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浩瀚大洋是赌场(上)
39553400000018

第18章 和俄国人也来一把(1)

二十七

甲午战争,日本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胜利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但很可能暴发户式的胜利也不是什么好事,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胜利就是这样。

日本陆军的胜利没有多少好吹牛的,对手的大清陆军实在太菜。但日本海军倒确实可以自豪一下,一支菜鸟舰队击败了单舰吨位比自己大上几乎一倍的另一支菜鸟舰队。一直到关键的大东沟海战为止,日本海军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到最后正如伊东所说,靠着“天佑”,愣是闯了过来。

闯了过来,上上下下地论功行赏,可是这个论功行赏其实是很不公平的。比如说大东沟海战真正的功臣坪井航三少将,封了男爵,晋升为中将,任常备舰队司令长官,可是没当两年就给弄到横须贺镇守府去当司令长官,说是要追查大东沟的时候为什么第一游击队没有回过头来跟在主队后面,而是始终和主队在相反位置。

这个问题的真正原因是伊东祐亨挂出来的信号旗让人看不懂,但不去追查伊东而和坪井航三来扯皮就明摆着是卸磨杀驴了,结果坪井航三就任不到一年,在55岁时就郁闷而死。谁让坪井航三是长州藩出身,而当时萨摩藩控制的海军最恨的就是长州藩控制的陆军。甲午战争给日本军界带来的另一个副产品就是陆海军的彻底翻脸,这主要是由于大本营制度造成的。当时日军陆军参谋总长的地位比海军军令部长高,这件事闹得海军心里很不平衡,坪井航三出身于长州藩就成了致命伤了。而在整个战争进程中表现其实很一般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由于出身萨摩藩,所以就没人去追究在战斗中一再挂错信号旗,耽误战机,又不敢寻敌,胆小如鼠的责任,反而升任军令部长,成了海军大将,后来还进了元帅府,这上哪儿讲理去?

那个督战队长桦山资纪呢?立即晋升大将,成了首任台湾总督。桦山是个运气颇好的家伙,大东沟海战鱼雷打他不中。后来晚年患了脑溢血,昏迷了一个星期,大伙儿都以为这老头没救了,正在准备丧事的时候,他突然又醒了,除了右半身有点偏瘫之外,健健康康地又活了10年,直到1922年在85岁高龄才死。

闯了过来,上上下下总要总结一下经验吧,但因为赢得太莫名其妙,弄得海军稀里糊涂地分不清楚经验和教训,整个甲午,给日本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不沉的定远”和镇远一炮就打残了松岛这两件事,从此“大舰巨炮”就成了日本海军的信条。其实当时全世界海军从中日海军的较量中看到的都是这四个字。其实早期的海战并没有什么非得击沉对方的军舰这么一说,舰炮的主要作用还是杀伤对方人员,然后使用“跳帮战术”冲到对方舰上去俘虏敌舰。

早期的海军喜欢捞东西,这是因为从根子上来说海军和海盗本来就是同根生,有名的海军全是从海盗来的,或者就是海军海盗分不清楚。像1588年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英国海军有197艘军舰,但其中真正为伊丽莎白一世女王陛下所有的只有34艘,其余全是私人的“私掠船”(Privateer),就是女王颁发了执照的海盗,完事以后和女王坐地分赃。据说女王的这种投资回报率是6000%,后来这些私掠船中有不少就成了皇家海军,所以喜欢捡点洋捞是海军的传统。

但是从里萨海战以后,特别是蒸汽军舰、装甲舰和高性能火炮出现以后,“俘虏敌舰”几乎就成为不可能的事情,用冲角撞沉敌舰便成为一时的风潮。大东沟海战告诉人们冲角战术对于高速机动的蒸汽军舰已经过时,当然冲角在军舰上正式消失还要等到10年后的日俄战争之后。甲午海战告诉人们的是现代海战中大炮的重要性。所以大舰巨炮成为海军建设的目标是很自然的,特别是对于日本海军,更是当务之急。

