,风险也都是通过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减弱甚至抵消的。市场风云,变幻莫测,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学会把自己的事业做宽,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进行分散投资或多元化经营,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多的财富和机会。也只有这样,才不会让突如其来的挑战或危机把自己打垮。
舍小利趋大利,放长线钓大鱼
胡雪岩说:“舍小利趋大利,放长线钓大鱼。”要想把事情做大,就要能够做到舍小趋大。如果一个人总是为一些蝇头小利斤斤计较,就难成大事。只有舍小利,才能获大利;只有放长线,才能钓到大鱼。
一个人如果只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只盯着自己眼前的或与自己有关的一点小利,做一个“近视眼”,他是不可能有大的成就和发展的。而“近视眼”又不戴“眼镜”,则是必然要栽跟头的。
所以,要想干成一番大事业,就不能做“近视眼”,而要舍得舍弃一些“小利”,奔着“大利”而努力,要懂得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
胡雪岩就是一个非常懂得“舍小利趋大利,放长线钓大鱼”的商人,也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和切身经验,他才能总结出这个颠扑不破,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的道理。
胡雪岩在其一生的经商活动中,就很明显地突出了一个“舍”字。但他的“舍”,不是漫无目的、没有原则的“舍”,而往往是带着更深一层的含义。他总是能通过自己的“小舍”赢得别人不能得到的“大利”。
胡雪岩自立门户创业的第一步是设立“阜康”钱庄。尽管钱庄有朝廷官员王有龄的背后支持,以及各同行的友情“赞助”,但是,如何才能在广大储户中打开局面,增加自己吸纳资金的数量,还是个问题。这时,胡雪岩想出了一条“舍小利趋大利,放长线钓大鱼”的妙计。
阜康钱庄开业那一天,中午摆设宴席款待各方来宾之后,客人们相继离去,忙了一天的胡雪岩这才静下心来考虑开业的情况。
他认为,做生意第一步最重要,要么图名,要么图利,只有走准了第一步,以后的生意才会水到渠成,不断做大。胡雪岩低头沉思了一会儿,沉淀了一下他做钱庄生意的第一步——闯出个名头,要让人感觉到在他的钱庄存钱不仅安全性高,而且有利可图。如果能做出名气,即使目前舍弃一点自己的小利,也是非常值得的,以后肯定能财源滚滚。
但是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名气打响呢?
忽然,胡雪岩脑子里灵光一闪,他立刻叫来了总管刘庆生,吩咐他去做一件事:马上开十六个存折,每个存折里存入二十两银子,一共是三百二十两,都挂在他的账上。刘庆生见胡雪岩刚一开业就迫不及待地要开这么多存折,简直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又不好问,既然东家吩咐了,就只好照办。
等刘庆生替胡雪岩把十六个存折的手续全部办好,送过来之后,胡雪岩才详细说出了其中的奥妙。原来,让刘庆生按他的吩咐开立的那些存折,都是给抚台和藩台的家眷们开的户头,并替他们垫付了底金,再把折子送上家门,以后往来自然就容易多了。
“太太、小姐们的私房钱,当然不太多,算不上什么生意,”胡雪岩说,“但是我们给她们免费开了户头,垫付了底金,再把折子送过去,她们肯定很高兴,她们的碎嘴就会四处相传,这样,和她们往来的达官贵人岂不知晓?别人对阜康的手面,就另眼相看了。咱们阜康钱庄的名声岂不就打出去了?到头来还想没生意做吗?”
刘庆生这才恍然大悟,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心里暗自佩服胡雪岩做生意的手法。
刘庆生把那些存折一一送出去没几天,果然不出所料,有几个大户头前来开户。钱庄业的同行都感到很惊讶:阜康钱庄才刚刚开业几天,就把他们多年结识的大客户拉走了!而他们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客户被拉走的事实和结果,却不知道胡雪岩到底做了什么。
当然,胡雪岩是要做大事的,不可能只把眼光盯在太太、小姐和达官贵族们这些上层人物身上,他还特别注意吸收下层社会人们的储蓄存款。他没有忽略社会下层这个重要的顾客群体(当然,胡雪岩所指的下层社会并不是当时连饭都吃不上的那一部分人)。因为他知道,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下层社会人员是一个很大的群体,虽然每一个人的私人存款可能很少,但是积少成多,小河流也能汇成汪洋大海。更重要的是,下层社会中有些人虽然地位不高,看起来很不起眼,但是由于其所处的位置特殊,往往在事情的发展中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这一点不容忽视,胡雪岩看到了,也适时地利用上了。
在让刘庆生开的那些存折中,胡雪岩就特地为巡抚衙门的门卫刘二爷准备了一份。由于胡雪岩跟官场的关系,经常出入巡抚院,跟刘二爷也算是老相识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富商就看不起守门人。而今钱庄开业,他送给刘二爷一份存折,一则算是送给老朋友的一份薄礼,二则刘二爷是个守门人,从他眼皮子底下来来往往的有头有脸、有名有姓的人物当然少不了,刘二爷的信息十分灵通,以后或许会在某个方面得到他的帮助。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胡雪岩果真从刘二爷那里得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商业信息,胡雪岩因此又掌握了一次先机,大大地发了一笔财。这次的成功获利,实在应该得益于他当初“舍”给看门的“老头儿”刘二爷的一笔小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