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草原女杰:孝庄太后
39389100000026

第26章 患天花而逝

董鄂氏在死前,曾经几次病情发作。眼看着心爱的妻子躺在床上备受这病痛的折磨,顺治也备受煎熬。随着董鄂妃的身体慢慢地变坏,顺治在日夜的操劳和担忧中身体渐渐地垮了下去。

因为董鄂妃的离世,顺治仿佛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无心朝政,心如死灰。这时候,好像只有佛学理论还能给他一点寄托,所以,他又萌生了出家的念头。顺治这个既任性又脆弱、多情而又哀愁的皇帝,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先后经历了爱子夭折、宠妃去世、出家不成等情感上的打击后,精神上已经濒临崩溃。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他还要为国事而操劳,他的身体越发变得骨瘦如柴。

本来就体弱多病的顺治皇帝经过这几次变故,身心遭到了极大的伤害。在董鄂妃死后,顺治万念俱灰,决心遁入空门以求解脱。

顺治十七年(1660年)九十月份,顺治决心出家,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头天子。十月十五日,茆溪森本师玉林琇奉诏到京,听说茆溪森给皇帝剃度了,大为光火,准备烧死茆溪森。

与茆溪森相比,玉林琇要更明智一些。他之所以要接近皇帝,向皇帝宣讲佛法,主要是想通过皇帝那无上的权威来发挥护法作用,所以,他是绝对不会让皇帝出家的。他对顺治说:“若以世法论,皇上宜永居正位,上以安圣母之心,下以乐万民之业;若以出世法论,皇上宜永做国王帝主,外以护持诸佛正法之轮,内住一切大权菩萨智所住处。”

听了他的话,顺治帝无奈,只得派自己的贴身太监吴良辅作为替身,入寺修行。客观地说,顺治潜心礼佛对当时的满汉矛盾起了一定的缓解作用。因为清朝代替明朝,许多人从思想上还不能接受,经常缅怀明朝并且对崇祯皇帝表现出哀思之情,为了逃避社会现实,他们就会避世于山中,出家为僧。顺治初期,很多的僧人就是这样来的。

顺治尊重佛教,而且他自己又是一个博学多才、礼贤下士的人,于是很多人因此消融了对清朝取代明朝的不满,而是开始接受大清统一天下的事实了。对于顺治礼佛,孝庄并不反对。可是如果顺治太沉迷于此,难以自拔,她当然是很反对的。顺治与母亲的距离越来越远,他无法理解母亲对自己的过多干涉。但是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皇帝要去做一个和尚,还是很不合适的。

其实顺治皇帝相比较他的父亲来说,更加畏惧天花,他一生采取了很多措施躲避天花。因为惧怕天花传染,他曾经连续六年没有接见前来朝见的蒙古王公,除了在宫中避痘,他还去南苑躲避,甚至停朝。可是历史偏偏与他开了一个玩笑。董鄂妃死后,他悲伤过度,万念俱灰,却仍然亲自主持为董鄂妃举办的葬礼。显然,已经心力交瘁疲惫不堪的身体,自然难以抵挡天花的侵袭。董鄂妃死后仅半年,顺治帝就得了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

当时正值新春,无论宫中还是民间都在张灯结彩,准备欢度新年。就在这时,皇帝病重的消息从宫中传出,朝廷传谕全国“毋抄豆、毋点灯、毋泼水”,并颁布大赦令,可是并无收效。在钦定皇三子即位、口述遗诏后,顺治皇帝于正月初七日半夜崩于养心殿,时年二十四岁。

顺治死后,朝廷依照他的遗嘱,将他葬在了清东陵。这块风水宝地,是顺治十四岁那年的冬天,在遵化躲避天花时发现并确定下来的。一代天子,竞为天花所迫,不得不离开皇宫,将自己放逐于北方的寒山冻水之间。