因为日本人和俄国人就要打起来了。

日本人和俄国人之间的恩怨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必然的。被困在北极圈内的俄国人几百年来的梦想就是要有一条通向海洋的路,好去那温暖的南方乐园。从16世纪的伊凡雷帝征服西伯利亚开始,到17世纪已经到达了鄂霍茨克海。康熙年间大清阻止了沙俄向黑龙江流域的扩张,1689年索额图、佟国纲(按金庸小说还有韦小宝)和戈洛文伯爵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边界,但是此后大清朝走了下坡路,而俄国在俄土战争一再失利之后,也把南下的重点完全放到了东方。从1847年开始担任东西伯利亚总督的尼古拉·穆拉维约夫以“决不能在俄国国旗升起过的地方降下这面旗帜”为口号,在1858年趁大清朝的太平天国内乱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际和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除了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完全划为俄国所有之外,还将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的黑龙江下游4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称为“外东北”部分划为中俄共管,一次割去的中国领土为所有不平等条约之冠。而外东北那部分中国领土也在两年后的《中俄北京条约》中又再次成为俄国领土。

由于《中俄瑷珲条约》,俄国人首次打通了去往太平洋的通道,因此被沙皇封为“阿穆尔斯基伯爵”的穆拉维约夫被俄罗斯人奉为民族英雄,现在的俄国最大面值的5000卢布钞票上就是穆拉维约夫的铜像,这座铜像现在就在伯力。

黑龙江绝不是俄国人的终点,只要看他们占领了海参崴以后改了的那个可恶的名字就知道了,符拉迪沃斯托克(Владивосток, Vladivostok),意思就是“去征服东方”,他们还要往东。

甲午战争的结果对俄国人来说是一个意外。好脾气的大清居然把俄国人的下一个目标辽东半岛割让给了日本人,这使俄国人很不高兴。从经验上俄国人知道日本人不像大清那么好脾气,因为俄国人几次要求日本人开国都被拒绝了。所以辽东半岛落在了日本手里就意味着俄国人可能要费很多口舌来说服这些不说俄语的“黄猴子”,很可能还要动用武力来吓唬他们。俄国人喜欢干脆,在得知春帆楼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仅仅6天以后,就联合德国、法国公使造访日本外务省,向次官林董提出对《马关条约》中有关割让辽东半岛的异议。理由是:“日本对辽东半岛的领有不仅威胁到清国首都的安危,同时也使朝鲜的独立有名无实,对远东的永久和平产生了显著的障碍,因此俄国沙皇陛下政府劝告日本天皇陛下政府放弃对辽东半岛的领有。”

与此同时,俄国远东舰队进入了戒备状态,在中国的芝罘和日本的神户海面同时巡逻示威。

俄国人的算计很清楚,但德国人和法国人怎么也一起来凑热闹呢?当时德国是刚刚统一的新兴国家,要想在和英国、法国这些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竞争中分一杯羹只有和俄国人联合,而法国人决不会放任心目中最危险的敌人德国人和俄国人走到一起,无论如何都要插进来,起码能够知道这两个流氓在打什么主意,所以这三个各怀鬼胎的国家就走到了一起。

这就是“三国干涉还辽”的真相。

二十八

伊藤博文对“三国干涉”并没有觉得意外。因为大东沟海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山本权兵卫就向他报告过俄德法三国最近在频繁接触的消息。外务省没看出名堂,而山本权兵卫料到这三个国家会在媾和谈判的时候对日本施加压力,他劝伊藤道:“总理,日本现在没有和这三国对抗的实力,无论他们提出什么要求,我们都只能忍。”

伊藤苦笑着说:“是啊,连你都这样说了,除了忍还能有什么办法?等待下次机会吧。”伊藤当时就找来了外相陆奥宗光,对他说了“卧薪尝胆”四个字。现在,只不过是该来的来了,日本人也没有吃惊,接受了三国调停,让大清以三千万两白银的价格,把辽东半岛“赎”了回去。

加上本来就要付的战争赔款总共是两亿三千万两白银。不要以为大清真有那么多元宝,那是由俄国人作保,由法国人提供的两亿五千万金卢布贷款。1896年,李鸿章去彼得堡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式的时候,沙俄以50万金卢布贿赂的价格从李鸿章那儿换来了《中俄密约》,得到了西伯利亚铁路的北满穿越权,在1898年又租借了旅顺港和大连港,得到了南满铁路的铺设权。自此俄国远东舰队结束了冬天在日本佐世保港寄人篱下的日子,能风风光光地在不冻港瞪着远东了。

1900年7月俄国又趁义和团事件,出兵十余万,从伊尔库茨克、海兰泡、双城子、伯力、海参崴和旅顺分六路出兵东北,到10月份占领东北全境。必须指出这次军事行动和义和团事件毫无关系,完全是俄国人从伊凡雷帝就开始的东进政策的一次,但也是最后一次具体执行。