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下濑火药”,其实就是100%的苦味酸火药,简称TNP。苦味酸在18世纪就已经作为一种鲜艳的黄色染料而广为人知,在甲午战争大约20年前的1871年德国人Hermann Sprengel发明了将其提纯至100%的方法,1886年法国人Paul Marie Eugène Vieille发现这种染料更加适合用来做无烟火药,1888年进行了爆炸试验。大东沟海战中的严岛号副舰长富冈定恭少佐曾参与此次爆炸试验,他当时是派往英国的造兵监督官。富冈把100%苦味酸标本带回日本后交给了赤羽火药制造所的技手(比技师级别低,相当于中国的技术员)下濑雅允。下濑雅允对其进行了改进,方法是在炮弹内壁刷上漆,还在苦味酸和炮弹内壁中间灌上一层蜡来解决苦味酸极易与金属反应的不稳定特性。
用下濑火药作为日本海军15厘米、12厘米以下克虏伯炮炮弹装填药的决定是在1893年1月28日做出的,但是到甲午战争时生产设备还没有凑齐,所以没有赶上。下濑火药大显威风是在日俄战争时。其实只要看到北洋水师中只有被联合舰队打沉的舰只,而没有被打废的舰只这个事实,就知道在甲午海战中日本海军没有使用下濑火药。
言归正传。趁着联合舰队因为旗舰松岛受损而产生混乱的时机,北洋舰队开始向西北方向退却。
17∶00时的阵势
这时去追赶来远、经远和靖远的第一游击队,在16∶30咬住了经远,经远于17∶30被击沉,17∶45第一游击队接到松岛发出的“回归本队”的信号,到两队汇合时已经是18∶30了。
当天日落时间是17∶40,考虑到天色已晚,旗舰已经失去战斗力,比叡、西京丸失踪,加上北洋水师也拥有鱼雷艇,追上去打夜战联合舰队占上风的把握不是很大,18∶00伊东祐亨决定收兵。
大东沟海战就这么结束了。
二十五
大东沟海战,联合舰队赢了。确实是这样,联合舰队没有沉船,除了松岛、比叡和赤城受伤严重失去战斗力,严岛、浪速进水之外,其余的战斗力还在,必须承认联合舰队赢了。联合舰队赢在什么地方?首先是赢在了对海权(Sea Power)的理解,1890年马汉的名著《海上权力史论》(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出版以后,日本军令部立即将其译成日文,后又在1896年由海军的水交社正式出版。
其次是因为日本全国上下对胜利的追求,从日本天皇捐出内帑,到全国官员减俸来凑钱购买军舰,击败北洋舰队是当时日本全国的梦想。
最后是海军的训练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比如用大量的速射炮来对付305厘米的巨炮,用速度来对付吨位,自始至终地坚持一字纵队的编队行动,无论是第一游击队还是本队一直到海战的最后队形始终不乱。日本军方从开战前几年就开始认真地测量北洋舰队舰只的注目点的确切高度。
而北洋舰队呢?有舰队无长官,有阵势无指挥,有敌人无目标,有组织无纪律。
从战斗一开始丁汝昌即受伤不能指挥,可是丁汝昌并没有将指挥权明确移交给谁,造成在5个小时的海战中北洋舰队并无实际上的最高司令官,在一开始摆出了一字横队以后,再没有人去过问这个横队的目的、进展和维护,所以几乎在联合舰队第一轮炮火之后这个横队就已经支离破碎,不复存在了。除了济远号可耻的逃跑以外,在第一回合战斗时左翼来远、致远和广甲三舰一起追打联合舰队最小的炮舰赤城号也是不可原谅的失误,而且居然还让赤城给逃脱了。
但是,北洋舰队在大东沟海战中并不是像人们想象中的败得那么惨。
损失了超勇、扬威、致远和经远这四艘军舰,旗舰定远也几乎丧失了作战能力,其余各舰除率先逃跑的济远之外,几乎都无法立即重返战场,这还不算大败?
北洋舰队是失败了,而且是大败。但不是伤筋动骨的大败,对于一支舰队来说,北洋舰队在大东沟海战中受到的损失只是皮肉之伤。从以往的海军史来看,真正强大的舰队在受到比这个更大的打击之后,也只是默默地包扎好伤口,修好军舰,装上燃料炮弹继续战斗。因为中弹159发的定远还在,中弹200发的镇远还在,定远和镇远的305厘米大炮还在,“不沉的定远”这个神话依然健在,而且经过大东沟海战,这个神话给日本舰队带来的精神压力比以前更大了,从“不沉的定远”到了“定远不沉”。
联合舰队真的还敢再来一场吗?
