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恐怖的超级武器
38626400000012

第12章 长眼睛的武器——导弹(11)

这是法、德、英联合研制的第三代反坦克导弹,1995年装备部队。它有中程和远程两种型号,中程型为便携式导弹,远程型为多用途导弹。后者兼有地地、地空、空地和空空四种作战能力,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先进的反坦克导弹。它是一种红外波束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可缩短导弹飞行时间,使射手暴露的时间大大减少,还可提高命中概率。

“崔格特”导弹的攻击目标为现代新型的主战坦克(如俄罗斯T-80坦克等)与重型装甲车辆,也可用于对付固定防御阵地。此外,它还具有一定的防空能力,如可以对付战场上空出现的类似俄罗斯米格-24“雌鹿”D的直升机。它的单发命中概率大于90%-95%,破甲能力较强,能攻击复合装甲、主动装甲等新型装甲。

中程型“崔格特”导弹采用地面便携式发射方式,可装在三角架上发射,也可装在各种履带式或轮式车辆上发射。其射程为2000米,初速度约为20米/秒1,最大速度约为300米/秒。弹长1000毫米,弹径100毫米,翼展为180毫米左右,弹重11千克。战斗部系空心装药,动力装置为两台固体燃料发动机,由激光束制导。它可以攻击坦克前装甲或顶装甲,并能在狭小的空间发射。

远程型“崔格特”导弹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发射后不用管”的能力,其制导系统采用红外热成像自动寻的技术,利用电荷耦合器件线路和红外镶嵌阵列探测器,自动导引头工作波长为(10-12)微米。热成像瞄准具既可装在地面发射车上,也可装在攻击直升机上。战斗部采用串联式空心装药战斗部,攻击坦克顶部装甲。一部发射装置可连续发射几枚导弹,能对多个目标进行攻击,导弹具有俯冲攻击的能力。

该导弹主要供地面车辆和攻击直升机使用。各国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而选用不同的载车。

远程型“崔格特”导弹还可机载,特别是计划用于法国和德国研制的攻击直升机上。一架“山猫”直升机或近程攻击直升机至少可携带8枚导弹。

在作战中,使用远程型“崔格特”导弹,射手在发射前可预先按次序选准4个目标,并用4枚导弹,在几乎同一时刻实施攻击。

在攻击主战坦克和装甲车辆时,从地面车辆或直升机上发射“崔格特”,均以大约100的仰角向上飞行,然后在80米左右的高度上平飞;当接近目标时,导弹则以20°~30°的俯冲角下落,直至从顶部攻击目标。

“崔格特”导弹的全部研制计划耗资13.7亿美元。其中,3.68亿美元将用于中程型“崔格特”武器系统,另外9.84亿美元将用于远程型“崔格特”导弹武器系统。

瑞典“比尔”反坦克导弹

“比尔”导弹是瑞典研制的第二代轻型反坦克导弹,既可以打击地面装甲目标,也能攻击直升机。它还是世界上最早装备部队的攻顶式反坦克导弹。

1979年7月,瑞典国防部为了对付复合装甲防护的坦克,与该国博福斯公司的军械部签订了研制“比尔”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合同。其要求是:能全天候从任何方向上毁伤各种现役的或即将服役的装甲车辆;价格低廉,可大量装备部队;便于携带和操作,要有单兵携带和车载两种形式;最大射程2000米,总重不大于25千克。当时博福斯公司认方现有各型导弹不能有效地对付复合装甲防护的坦克,提出了由顶部攻击的新设想。按照瑞典国防部的要求,博福斯公司于1980年开始研制,1985年正式投产,1986年开始服役。

“比尔”导弹采用光学瞄准与跟踪;三点法导引、红外半启动指令制导,主要装备陆军步兵分队。该导弹的与众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战斗部。战斗部内的锥形装药中心轴始终保持向下倾斜300;另一个不同点在于,导弹发射后进入制导状态,导弹始终在瞄准线上方1米处飞行。因而,当导弹飞临目标时,其近炸引信就会引爆战斗部,对坦克顶部装甲进行攻击;如果瞄准线较低,导弹撞在目标上;触发引信则会引爆战斗部,产生的聚能金属射流以接近90°的角度侵彻装甲。因此,“比尔”导弹比一般反坦克导弹对坦克更具有威胁性。

“比尔”导弹的有效射程为(150~2000)米;最大速度260米/秒,平均速度200米/秒;弹长900毫米,弹径150毫米,弹重18千克(含储存筒和防护罩);配用聚能破甲战斗部及触发、近炸引信;筒式发射,命中率95%,破甲厚度286毫米。目前,博福斯公司正在把“陶”式反坦克导弹和“比尔”反坦克导弹同时安装在装甲人员输送车上,并考虑把“比尔”反坦克导弹装备到中型坦克上,以提高导弹的机动性。

