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恐怖的超级武器
38626400000013

第13章 长眼睛的武器——导弹(12)

该导弹具有破甲威力较大、命中率高、机动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它装备了第一和第二两级维护设备与训练模拟器,使用、维护和训练都很方便。

美国“幼畜”空地导弹

20世纪70代初,为适应战场需要,美军加快了各种新式武器的研制步伐,第二代空地导弹陆续亮相。“秃鹰”AGM-53A是美海军投资1.24亿美元,由美国洛克威尔国际公司研制的,采用程序加电视制导,精度很高。由于该导弹成本太高,最初每枚价格达到10亿美元,未能投入实战使用。美国休斯公司研制的“幼畜”AGM-5,又称“小牛”导弹,性能与“秃鹰”导弹十分相近,再加上售价便宜(单价仅为2.54万美元),因此,很快就取代了“秃鹰”导弹,成为世界上最早采用电视制导的空地导弹。

“幼畜”空地导弹是美国几种电视制导武器中最小的一种,可以用来攻击点目标,如包括坦克、装甲车、导弹与高炮阵地、车队、地面防御工事、桥梁、指挥所、雷达、停机坪上的飞机和舰艇在内的各种目标。

采用电视制导的“幼畜”在导引头部装有小型摄像机。当发现目标后,把电视图像传输到驾驶舱内的电视荧光屏上,然后,由导弹上的电视设备把目标图像“锁住”。当电视摄像机的十字线与瞄准线重合后,就可发射导弹了。导弹投放后,驾驶员不必继续跟踪导弹,而可以直接去攻击其他目标或从目标区域返航,电视导引头会自动地连续测量导弹偏离预定弹道的误差,并将误差信号发送给控制系统,从而自动制导弹命中目标。电视制导的导弹准确性较高,但其弱点是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只能在能见度良好的白天使用,而且投弹时飞机飞行高度较低,容易受到对方防空兵器的威胁。这种导弹曾在越南战争、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中得到使用。

“幼畜”导弹弹长2.49米,弹径0.3米,翼展0.72米,发射质量210千克,一般战术飞机可携带6枚。在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动下,巡航速度可达到马赫数1,射程为(0.6-22.5)千米。

在越南战场上,由于恶劣的环境严重影响了“幼畜”导弹的电视制导效果,使它显得默默无闻。在以色列对叙利亚的战略轰炸中,“幼畜”导弹准确地攻击了叙军国防部、空军司令部、广播电台,以及发电厂、机场、通信设施和海军司令部等重要目标,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的F-117A、F-111F和F-16E战斗机共发射了5500余枚“幼畜”导弹,命中概率超过了80%,居全部参战导弹之首,“幼畜”导弹也因此身价倍增。到1993年底,“幼畜”导弹已生产出10万余枚,并出口到20多个国家。

美国“霍克”地空导弹

“霍克”地空导弹是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功的一种全天候中程、中低空防空导弹,它分为基本型和改进型两种。基本型于1953开始研制,1959年装备部队;改进型的外形与前者相似,只是内部结构稍有变动,如改用固态电路和较大的战斗部,改进推进剂等。这种地空导弹于1972年开始服役,主要用于国土和要地防空,可以对付飞机、战术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目前已有近30个国家和地区装备了这种导弹,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曾用“霍克”导弹击落多架阿拉伯飞机而使它声名远扬。

“霍克”导弹采用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全程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战斗部为破片杀伤式战斗部(也可采用核战斗部)。采用无线屯近炸引信或触发引信,爆炸后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圆环区域,因此可获得较高的杀伤概率。

“霍克”导弹弹长5.03米,弹径0.36米,全弹重586千克,作战拦截最大距离和高度分别为40千米和18千米。美国后来对它进行了改进,在试验中曾成功地拦截“长矛”地地战术导弹。

该导弹以营为建制单位,每个营辖3个连或4个连,每连拥有6部三联装发射架、2部制导雷达和1部低空目标指示雷达,每个发射架上装有3枚导弹,连可独立作战,能同时制导多枚导弹攻击两个目标。

美国目前已对“霍克”导弹系统进行过5次重大改进,还计划将该导弹系统与“爱国者”导弹系统联网,通过改变软件,使两系统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交换,也可以由“爱国者”导弹的信息协调中心控制“霍克”导弹作战。预计到2010年后,这种导弹仍将是一种很有效的地空武器系统之宁。

美国“爱国者”地空导弹

美国“爱国者”导弹是一种最早采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的导弹,并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成功地拦截了“飞毛腿”导弹而声名鹊起。

这种导弹所用的相控雷达能同时跟踪100多个空中目标,并能同时指挥9枚导弹进行拦截。该导弹在1980年开始小批量生产,1985年装备部队,主要用于对付20世纪肋年代以后问世的高性能飞机、空地导弹、战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等空中来袭目标,也适用于野战防空、国土防空和要地防空等。其最大作战距离约为100千米,理论杀伤概率大于80%。