只要看看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在大东沟海战以后的举动就知道了。把旗舰由松岛改成桥立的联合舰队,第二天到威海卫去转悠了一圈没找到北洋舰队又回去了,据说是司令长官伊东中将在前一天注意到了定远和镇远退却的方向是先向西北后转向南,因此推测去了威海卫。其实伊东不会不知道北洋舰队的修船设备全在旅顺,是不可能去威海卫的——伊东是不想再和北洋舰队交锋了。
伊东如果真想再和北洋舰队切磋的话,前一天晚上就应该追上去,不少战史研究家都已经指出了这一点。其实这是很好理解的,这也就是军令部长桦山资纪冒生命危险也要亲自到战场来督战的真实原因,他怕伊东在关键时刻放虎归山。
从上次丰岛海战坪井航三放走了济远到这次伊东放弃追击,再到后来的日俄战争、太平洋战争这种事例一再重演,原因何在?其实很简单,这三次都是穷国日本对富国和大国的战争,在国家战略中下的赌博,到了战役层次肯定会有指挥员临阵时被可能遭遇的损失数字所干扰,不敢轻易孤注一掷。50年后栗田健男中将在莱特湾那次“神秘的调头”其实一点也不神秘,50年前的平井和伊东就已经这样做了,而他们都带有同样的遗传因子。
但是这次的坪井和伊东比他们的后辈要幸运得多,因为和他们的后辈犯的哪怕最微小的错误都会被人利用不同,他们犯的所有错误都被他们的对手所犯的更大的错误所弥补。作为海军同行,伊东祐亨知道自己已经占了上风;根据经验,他也知道北洋舰队已经放弃了争夺制海权,当然也可能从一开始北洋方面就根本没有争夺什么劳什子“制海权”的想法;但伊东祐亨也知道北洋舰队还在,定远还在,镇远还在,那可怕的305厘米炮还在,那是些完全可能把联合舰队的任何一艘军舰送去海底的令人战栗的东西。日本是个穷国,日本是个小国,日本丢不起军舰,哪怕是一艘最小的赤城号也丢不起。买军舰要钱,那些都是从裤腰带上省下来的,伊东不敢冒这个险。
其实这种上层在孤注一掷地赌博,现场的指挥官却首鼠两端、下不了决心的现象是日本海军特有的,在大东沟海战中仅仅是第一次出现罢了,这是一种打上了日本海军注册商标的东西。时间长了大家就能知道这是日本海军的一种性格,甲午战争中表现出来了,日俄战争中继续登场,但是都被胜利的结果掩盖了起来,没有人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以至于后来在珍珠港,在中途岛,在莱特湾,日本海军这种极为矛盾的性格终于葬送了自己。
当时伊东所想的只是怎样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取最大的胜利。很难简单地说伊东的想法是对还是错,因为在甲午战争中他撞对了大运。遇上一支斗志坚强的舰队,回去修好受伤的军舰再度出海决一死战的话,究竟谁胜谁负还尚未可知。但北洋舰队在大东沟海战后士气全无,本来就没有什么求战欲望的北洋舰队在大败之后更加有借口拒绝出战。9月24日,李鸿章要丁汝昌抓紧修理军舰以便出动支援陆军,但除了在10月10日北洋舰队出动过一次鱼雷艇到大孤山附近海面进行侦察之外,再没有北洋舰队的出动记录,很可能是丁汝昌玩了点官场伎俩蒙混长官。可是官场伎俩蒙混不了日本人,伊东祐亨在注意观察北洋舰队动静的同时,出动护航兵力准备支援第二军在花园口登陆。日军第一师团于10月22日在花园口完成登陆以后在独眼龙师团长山地第一的指挥下立即向辽东半岛全域发动了攻击,11月7日占领大连,11月21日占领了旅顺。10月18日,在旅顺陷落前,北洋舰队的残余舰只离开了旅顺前往威海卫。
二十六
伊东没有企图在海上拦截北洋舰队,而是让北洋舰队进了威海卫港。其实应该说伊东又犯了一次错误,这是非常危险的。当时的北洋舰队虽无战意,但还完全可能远走他处,去往上海、福建,甚至前往香港,休养生息以后再卷土重来。
但是,北洋舰队没有这么做,只是龟缩在威海卫港内。北洋舰队在想什么没人知道。在港外观战的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里曼特尔在日记中写道:“已经不可能有援军了,绝望的北洋舰队在等待什么?”