俄罗斯“短号”反坦克导弹

“短号”导弹是俄罗斯第三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多用途反坦克导弹。它除了用于反坦克外,还能摧毁轻型装甲车、土木工程和有生目标等。其抗干扰能力强,可全天候使用。它真正实现了自动化射击,能同时攻击2个或多个目标,可在地面上发射或搭载在越野车、装甲车和坦克上使用,也可在有限的空间如楼房或建筑物内进行射击。

“短号”导弹的射程:白天为(100~5500)米,夜间为(100~3500)米。弹体直径152毫米,筒装导弹长度为1210毫米,射击速度为(2~3)枚/分。

战斗部分为两种:当攻击坦克,特别是披挂反应装甲的新型主战坦克时,使用双级串联聚能破甲战斗部,第一级装,药用于击穿或引爆反应装甲,第二级装药用来击穿坦克的基本装甲,破甲厚度可达(1000~1200)毫米;当攻击有轻型装甲防护的目标(如步兵战车,装甲运兵车)、一般的野战防御工事以及轻型快艇、小型舰艇和其他浮动目标时,可使用燃料空气炸药战斗部。

“短号”导弹的制导方式为激光驾束和半主动直瞄制导。射手利用瞄准镜或热成像仪瞄准目标,同时激光照射器发出的激光波束也照射目标,导弹发射后就进入到激光照射器发出的激光波束中。此后,由导弹自主“感觉”到自身所处激光束中的位置,不断产生修正指令,使导弹沿激光波束轴线飞行,直至命中目标。这种制导方式与有线指令制导相比,由于不受导线的限制,增大了射程,而且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其火控系统采用双通道目标跟踪装置,从而将射击效率提高了一倍。如果与“信条”型雷达配合使用,还可大大缩短发现目标的时间。

“短号”导弹除了具有多用途的优势外,它的另外一个优势在于便携性。“短号”导弹-MR和“短号”-LR导弹的配置基本相同,主要由制导设备、目标跟踪装置、热成像瞄准具和简装导弹组成。它们各部分的尺寸、质量等都很适合士兵使用,并且操作简便。例如“短号”-MR导弹可分解成两部分,由战勤组中的两名士兵携带。其中一部分为发射装置与热成像瞄准具,另一部分为2枚简装导弹,这使其能在难以通行的作战区域内使用。2枚“短号”-MR筒装导弹的质量不超过28千克。

“短号”导弹的离筒速度较低,在居民点进行作战时,它能够从建筑物和空间有限的地方进行发射。此外,“短号”-MR导弹和“短号”-LR导弹的发射装置和弹药具有通用性,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组合,这使得该导弹系统更具竞争力。

中国“红箭”-8反坦克导弹

“红箭”-8导弹武器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管式发射反坦克导弹,属于第二代反坦克武器,由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研制。这种导弹是一种可供发射组在短距离使用的便携式武器系统。它采用光学瞄准跟踪、导线传输指令和红外半自动制导,是一种管式发射的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系统。

该导弹主要是为步兵设计的,可以跪姿发射,也可以装载轮式或履带式车上发射。用它可以对付(100~3000)米距离内的敌方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还可用于摧毁敌火力点与战场防御的硬目标(如野战工事)。

1987年在巴黎航空展览会上,“红箭”-8反坦克导弹首次亮相,引起各国军事界的极大关注。此后,多次赴国进行射击表演,从灌木丛生的南美洲到风沙弥漫的中东;从高温多雨的南亚到赤日炎炎的非洲,每次都有十分突出的表现。

1988年,在南亚某国,“红箭”-8反坦克导弹与“米兰”导弹进行了对比飞行射击试验,结果表明,“红箭”-8导弹的性能优于“米兰”导弹,它的威力大、射程远、精度高。

“红箭”-8反坦克导弹开始走向了世界。自1988年以来,这种导弹已经销售到一些友好国家,经历了实际使用考验,得到了购买国军方的普遍赞赏,他们评价“红箭”-8导弹的作战效能好,性能好,可靠性好。某国已购买大量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将它作为反坦克导弹的主要装备,并有续购意向。“红箭”-8导弹与国外的“陶”式导弹、“米兰”反坦克导弹、“霍特”反坦克导弹相比,水平差不多,与其中的“陶”式反坦克导弹更为接近,而价格却低得多,军事效益十分突出。

“红箭”-8导弹的有效射程为(100~3000)米,最小射程为100米。平均飞行速度为(200-240)米/秒。弹长0.875米,弹径0.12米,战斗部全重3.1千克,动破甲厚度为180毫米/68°,射速为(2-3)发/分,发射装置重勿千克,三角架重23千克。弹重11.2千克,破甲厚度800毫米,命中概率为90%。

目前,科研人员已对“红箭”-8作进一步的改进:采用串联式聚能战斗部以提高破甲威力,对付反应式装甲;改进动力装置,将射程由3000米增加到4000米;使控制系统数字化,提高测试、制导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增加热成像观瞄仪,提高夜间和低能见度气象条件下的反坦克能力;使其适合各种发射平台,可以用三角架、吉昔车、轮式或履带装,甲车、直升机作发射平台;使之具有良好赶的机动能力,适合各种部队反坦克作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