对于天花,当时的人们几乎是谈之色变。为了不引起朝野的恐慌,清朝正史中有意隐去了顺治死于天花的事实。诏书说顺治染上天花后,自知不起,召来他的亲信大臣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学士麻勒吉撰拟遗诏。这份遗诏是顺治帝临终前最后一次自责自切,也是他自我批评精神的最后体现。遗诏除最后交待了帝位的继承人和辅政大臣名单外,其余内容全部是顺治检讨自己执政以来的罪,累计达十四条之多,可以说是一道地地道道的“罪己诏”。

顺治临死时写的这一份“罪己诏”,一共列出了自己的十四条罪状,有渐习汉俗、不敬祖宗、不孝母亲、对宗室无友爱之道,还有对董鄂妃的丧事花费过多、信任太监等。这些罪责有的是顺治真正存在的错误,有的大概是谦虚的话语。在顺治亲政之后,他重用了大批的汉族贤才,这使得很多的满族贵族甚为不满。所以这份遗诏,也从某些方面对他们做了安抚,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和巩固满族贵族内部的团结。

事实上,在遗诏的内容上,孝庄与顺治再次产生了分歧。皇帝想立一个兄弟,但皇太后和亲王们的意见都是希望立皇子。也许顺治是担心他的皇子年幼,会遇到同他一样六岁即位但却不得不听命于人形同傀儡的遭遇。

顺治皇帝一共有八个儿子,其中玄烨为皇三子,是庶妃佟氏所生的孩子。孝庄对玄烨从小就十分关照,玄烨出生之时,孝庄的母亲刚刚去世一个多月,孝庄还沉浸在巨大的丧母之痛中,这时候的玄烨呱呱坠地,给皇宫带来了喜气,更给了孝庄很多的慰藉和希望。

玄烨出生的第二年,痘疹在京城传播,玄烨当时也曾出痘,被送到了紫禁城外一个府里,难以接触父母。

等董鄂妃入宫,顺治更是对她和她的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所以玄烨小时候没有体会到真正的父爱母爱。幸运的是,他得到了祖母的悉心照顾,祖孙二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孝庄对玄烨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他非常懂事,小小年纪就好学不倦,常常读书到深夜。

玄烨满六岁时,他的父皇有一次问他们兄弟几人的志向。长宁年纪小,不知道如何回答;福全最年长,但是没有野心,就说愿意当一个贤王。

等到玄烨回答时,他非常认真地告诉顺治皇帝,说孩儿长大后,愿意效仿父皇。顺治听了非常开心。这件事情被孝庄知道后,也觉得这个孩子可能是个可塑之才,对他更是疼爱有加。因此,在顺治临终的时候,很多人还在猜测最终的继承人,而孝庄早已经在心里有了合适的人选。

孝庄失去爱子,痛不欲生。作为女人,最伤心的事情莫过于中年丧夫和老年丧子了,而她却都经历过了。她身穿黑色的长袍,在全身缟素的宫女搀扶下,哭得撕心裂肺。顺治是她寄予了多少希望的孩子啊,她为这个孩子操碎了心。当时为了让他登上皇位,自己可谓是费尽心机。登上皇位之后,又是被多尔衮牵制,母子二人看着别人的脸色活着。好不容易他成长到能够独自得心应手地处理政务了,正要大显身手的时候,却突然离去了。

想到这儿,孝庄禁不住又泪如雨下。顺治本是一个简朴的皇帝,孝庄更是一个很简朴的太后,顺治死后,本来他生前的物品都要一起火化,而且同时还要焚烧很多的绫罗绸缎还有珠玉珍宝,这都是旧时的惯例。皇太后看着这些宫中的奇珍异宝这样被烧掉,觉得有些浪费,于是在焚烧过后,命令别人把没有烧坏的捡起来拿到民间出售,用来当做修建山陵的费用。皇太后这一举动虽然与常理不和,但是受到了人们的好评。幼小的玄烨看到后,对祖母非常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