北洋舰队不战,不降,不走,只是在绝望中等待着最后的命运。
12月16日,日军大本营发布了威海卫作战命令,1895年1月联合舰队重新编制成:
主队:
松岛(旗舰)、千代田、桥立、严岛。
第一游击队:
吉野(旗舰)、高千穗、秋津洲、浪速。
第二游击队:
扶桑、比叡、金刚、高雄。
第三游击队:
筑紫、鸟海、赤城、摩耶。
第四游击队:
爱宕、武藏、葛城、大和。
1895年1月19日,日军第二军在荣城湾登陆压迫威海卫,第一天还有联合舰队护卫,但从第二天开始因为北洋舰队不会出动已经广为人知,所以海军连登陆护卫兵力都没有派。联合舰队全体在威海卫港外监视可能出港决战的北洋舰队。
但北洋舰队还是没有动静,甚至在东岸炮台全被日军占领了以后还是没有动静,仅仅是背靠刘公岛用舰炮轰击岸上的日本陆军,表示他们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在北洋舰队不出战的情况下,联合舰队于2月4日进行了也是海战历史上第一次的鱼雷艇夜袭。参加的共10艘鱼雷艇,最大的小鹰号也就200吨,其余都是50吨左右的小艇。威海卫港四周都建设了由德国人设计的非常坚固的栅栏,但是在前一天晚上已经被日本特务破坏,有一个可以供鱼雷艇进出的暗口。
2月5日凌晨03∶20,参加夜袭的10艘鱼雷艇在夜色的掩护下到达了计划好的暗口,但是找来找去找不到进口。第三鱼雷艇队六号艇的大尉艇长铃木贯太郎,干脆就乘着一个大浪冲到港里去了。剩下的鱼雷艇有的继续在找暗口,有的在等下一个大浪。
周围是观战的外国军舰,他们不能理解为何北洋舰队对此一无所知,以致被人偷袭成功。
乘着大浪冲过栅栏的铃木贯太郎的六号艇刚安定下来,就发现自己正好在定远的面前。六号艇发射的一枚八四式鱼雷正好击中了定远的轮机舱,使定远搁浅。
第二天鱼雷艇继续进行攻击,击沉了来远、威远和水雷铺设舰宝筏。
连续两天的鱼雷艇攻击,日军的损失为零。6日的第二次攻击以后,丁汝昌把旗舰移到镇远号,终于同意让鱼雷艇队向外突围的要求,但是除了大东沟海战中向西京丸发射鱼雷的福龙号被俘之外,其余全部被守候在威海卫港外的日军第一游击队击沉。
7日,落到了日军手里的威海卫东岸炮台反过来向北洋舰队开火,击沉了靖远。靖远被击沉以后,丁汝昌才好像刚刚弄明白他处在了什么境地。2月12日,丁汝昌通过英国舰队司令向联合舰队接洽投降事宜。炮舰镇中号挂着白旗到联合舰队驻地向伊东祐亨司令官乞降,这天丁汝昌在镇远舰内吞鸦片自杀。
联合舰队于1895年2月27日进入威海卫港,俘虏了镇远、济远、平远、广丙、镇东、镇西、镇南、镇中、镇边等9舰,15000余吨。
刚刚起步的中国海军就这么夭折了,从此以后,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中国都没有海军,也没有了海防。
用李鸿章自己的话给北洋水师作总结是最准确的:“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有何术能负其责?”
裱糊裱糊,糊弄得了老佛爷,糊弄不了日本人。更不要说,糊弄到中途,连自己都被自己糊弄了,以为真的成了亚洲第一,从朝鲜危机一开始的傲慢、轻敌到中途的误算,错失良机一直到最后的无策无方,待毙威海卫。
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明白清廷是没有指望了,那个朝廷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继续存在的任何理由。而中国要想在这个地球上继续存在下去,只有革命,推翻清廷才是唯一的出路。从这个角度来说,甲午战争中大清的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
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亲自到达门司,20日开始在春帆楼和伊藤博文首相、陆奥宗光外相进行和谈,3月30日达成了停战协定,4月17日签订媾和条约,包括以下内容:
1.朝鲜完全独立。
2.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
3.赔偿两亿两白银的战费。
4.日清之间缔结和欧洲国家并肩的通商条约,日本国和日本国民享受最惠国和最惠国民待遇。
5.开放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
甲午战争,大清完全地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