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草原女杰:孝庄太后
39389100000030

第30章 苏克萨哈被捕入狱

鳌拜自觉对大清贡献很大,他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自己是大清无比依赖的中坚力量。他认为康熙皇帝“尚在年幼”,由自己来管理大清朝政是理所应当的。他在许多场合都喜欢把“帮助大清”等字眼挂在嘴上,来渲染自己危难中挽救大清集团的救世主角色。他的这种态度,让康熙已经忍无可忍。此时,朝廷中大多数的重大决策都是鳌拜代理决策的,其他人大都是附议。

苏克萨哈虽然有时会提出反对意见,但由于势单力薄,往往无济于事。在四大辅臣辅政的日子,鳌拜几乎是“一言堂”。由鳌拜、索尼、苏克萨哈和遏必隆所构成的四人辅政集团,决定了大清几乎所有重大决策。但是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观念,并且代表不同的利益团体,他们渐渐地就不再一心,而是分成三个派系:第一个派系是忠心辅政的大臣,成员有苏克萨哈等人,他们反对鳌拜的“高速扩张”战略,更鄙夷鳌拜的损公营私行为。也正是因为这样,苏克萨哈才得罪了鳌拜,并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第二个派系是以老臣索尼为代表的开朝元老们,他们对大清具有深厚的感情,对朝廷具有不容置疑的影响力。第三个派系是鳌拜、班布尔善和遏必隆等人,这一派系权力最大、影响最深,在大臣中几乎大半都属此派系。资格最老的索尼因平素厌恶苏克萨哈,见鳌拜日益骄恣并与苏克萨哈不容,因已年迈多病,故对鳌拜的所作所为向来都不阻止。

遏必隆与鳌拜同旗结党,什么事情都会附和。苏克萨哈威望尚浅,“心里明白自己不是鳌拜的对手,不能争得太厉害”。在四辅臣的讧斗中,鲜明地形成两黄旗对一白旗,三比一的局面,这也是鳌拜敢于背叛“誓词”,独揽朝政的重要缘由。

苏克萨哈势孤力单,快快不快。由于朝中无人可与鳌拜抗衡,鳌拜的这种专横跋扈表现得愈演愈烈,后来鳌拜甚至发展到擅自处决苏克萨哈的地步。

康熙六年(1667年)三月,大臣索尼等人上书,希望皇帝能够亲政。奏请的人中也有鳌拜,他心里当然不想让皇帝亲政,但是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他还是得做个样子出来。大臣们屡次请求康熙亲政,他都没有答应。康熙对其他人说自己要过几年再亲政,这是康熙的一个试探性的做法。

孝庄的意思也是再观察一段时间,等待时机。正在这个时候,索尼去世了。为了不让大权全部落到鳌拜的手中,康熙有点着急了。孝庄特别为康熙安排了一个过渡阶段,让他在实践中慢慢地磨炼自己,逐步地提高执政能力,同时也让大臣们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将他们在权力交接的过程中产生的失落感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索尼去世了,康熙这时候也开始亲自处理政事,但事实上,大权还是掌握在辅臣手中,特别是鳌拜的手中。康熙六年(1667年),苏克萨哈呈上了一个奏折,他请求退休驻守先帝福临的孝陵。苏克萨哈此刻觉得,他自己的实力确实已经无法与鳌拜进行抗争了。一方面索尼死后,鳌拜更加肆无忌惮处处排挤自己,苏克萨哈在这个时候打算采取一种躲避的方式。可在另一方面,他又对自己的失败心有不甘,就是自己离开,也想要拉鳌拜一起下马。他想请求朝廷派他去守陵园,因为这样一来,既避免了与鳌拜的正面冲突,而且还在暗中给了鳌拜一个无形的压力,即作为排名更加靠前的辅政大臣,都可以在皇帝亲自主持政务之后放弃特权,你鳌拜怎么就不可以呢?他这样要求退休,实际上就是要求鳌拜和遏必隆一起退休。

对此,鳌拜当然不能容忍了,他决定彻底扳倒苏克萨哈。他恼羞成怒,走了一步谁都没有想到的、极其狠心的棋。鳌拜居然在苏克萨哈的奏章里挑出了毛病,并把苏克萨哈要前往守陵园的行为视为大不敬。另外,鳌拜还联合自己的党羽,故意搜罗了苏克萨哈的很多罪证,并以这个为借口,召集王公大臣们议论苏克萨哈的罪行。他拟出了苏克萨哈二十四条罪状,用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要将苏克萨哈置于死地。

议罪的那天,鳌拜把所有可能倾向于苏克萨哈一边的大臣全都排除在外。康熙知道,鳌拜等早就把苏克萨哈看成眼中钉肉中刺,积怨已深,于是不准奏。鳌拜却撸起袖子上前,强行上奏了好多天。大臣们也在鳌拜的压力下,奏请皇上,如果不斩杀苏克萨哈,他们就不再当官了。如此一来,康熙只好同意。最终,苏克萨哈被判处了死刑。不仅如此,鳌拜还非常残忍地打算凌迟处死苏克萨哈和他的长子。鳌拜将苏克萨哈六个儿子、一个孙子和两个兄弟全都处斩了,并没收了他们的家产。

鳌拜铲除了苏克萨哈,为他全面擅权扫清了道路。应当指出,孝庄在整个事件中,虽然没有正面与鳌拜交锋,但是也没有全力去保护苏克萨哈。因为,孝庄对苏克萨哈本身存在着一定的不满,苏克萨哈之所以能够成为辅政大臣,是因为他先与多尔衮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处处逢迎他,后来多尔衮去世,他又出来向顺治告发了多尔衮的种种过失,使得多尔衮的尸骨无存。所以,孝庄在苏克萨哈生死存亡的关头,压根没有做更多的努力。

在铲除苏克萨哈之后,鳌拜的权势进一步扩大,他也更加无法无天。有一次康熙去狩猎,让鳌拜告诉自己的祖母,鳌拜居然不遵旨,反而说:“你自己去奏请吧!”全然不尊重皇帝的权威。他压根就瞧不起皇上,他以为皇帝就应该像以前一样,乖乖地听自己的摆布。

为了牢牢握住手中的权势,鳌拜决定一开始就压制住皇上的气势。对此,年纪日益增长的康熙也越来越不满。孝庄语重心长地对康熙说,现在还不是和鳌拜翻脸的时候,为了国家的稳定和长远的发展,最后的胜利才是最重要的,要忍得一时的怒气。

康熙明白,要一步步慢慢地计划,在不损伤国家社稷的前提下,想办法消除鳌拜和他的党羽。另外,鳌拜等人保守倒退的思想和政策,让汉族和满族之间的矛盾更加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