“爱国者”导弹采用初段程控、中段无线电指令、末段半主动雷达寻的的复合制导,并采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能同时拦截多个目标,是当前先进的防空导弹。其有效射程(3~80)千米,有效射高(0.3~24)千米,全弹长5.3米,弹径0.406米,翼展0.852米,发射质量80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5~6)倍声速。动力装置为一台高能固体火箭发动机。战斗部为破片杀伤型,杀伤半径20米。

“爱国者”导弹的武器系统由火控和发射架两大部分组成。火控部分包括雷达车、指挥控制车、天线车和电源车。指挥控制车是整个武器系统的大脑,由一名指挥官和两名操作手通过控制台就可以完成作战全过程。这种导弹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是因为它采用了性能先进的相控阵雷达。

如果把指挥控制车称为导弹的“大脑”,那么,相控阵雷达就可称得上是“爱国者”的“眼睛”。“爱国者”导弹系统每个发射连配备一部MPQ-53相控阵雷达,可控制8个四联装导弹发射装置。该雷达负责搜索、跟踪、敌我识别、指挥导引导弹攻击于一身。其雷达搜索角度为90°,跟踪角度为12°。它工作在G波段。探测目标时,其电子扫描波束能立即测出目标的方位、高度,搜索范围约(3-170)千米,能同时踊跃拦截多个目标。

“爱国者”导弹的雷达天线很独特。它的相控阵天线呈方盒形,安装在一辆拖车上。天线由若干组模块构成,其中一组为主天线,由此及彼61个收发模块构成圆形阵列,其功能是同时发出对目标搜索、跟踪、照射、导引指令等不同波束;另外一组在主天线的左下方,由251个模块组成小的圆形阵列,专门负责接收“爱国者”导弹传送来的信息,并传给拦截控制站的数字式武器控制计算机进行计算。目标数据处理完毕后,则由雷达的指令或雷达探测波束回传给导弹,导弹上的两组导引天线接收到这些导引信号后,利用弹内导弹元件将其转成控制信号传至控制面,导引导弹飞向目标。

在主天线下面还有一组长条式阵列横向排列,它是敌我识别系统。另外还有5个六角形(各51个模块)阵列,其中2个位于敌我识别阵列上方左右两侧,其余3个位于天线板的下方中央位置,这5个小天线阵列的功能是在降低电子干扰时,用来滤除敌方的电子干扰信号。这些模块由计算机管理,采用时分复用方式,就是在一条信道传输时间内,若干路离散信号组成时域互不相叠的群路信号一并传输,以百万分之一秒的间隔时间去运算,使搜索、跟踪、导引、敌我识别、电子对该雷达还有欺骗反辐射导弹(反雷达导弹)设备,即ARM-D反辐射导弹诱饵。它可发出类似MPQ-53雷达频率、波幅的电子信号,使来袭的反辐射导弹去追踪该诱饵,从而保护了雷达的安全。

当该导弹获取入侵目标信息后,导弹就进入作战准备状态,地面雷达开始搜索,一旦发现目标,立即进行监视、跟踪,指挥控制系统进行敌我识别和威胁判断;然后确定有线攻击的目标和拦截时间,并选定发射架,将发射前需要的数据、程序送给导弹;接着发射导弹,导弹便按预定程序飞行,同时雷达搜索跟踪目标,并以指令不断修正导弹飞行弹道;当雷达收到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后,导弹由指令制导自动转入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当导弹与目标间的距离达到杀伤威力半径时,引爆战斗部,摧毁目标。

海湾战争中,“爱国者”导弹有效地拦截了伊拉克发射的地地战术导弹——“飞毛腿”导弹“爱国者”导弹在实战中经受住了考验,从而证明了该导弹性能的先进性,同时也显示了高技术成果在战争中的良好应用。

法国“响尾蛇”地空导弹: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低空近程全天候地空导弹系统,主要用来对付低空和超低空战斗机、武装直升机,以保卫机场、港口等要地和行进中的野战部队,其改进型还可用来对付巡航导弹。

法国于1964年开始研制“响尾蛇”导弹,1965年通过首批25枚导弹的飞行试验,1969年进行导弹拦截靶标的飞行试验,1971年开始向南非和智利等十几个国家提供装备。1993年法国对这种导弹进行改进,制成了新一代“响尾蛇”导弹,用来取代现役“响尾蛇”、“罗兰特”等地空导弹。

“响尾蛇”导弹主要用来对付最大飞行速度为4000米/秒,雷达反射截面为1米2,水平机动过载为2g的战斗机、轰炸机和武装直升机等目标。导弹的作战半径为(500~8500)米,作战高度为(50~3000)米;单发杀伤概率为50%~75%双发)680%~90%;反应时间:正常目标为10秒,紧急目标为6秒。导弹采用全程无线电指令制导。

这种导弹可用火车、飞机运输,最大行驶速度为60千米/小时。新一代“响尾蛇”导弹弹长2.29米,弹径0.165米,全弹重75千克,有效射程(500-11000)米,有效射高(15~6000)米,最大飞行速度为3.6倍声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